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聚焦]四步突破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中学化学重点内容之一,同时它又是一个教学难点。每年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同学在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时屡有失误。为帮助大家学好这一知识,走出解题误区,现将学习该知识点时的注意事项小结如下:
1. 理解一个内涵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可知: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K,活动性最弱的金属是Au,能跟酸发生置换反应的金属的化学活动性比氢(H)强,能把另一金属从其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金属的活动性比盐中金属的活动性强。
2. 熟记两个条件
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应具备的条件是:(1)金属的位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要在氢(H)的前面;(2)酸要用无氧化性的酸:如盐酸、稀硫酸等;(3)硝酸具有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因而不发生置换反应;(4)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时,生成的是+2价的亚铁盐。
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是:(1)金属的位置: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2)特殊性:由于钾、钙、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盐溶液中它们会首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因而不会置换出盐中的金属;(3)盐必须溶于水;(4)铁与盐溶液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金属与铁盐反应时要用+2价的亚铁盐。
3. 把握三个规律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不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活动性强的金属先与盐反应;同一金属与不同的盐溶液反应时,该金属先与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所组成的盐反应。
用实验方法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解题规律是:(1)首先将金属按其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进行排列;(2)试剂的选择:①选取中间的金属,两端的金属用其可溶性盐的溶液。②选取两端的金属,中间的金属用其可溶性盐的溶液;(3)选取铁盐时应用可溶性的+2价的亚铁盐。
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质量的变化规律是:只要比较反应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应计量数的积的大小即可:若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应计量数的积变小,则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小,否则增大。
4. 学会四点应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问题常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判断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2)判断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速率大小;(3)判断金属与盐溶液的转换反应能否发生;(4)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金属活动性的探究(或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