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机械波》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如果波源停止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波动也立即停止
B.
物体作机械振动,一定产生机械波
C.
波的传播速度即波源的振动速度
D.
波动的频率,与介质性质无关,仅由波源的振动频率决定
2.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此次地震波中的横波和纵波传播速率分别约为4
km/s和9
km/s.一种简易地震仪由竖直弹簧振子P和水平弹簧振子H组成,如图所示,在一次地震中,震源在地震仪下方,观察到两振子相差5
s开始振动,则( )
A.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
km
B.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
km
C.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
km
D.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
km
3.声波在钢轨中传播的速度远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则当声音由空气传到钢轨中时( )
A.
频率变小,波长变大
B.
波长变小,频率变大
C.
频率不变,波长变大
D.
频率不变,波长变小
4.医生诊病时用一种俗称“B超”的仪器探测人体内脏的位置,发现可能的病变,这种仪器通过它的探头不断向人体发出短促的超声波(频率很高,人耳听不到的声波)脉冲,超声波遇到人体不同组织的分界面时会反射回来,又被探头接收,这些信号经电子电路处理后可以合成体内脏器的像,医生分析这些影像,做出医学诊断,这样的仪器使用超声波而不用普通的声波的原因是( )
A.
因为超声波波长更小,不容易发生衍射
B.
因为超声波波长更小,更容易发生衍射
C.
因为超声波波长更大,不容易发生衍射
D.
因为超声波波长更大,更容易发生衍射
5.如图所示,横波1沿BP方向传播,B点的振动图象如图甲所示,横波2沿CP方向传播,C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P与B相距40
cm,P与C相距50
cm,波速都为20
cm/s,两横波在P处相遇,两横波振动方向相同,P点振幅为( )
A.
70
cm
B.
50
cm
C.
10
cm
D.
35cm
6.公路上的雷达测速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 )
A.
波的反射和多普勒效应
B.
波的干涉和多普勒效应
C.
波的干涉和波的反射
D.
波的反射和共振
7.如图所示,实线为简谐波在时刻t的图象,虚线为简谐波经Δt时间后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这列简谐波一定沿x轴正向传播
B.
这列简谐波一定沿x轴负向传播
C.
实线上的质点a经过Δt时间后位于虚线上a1位置
D.
实线上的质点a经过Δt时间后位于虚线上a2的位置
8.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下列关于所标质点的振动方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质点a向上运动
B.
质点b向上运动
C.
质点c向上运动
D.
质点d向下运动
9.如图所示,在水波槽里放两块挡板,当中留一窄缝,已知窄缝的宽度为0.5
cm,所用水波的波长为5
cm
,则下列衍射图样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0.一列波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反射后它的( )
A.
只有波长不变
B.
只有波速不变
C.
只有频率不变
D.
波长、波速、频率均不发生变化
11.利用发波水槽得到的水面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 )
A.
图甲、乙均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
B.
图甲、乙均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
C.
图甲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图乙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
D.
图甲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图乙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
12.如图所示,甲图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
s时刻的波动图象,乙图为这列波上质点P的振动图象,则该波( )
A.
沿x轴负方传播,波速为0.8
m/s
B.
沿x轴正方传播,波速为0.8
m/s
C.
沿x轴负方传播,波速为5
m/s
D.
沿x轴正方传播,波速为5
m/s
13.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波在某一时刻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时刻a点和d点处的质点位移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
B.
该时刻b点和c点处的质点位移相同,速度方向也相同
C.
质点b比质点c先回到平衡位置
D.
质点a比质点d先回到平衡位置
14.声波在钢轨中传播的速度远大于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则当声音由钢轨传到空气中时( )
A.
频率变小,波长变大
B.
波长变小,频率变大
C.
频率不变,波长变大
D.
频率不变,波长变小
15.两列水波,S1、S2是相干波源,波峰用实线表示,波谷用虚线表示(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振动加强的点是b、c
B.
振动加强的点是a、d
C.
振动加强的点是a、b、c、d
D.
经过一半周期,振动加强的点是b、c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1)一渔船向鱼群发出超声波,若鱼群正向渔船靠近,则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________
A.波速变大
B.波速不变
C.频率变高
D.频率不变
(2)用2×106Hz的超声波检查胆结石,该超声波在结石和胆汁中的波速分别为2
250
m/s和1
500
m/s,则该超声波在结石中的波长是胆汁中的______倍.用超声波检查胆结石是因为超声波的波长短,遇到结石时________(选填“容易”或者“不容易”)发生衍射.
