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同步精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同步精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11 18:4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同步精练
一、单选题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统治阶级则试图通过一种有别于‘自强’的‘改制’以挽救传统的国家与文化。”这“战败”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这次战争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是持续三十年之久的洋务运动最后失败的标志,又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
A.
中英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写道“这真是前所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这是多么大的可耻呀!”引文中的亡国条约指的是()
A.
《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北京条约》
这场战争,是一次没有代差(巨大差距)的实力对决,而且中国的实力相对日本总体还有一些优势,但是最终却失败了,30多年来的“师夷长技”只剩下一地鸡毛。这场战争导致(
)
A.
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沙俄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C.
日本获得了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
D.
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
甲午中日战争中,在平壤奋起反击日军进攻的清军将领是
(?
?
)
A.
左宗棠
B.
左宝贵
C.
邓世昌
D.
丁汝昌
北洋舰队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直接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
)
A.
平壤战役
B.
黄海海战
C.
辽东战役
D.
威海卫战役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电视剧的主题。若再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对抗外国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史实是
(?
?
)
A.
英法炮轰广州
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黄海海战
D.
威海卫战役
有学者在论及甲午战争时指出:“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也没有受过海军训练。中国海军也不统一,没有司令部,没有参谋部,从未制定过海军作战预案。清朝海军压根儿就没有争夺制海权的意识。”他认为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在于(?
?

A.
军事制度落后
B.
政治腐败
C.
武器装备落后
D.
统帅无能
下面是小明同学围绕“甲午中日战争”制作的学习卡片,其中与史实明显不符的一项是
A.
【爆发时间】:1894年??????????????
B.
【主要战役】:黄海战役
C.
【重要人物】:民族英雄邓世昌??????
D.
【战争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北京条约》
1895年,一位爱国志士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上述的这次战争
A.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
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使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签订后()
A.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
使中国丧失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赴浙江兴瞻仰南湖红船。在参观下图时,总书记久久凝视。关于这幅漫画反映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近代中国陷入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局面
B.
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成为了他们的殖民地
C.
这幅漫画反映的时期为20世纪40年代
D.
近代中国进一步开放融入世界的表现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经过34年的高速增长,为什么被一场战争打回原形?如果不是这场战争,中国还在亚洲第一中陶醉,还在坚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中国本位。这场战争戳破了几十年“跛足现代化”假象,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材料二:2015年,经过近两个月的水下考古调查,考古人员在黄海北部海底发现的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中,舷窗、炮弹等一些重要文物陆续出水重见天日,再现了百年前致远舰的英勇悲壮。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跛足现代化”指的是什么?开启了怎样的新时代?
(2)请写出材料二中的相关战役和民族英雄。
(3)这场战争有何深远影响?
为了了解19世纪末的中国社会,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如下环节的探究,请你参加。
【夜泊之伤】
??
?材料一?
1911年,梁启超曾夜泊马关,在春帆楼感慨万千,遂写下“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的诗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十七年”前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伤心地”因何事而让梁启超伤心?
【分离之痛】
?
??材料二?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摘编自丘逢甲《离台诗》
(2)材料二中“宰相”指的是谁?所割之地有哪些?
【瓜分之辱】
(3)《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怎样的社会状况?你认为这一状况的出现与材料二中“割地”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4)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你对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何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让领土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赔偿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二:
各国在华强租海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国别
强租海湾及地区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
山东
沙俄
旅顺和大连
长城以北及新疆
法国
广州湾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威海卫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条约》的名称。
(2)根据材料一、二,围绕其关系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解析】C.题干体现的是甲午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刺激了列强的侵略,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通过变法以救亡图存。故C正确。
AB.与“瓜分中国”不符。故AB错误。
D.与“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不符。故D错误。??故选C。
2.【答案】C
【解析】A.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是1840年到1842年,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错误。
B.1856年到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故B错误。
C.题干中的这次战争是指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宣告持续时间达三十年之久的洋务运动的失败,1895年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同时也促使了人们的觉醒,引发了中国的戊戌变法,故C正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D错误。故选C。
3.【答案】C
【解析】A.《南京条约》是中英签订的,故A错误。
B.《瑷珲条约》是中俄签订的,故B错误。
C.由题干信息:“从前我国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和所学可知,题干中的“东方小国”指日本。据学可知,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故C正确。
D.《北京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故D错误。故选C。
4.【答案】C
【解析】略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甲午中日战争平壤战役中奋起反击日军,最终牺牲的清军将领是左宝贵,显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故选B项。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日军陆海军进攻威海卫,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自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故选D项。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黄海海战。结合所学知识,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与敌决一死战,最终壮烈殉国,显示了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敌入侵的爱国精神,故选C。
8.【答案】A
【解析】
A.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北洋水师只是表面上有较强的军舰,但最高指挥官却没有经过专业的海军军事训练。而且,北洋水师没有专业的作战指挥部和参谋部,?缺乏作战的预案。这都说明,清朝海军的军事制度是落后的。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故选A。
9.【答案】D
【解析】略
10.【答案】B
【解析】略
11.【答案】C
【解析】C.根据题干“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反映的是割台湾给日本,“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反映的是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因此信中的“新约”指的是《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影响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正确。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后,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阻碍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故A错误。
B.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故B错误。
D.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故D错误。故选C。
12.【答案】A
【解析】A.题干中给出的图片是《时局图》,这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故A正确。
B.本项所述不符合史实,故B错误。
C.漫画反映的时期为20世纪90年代的史实,故C错误。
D.本项所述是对于题干主旨误读,故D错误。?故选A。
13.【答案】(1)跛足现代化:洋务运动;新时代: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2)黄海大战;邓世昌。
(3)甲午中日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4.【答案】(1)事件: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事件:中日在此签订《马关条约》。
(2)李鸿章;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3)社会状况: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有关系;正是由于将辽东半岛割给日本,引发三国干涉还辽,使列强以此为契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4)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在国际社会中任人宰割。
15.【答案】(1)条约名称:《马关条约》。
(2)【答案示例一】观点: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论述: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其危害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纷纷在华设厂,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此后列强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纷纷抢占港口和划分“势力范围”,使中国进一步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结论:综上所述,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清朝腐朽不堪的本质彻底暴露,也唤醒了空前的民族意识。
【答案示例二】观点:《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论述:《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使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独立自主的地位进一步丧失。结论:综上所述,《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