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科素养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临沂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科素养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1 12:2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
级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1.7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D(3分。
“无论何时何地”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往往优于……”)
2.B(3分。
“导致乡村社会的公共性被弱化”错误,属于强加因果)
3.C(3分。

过于简单化,不符合协调整合多方主体参与治理的原则
B、D
项属于传统中国治理乡村的旧有办法)
4.围绕如何开展乡村治理,材料一侧重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材料二侧重解决问题。
(1分)
①材料一首段提出可通过构建乡村治理命运共同体来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后两段分别
从国家政策调整和社会发展转型两个角度分析原因。
(2分)
②材料二围绕法治、德治和自治提出了“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
(1分)
(4分。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点在具体条目中点出再具体分析,也可)
5.①德治可发挥“德润民心”的作用,但往往失之于“软”。
②德治的道德约束可一定程度上避免自治走向无序和人治。
③德治是法治的重要“补给”,弥补法治柔性不足的缺陷。
④德治作为“软约束”,可为乡村治理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撑。
(6分。
每点

分,任答三点即可)
6.B(3分。

是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阿

地位低下;C
原文表述为“听的人叹息且快意”,叹息是因为不能在举人老爷家帮忙,就依附不上权贵了,不是为阿
Q惋惜;D
不是体现赵太爷对阿

的了解和信任,而是体现了赵太爷对未庄惯例的了解和对自己权贵地位的“自信”)
7.D(3分。
前文有多处伏笔)
8.①本句使用了反语手法。
(1分)
②讽刺了未庄人见风使舵、随波逐流的特点,(1
分)表现了国民的愚昧和劣根性。
(1分)③反语的使用使表达委婉含蓄、发人深省,增强了批判性。
(1分)
(4分。
如果分析反讽、寓谐于庄等也可给分)
9.①对阿

的“沉默”。
知道阿

是小偷后纷纷“敬而远之”,体现了国民趋利避害、明哲保身。
②对权贵的“沉默”。
认为只有赵太爷和秀才大爷上城才算一件事,体现了国民对权贵的盲从与膜拜。
③对反动势力的“沉默”。
对革命党被杀津津乐道,体现了国民的落后和麻木。
④对自身处境的“沉默”。
坐稳了奴隶而无动于衷,体现了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的心理。
(6分。
一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得满分,具体表述只要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C(3分)
11.A(3分。
帝王死去不能称薨,帝王死称山陵崩、晏驾、升遐、宾天、大行、崩、驾崩、归天等等。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2.D(3分。
“吴起为保护悼王尸体而伏在悼王身上”错,吴起伏在悼王身上,是想保护自己)
13.(1)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毒疮里的脓液,怎么还哭呢?
(4
分。
关键点:判断句;吮其疽,吸吮他毒疮里的脓液;何……为,固定搭配,为什么……呢。
关键点各占

分,句子通顺

分)
(2)镇守西河,使秦兵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归顺服从,你比我吴起如何?
(4
分。
关键点:乡,通“向”,动词,向东侵犯;宾:归顺,服从;孰与,与……相比,哪一个。
关键点各占

