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问题训练 —评价单
班 级 姓 名
一、选择题
1. 新中国成立后,党为繁荣文学艺术而提出的口号是( )
A.向科学进军 B.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 20世纪60年代,轰动一时的历史剧《武则天》的作者是( )
A.老舍 B.巴金 C.曹禺 D.郭沫若
3. 下列著名作品属于老舍的是( )
A.《茶馆》 B.《林家铺子》 C.《武则天》 D. 《李自成》
4. 深情讴歌数学家陈景润的著名报告文学作品是( )
A.《哥德巴赫猜想》 B.《金杯之光》
C.《谁是最可爱的人》 D.《生命的支柱》
5. 下列作品属于“文化大革命”以后的著名长篇小说是( )
A.《青春之歌》 B.《平凡的世界》
C.《茶馆》 D.《红岩》
6. 建国以来影视艺术发展十分迅速,电视逐步进入每个家庭,是在(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7. 一个同学想走进电影院了解新中国诞生前后的故事,如果要你给他推荐一部影片,你会选择下列哪一部( )
A.《大决战》 B.《日出东方》 C.《开国大典》 D.《抉择》
8.如图,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剧片,它是( )
A.《梁山伯与祝英台》 B.《武则天》
C.《茶馆》 D.《丝路花雨》
9. 某位同学参加CCTV的“幸运52”抢答题时遇到下面一个问题——猜猜他是谁?他在第23届奥运会上,获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成为本届奥运会首枚金牌得主,同时也是中国奥运会历史上的首位冠军得主,打破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纪录。从教后,他带选手获得了两枚奥运会金牌。他是名副其实的金牌运动员和金牌教练。——他应该选择的答案是( )
A.容国团 B.王义夫 C.陶璐娜 D.许海峰
10. 看右图,这是1990年在我国成功举行第十一届亚运会的场景,这一届亚运会是下列城市举办的( )
A. 广州 B. 北京
C.上海 D. 武汉
二、材料解析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请回答:
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⑵这句话是谁说的?他的主要话剧作品是什么?这部作品反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简答题
12. 材料“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句话是我国的哪一领导人为体育事业的题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体育事业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训练 —评价单答案:
1.B 2.D 3.A 4.A 5.B 6.D 7.C 8.A 9.D 10.B
11.⑴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⑵老舍;《茶馆》;旧中国老北京的社会生活面貌,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
12.⑴这是毛泽东为体育事业的题词。⑵1982年以来,在历次亚运会上,中国选手都获得金牌总数第一。1984年,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许海峰为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夺得第一块金牌;从此,中国健儿在奥运会上不断取得好成绩。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第十一届亚运会。2008年,中国将举办夏季奥运会。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问题导读 —评价单
班 级 组 别 姓 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学艺术作品与现实社会的关系,使学生深知文学艺术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所起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中国体育事业的成长过程,是新中国综合国力成长的一个缩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新中国的文学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难点:了解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课前导读】
文学的繁荣
1.新中国成立后
(1)方针: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 ”的方针。
(2)表现:许多反映 和 、题材新颖、风格各异的作品涌现出来。
2.“文革”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1)反思“ ”的作品。
(2)反映 的作品。
(3)弘扬 的作品。
(二)艺术的发展
3.影视艺术
(1)改革开放以来, 逐步进入每个家庭。
(2) 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影视片层出不穷,一些影片还获得了 。
4.其他艺术:
新中国的 、 和 、音乐、舞蹈、杂技等艺术,也很有成就,大大丰富了人民的 。
(三) 走向世界的体育强国
5.旧中国:中国人被称为“ ”。
6.新中国
(1)群众性体育
① 、练习 、各种 等,普遍开展起来。
②毛泽东对学生提出“ ”的要求。
③以 为主的体育课,被列为学校重点课程。
④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 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的 ,
大力开展 。
(2)竞技体育
①从 队开始,中国运动员走出国门,赢得了世界的瞩目。
②从 运动起,中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不断夺得金牌。
③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 。
④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 。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导读 —评价单答案:
1.(1)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2)革命年代 现实生活。
2.(1)文革。(2)改革开放内容。(3)民族道德精神。
3.(1)电视。(2)影视艺术。(3)国际大奖。
4. 绘画 书法 戏剧 精神生活。
5. 东亚病夫。
6.(1)①广播体操 拳术 球赛。②健康第一。③增强学生体质。④体育。(2)①乒乓球。②射击。③亚洲运动会。④奥林匹克运动会。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学艺术作品与现实社会的关系,使学生深知文学艺术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所起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中国体育事业的成长过程,是新中国综合国力成长的一个缩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中国的文学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难点:了解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概述法、典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时间22时11分(北京时间18时11分),是中国体育的一个历史性时刻,一个特大喜讯降临华夏大地: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主办权属于中国,属于北京。
申奥成功,炎黄子孙无不感到欢欣鼓舞,它不仅反应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巨大发展,更是对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综合国力提高的一个肯定。除了体育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外,新中国的文学艺术也获得繁荣发展。具体都有哪些内容?让我们一起到要学习的这一课里找答案吧!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1.“双百”方针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何意义?
