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8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3.滔滔黄河)
课型:新授 课时:1
学习目标:
了解黄河的河源概况和各河段的自然特征。
了解黄河在水能方面的作用及开发利用现状。
会阅读黄河水系图。
学习重点:黄河的概况和各河段的自然特征。
学习难点:黄河“地上河”的成因。
学习过程:
一. 阅读课本,自主学习 : 滔滔黄河
发源地:_________________山 源头:A_______________
注入海洋B:_____________ 全长:_________________
流域面积:_______________
流经省区(简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经地形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支流:1_________ 2________
上、中、下游河段的分界点:F_________ (位于_____省区)
G_________ (位于_____省)
干流上大型水电站: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
治理黄河的关键:_________________
二.展示讲解
三.合作探究:课本P51活动题
四 .课堂小结:
五.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1.黄河“地上河”的河段是指 ( )
A.横穿华北平原的下游段 B.兰州—河套一段
C.水土流失严重的中游河段 D.河水清澈的上源段
2.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
A .在上游峡谷建水电站 B.在中游搞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C.在下游植树种草,大坝淤地 D.培修、加固“水上长城”——黄河大堤
3.黄河干流流经的地形区为:①青藏高原 ②华北平原 ③黄土高原 ④内蒙古高原
按从上游至下游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 D.②③④①
4.下列省区之间以黄河干流为天然界线的是 ( )
A.青海和甘肃 B.宁夏和内蒙古 C.陕西和山西 D.山东与河北
5.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母亲河的奉献”是指 ( )
A.中上游水能丰富,且为流经地区提供灌溉水源
B.塑造了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C.在中下游形成了“地上河”,有利于“引黄淤灌”
D.中下游江阔水深,便于通航
6.下列关于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黄河流经四川盆地,上游多高山、峡谷
B.从河流长度、水量来看,均为我国第二大河
C.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
D.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易决口成灾,加固堤防是治理黄河的根本
(二)综合题:.读黄河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_______河,②是_______河;它们都位于黄河的_______游。
(2)黄河在干旱地区塑造的两大平原为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从干湿地区看,黄河下游流经___________地区。
(4)黄河水经常清澈的河段是_______;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_______;
含沙量最大的河段是_______。
(5)图中水电站③是_______;新建成的黄河下游最大的水利枢纽是___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
(6)黄河下游除了“地上河”的忧患之外,前几年尤为突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后反思:823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中国气候(2.降水和干湿区)
课型:新授 课时:1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分析其成因。
了解我国干湿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学会阅读等降水量图和干湿地区图等。
学习重点: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学习难点: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学习过程: 一. 阅读课本,自主学习 :
(一)降水分布规律:
空间差异:从_________向__________递减
时间差异:降水集中在__________季,_________季雨水少些。
(阅读课本P31图2—17):秦岭——淮河一线接近_________毫米的等降水量线。
(二)干湿区(把四种干湿区填入图中)
二.展示讲解
三.合作探究:
1.我国的“雨极”指的是哪里?
2.其形成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哪个大洋?
