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期三单元阅读理解试题
时间45分钟 总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文言文阅读。(48分)
孙权劝学(一)(27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孙权劝学》选自《 》,这是一部 体史书。(2分)
2、解释下面句子中画线 的词语。(4分)
卿今当涂掌事 ( ) 蒙辞以军中多务( )
卿言多务,孰若孤 ( ) 及鲁肃过寻阳 ( )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一语演变成 这个成语,这一成语告诉我们不能拿老眼光看人,要 看待人和事。(2分)
5、分别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4分)
博士:古义 ,今义 。
往事:古义 ,今义 。
6、翻译。(6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7、孙权告诉吕蒙哪两种读书方法?其目的分别是什么?(3分)
答:
8、“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句话表达了鲁肃怎样的感情?(2分)
答:
卖油翁(二)(19分)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自夸)。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斜眼看)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点头)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fèn气愤愤)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倒)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注)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文中加点词:(8分)
以( )尝( )释( )但( )
尔( )徐( )因( )遣( )
2、.下列加点词“以”与例句“以我酌油知之”中的“以”意思相同的是( )(2分)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B.或以钱币乞之
C.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2分)
4、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2分)
5、短文主要运用 描写和 描写,刻画了卖油翁 的特点。(3分)
6、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所说明的道理: 。(2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12分)
①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②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传记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③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④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
⑤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⑥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1、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相同的地方是(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3分)
2、文章表现了奥本海默 的性格和为人;表现了邓稼先 性格和为人。(4分)
3、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的原因除了他们自身的因素外,重要的是因为 。 (2分)
4、文章主要运用了 的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
(3分)
(二)(13分)
①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②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③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④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⑤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⑥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选段①中所讲的事情,指的是一件什么事?(2分)
答:
2.选段②、③、④段中加引号的“说”和“做”的含义是什么?(3分)
答:
3.课文第②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答:
4.划出选文第④段中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3分)
答:
5.体会选文⑥句的句式和含义?(2分)
答:
(三)阅读《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1分)
渐渐地,人越来越多,挤满了小客厅。新来的人只好到餐厅里去。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他激动起来未免逗人发笑,但激动后和蔼可亲的样子又使人心情愉快;尤其是他那惊人的记忆力和超人的博学多识往往使人惊叹不已。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思想一下子飞跃过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最后,他的朋友们一个个陆续走了。他分别送到前厅,单独讲一会儿话,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1、用一个成语来替代上文加线的短语: (2分)
2、因为 和 促使福楼拜的好多朋友一到星期天就到他家做客(用第1段和第2段中的两个词作答,(2分)。
3、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可依次概括为
和 。(各不超过10个字,4分)
4、写出第1段中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三个词语 、 、 。(3分)
(四)(16分)
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然而,我们是怎样对待这条母亲河的呢?说句实话,我们对不起黄河。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是相当清澈的。随着她儿女的渐渐增多,她周围的森林面积却一天比一天减少,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水土流失,终于使她由绿变黄了。由于河底的泥沙越来越多,河面逐渐上升,有些地方,比如河南省开封市,河面比房顶还高,成了流在人们头顶上的“悬河”!。大概是母亲生我们的气吧,河水一次又一次地跑出来教训我们,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损失。
②那么,目前的情况又怎样呢?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黄河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据专家们统计,黄河污水排放量高达21.2亿吨,工业垃圾及生活垃圾近4100万吨,农药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分别为3.75万吨和600万吨。以宁夏为例,黄河流经宁夏13个市县,全长397公里。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和生活污水大约有80%排放进黄河。据检验,黄河水中的有害物质的含量近年来显著增加。由于污染严重,河水不进行处理就不符合饮用标准。然而现在,宁夏南部山区许多农民就直接饮用黄河水。即使是那些不直接饮用黄河水的人,也不是不受危害的。因为被污染的黄河水影响到了地下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饮用这样的地下水,怎能保证身体健康呢?
③黄河污染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不赶快控制污染,情况将更加严重。那样的话,黄河母亲会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我们想保护自己,保护中华民族,就必须先想办法保护母亲,保护黄河。
1根据第①段,请你概括说出造成黄河成为“悬河”的原因。(4分)
答: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②段加点词“旧的问题”和“新的问题”分别是指什么问题?请概括写出。(4分)
答:旧的问题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的问题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文中画横线部分主要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此,请你说说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物质有哪些?(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参照①段中加曲线的句子,在③段中横线上补出一句话,请写在下面,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语气顺畅。(2分)
答:那样的话,黄河母亲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加点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下期三单元阅读理解试题(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1、资治通鉴 编年 2、当道、当权 推托 谁 到
3、(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2)从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4、刮目相待 用发展的眼光
5、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学位的最高一级 历史 过去的事情
6、(1)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理由来推辞。
(2)我难道要你研究经典当博士吗!
(3)长兄怎么认清事情这么晚呢!
7、治(研究),其目的是从事专门学业;涉猎,其目的是了解或知道历史,以便吸取经验教训。
8、对吕蒙的进步既感到惊讶,又流露出由衷的高兴和赞许之情。
(二)1、因为 曾经 放下 只(是)通“耳”,罢了 慢慢地 于是 打发
2.D 3. “手熟 ” 4. 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详写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对陈尧咨恃技骄横则无较详细的描写。突出了各自的性格,文章中心也十分突出。
5、语言 动作 老成持重 6、熟能生巧
二、现代文阅读。
(一)1、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
2、锋芒毕露;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3、中美两国的文化、社会背景不同。
4、对比 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自然而然地得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的结论。
(二)1.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
2.选段②、③中的“说”指的是揭露反动派,发动革命群众的革命宣传活动。选段④中的“做”指的是以宝贵的生命实践了他在第3段中所说的话。
3.夸张,充分表现了闻一多昂扬的斗志。
4.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凛然正气,表达出作者对闻先生的颂扬和景仰之情。
5.这里采用了对偶句式,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充分体现了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是一位品质高尚的人。
(三)1、义愤填膺 2、博学多识 热情 3、福楼拜的言行举止 福楼拜送客
4、激动 和蔼可亲 博学多识
(四)1、底的泥沙越来越多(河面逐渐上升)。森林面积逐年减少(造成水土流失)。
2、沙增多,河底增高(或:成为悬河,河水泛滥)。河水受到污染。
3、河受污染的程度极其严重。②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农业和化肥。
4更加生气,并且用更加严厉的方式教训我们。
5不能。“主要”表示除黄河之外,附近污水还有别的排放渠道;去掉后就变成了附近污水全部排放进了黄河,与事实不符,表达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