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1-13课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1-13课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05 23:1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第11课 民族团结
执笔人:李郝 审核人:庄建华
【学习目标】
1.能记住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2.能说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3.会运用课本P57-58页的五幅插图,分析插图的主题内涵及原因。
【重点难点】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2.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3.阅读课本P57页小字内容,概括说明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结合P56页第二
自然段,用自己话说出民族区域自治的重大意义。
4.西部地区通常是指哪些省市?西部开发有哪些有利因素?哪些不利因素?你认为西部大开发战略有何重大意义?
5.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为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进步采取了哪些措施?
6.仔细观察P57-58页中的五幅插图,请你说出这五幅插图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自己的疑惑:
【交流展示】
【质疑提升】
【归纳梳理】
【拓展迁移】
1.“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表达的主旨是( )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共同繁荣 D.中国是个国民族国家
2.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各民族的共同心愿。目前,全国已经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 )
A.8个 B.7个 C.5个 D.4个
3.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税收自主C.民族地方政务自主 D.民族事务垂直管理
4. 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得益于( )
A.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 民主改革的推行
C. 改革开放的推动 D.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5. 中国各民族的分布格局是( )
A.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集格局
B.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小杂居、大聚集格局
C.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集格局
D.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小杂居、大聚集格局
6.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包括( )
①实行民族平等 ②实行民族团结 ③实行共同繁荣 ④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 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学习反思】(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反思!)
第四单元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执笔人:李郝 审核人:庄建华
【学习目标】
1. 能记住“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澳门回归时间、意义。
2. 能讲述港澳回归的史实,理解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
3. 会运用所学知识探讨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有利条件。
【重点难点】
重点:港澳回归及历史意义。
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影响。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香港和澳门是怎样离开祖国怀抱的(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假如你是当地居民,你有什么感想和希望?
2.香港与澳门回归前和大陆有哪些不同?
3.结合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实际情况,你能为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提出合适的方案吗?依据是什么?
4.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你知道它的含义吗?它的提出有何伟大意义?
5.假如你是中央电视台驻香港记者,报道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香港、澳门回归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6.20世纪90年代,中国为什么能够收回香港和澳门?港澳回归说明了什么?
自己的疑惑:
【交流展示】
【质疑提升】
【归纳梳理】
【拓展迁移】
1. 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复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个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
A. 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 尊重历史与现实
C.“一国两制” D. 香港的顺利回归
2.我国的深圳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主要区别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
C.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D.各自的权限不同
3. 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的构想成功解决港澳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 )
A.殖民国家力量削弱  B.改革开放的实行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C.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D.中国国际影响的日益扩大
4.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有误的是( )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5.“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和澳门,发生的最主要变化是( )
A.社会制度  B.主权归属  C.经济制度  D.社会生活
6.材料解析
“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大业的基本方针。 ──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什么是“一国两制”?
(2)根据以上材料说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重要依据。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实施“一国两制”国策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学习反思】(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反思!)
第四单元 第13 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执笔人:马桂娟 审核人:庄建华
【学习目标】
1.能记住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九二共识”和“汪辜会谈”的内容。
2.能说出海峡两岸密切交往的具体史实,认识上述史实对祖国统一大业的作用。
3.会运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重点难点】
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台湾与祖国大陆同根同脉同血缘,请你运用有关史实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当今台湾和大陆的分离是如何造成的?
3.动手设计表格,整理归纳党和政府不同时期采取的对台方针。
4.在两岸关系发展的过程中,两个民间组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两个组织分别是什么?1992年两会就什么原则达成了什么共识吗?1993年两会举行了“汪辜会谈”,这次会谈的内容是什么?“共识”和“会谈”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5.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有哪些?
6.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不利和有利因素有哪些?
自己的疑惑:
【交流展示】
【质疑提升】
【归纳梳理】
【拓展迁移】
1.将“加强两岸经济关系,互补互利”写入协议的是( )
A. 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B.“九二共识”
C. 汪辜会谈 D. 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2.海峡两岸统一的根本前提是( )
A. 和平统一方式 B. 一个中国原则
C. 平等谈判原则 D. 实现两岸“三通”
3.两岸“三通”的实现( )
①有利于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②从根本上遏制了“台独”分裂活动
③表明两岸完成了统一 ④标志着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重大进展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华网北京2009年5月26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2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双方都表示要继续推动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不断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都认为要维护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并不断增强和深化互信;都强调要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尽快商谈两岸经济合作协议,以利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都赞同要积极促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举办以文教交流为主题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始探讨协商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都主张两岸在涉外事务中避免不必要的内耗,增进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材料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前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方针是什么?
(2)为推动两岸和平发展,材料一中提出了哪些主张?结合当前海峡两岸的形势,简要谈谈发展两岸关系有什么现实意义?
(3)从材料二的两幅图,你感受到了什么?
(4)作为新世纪的主人,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统一,请你提出来一些好的建议。
(5)综上分析你认为台湾问题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什么?试简述你的理由。
【学习反思】(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弯路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