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3份)历史: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课件(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打包3份)历史: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课件(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05 21:13:52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大家好,我叫尤里,我是一个农奴,现在是1861年的俄国,欢迎大家来到我生活的时代。
诸君,我叫加藤和一,我是东京一家小酒馆的老板,现在是明治二年(1868年)的日本,欢迎来到我店里品尝清酒 。
(1855—1881年在位)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日本明治天皇
(1867—1912)在位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
1.背景
我是安德烈公爵家的农奴,公爵老爷虽然给了我们土地,却担心我们跑了,把我们当奴隶一样对待。
粮食连年歉收,但我们却不能离开土地去另谋生路。家里已经断粮了,我只能祈祷,救世主能早点到来!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
1.背景
农奴制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沙皇统治面临危机。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
1. 背景
2. 内容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改革的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农奴获得“解放”时,高价赎买份地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
1. 背景
2. 内容
3. 性质和影响
1861年的改革是什么性质
的改革
废除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
义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农奴获得“解放”时,高价赎买份地
自由劳动力
巨额资金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国内市场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出自《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
(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农奴制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农奴制废除后的农民
沙皇陛下仁慈,让我获得了自由,但是为了得到份地养活全家,我变卖了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才交清了赎金,现在家里穷的就剩下几面墙可以依靠了!
农奴制废除后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为了得到养活全家人的面包,我还得倒伏尔加河上去当纤夫,这样的苦日子啥时候才是个头啊!革命的同志,快些来拯救我们吧!
二、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现在我向诸位介绍一下我的家庭成员,我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太郎和次郎已成年,在外做工,小儿子三郎在学校读书,小女儿美惠子刚满6岁。
天皇
将军
大名
武士




在日本像我们这种开店做生意的,属于社会最底层,没人看得起我们。
19世纪的日本手工工场
大儿子太郎在纱场做工,幕府将军不许他们跟外国人做生意,工厂也快倒闭了。
美国培里舰队以武力叩关
二儿子次郎在码头做搬运工,有一天他回来告诉我,港口突然来了一些开着黑船的米国人。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小儿子三郎从学校回来说,清国在和英吉利人的战争中被打败了,我觉得很不可思议,清国居然也能被打败啊?
德川幕府时期的武士
武士们的生活变得艰难,他们对幕府将军很不满,看来他们要造反了。
1868年,倒幕武装在京都附近的战斗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天皇开始掌握政权。
二、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1. 背景
想一想:从加藤的讲述中我们可以总结得出明治维新的背景有哪些?
二、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1. 背景
幕府统治出现危机;
西方列强的侵略;
清朝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
国内武士阶层发起倒幕运动。
二、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天皇陛下是一个很年轻的君主,听说他很想有一番作为,使日本迅速强大起来,不要像清国一样受人欺负。相信天皇陛下很快就会颁布变法的诏书了。
二、日本明治维新
1. 背景
2. 内容
内忧外患
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的改革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
等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政治上:
经济上:
社会生活上: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鼓励发展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允许土地买卖。
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三府七十二县
明治政府召开劝业博览会
日本赴欧美参观团出港
明治时期教育普及率
二、日本明治维新
1. 背景
2. 内容
3. 影响
明治维新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改革?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那些影响?
二、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天皇陛下的变法诏书果然起到了作用,现在我们的生活完全因为变法而改变了。
穿西装的政府官员
剪发
理发馆的生意越来越好,大家都剪掉了丑陋的发髻,政府官员都脱下了繁琐的和服,换上了轻便的西装。
国营企业——纺纱厂
太郎做工的工厂现在由国家经营,全部换上了外国的机器,现在生产的布匹已经买到外国去了。
东京—横滨铁路通车图
东京和横滨之间都修通了火车,以后去横滨伯父家里过元旦节就更加方便了。
东京街头的燃气灯
东京街道上装上了燃气灯,黑夜有如白昼,再也不用担心走夜路会找不到路了。
明治时期的小学课堂
美惠子也到街上的小学堂上学去了,德川家尊贵的大小姐也愿意嫁给太郎做我们家的媳妇,这在以前是做梦都不敢想的。
日本海军舰队
听说天皇陛下准备对清国开战了,次郎也被征去当了海军。好日子没过上几年,又要打仗了。唉……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历史的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日本、中国都发生了要求改变社会制度的改革。
(1)日本、中国要求改变社会制度的改革分别是什么?
(2)两国改革的背景有何相似之处?
(3)改革的结果有何不同?对本国的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影响?
(4)由此我们得到的认识是什么?
