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有趣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后安排的。通过这一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体积意义的理解,初步感知物质存在状态的多样性;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参与“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动手验证”“归纳总结”“拓展延伸”等实践活动,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使学生初步获得通过实验获取知识的经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逐步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通过参与“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动手验证”“归纳总结”“拓展延伸”等系列实践活动,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小课题研究的过程,获得初步的实验研究经验。
3、增强进一步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培养科学志趣,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去,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地对比、分析,并就溶解现象的实验结果达成共识。
教学难点:操作时尽量减少测量误差(水的体积、食盐的体积、盐水的体积);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教具准备: 食盐、糖、石块、沙子、搅拌棒、自来水、量杯、勺子。
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做一回小小科学家,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一起经历一次完整的探究实验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测量石头体积实验:
(1)师出示小石头:同学们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算出这块小石头的体积吗?用什么方法?——学生说出方法:排水法
(2)师:我们之前都是纸上谈兵,今天就要真正动手用排水法来算算石头的体积。请看实验要求(课件出示),同学们在做实验操作时要注意些什么?谁来补充提醒一下大家?——生说出注意事项:注意尽量精确减少误差、小石头要轻放、水不能放太多、水要没过小石头......(没提到的老师补充提醒)
(3)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操作(3分钟)。师个别指导。
(4)小组代表反馈实验结果,师生总结归纳:(板)
石头的体积 + 水的体积 =石头和水的总体积
出示食盐,引起质疑:
师:同学们之前的知识掌握得牢固,动手操作能力也很强。那如果老师现在同样把这些盐放入水里,可以用求体积差的方法求出来吗?(出示盐)
[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实验求出石头的体积,让学生把之前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得以实际应用,巩固了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同时为“求盐体积”问题的思考作铺垫,让学生在旧知与新知的探究中产生质疑,碰撞出知识的火花。
知识迁移,大胆猜想
师:如果老师把这些盐放在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生:溶解掉(根据学生生活经验能给出答案)
2、师:像食盐这样均匀的分布到水中的现象就被称为溶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趣的溶解现象》 。板书课题。
师:你们想想盐溶解后的盐水体积与盐的体积、水的体积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
学生大胆猜想,师板书:盐的体积 + 水的体积 =?>?盐水的体积?
师:很多数学结论都是通过数学家们无数次实验操作去验证出来的,今天我们也要去通过实验操作去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设计意图]学生刚经历完用求体积差的方法求体积,经验使他们错误的认为,溶解问题仍然遵循这个规律:水的体积+盐的体积=盐水的体积,但根据生活经验也有同学提出质疑,在全班同学大胆的猜想中,学生产生困惑,从而激起实验研究的兴趣。
动手操作,积极验证
出示实验活动要求:
(1)取适量的水和适量的盐,想办法测量并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2)将盐倒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形成盐水;测量并计算出盐水的体积(读取数据时要平视,尽量减少误差)。
(3)比较水和盐的体积之和与盐水的体积是否相等。
(4)实验的过程当中,要注意随时记录好《实验记录》 。
(5)实验过程中注意爱护实验仪器,要轻拿轻放。
2、学生补充注意事项,温馨提醒其他同学。
3、小组合作探究,动手实验(8分钟)。师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实验前先去思考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提醒其他同学,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实验中的盐量及水量都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决定,该如何选择盐量和水量?多少才合适?每个小组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这样带着思考的实验更具价值,同时多样的实验结果能更好地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回顾整理,归纳总结
小组代表反馈实验结果。师汇总在实验记录汇总表中。
师: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总表中数据,归纳整理实验结果。
师:谁能用一条式子表示出盐水体积与水、盐之间的关系?
学生汇报,师板书:盐的体积 + 水的体积 > 盐水的体积(当盐量极少时,盐的体积+水的体积几乎等于盐水的体积)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最后反馈汇总实验结果,能清楚地看出盐的体积 + 水的体积 > 盐水的体积(当盐量极少时,盐的体积+水的体积几乎等于盐水的体积)。通过自己做实验去验证刚才的大胆猜想,从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及成功的喜悦。
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也有溶解的特性?——糖、洗衣粉、面粉……
师:都是溶解,是不是其他物质溶解后的体积与原来的体积关系是否也是一样?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再做一次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结论如何?
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定量的糖,需要加多少水由学生们自己决定,确保能完全溶解。
学生完成对糖的溶解实验(3分钟)。师个别指导。
小组反馈实验结果,再次验证刚才的结论。
师:关于溶解现象,同学们有什么想知道或想探究的吗?
学生交流反馈课前预习时搜查到有关溶解现象的知识,包括溶解现象发生的原因。
师做模拟实验(沙子倒入装满石头的杯子中,学生猜测沙子会不会溢出)直观感知溶解现象产生的原因。课件出示溶解现象原因。
[设计意图] 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大胆猜测——积极验证——产生新问题
——进一步分析问题寻找根源”的过程。 所有数学知识最终还是要回归生活,在生活中找溶解现象的例子,并通过模拟实验来直观感知溶解现象产生的原因,都是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课堂小结
1、 师:今天我们一起经历了一次完整的实验操作过程,从提出问题-大胆猜想-积极验证-归纳总结-拓展延伸。你们有什么收获?运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畅谈收获
2、布置课后小组任务:完成实验报告。
师:带着这节课的收获,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继续以严谨科学的精神来探索更多未知!
板书设计:
有趣的溶解现象
V石头 + V水 = V石和水(不溶解)
V盐 + V水 〉 V盐水(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