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和眼镜》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2)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精神。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解释或联想某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近视和远视形成的原因,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使学生具有眼保健、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
自主学习
2013年7月,国家教委和卫生部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学生的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二位。中小学生近视率已达34.6%,高中生近视在70%,我国青少年因近视致盲的人数已达30万人。另外,中国有句俗语“花不花,四十八”意思是人到48岁左右就要眼花,那么,近视眼与老花眼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和矫正呢?
1.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 上,形成一个 、 的实像。眼睛通过 调节晶状体的形状,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所成的像都落在 上。
2.近视眼由于晶状体太 ,折射作用过 ,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 ,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使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应佩戴 透镜矫正。
3.远视眼由于晶状体太 ,折射作用过 ,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 ,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应佩戴 透镜矫正。
新知探究
探究一 眼睛
1.仔细观察眼球的构造,用前面所学的凸透镜成像做类比,和同学们交流讨论。
眼球好似一架照相机,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 (选填“视网膜”或“玻璃体”)上,形成了一个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缩小”、“放大”或“等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再通过视神经把信息传入大脑,这些信息被大脑处理后,就看到了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物体。
2.眼睛通过 (选填“睫状体”或“虹膜”)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的。当 (选填“睫状体”或“虹膜”)放松时,晶状体比较 (选填“薄”或“厚”),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看清远处的物体;当 (选填“睫状体”或“虹膜”)收缩时,晶状体比较 (选填“薄”或“厚”),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看清近处的物体。人眼的正常明视距离大约为 cm。
探究二 近视眼及矫正
1.近视眼只能看清 (选填“近”或“远”)处的物体,看不清 (选填“近”或“远”)处的物体。
2.观察近视眼原理图,和同学们交流讨论,完成下面的问题。
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 (选填“厚”或“薄”),折射作用过 (选填“强”或“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 (选填“长”或“短”),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选填“前”或“后”),使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3.利用 (选填“凹”或“凸”)透镜能使光发散的特点,在眼睛的前面放一个合适的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探究三 远视眼及矫正
1.远视眼只能看清 (选填“近”或“远”)处的物体,看不清 (选填“近”或“远”)处的物体。
2.观察远视眼原理图,和同学们交流讨论,完成下面的问题。
形成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 (选填“厚”或“薄”),折射作用过 (选填“强”或“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 (选填“长”或“短”),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选填“前”或“后”),使人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3.利用 (选填“凹”或“凸”)透镜能使光发散的特点,在眼睛的前面放一个合适的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近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我的收获
1.眼睛可以调节晶状体的焦距,从而看清楚远近不同的物体。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大约是25 cm。
2.通过近视眼镜(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和远视眼镜(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可以在视网膜上得到物体的清晰的像,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作用。
3.我们要爱惜自己的眼睛,注意眼睛卫生,坚持做眼睛保护操。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视网膜 倒立 缩小 睫状体 视网膜
2.厚 强 长 前 凹
3.薄 弱 短 后 凸
新知探究
探究一 眼睛
1.凸透镜 视网膜 倒立 缩小 实像 正立
2.睫状体 睫状体 薄 睫状体 厚 25
探究二 近视眼及矫正
1.近 远
2.厚 强 长 前
3.凹 凹透镜
探究三 远视眼及矫正
1.远 近
2.薄 弱 短 后
3.凸 凸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