四 .课堂小结:
五.检测练习:(一)、选择题
9.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 ( )
A.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B.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C.由东南向西南逐渐减少 D.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10.一年当中,我国降水多集中在 ( )
A.冬春季节 B.春夏季节 C.夏秋季节 D.秋冬季节
11.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季由南向北的变化情况是 ( )
A.出现的时间愈来愈早 B.持续的时间愈来愈短
C.持续的时间愈来愈长 D.结束的时间愈来愈晚
12.按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广州——北京——武汉 B.兰州——西安—一郑州——武汉
C.上海——兰州——乌鲁木齐 D.成都——重庆——武汉——南京
13.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主要取决于 ( )
A.降水量的多少 B.蒸发量的多少
C.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 D.与降水量和蒸发量没有关系
14.与半干旱地区对应的天然植被是 ( )
A.森林 B.森林、草原 C.草原 D.荒漠草原、荒漠
15.下列城市中,位于半湿润地区的是 ( )
A.北京 B.成都 C.兰州 D.乌鲁木齐
(二)综合题
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
干湿地区名称:
A _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_ D ________
2.读我国四城市降水柱状图,
回答有关问题:
(1)四城市降水月份分配的相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雨季最长的是______。
(2)根据四城市降水的特点,说明我国易出现________和________气候灾害。
(3)如果上述四城市分别是北京、武汉、广州和哈尔滨,请填出各自的字母代号:北京___、武汉____、广州____、哈尔滨_____。
六.课后反思:826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1)
课型:新授 课时:1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划分和分布。
记住我国主要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名称位置和主要水文特征。
了解京杭运河以及我国的主要湖泊。
学习重点:我国主要外流河和内流河。
学习难点:河流的水文特征。
学习过程:
一. 阅读课本,自主学习 :
(一)外流区为主
外流河与内流河
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划分界线:沿________山__________山和_________山一线(接近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二)我国主要河流(结合下图,认识主要河流)
注入太平洋: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 e________ f_________
外流河 注入印度洋:g_____________ h_______________
注入北冰洋:j___________
内流河:i_____________
(三)河流的水文特征
1.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填下表,了解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水量 含沙量 汛期 结冰期
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
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
2.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河水主要来自____________,夏季水量______,内流河大部分属于________性河流。
(四)湖泊:湖泊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五大淡水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展示讲解
三.合作探究:课本P43活动题
四 .课堂小结:
五.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1.我国绝大部分河流都注入 ( )
A.印度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太平洋
2.下列河流中属于内流河的是 ( )
A.珠江 B.长江 C.塔里木河 D.黄河
3.下列河流中无结冰期的是 ( )
A.黑龙江 B.辽河 C.黄河 D.长江
4.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 )
A.洞庭湖 B.鄱阳湖 C.太湖 D.青海湖
5.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只要是流向国外的河流就是外流河 B.我国的外流河分别流人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C.西北地区的河流都是内流河 D.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均流入国外,最后注入印度洋
6.塔里木河的汛期出现在夏季是因为 ( )
A.夏季地下水补给丰富 B.流域内夏季降水丰富
C.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 D.夏季湖泊水补给丰富
7.下列河流中,属于中国与邻国之间的界河是 ( )
A.黑龙江 B.雅鲁藏布江 C.珠江 D.额尔齐斯河
(二)综合题.读我国4条河流(松花江、黄河、长江、珠江)的年径流量变化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曲线A、B、C、D分别表示哪条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图:
A _________ B _________
C _________ D _________
(2)4条河流中,汛期最长的是______; 年径流量最大的是______;含沙量最大的是_______;冬季结冰期最长的是______。
六.课后反思: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1)
课型:新授 课时:1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地势特点。
了解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学会阅读地形剖面图。
学习重点:地势特点和主要山脉分布。
学习难点:主要山脉分布。
学习过程: 一. 阅读课本,自主学习:
(一).我国地势特征:地势______高_______低,呈___________状分布。
(二).山脉纵横交错
根据图中山脉的不同走向填写名称:
东西走向:1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 4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
南北走向: 6_________ 7_________ 8__________
东北——西南走向: a_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e__________ f__________ g__________
西北——东南走向: 9__________ 10_________
弧形山脉:h_________________
二.展示讲解
三.合作探究:“五岳”指的是哪五座山?分别位于哪一个省区?
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有何影响?
