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凸透镜成像规律
知识回顾
1.物体到凸透镜 的距离叫做物距,用字母 表示;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到凸透镜 的距离叫做像距,用字母 表示; 到凸透镜 的距离叫做焦距,用字母 表示。
2.当物距u>2f时,成 、 的 像,如 。
3.当物距u=2f时,成 、 的 像。
4.当f<u<2f时,成 、 的 像,如 ;
5.当物距u<f时,成 、 的 像,如 。
6. 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 是成缩小像和放大像的分界点。
基础巩固
1.应用如图所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设备是( )
A.投影仪 B.放大镜 C.照相机 D.潜望镜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物体经凸透镜成的像不可能的是( )
A.正立放大的像 B.正立缩小的像
C.倒立缩小的像 D.倒立放大的像
3.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像一定是倒立的,虚像一定是正立的
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的或缩小的
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小
D.成虚像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 )
A.凸透镜对光是否具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是否具有发散作用
C.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D.凸透镜是否能成像
5.如图所示,人透过透镜所观察到的烛焰的像是( )
A.实像,这个像能用光屏承接
B.实像,这个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C.虚像,这个像能用光屏承接
D.虚像,这个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6.如图所示,蜡烛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7.微距摄影是指照相机通过镜头拍摄与物体等大或稍小的图像。如图所示,一次微距摄影中,拍摄图像与物体等大,光学镜头等效为一个凸透镜。则物体一定位于( )
A.两倍焦距以外
B.两倍焦距上
C.两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
D.一倍焦距以内
8.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 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9.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将蜡烛依次只与如图中的a、b、c、d、e五点进行探究,在蜡烛置于 点时,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选一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特点制成的。
10.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 cm。现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5 cm处,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像。
11.小芳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她按如图所示装配仪器(图中F点是焦点,H点是二倍焦距处),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
(1)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2)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把蜡烛向 (选填“上”或“下”)调;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若想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看到蜡烛正立的像,可将物体放在 (填字母符号)点。
能力提升
12.小亮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了如下的记录:当物距为30 cm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为20 cm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当物距为8 cm时,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由此可判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6 cm B.12 cm
C.16 cm D.20 cm
13.如图所示,L为凸透镜,MN为主光轴,O为光心,若物体AB经凸透镜成的像为A′B′,试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并在图中标出F的位置。
参考答案
知识回顾
1.光心 u 光心 v 焦点 光心 f
2.倒立 缩小 实 照相机
3.倒立 等大 实
4.倒立 放大 实 投影仪
5.正立 放大 虚 放大镜
6.焦点 二倍焦距处
基础巩固
1.A 2.B 3.A 4.C 5.D 6.B 7.B 8.B
9.C 投影仪(或幻灯机或电影放映机)
10.15.0 放大
11.(1)烛焰、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上 右
(3)B
能力提升
12.B
13.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