17.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已知图中质点a的起振时刻比质点b延迟了0.5
s,b和c之间的距离是5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此列波的频率为1
Hz
B.此列波的波速为5
m/s
C.此时刻a、b质点之间的距离是2.5
m
D.从此时刻起,经过1.5
s质点c到达质点a位置
E.此列波的传播方向为沿x轴负方向传播
18.如图所示是沿绳向右传播的一列横波.
(1)说出B、D两质点的速度方向.
(2)______点正处于波峰,它此时具有最______(填“大”或“小”)的位移,最______(填“大”或“小”)的加速度,最______(填“大”或“小”)的速度.
(3)再经______,A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
三、简答题(共3小题)
19.如图所示为一横波发生器的显示屏,可以显示出波由O点从左向右传播的图象,屏上每一小格长度为1
cm.在t=0时刻横波发生器上能显示的波形如图所示.因为显示屏的局部故障,造成从水平位置A到B之间(不包括A、B两处)的波形无法被观察到(故障不影响波在发生器内传播).此后的时间内,观察者看到波形相继传经B、C处,在t=5.5
s时,观察者看到B处恰好第三次出现波谷,则:
(1)此波的振幅为________cm,波长为________cm,波的周期为________s;
(2)t=5.5
s时,质点C的位移;
(3)试画出振动刚传到C点时的波动图象.
20.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已知波的传播速率是16
m/s.
(1)指出这列波中质点振动的振幅是多少;
(2)画出再经过0.125
s时的波形图象.
21.公路巡警开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00
km/h的恒定速度巡查,在同一车道上巡警车向前方的一辆轿车发出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波,如果该电磁波被轿车反射回来时,警车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比发出时低.
(1)此现象属于________.
A.波的衍射
B.波的干涉
C.多普勒效应
D.波的反射
(2)若轿车以20
m/s的速度行进,反射回的频率应怎样变化?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2.某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波长为1
m,波速为340
m/s,在海水中的波长为4.5
m,此物体在海面上发出的声音经0.5
s听到回声,则海水深为多少米?
23.如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图象,图乙为平衡位置在1
m处的质点P从该时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象,则
(1)波沿x轴______(填“正”或“负”)方向传播.
(2)求波速.
24.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传到M点时波形如图所示,再经过0.6
s,N点开始振动,
(1)则该波的波速等于多少?
(2)在此0.6
s内P点运动的路程是多少?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振源停止振动时,由于惯性,其他振动质点并不立即停止振动,所以在介质中传播的波动并不立即停止,故A错误.
物体作机械振动,不一定产生机械波,还需要传播振动的介质,故B错误.
波在均匀介质中匀速传播,速度不变,而质点的振动速度随时间是周期性变化的,所以波的速度与振源的振动速度不同.波的传播速度与波源的振动速度无关,故C错误.
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频率等于振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性质无关,仅由振源决定,故D正确.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A
【解析】频率很高,超声波波长更小,不容易发生衍射,故A正确,B、C、D错误.
5.【答案】A
【解析】周期T=1
s,波速为v=0.2
m/s,故波长λ=vT=0.2
m/s×1
s=0.2
m;PC-PB=50
cm-40
cm=10
cm=0.1
m=0.5λ,而t=0时刻两波的振动方向相反,两横波振动方向相同,则P是振动加强的点,振幅等于两波振幅之和,即为70
cm.
6.【答案】A
【解析】公路上的雷达测速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波的反射和多普勒效应,A对.
7.【答案】D
【解析】经Δt时间后的波形可能是t时刻的波形向右平移(向右传播)得到的,也可能是向左平移(向左传播)得到的,根据题意无法判断,A、B错误;波上质点在平衡位置上下两侧振动,并不随波迁移,故C错误,D正确.
8.【答案】C
【解析】由波的传播方向知,波源在左侧,找a左侧邻近的a′点,由题图可知a′点在a点的下方,则a点向下运动,同理得b点的运动方向向下,c点、d点的运动方向都向上,故只有C正确.
9.【答案】C
【解析】因为d=0.5
cm<λ=5
cm,会发生明显衍射.