(1)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
(2)背景:都面临民族危机
(3)结果的不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
影响的不同: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的强国;中国戊戌变法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4)认识:
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要走富国之路,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日本明治维新
内容:农奴成为“自由人”;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俄国废除农奴制
1861年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性质、意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领导者:明治天皇
内容:“废藩置县”,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文明开化”,发展教育。
性质、意义:使日本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中考练兵
课外深思
1、“农民获得‘自由” 的时候,已经被比多的一干二净”。列宁这句话是对那次革命的评价 ( )
A.商鞅变法 B.戊戌变法
C.明治维新 D.俄国1861年改革
中考练兵
D
C
3、19世纪中期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
国家是 ( )
①日本 ②英国 ③法国 ④俄国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C
2、下列关于明治维新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④提倡“文明开化”,求知于世界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汉唐时期,日本曾倾心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19世纪中期,日本又通过学习西方,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你认为日本走向富强;历史对现在中国现在的和平崛起有何启示
课外深思
改革家以非凡的勇气,开拓创新,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学习了俄国和日本的改革,你有哪些感悟?(共37张PPT)
1、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已有哪些国家建立并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
英国、美国、法国。
2、这几个国家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资产阶级革命
1、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幕府统治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 2、培养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3、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1、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
2、俄国1861年改革的时间、人物、措施?
4、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什么?历史作用?
5、明治维新的背景?
6、明治维新的措施是什么?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7、明治维新的影响?
劳动中的农奴
交不起房租
生活环境恶劣
俄国农奴制怎样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缺乏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农奴生活水平低下
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俄国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俄国1861年改革
时间:
人物:
内容:
影响:
评价:
1861年
亚历山大二世
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农奴在获得自由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快份地。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这次改革留下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的话说明了什么问题?他的这种思想带来什么后果
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1)列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假如你是俄国当时的一个农 民,你愿意接受这个改革吗?为什么?
为什么国土狭小的日本能够战胜地大物博的大清国?
明治维新的背景:
①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里,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掌握实权。
②西方列强入侵,激化国内矛盾。
③一部分中下级武士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统治。
日本封建等级示意图
美国军人登上日本土地
1853年
浦贺港
《日美亲善条约》
明治维新
时间:
人物:
内容:
作用:
意义:
1868年
明治天皇
1、加强国家统一;
2、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提高国民素质。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 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企业;
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大力发展教育。
藩:大名的世袭领地。
县:由中央任命官员 管理的行政区域。
允许土地买卖。图为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向欧美学习.图为日本政府派使团出访欧美。
1.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
2.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分别是发生在日本和中国的较为典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结果截然相反:一个成功,走上了近代亚洲强国之路;一个失败,依旧是任人宰割的对象。你能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吗?(试从时代背景、领导者、改革的参加者、改革内容几方面进行比较)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景 国内 列强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陷于极端孤立地位 清政府对内依靠汉族官僚地主,对外妥协退让,共同绞杀人民革命。守旧势力很强大
国际 世界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并开始瓜分中国
领导者 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 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士大夫
参加者 反幕府的强藩、广大农民和市民、商人、手工业者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



施 政治方面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企业 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社会生活方面 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设立中小学堂,京师大学堂;准许设报馆,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军事方面 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明治维新
1861年农奴制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1、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是( )
A.外来入侵 B.国家的分裂
C.黑人奴隶制 D.落后的农奴制
2、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俄国沙皇是( )
A.尼古拉一世 B.彼得大帝
C.亚力山大二世 D.查理二世
3、俄国农奴“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这块地是( )
A.无偿取得 B.必须出钱赎买
C.可以用财产抵押 D.以后用劳力补偿
4.第一个打开日本大门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5、几乎在中国洋务运动兴起的同一时期,有个亚洲邻国也在进行有关国家发展的重大变革这是( )
A.农奴制改革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宗教改革
1.在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  )
A.废藩置县   B.努力发展教育  
C.允许土地买卖  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2.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
A.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危机
B.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
C.加强了资产阶级统治
D.学习了他国的先进经验
3、下列场景能够正确反映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社会现象的有( )
①近代工厂逐渐增多 ②土地买卖日趋频繁
③新式学校发展迅速 ④天皇权力逐渐增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是( )
A.推翻了旧的封建政权 B.废除了农奴制
C.由资产阶级领导 D.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5、材料一 明治政府颁布”学制令”,规定了统一的学制:依照欧美设立新式学校,强制普及初等教育……….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在《时务报》写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材料二中梁启超在为近代中国的哪次改革做宣传?
