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副林中学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副林中学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05 16:0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徽省副林中学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每周星期一学校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决定五星红旗为国旗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七大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 它“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这里的它是指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有关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粉碎了“四人帮”
C、实行了改革开放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小明从学校图书馆借了下面两本书,由此我们可以断定他最近感兴趣的可能是
A.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土地改革
D. 抗美援朝
5、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一五计划的完成
6、“一五”计划建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它是根据下列哪一项编制的
A、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7、建国初期,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国在“一五”计划中决定( )
A.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的合作化
C.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大力发展轻工业
8、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
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9、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
A. 解放前 B. 新中国建立时期 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D.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0、观看右圈,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漫画可能出现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哪一运动中?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1、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发生在
A、解放后的土地改革中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
C、人民公社化运动中 D、“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中
12、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
A.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B. “文化大革命”
C.自然灾害的影响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3、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右边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1978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开国大典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4、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主要是因为
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B、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平反冤假错案 D、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6、我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正确的一项是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B、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17、邓小平说: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不包括
A.深圳 B.上海 C.厦门 D.汕头
1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坚持改革开放 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④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2004年9月的一天,某村委会换届,一位镇党委书记要到该村:( )
A.任命村委会成员 B.领导村委会选举 C.指导村委会选举 D.担任村委会主任
20、“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称谓是由于(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B建国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 D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的事实
三、材料解析题(46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0分)
共青团中央和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档案局一起主办的“民族魂”网站,很受青少年朋友喜爱,网友亲切地称誉它是“网上人民英雄纪念碑”。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没有忘记为新中国的成立奉献生命的历次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们,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示纪念,这一决议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2分)
(2)如果你也有机会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方案的设计,你会选取上世纪50年代的哪些历史事件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呢?请举两例(2分),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事件一:
理由
事件二:
理由:
(3)如今人们纪念英雄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如在“民族魂”网站上,就设计了许多英雄人物的主题网站片(FLASH)。请你也参与,为该网站选择一位建国初期五六十年代的历史人物(1分),并说明选择的理由。(1分)
27、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二 “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民法规范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它将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出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民法室主任孙宪中教授语
材料三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1954年颁布的哪部文件?(1分)它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1分)
(2)哪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写入了宪法,作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突出成果。(1分)材料二所说的是1986年颁布的哪部法律文件?(1分)材料三是指1997年修改后的哪部法律文件?(1分)
(3)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某一段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了践踏,这一时期是指?(1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2分)
28、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发人深省的往事】 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什么历史史实?(2分)这些历史史实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回味无穷的话语】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文选》
(2)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2分)“广东的特区”指的是什么地方?(2分)
(3)1980年福建也建立了一个经济特区在哪里?(2分)说说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2分)
【鼓舞人心的数据】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工业增加值 粮食产量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9年 3642亿元 1607亿元 30477万吨 343元
2009年 286619亿元 127367亿元 52150万吨 15786元
(4)以上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39、“三农”问题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建国后我党对农村政策进行了调整。下面是某历史网站就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农业政策的图片展,从图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分)
图一 土改中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图二 1956年农业社农民在分粮

图三 人民群众高举标语牌 图四 凤阳县农民喜庆丰收 图五 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
(1)请你分析图一的图文信息,说说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法令的内容?(2分)
(2)请你分析图二的图文信息,从1953年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为此采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2分)
(3)图三中,人民群众高举“人民公社好”的牌子。据当时报道,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全国农村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你认为这种做法正确吗?(1分)请简单说明理由。(2分)
(4)由图四看出,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1分)并请写出该政策的主要内容。(2分)
(5)由上面的图片信息可知:党和政府的“三农”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2分)
副林中学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改错辨析题:(每空1分,共14分)
21、抗美援朝的胜利,被毛泽东誉为“不下于淮海战役”,它为向工业化目标奋进,奠定了基础。
错误: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
22、“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错误: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
23、中国十三大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
错误: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
24、1956年,我国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包产到户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对外开放的代表有:国有企业改革和中国正式加入WTO。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46分)
26.(1)(2分)
(2)(6分)事件一:
理由
事件二:
理由:
(3)(2分)
27.(1)(2分)
(2)(3分)
(3)(1分)
(4)(2分)
28.(1)(5分)
(2)(4分)
(3)(4分)
(4)(3分)
29.(1)(2分)
(2)(2分)
(3)(3分)
(4)(3分)
(5)(2分)
八年级下历史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A D B A A C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D D D C B A C B
二、改错辨析题:
21、错误:抗美援朝 改正:稳定经济秩序
22、错误: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改正:1958年总路线
23、错误:十三大 改正:十五大
24、(1)错误;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理由: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才开始的
(2)错误:包产到户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
理由:包产到户是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
25、(1)错误:.国有企业改革
理由:国企改革属于对内改革部分,不是对外开放
(2)错误:中国正式加入WTO
理由:中国在2001年正式加入WTO,不是20世纪90年代
26、(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分)
(2)事件:抗美援朝(1分) 理由:是巩固国家政权的又一胜利。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2分)
事件:土地改革(1分) 理由: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2分)
(3)王进喜为我国石油工业立下汗马功劳,“铁人精神”;邓稼先我国核武器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两弹元勋”;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县委书记的榜样”(写出人物给1分,能写出选择该人物的理由给1分)
27、(1)《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1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1分)(2)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分)(3)“文化大革命”(1分);(4)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的重要保证。(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28、(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3分)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深圳。(2分)
(3)厦门。(2分)作用:引进外资和技术,推动改革,带动沿海及内地的发展等。(2分)
(4)改革开放使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或我们选择改革开放,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3分)
29、(1)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分)(2)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生产合作化)。(2分)
(3)不正确(1分);人民公社制度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超越了现实的可能性;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答出两点给2分,满分2分)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内容:包产到户,自负盈亏。(2分)
(5)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2分)
年份




1952
57
60
65
A
D
B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