2.你知道哪些文学艺术作品的形式?
3.“文革”后的文学作品种类有哪些?代表作品有哪些?
4.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比赛项目取得哪些让世人瞩目的成就?
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
1.(1)“双百”方针的提出:
①提出: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入新的时代。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②意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2.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方面的形式,还有音乐、影视、戏剧、舞蹈、杂技、绘画等艺术方面的形式。
3.(1)作品种类:①反思“文革”的作品。②反映改革开放内容的作品。③弘扬民族道德精神的成功之作。
(2)代表作品:短篇小说《班主任》、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和《冬天里的春天》等。
4. A. 竞技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乒乓球、羽毛球、女排、跳水、体操等项目在国际体坛上卷起一阵阵“中国旋风”,获得大把大把的金牌。振奋了民族精神,张扬了国威。B. 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屡建功勋。容国团、许海峰、李宁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不断涌现,就象那长江后浪推前浪,标志着我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教师预设问题:
1.为什么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人了新的时代?
2.为什么文革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工作者迎来又一个创作的春天?
3.作家老舍在他的作品《茶馆》里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4.请一位朗诵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100页“文献资料·艾青的诗句”,提问:这些诗句中的“出发”和“到达”说明了作者的心境怎么样?
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
1.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的著名文学作品
2.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文学是一种虚幻的存在,文学必须进行虚构、夸张、变形,但无论怎么虚构、夸张、变形都不可能是天马行空的,必须以现实生活为依据,从生活出发。文学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的源泉。但文学作品不可能是一种自在之物,而是带有一定的目的和意义,具有某种价值,适应人类的某种需要。这样,文学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同时,就必然会反作用于社会生活。文学发展史上,大多数作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或者给人以精神启示,或者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或者丰富人们对世界、对自我的认识。文学作品源于社会又反映社会、取之于民又奉献于民,这是文学家获得成功的历史经验。
3.2008北京奥运会介绍:
(1)举办时间:2008年8月8日。
(2)三大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3)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
(4)吉祥物:福娃。
(5)会徽:“舞动的北京”。
(6)火炬:祥云。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
(7)主题曲:You And Me(我和你)。
(8)金牌前5名:中国(51)、美国(36)、俄罗斯(23)、英国(19)、德国(16)。
六、归纳概括,感悟提高:
文学艺术作品来源于社会又反映社会。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时代的脚步,文学艺术迎来了两个创作的高峰期,涌现出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文艺作品,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
中国从昔日的“东亚病夫”到走向世界的体育强国,代表了中国崛起的新形象,是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科技进步的结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再度揭开了中国体育事业的新篇章。
【达标测试】 见问题训练 —评价单。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问题生成 —评价单
班 级 组 别 姓 名
一、合作探究题:
1.为什么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人了新的时代?
2.为什么文革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工作者迎来又一个创作的春天?
3.作家老舍在他的作品《茶馆》里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4.请一位朗诵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100页“文献资料·艾青的诗句”,提问:这些诗句中的“出发”和“到达”说明了作者的心境怎么样?
二、我的生成问题:
1.
2.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生成 —评价单答案:
1.原因:(1) 政策英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给文艺创作带来了和谐、宽松的创作氛围。(2)来源丰富:新旧社会交替阶段的社会风情千姿百态,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无穷的源泉。
2.文学艺术的创作离不开时代的影子。文革期间由于社会的畸形,出现了一些严重脱离实际或浮夸于世的文学作品。文革后拨乱反正,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文艺工作者才迎来又一个创作的春天,涌现出一批《班主任》之类的好作品。
3.文学作品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源于社会而奉献于社会,取之于人民而回报给人民。
4.出发=事业的开始,到达=事业成功。诗人借水手之口,表达了渴求事业成功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