四 .课堂小结:
五.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1.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在 ( )
A.4000米以上 B.1000~2000米 C.500~1000米 D.500米以下
2.下列山脉中,是我国最靠北的一列东西走向的山脉的是 ( )
A.昆仑山和秦岭 B.南岭 C.天山和阴山 D.长白山一武夷山
3.由几条平行山脉组成的巨大弧形山系是 ( )
A.昆仑山 B.喜马拉雅山 C.天山 D.横断山
4.下列各组山脉中,与太行山走向一致的一组是 ( )
A.昆仑山、天山、秦岭 B.喜马拉雅山、阿尔泰山、祁连山
C.大兴安岭、巫山、雪峰山 D.横断山、阴山、贺兰山
5.珠穆朗玛峰耸立在我国与下面哪个国家的边境止 ( )
A.印度 B.越南 C.不丹 D.尼泊尔
6.下列山脉中,走向与其他三列走向不同的是 ( )
A.天山 B.台湾山脉 C.大兴安岭 D.长白山
7.下列四组山脉中,全部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的是 ( )
A.秦岭、南岭、武夷山 B.武夷山、南岭、长白山
C.阴山、长白山、武夷山 D.六盘山、武夷山、长白山
8.下列山脉中,既是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又是省区分界线的是 ( )
A.武夷山 B.天山 C.大兴安岭 D.祁连山
9.我国的五岳名山中,位于最北和最南的分别是 ( )
A.华山、衡山 B.泰山、衡山 C.恒山、衡山 D.恒山、嵩山
(二)、综合题
读下方我国沿36°N线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地势三级阶梯名称:
A ______阶梯 B______阶梯 C_______阶梯
(2)地形区名称:
D______高原 E______高原 F_____平原
(3)黄河从高一级阶梯流人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时,河流的落差会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 。水流速度会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 。形成了丰富的什么资源 _________
六.课后反思:824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中国气候(3.气候类型和季风气候显著)
课型:新授 课时:1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的气候类型。
了解我国季风气候显著这一特征。
学习重点:我国的气候类型。
学习难点: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
学习过程:
一. 阅读课本,自主学习 :
(一)填下图,了解我国的气候类型
A________气候 B_______气候 C_______气候 D_______气候 E________气候
(二)季风气候显著
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与影响?
2.季风气候区指的是能受到__________风影响的区域。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由_______山、_______山和_____________山组成。
4.________季风的进退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
二.展示讲解
三.合作探究:
1.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我国冬夏的气温有何特点?
2.菏泽位于什么温度带、干湿区?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四 .课堂小结:
五.检测练习:(一)、选择题
1.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非常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海陆位置的影响
C.地形复杂多样的影响 D.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
2.关于造成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纬度广 B.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
C.东部面临海洋而西部深居内陆 D.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3.下列关于我国气候资源的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大陆性强 B.雨热同期 C.夏热 D.气候复杂多样
4.某山脉以北是枣木成林,桃李芬芳,以南是稻田处处,橘园飘香,这条山脉是( )
A.天山山脉 B.昆仑山脉 C.秦岭 D.南岭
5.下列地理界线中,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的是 ( )
A.昆仑山一阿尔金山一祁连山一横断山
B.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
C.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
D.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秦岭一淮河
6.冬季-我国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总体而言气温 ( )
A.相同 B.高出许多 C.低得多 D.有时高,有时低
7.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重要标志是 ( )
A.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B.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都影响我国
C.地形复杂,使气候多样 D.有多种灾害性天气
8.我国下列城市,位于非季风区的是 ( )
A.拉萨 B.乌鲁木齐 C.兰州 D.哈尔滨
9.形成我国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 )
A.每年冬季风强弱不同 B.各地地势高低不同
C.海陆位置的影响 D.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二)综合题
下图中标出的A、B、C三条线是对我国人民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的地理分界线,仔细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 A线是_______分界线, A线以西为_____区,降水_____,A线以东降水_____。
(2)B线是区_____分界线,在B线以西地形以_____为主,在B线以东地形以______为主。
(3)C线为一月______等温线,C线大体与_____等降水量线一致,C线东段以北耕地类型以 _______为主,以南以______为主。
六.课后反思:822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2)
课型:新授 课时:1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地势三阶梯的分界线(山脉)。
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分别和特点。
学会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学习重点: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学习难点:主要地形区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 阅读课本,自主学习 :
地形复杂多样
(一).我国地势三阶梯的分界线(右图)
一、二阶梯的分界线: a_______ 山
b________山 c_______山
二、三阶梯的分界线:
d__________山 e_________山
f__________山 g_________山
(二)主要地形区(根据下图填写名称)
四大高原:A__________
D__________
E__________
G__________
四大盆地:B__________
C__________
F__________