分,句子通顺,1
分)
14.
①不孝。
母亲去世他不奔丧服孝。
②不仁。
为了大将之职杀害妻子。
③招嫉。
因战功而招来同僚嫉妒。
(3
分。
每要点

分)
15.B(3分。
佳人指代知己,表达孤独寂寞的心情)
16.①意象都很宏大。
都选取宏大意象烘托意境,如千山、无边落木等。
②意境都很开阔。
诗人视野宏阔,都以天地视角营造了开阔的意境。
③格律都很谨严。
两联对仗都相对工整,读来平仄铿锵、节奏和谐。
(6分。
每条2分,要点1分,分析1分)
17.(1)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2)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3)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6分。
每空1分,有添字、漏字、错字、别字,该句均不得分;第3小题如有其它合理答案,也可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8.A(3分。
“领悟”一般侧重于对抽象道理的心领神会,“领略”则还有理解、欣赏的意思,因此应用“领略”。
“奔涌”指奔流涌出,与后文“翱翔”衔接更为紧密。
“横空出世”形容人或物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世,或比喻卓尔不群;“脱颖而出”指才华像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露出来,现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现出来。
“无坚不摧”形容力量非常强大,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摧毁,根据后文,“钢铸铁打”更合适)
19.B(3分。
宽广,侧重面积超出了目力所及的广阔;宽阔,侧重面积在可视范围内的广阔:此处表示河流的宽度用宽阔更好。
“把公路挤到了紧挨山崖的底缘,也卷走了岸土和崩石”不合逻辑;A、C
项被动句与前文主语不一致,造成结构混乱)
20.①以铁为中心构成排比。
(1分)音韵铿锵,增强了语势,突出了红石山铁一样的特质。
(1分)
②连用四个比喻。
(1分)把红石山分别比作人的身体、血液、筋骨、脊梁,逐步突出其
精神、意志,非常形象、贴切。
(1分)
③内容上层层递进。
由身体到脊梁,进而到意志、精神,增强了语意,突出了红石山对
心灵的震撼。
(1分)
(5分。
如从短句、整句等合理角度分析也可给分)
21.C(3分。
有时间先后和逻辑关系)
22.
①着眼的是“安全”
②防溺水需要堵疏结合
③更是重要的自救技能
(6分。
每空

分,意思对即可)
四、写作(60分)
23.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
吴起,卫国人,在鲁国为官。
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想任吴起为将,但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就对吴起有些不放心。
吴起便杀掉妻子,当上了大将,率军大败齐军。
有人在鲁侯跟前谗毁吴起,说:“吴起当初曾经师从曾参,母亲去世他不奔丧服孝,曾参为此与他断绝关系。
如今,为了大将之职杀了自己的结发妻子。
吴起真是个残忍的小人啊!
况且,小小的鲁国战胜了强敌,未必是好事。
有此名声,各国都要一起来对付鲁国了。”吴起知道此事,担心鲁国治他的罪。
听说魏文侯贤明,便前去投奔。
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将,带兵攻秦,夺取了五座城池。
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
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
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
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浓液,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
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
魏文侯逝世后,太子击继位,这就是魏武侯。
魏武侯乘船顺黄河而下,在中游的时候对吴起说:“险固的山河,真美啊!
这是魏国的宝呀!”吴起回答:“一国之宝,应是国君的德政而不是山河的险要。
如果君王不施德政,恐怕船上这些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啊!”魏武侯说:“你说得太对了!”
魏国设置国相时,任命田文为相。
吴起心里不高兴,就对田文说:“我和你谈论功劳如何?”田文说:“可以。”吴起问:“统率三军,使士兵乐于为国死战,敌国不敢侵略,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又问:“整治百官,亲善百姓,使仓库充实,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接着问:“镇守西河,使秦兵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归顺服从,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仍然说:“我不如你。”吴起质问:“这三条你都在我之下,而职位却在我之上,为什么呢?”田文说:“如今国君年幼,国家多疑难,大臣们不能齐心归附,老百姓不能信服,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是嘱托给你好呢,还是嘱托给我好?”吴起默然地想了想,回答说:“嘱托给你!”
过了很久,魏国国相公叔娶了公主为妻,就想加害吴起。
吴起害怕被诛杀,于是投奔了楚国。
楚悼王一向听说吴起是个人才,吴起一到楚国便封他为国相。
吴起严明法纪,裁减掉不必要的闲官,废除了王族中疏远的亲戚,用来安抚奖励士兵,大力增强军力,破除合纵连横的流言。
于是楚国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抵挡住了韩、魏、赵三国的扩张,向西征讨秦
国,各个诸侯国都害怕楚国的强大,但是楚国的王亲贵戚、权臣显要中却有很多人怨恨吴起。
楚悼王去世后,楚国的贵族和大臣作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悼王的尸体边,伏在上面。攻击吴起的人用箭射吴起,还射到了悼王的尸体上。
办完葬事,楚肃王即位。
他命令楚国令尹全数诛杀作乱之人,因射吴起之事而被灭族的就有七十多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