(2)这两次改革的性质有什么相同之处?它们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3)结合这两次改革对该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说说改革给我们的感想。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对社会的进步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共18张PPT)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设疑:英、法、美三国是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英国、 法国、 美国
流血战争
俄国、日本
资本主义
俄国废除农奴制
1.俄国改革的背景——农奴制的危机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如何?
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缓慢发展。
为什么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缓慢发展,是什么成为它发展的阻碍呢?
农奴制的存在。
思考“农奴制怎样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中期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受到农奴制的严重阻碍。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工厂中缺少大量的自由的劳动力;同时,农奴收入微薄购买力极低,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广阔的国内市场。农奴境况十分悲惨,不断暴发大规模的农奴起义。
俄国废除农奴制
地主贵族为了在服役期内从封地上榨取最大收入,必须有足够的劳动人手,因此都竭力把依附农民固着在土地上。
2、废除农奴制——1861年农奴制法令
1861年改革措施内容是什么?改革内容
如何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法令内容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高价赎买。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农奴获得份地时支付的巨额赎金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改革的目的、实施者、及不彻底性方面来探究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1861年改革是由沙皇自上而下推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其目的是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
所以,改革后沙皇代表的贵族地主统治没有动摇,
因此,这次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评价1861年改革
那些获得“自由”的农奴,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对他们而言,这次改革没有多少好处。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他们谁说的对?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那些获得自由的农奴,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对他们而言,这次改革没有多少好处。评价一件历史事件要看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客观影响,观点一强调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观点二强调农奴制改革的消极作用。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历史探究: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19世纪中期的日本:
1853年7月8日,日本浦贺港,四艘黑漆漆的大船突然从遥远的海面上直驶而来,引得岸上的人们一片慌乱。从船上悬挂着的旗帜看得出这是美国军舰。头一年,荷兰人就曾透露,美国人有可能来这里强迫日本与之建立贸易关系。想不到,他们真来了,而且如此气势汹汹,日本人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可怕的巨轮。可以想象,动武的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于是只能和谈。率领舰队的统领是美国海军准将佩里(MathewC.Perry),不仅是一位著名战将,而且也是擅长威逼利诱的谈判高手。次年2月,佩里又率领9艘战舰——差不多把美国海军四分之一的兵力都带来了——陈兵江户湾。在巨大的威胁之下,日本终于决定签订条约,开放口岸,从此走上融入世界之路。佩里率舰闯关,史称“黑船事件”。
1.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幕府统治的危机
思考:
19世纪中期的日本社会状况是什么样子的呢?
国外: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机严重。
国内:封建幕府统治陷入统治危机。
内忧外患
面对内忧外患,日本的一部分中下级武士极力想改变这种状况。他们成为改革力量的核心。
2.倒幕运动——为明治维新奠定了基础
1867年,倒幕派准备讨伐幕府,并组织以天皇为首的明治政府。第二年政府军摧毁了幕府统治。不久江户改名为东京,成为日本首都。
大政奉还图
3.明治维新改革内容:
1.改革从哪些方面着手?具体措施是什么?
2.这些改革措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3.改革使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深刻变化?
政治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这些改革措施的作用是:废藩置县”打破了藩地界限,废除藩主对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统一控制和管理;允许土地买卖保护了新兴地主的权益;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推动日本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使日本经济力量迅速增强。提倡“文明开化”倡导学习欧美资产阶级文明,接受西方思想文化观念,打破了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促进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形成。
改革之后:日本的封建等级不存在了,人民可以自由择业。在政府鼓励下,工厂铁路迅速发展起来。明治政府普及初等教育,民间兴起盖楼房、吃西餐、穿西服等风潮。
明治天皇
这场改革引起日本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那么该如何评价这场改革呢?
这场改革帮助日本成为了当时进步神速的资本主义国家,很快,它就进入到了资本主义国家之列。
反面影响,主要指改革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日本掀起了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等侵略战争。
日本的进步是主要方面,所以对它的正面评价是问题的主要方面。
思考
历史纵横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国内 列强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统治阶级内部分化。 清政府极端腐朽,势力强大
国际 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竟争时期 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领导者 具有革新精神的武士 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了、士大夫
参加者 反幕府的强藩,广大人发群众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政治方面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 奖励工、商业的发展,
社会生活方面 提但是“文明开化”发展教育 设立中小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
军事方面 建立近代化军队 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课堂小结:
大国崛起


日本
农奴制阻碍资
本主义的发展
幕府统治危机,
民族危机
废除农奴制
明治改革








课堂巩固:
1、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挽救统治危机 B.消灭农奴制
C.发展资本主义 D.打击封建势力
2、下列关于俄国废除农奴隶的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改革前都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②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③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④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