H__________
三大平原: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三大丘陵:4__________
5__________
6__________
二.展示讲解(注意各地形区的特点)
三.合作探究:课本活动题
四 .课堂小结:
五.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1.我国四大高原面积辽阔,形态各异,其中地面最为平坦的是 (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2.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盆地是 ( )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3.关于我国四大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面起伏最小的是青藏高愿 B.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黄土高原
C.喀斯特地形广布的是内蒙古高原 D.雪山连绵是云贵高原的景观
4.下列关于我国四大盆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四大盆地均位于地势的第二阶梯上
B.四川盆地农业发达,物产富饶,自古有“天府之国”之美誉
C.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均位于新疆
D.塔里木盆地戈壁、沙漠广布,多沼泽、盐湖
5.我国最大的平原是 (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成都平原
6.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分界线大体是 ( )
A.秦岭 B.淮河 C.黄河 D.长江
7.下列平原中,分布在一省境内的是 (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成都平原
8.位于我国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的地形区是 ( )
A.内蒙古高原 B.东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
9.主要耕作区在山间小盆地,当地人称为“坝子”的高原是 (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10.由黄土高原携带来的泥沙冲积而成的平原是 (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成都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下图是沿东经90。所作的我国部分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判读后回答:
(二)综合题
下图是沿东经90。所作的我国部分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判读后回答
A是__________高原;
B是________山;
C是__________山;
D是_________盆地。
(2)A地形区平均海拔在_______米 以上,其景观特征是_________。
(3)A地形区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_级阶梯,D位于第______级阶梯。
六.课后反思:825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中国气候(4.气候特征总结和特殊天气)
课型:新授 课时:1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
了解我国几种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
辩证的认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学习重点:我国的气候特征。
学习难点: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 阅读课本,自主学习 :
1.气候__________
(一)我国的气候特征
2.________气候显著
(二)多特殊天气
(写出以下特殊天气的发生时间、地区以及影响)
寒潮:
梅雨
台风
沙尘暴
(三)多旱涝灾害
洪涝多出现在________季,_______部地区多发。
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_________,最常见且分布范围_________。
二.展示讲解
三.合作探究: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有增加的趋势,你能想到哪些治理措施?
四 .课堂小结:
五.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1.造成我国大范围内降温的强冷空气的源地是 ( )
A.我国东北 B.青藏高原 C.西伯利亚、蒙古 D.欧洲
2.形成我国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 )
A.每年冬季风强弱不同 B.各地地势高低不同
C.海陆位置的影响 D.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形象地描绘了我国哪个地区的景象 ( )
A.长江中上游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南部沿海 D.黄河中下游地区
4.台风在我国登陆的时间多出现在 ( )
A.秋冬季节 B.冬春季节 C.春夏之交 D.夏秋季节
5.台风在我国登陆时,常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但有时也对农业生产产生有利的一面,主要表现在 ( )
A.形成大量降水 B.带来狂风
C.形成闷热天气 D.沿海地区形成巨浪
6.每年自然灾害对我国经济造成的损失达几千亿元人民币,其中危害最大的是( )
A.霜冻 B.寒潮 C.水旱灾害 D.地震
(二)综合题
读“我国某季节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我国正处在______季,东南季风由 _______洋吹向我国大陆;
西南季风由________洋吹响我国大陆,其气流特点是_________(填“寒冷干燥”或“温暖湿润,’)。
(2)图中界线A以东受______(填“冬”或“夏,’)季风影响明显,称______(填“季风区”或“非季风区”),降水_____ 。
(3)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①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季。
②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特点是从________向 _______递减。
③夏季风活动不稳定易导致 _________灾害。
(4)世界上大多数的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是由于我国的气候 __________。
六.课后反思:823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中国气候(1.气温和温度带)
课型:新授 课时:1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初步分析其成因。
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学会阅读等气温分布图和温度带图等。
学习重点:冬、夏气温分布、温度带的划分。
学习难点: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学习过程: 一. 阅读课本,自主学习 :
(一)气温分布规律:
冬季南北__________
夏季南北__________
(阅读课本P29图2—14):一月份0°C等温线通过_____(山)______河一线
(阅读课本P29图2—15):七月份平均气温最低的区域是_____________。
(二)温度带(把温度带A—F填入图中,并填表格了解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
温度带 作物熟制 主要作物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二.展示讲解
三.合作探究: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哪些?
