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05 22:4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气壮山河的“九·一八”纪念碑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思考:
⑴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要炸毁柳条湖的一段铁路
一、九、一八事变
直接目的是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的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最终目的是侵占整个东北,进而独占中国。
一、九一八事变
1、概念
(1)时间 :1931年9月18日;
(2)地点:沈阳
(3)经过: 日本借口柳条湖事件, 炮击东北军
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日本为什么发动九一八事变
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
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蓄谋已久,精心策划
3、国民政府的态度
不抵抗政策
想一想:
从这份密电可以看出蒋介石对九一八事变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呢?
 
1931.9.19
1932.1
1931.9
1931.11
1932.2
沈阳
长春
哈尔滨
齐齐哈尔
4、结果:东三省沦陷
锦州
日军入侵后,沈阳东辕门文物损失无数
日军在沈阳随意拘捕市民
日军将砍下的中国人的头颅拿在手里
日军枪杀的三岁儿童
日军将中国人砍头处死
日军屠杀无辜人民
将首级挂于电线杆示众
一群日本兵在被他们杀死的中国人尸体前留影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华儿女能坐以待毙吗?假设你身处当时的形势,你会采取什么态度?理由如何?
杨靖宇
吉鸿昌
赵一曼
马占山
二、不朽的民族战歌
---《义勇军进行曲》
刨根问底:这么优秀的作品在当时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阅读小字了解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产生过程和影响。
1、聂耳简介(1912—1935),原名聂守信,云南昆明人。他自幼爱好音乐,后到上海当学徒时,考入一家歌舞团。由于他勤奋好学,耳朵又特别灵敏,大家都叫他“耳朵先生”。他听了很高兴,索性改名叫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
创作背景:
日军侵犯了中国华北地区、中华民族处在最危险的关头。
创作过程:
聂耳在投身抗日救国运动的实践中创作的。
历史意义:
集中代表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悲壮历史和顽强的抗争精神。
2、《义勇军进行曲》
  共同聆听:如果把这首歌放入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听,和每周一升旗时听到的感觉一样吗?
张 学 良
杨虎城
1936年12月12日
1、背 景:
⑴民族危机严重,抗日呼声高涨;
⑵国民党内部分化,张学良、杨
虎城接受中共主张:一致抗日;
⑶蒋介石剿共、妥协的反动政策。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发起人:张学良、杨虎城
2、经 过:劝说无望,“兵谏”,扣押蒋介石, 通电全国,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张学良 杨虎城
姓张的和姓杨的竟敢扣押蒋委员长,真是大逆不道!我的军队一定和你们拼到底。
何应钦
哈!哈!蒋介石呀蒋介石你也有今天。你放心吧,等你死了,委员长的宝座我替你坐着。
哼!哼!哼!我一定要挑拨中国人打内战。让他们自相残杀吧!等到他们打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中国就是我的了。
日 本
英美
喔,上帝!如果中国被日本占领了,我们在华的利益还能有保证吗?一定要促使中国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假如你是共产党的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把蒋介石捉起来后,你准备怎么样处理蒋介石?
蒋介石 “兵谏”亭
活动与探究
  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如果杀掉蒋介石,当时中国会……
蒋介石的军事实力很强,共产党不敢杀他。
  提示: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进一步侵略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
4、意 义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3、和平解决
①周恩来等中共代表调停
②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条件,被释放。
中共为什么要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
课后小结:
由于日军的入侵和国民政府
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中国的国土
沦陷,中日民族矛盾激化,中华
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这生
死存亡之时,中国各阶级、各阶
层团结一致,共赴国难,迎来了
新的抗日局面。
蒋介石 创作大量不朽的民族战歌
张学良 不抵抗政策
周恩来 发动西安事变
聂 耳 代表中共参加西安谈判
对于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南京,人们一般认为:张学良过于轻信蒋介石,他护送蒋介石回南京是一时心血来潮的临时决定,这一决策是重大的失策和错误,不仅导致了他个人的悲剧,也导致了东北军的悲剧。也有人认为,张将军以个人之失,换来了民族之得,虽是个人的不幸,确是民族的大幸。那么,对于今天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又应该为国家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