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本单元的概念,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2、使学生能灵活应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把概念形成知识网络,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把整数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生互相问好。
猜学生的年龄,大约十一二岁,然后让学生猜老师的年龄。
课件出示:老师的年龄:十位:3的最小倍数
个位: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和
师:要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就要用到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一单元的内容进行综合复习。
导入:复习《因数和倍数》
二、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1、课件出示:
11、14、
30、
37、45、48、57、90
师:同学们,虽然这些数看起来很普通、很枯燥,但我们就是通过研究这些数,才学习了许多概念。看到这些数你能想到哪些概念?
学生回答,教师贴出相应的字条。
师:同学们提到的这些概念被我杂乱的贴在了黑板上,在这些概念中哪些之间是有联系的,就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在谁的下面又可以引出哪些新的概念,就用线串在一起,这样就把零散的概念梳理成知识网络图。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
学生讨论后,组织、引导学生汇报整理,形成以下的知识网络图。
因数
1:
(1个)
(个数)
质数(2个)
合数(只有2个)
整数
奇数
2的倍数
倍数
5的倍数
偶数
3的倍数
重点:1、把整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分,可以分成奇数和偶数。
2、把整数按因数的个数分,可以分成1、质数和合数。
想一想:
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
在所有的偶数中(
)是质数。
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吗?
在1—20的自然数中,奇数中的(
)是合数。
问:看看我们整理的知识网络图,你还想起了哪些知识点?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把下面的数按不同的标准分类,你能想到几种?
2
25
8
13
30
2、猜老师的电话号码
师:今天能和我们班的学生认识,老师非常高兴,那以后还想和老师联系吗?怎么联系呢?(打电话)但是老师不能直接告诉你电话号码,需要你开动脑筋,运用学过的知识自己解决,可以吗?赶快行动吧!
第一位:最小的质数的3倍
第二位: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第三位:既是8的倍数,又是8的因数
第四位:既是10以内的合数,又是奇数
第五位: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第六位:10以内最大的质数
第七位:最小的偶数
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