四 .课堂小结:
五.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地区中,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 ( )
A.吐鲁番盆地 B.东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四川盆地
2.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地形的影响
C.冬季风的影响 D.洋流的影响
3.划分我国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 ( )
A.纬度位置的高低 B.太阳辐射总量
C.年平均气温 D.≥10℃的积温
4.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下面哪条线一致 ( )
A.北回归线 B.赤道
C.7月20"C等温线 D.1月0℃等温线
5.下列省级行政区中,跨越温度带最多的是 ( )
A.山西 B.甘肃 C.云南 D.新疆
6.华北平原农作物的熟制是 ( )
A.一年一熟 B.一年一熟或两熟
C.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D.一年三熟
7.下列城市中,位于中温带的是 ( )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二)综合题
读 “哈尔滨和广州各月气温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分别表示_____和_____(城市)的各月气温曲线图。
(2)两地一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____℃,反映了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
(3)两地七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_____℃ ,反映了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
六.课后反思:827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2.滚滚长江)
课型:新授 课时:1
学习目标:
了解长江的河源概况和各河段的自然特征。
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开发利用现状。
会阅读长江水系图。
学习重点:河源概况和各河段的自然特征。
学习难点:阅读长江干流纵剖面图。。
学习过程:
一. 阅读课本,自主学习 : 滚滚长江
发源地:_________________ 源头:__________________
注入海洋:_______________ 全长:_________________
流域面积:_______________
流经省区(简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经地形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支流湖泊:1_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_ 4___________
5_________ 6________ 7__________ 8____________
湖泊: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上、中、下游河段的分界点:J_________(位于_____省)
K________(位于_____省)
干流上大型水电站:D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
沿江重要城市:C_________ F__________ G_________ H____________
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_________________
二.展示讲解
三.合作探究:课本P47活动题
四 .课堂小结:
五.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1.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极其丰富,90%集中在 ( )
A.宜宾至宜昌 B.源头至宜宾 C.宜宾至湖口 D.三峡地段
2.位子长江干、支流交汇处的省会城市是 ( )
A.成都 B.武汉 C.长沙 D.南京
3.长江干流和黄河干流都流经的省区是 ( )
A.青海、西藏 B.青海、四川 C.青海、甘肃 D.青海、云南
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述的是 ( )
A.长江上游的特征 B.长江中游的特征
C.长江下游的特征 D.长江中下游的特征
(二)综合题:读长江水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图中数字和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省级行政区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河流:④________ ⑤________ ⑥________
⑦________ ⑧________ ⑨________
湖泊:A ________ B ________
城市: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 F ________
(2)长江发源于________ ;中游的起止点为________ 、________ ;最后注入________ 。
(3)①省区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_ ;②省区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_
(4)③省区中的最大型水利枢纽是________ ;最早建成的大型水利枢纽是________。
(5)请用三个方面的指标,说明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