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徐州联校)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徐州联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05 21:05:58

文档简介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A D B D C C A D D B C B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16题8分,17题14分,18题8分,共30分。)
16.(1)错误: 土地改革 改正: 三大改造
(2)错误: 解放战争 改正: 抗美援朝
(3) 错误: 邓稼先 改正: 焦裕禄
(4) 错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正: 十三大
17. (1)社会主义改造。(2分)
(2)大跃进运动(2分)、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4)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分)
(5)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分)
(6) 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遵循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18. (1)毛泽东(1分)邓小平(1分)
(2)创办经济特区(1分)深圳(1分)
(3)邓小平南方谈话(1分)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分),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1分)
(4)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分)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
(本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题号 1-15 16 17 18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最重要的意义是:
A.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B.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篇章
C.鼓舞了世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D.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2.标志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三大战役的结束  D.新中国的成立
3. 下列对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土地改革的完成,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C.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4.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A.1949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5.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亲历的活动是
A.举手表决通过《共同纲领》 B.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对于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进行讨论 D.参与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6.如下图两幅漫画所示:“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些现象
A.是对农业生产的真实反映 B.说明当时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C.鼓舞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D.是一种浮夸行为,犯了“左倾”错误
7.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会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发展才是硬道理
8.“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四五”运动
C.粉碎“四人帮” D.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
9.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0.张爷爷很爱讲过去的事情,下列这些回忆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是
A.参加土地改革成为土地的主人
B.亲历三大改造,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参加人民公社、吃公共食堂
D.参与分户承包集体土地,实现自主经营
11.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
13.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设置的,作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经济新飞跃的是
A.山东半岛开放区 B.广东沿海开放区 C.上海浦东新区 D.珠江三角洲
14. 我国基本形成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核心是
A.民法 B.宪法 C.经济法 D.刑法
15. 国有企业改革首先开始于
A.改革经营模式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推进企业改组联合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16题8分,17题14分,18题8分,共30分)
16.(8分)以下是某同学的历史作业,每段话中都有错误,请 将这些错误改正过来。
(1)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错误: 改正:
(2)黄继光、邱少云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
错误: 改正:
(3) 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的共产党员指的是邓稼先。
错误: 改正:
(4) 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错误: 改正:
17. (14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非常重视“三农”问题。近年来不断推出强农惠农的新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政策回顾:
(1)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进行_________________。(2分)
(2)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_____ ___ 和___ ________运动。(4分)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____________ _____。(2分)
分析对比:
(4)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2分)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2分)
历史认识:
(6)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2分)
18. (8分)歌曲中感悟历史
歌词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歌词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祖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阵阵风帆……”。 ——《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歌词一中所提到的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人分别是谁?(2分)
(2)歌词二中“有一位老人在祖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1分)“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最典型的是哪座城市?(1分)
(3)歌词二中“有一位老人在祖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1分)这件事起到什么历史作用?(2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歌词一中的“旗帜”指的是什么?(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