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参考
一、
1`、D 2、C 3、B 4、D 5、C 6、C 7、C 8、B
9、D 10、C 11、A 12、A 13、C 14、 C 15、D
16、C 17、C 18、B 19、C 20 、D
二、
21、淘米水浇花(合理答案均可)
22、上方 下方
23、(1)李佳 (2)碘 酒精
24、(1)40 (2)乙>甲>丙
(3)升高温度(或加入丙物质、恒温蒸发溶剂等)
(4)甲
25、(1)正确 (2) 42.4 53 0.8 (3)直接用手拿砝码
三、
26、 (1) 是 (2) 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
(3) 固液共存态 (4) 放
27、(1)有水珠 (2) 升高 (3) 水蒸气液化要放热
28、氢气 氧气 2:1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29、(1)溶剂的种类(或溶剂的性质)
(2)溶质的种类(或溶质的性质);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3)当横坐标单位刻度长短不变时,纵坐标单位刻度长短的变化第一章复习卷
班级——— 姓名———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渔民出海时遇淡水用完应该 ( )
A.立即返航 B.吃海水
C.用海水制淡水 D.吃鱼等海生动物
2. 在下列几组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均为吸热的是( )
A. 熔化,液化,汽化 B. 液化,汽化,升华
C. 汽化,升华,熔化 D. 凝固,液化,凝华
3. 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冰块多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房子里,两盆冰块都未完全熔化,那么( )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高;
B.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C.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低;
D.必须用温度计测量后才知道。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自然界的水主要用于人们的日常饮用
B.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能饮用
C.海水呈蓝色,湖水呈绿色,因此水具有各种颜色
D.地球表面的3/4是水
5. 在下列四种情况中,水循环最活跃的地区是( )
A.长江、黄河的发源地 B.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C.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D.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6. 在卫生间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玻璃镜面变得模糊,过了一段时间,玻璃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变模糊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液化 D.汽化
7. 牙科医生在检查牙齿时,常用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要将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烧一下,这目的是( )
A.防止细菌感染
B.较热的小镜子能起到治疗牙病的作用
C.防止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
D.较热的小镜子能促使牙齿上的水分汽化
8.下列事例不能直接证明大气中含有水的是( )
A.露置的饼干潮了 B.河水结冰了
C.空调管有水流出 D.下雨下雪
9、100g的水全部变成水蒸气后,则( )
A.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B. 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 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10、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是( )
11、在实验室里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纯净水的密度,以下实验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操作步骤是( )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将适量水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部分水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
D.用天平测出倒出部分水后的烧杯质量
12、一瓶纯净水喝掉一半后,剩下的半瓶水与原来比较 ( )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体积减小,密度减小 D.体积不变,密度减小
13、为了研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BCD四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实验材料是相同的胡萝卜),如图所示,这四组实验中,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
14、在 0℃的房间里,把正在熔化的冰块投入到 0℃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的质量增多 B.冰德质量增多
C.水和冰的质量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5、如右图所示,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B.甲丙是非晶体,乙是晶体
C.乙是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
D.甲丙是晶体,乙是非晶体
16、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冰不再熔化,是因为 ( )
A. 冰的温度降低,达不到熔点,所以冰不再继续熔化
B. 房间的温度太低,冰不能吸热,所以冰不再熔化
C. 房间与冰的温度都是0℃,没有温度差,不进行热传递,则冰不再熔化
D. 冰和水的温度都是0℃,没有温度差,不进行热传递,则冰不再熔化
17、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儿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18、冬天北方地区常用地窖储藏大白菜,同时地窖中央又常放有几桶水,这样做可以防止大白菜冻坏,其理由( )
A.水具有防止大白菜冻坏的功能
B.水结冰时会放热,防止大白菜冻坏
C.水结冰时会吸热,防止大白菜冻坏
D.水蒸发时会放热,防止大白菜冻坏
19、小明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做了如图实验,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的温水,稍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于是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由此实验可知雨滴形成的过程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
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
B.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
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
C.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
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
D.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
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
20、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30分)
21、有些科学家预言:“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这句话警示我们应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一是节约用水,二是防止水体污染。请你举一例节约用水的做法:————————。
22、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传热的。夏天,冰镇汽水时,应把冰块放在汽水瓶的—————— ;冬天,用电热器取暖时,应把电热器放在房间的 ————- 。(填“上部”、“下部”或“中间”)
23、学习了溶液的概念后,老师的提问及同学的回答如下图所示:
(1)以上三位同学中能够正确描述溶液特征的是 同学。
老师接着问:“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
王华回答:“不溶于水的物质能溶于其它溶剂吗 ”
李佳回答:“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
(2)如果用实验回答王华的问题,则应该选择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 、 。
24、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回答: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g;
(2)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3)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4)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
25、.妈妈在做菜时问小刚,你知道花生油的密度是多少?
⑴小刚想:花生油是油类,它的密度应该比水小。于是他滴了一滴油在水中,发现油浮在水面上,由此可以证明他的猜想是__ _的。
⑵到学校后,他做了如下实验: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为150g,然后将一部分花生油倒入量筒中,再测出剩余花生油和烧杯的质量为107.6g,读出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如图甲所示,最后算出花生油的密度。请你将测得的结果填入下表中。
(3)图乙是他在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时的情景,其中操作不规范的是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26、某固态物质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并记录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温度/℃ 98 91 85 82 79 79 79 79 75 71 67 64 61
(1)该物质_ _晶体(填“是”或“不是”),其理由是_ 。
(2)在第10min该物质的状态是_ _(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
(3)在8min~14min是 _ _热过程(选填“吸”或“放”)。
27、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中,试管A放在装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你看到的现象是:试管A中_____,温度计示数,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
28、右图是一个电解水的装置,其中A中产生
的是——————气体, B中产生是——————气体,
它们体积之比为A:B=—————— ,证明B中气体
方法是————--,观察到复燃 。
29、以下图示中的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丙图表示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丁图表示氯化钠在某有溶剂中的溶解度曲线。
甲 乙 丙 丁
请将甲图分别与上述其它曲线对比,回答下列问题。
(1)由甲、丁得出: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 。
(2)由甲、丙得出: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陡斜程度的因素是 。因此欲除去硝酸钾中的少量氯化钠,可采用——————方法。
(3)由甲、乙得出: 也会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陡斜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