10.【答案】D
【解析】波在发生反射时,入射波和反射波都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所以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波速相等,由惠更斯原理可知子波源的频率与波源的频率是相等的,故入射波和反射波的频率相等,从而二者的波长也是相等的.
11.【答案】D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图甲是水波通过小孔的情况,属于波的衍射现象,图乙是两列波在传播过程中叠加形成的干涉图样,属于波的干涉现象,选项D正确.
12.【答案】D
【解析】t=0时刻,质点向下振动,所以波沿x轴正方传播.波长2
m,周期0.4
s,波速为5
m/s.
13.【答案】D
【解析】题图时刻a、d两点位移相同,加速度相同,A错;根据“上坡下、下坡上”可以判断a、b两点向上运动,c、d两点向下运动,所以c比b先回到平衡位置,a比d先回到平衡位置,C错,D对.
14.【答案】D
【解析】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保持不变.由v=λf可知,若v减小,λ则减小,D正确.
15.【答案】B
【解析】a是波峰与波峰叠加,振动加强,d是波谷与波谷相遇,振动加强,而b、c均为波峰与波谷相遇,叠加消弱,为振动减弱的点,选项B正确,A、C均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强点、减弱点的性质永远不变(加强的永远加强、减弱的永远减弱),选项D错误.
16.【答案】(1)BC (2)1.5 不容易
17.【答案】ABE
【解析】振动从b点传到a点,经历时间为0.5
s,则波沿x轴负向传播,b、c间距水平距离为5
m,则波长为5
m,a、b间水平距离为2.5
m,波速为v==5
m/s,周期为1
s,选项A、B、E正确;此时刻,a、b的水平距离为2.5
m,C选项错误;质点不随波沿传播方向迁移,D选项错误.
18.【答案】(1)B点向下,D点向上 (2)C 大 大 小 (3)
19.【答案】(1)
5 12 2
(2)5
cm (3)
【解析】(1)由图象可以看出,此波的振幅为5
cm,波长为12
cm.由t=0时刻的图象分析,t=0时刻波只可能传到x=18
cm处,因为OB间相差1.5λ,此时O点在平衡位置,如果传到了B,则B一定在平衡位置,而从露出的B点的情况看,B点还没有开始振动.A点振动传到B点用时T,由经2T=5.5
s,B处恰好第三次出现波谷知,周期T=2
s.
(2)再经t=5.5
s,B处恰好第三次出现波谷,质点C位于波峰处,此时C的位移为5
cm.
(3)AC间距离为1λ,所以波传到C点时质点A处于波谷,波动图象如图所示.
20.【答案】(1)10
cm
(2)
【解析】(1)由图象可以看出,质点振动的最大位移大小是10
cm,因此振幅是10
cm.(2)再经0.125
s波形沿x轴正方向移动的距离为Δx=vΔt=16×0.125
m=2
m,所以再经过0.125
s后的波形图象如图中的虚线所示.
21.【答案】C 偏高
【解析】(1)巡警车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比发出时低,此现象为多普勒效应.(2)若该轿车以20
m/s的速度行进,警车的速度为100
km/h,大于20
m/s,此时警车与轿车在相互靠近,由多普勒效应知反射回的频率应偏高.
22.【答案】382.5
m
【解析】本题是波的反射现象与v=λf的综合应用,知道不同介质中同一列波的频率是定值为解决本题的关键,波的频率f=,频率不变,解得f=340
Hz,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v水=λ水f=4.5×340=1
530
m/s,海水的深度h=v水·0.25
m=1
530×0.25
m=382.5
m.
23.【答案】(1)负 (2)10
m/s.
【解析】(1)由乙图知,t=0时刻质点P振动方向向下;
在甲图上,由波形平移法可知,沿x轴的负方向传播;
(2)由甲、乙图分别读出,λ=4
m,T=0.4
s,则波速v==10
m/s
24.【答案】(1)10
m/s (2)2
m
【解析】(1)通过波传播的距离除以传播的时间求出波速.质点在一个周期内振动的路程为4A.波速v==10
m/s.
(2)该波的波长λ=4
m,则周期T==0.4
s,一个周期内振动的路程为4A,波传播到P的时间t1==0.2
s,所以在0.6内质点P振动的时间为0.4
s,即一个周期T,振动的路程为4A=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