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聚焦]燃料及其利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疑难聚焦]燃料及其利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5-06 18:4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疑难聚焦]燃料及其利用
疑难点1 燃烧的条件
通常指的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能发生:
①可燃物
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③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注:燃烧不一定非得在空气或氧气的支持下发生。
如:H2就可以在氯气里燃烧。
疑难点2 灭火的原理
因为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能发生,所以只要破坏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就能使正在发生的燃烧停止。
①移走可燃物;
②使燃着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注:不能说“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因为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性质。氧气的浓度、可燃物颗粒的大小对着火点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彻底改变。燃烧一定发光、发热,但发光、发热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是由于电能转化成了光能和热能,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更谈不上是燃烧。
疑难点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联系实际考查燃烧与爆炸的化学知识是中考中常见的题型。
(1)易燃物:一般来说,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常见的有硫、磷、酒精、液化石油气、煤气、氢气等。
(2)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如:氯酸钾、硝酸铵等。
(3)任何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充分混合,遇火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当可燃性气体发生泄漏时,应杜绝一切火源、火星,以防发生爆炸。
此外,要认识一些常见的易燃、易爆物质的安全警示图标。
疑难点4 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
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地层深处高温、高压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2)组成
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氢、氮、硫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主要含硅、铝、钙等元素);石油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3)合理使用化石燃料
在能源消耗日益增长、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如何利用好现有能源以及开发新能源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现在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原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不能再生,并且储量是有限的,而且在开采和燃烧过程中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了更好地解决能源问题,人们一方面在研究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疑难点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2)目前人类所使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化学反应,最常见的就是生活燃料的使用,如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做饭、取暖等。
(3)此外,人们还利用燃烧等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发电、烧制陶瓷、冶炼金属和发射火箭;利用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开山炸石和拆除危旧建筑等。
疑难点6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煤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煤主要含碳元素,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煤中还
含有少量的硫、氮等元素,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这些物质能和水反应生成酸,会形成酸雨。
(2)汽车用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汽车用燃料主要是汽油和柴油。汽车排放的尾气主要含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污?染物?。
(3)酸雨的危害:①影响植物生长,使叶子枯黄、脱落,造成植株死亡。②腐蚀建筑物,大理石雕像。
(4)化石燃料对空气造成的污染:①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等;②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③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
疑难点7 使用含碳燃料使温室效应加剧
(1)温室效应: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需求不断扩大,它们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而能吸收二氧化碳的大片森林却在不断消失,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在地球的大气层中,二氧化碳气体像温室中的玻璃那样起保暖作用,于是就使地球的气温持续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甲烷、氟氯代烷、氮氧化物等气体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温室效应带来的严重危害
两极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可能被淹没等。
(3)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及水利发电等;
②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④研制新型制冷剂,停止生产氟氯代烷;
⑤采取措施回收甲烷。
典题诠释
典题1
(经典好题)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
A.火柴梗未达到着火点 B.缺氧 C.火柴梗着火点升高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很快逸散,竖直向下,燃烧产生的热量给未燃烧的火柴梗加热,使其达到着火点。无论怎样拿,由于火柴梗本身没有变化,所以着火点是不会改变的。
答案:A
典题2
常见的灭火实例 熄灭酒精灯火焰 高压水枪喷水灭火 防止火势蔓延,将部分树木砍掉
灭火的原理
解析:本题考查对燃烧条件的理解。由于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时,只需破坏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可以了。
答案:隔绝氧气(或空气)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隔离可燃物
典题3
某炼油厂因油罐泄漏,一拖拉机行驶至附近时,随着 “轰”的一声巨响,瞬间油罐起火爆炸,后经及时扑救,大火于数小时后基本扑灭,但仍有消防队员用消防水龙头对油罐继续喷水至冷却。依据学过的化学知识,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油罐泄漏说明分子具有_______的性质;油罐起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假若厨房油锅着火,你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子运动论知识和有关灭火的常识。油罐泄漏,汽油分子不断地运动,使得油罐附近的空气中有大量的汽油气体,遇到拖拉机发动机产生的火花或火星而燃烧,导致汽油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地燃烧引发爆炸。
答案:(1)不断运动 汽油泄漏与附近的空气混合,拖拉机产生的火星将其引燃,发生爆炸 (2)立即盖锅盖
典题4
目前,化石燃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正在日趋增强,科学家也在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产品、提高化学能的转化效率等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下列是目前正在利用和正在开发的部分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氢气、“可燃冰”等。完成下列问题:
(1)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是_______。
(2)我国“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能源物质是_______。
(3)埋藏于海底,目前开采在技术上还存在很大困难的能源物质是_______。
(4)通过非化学反应产生能量的能源是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化石燃料的内容。
答案:(1)煤、石油、天燃气、“可燃冰” (2)天然气 (3)“可燃冰” (4)太阳能、风能、潮汐能
典题5
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活动不是直接利用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的是( )
A.燃烧煤气做饭
B.脂肪在人体内氧化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C.用电熨斗通电熨衣服
D.用炸药拆除危旧建筑物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答案:C
典题6
下列情况会引起空气污染的是( )
①煤的燃烧 ②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 ③燃放鞭炮 ④用汽油为燃料的汽车尾气的排放 ⑤用氢气为燃料的新型燃汽车排放的尾气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引起环境污染的因素。煤燃烧会生成SO2 、NO2等气体,排放到空气中,溶于雨水,形成酸雨。燃放鞭炮也会产生SO2。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它不仅排放污染的数量大,而且种类多,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污染物。氢气燃烧只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
答案:C
典题7
(1)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了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只填2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减缓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的趋势,有科学家提出大胆设想: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使其液化,然后将其压入到冰冷的深海中,但也有科学家担心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度会增加,可能会杀死一些海洋生物,甚至会溶解掉部分海床,同时气候变化也可能改变海洋环流,把海底的二氧化碳又带回海面,另外把二氧化碳压入海底所消耗的能源可能会再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
①二氧化碳气体转变为液体时将会_______ (填“释放”或“消耗”)能量。
②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比在通常状况下的水中的溶解度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减少CO2污染的措施和方法。减少二氧化碳的方法主要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利用新能源等。
答案:(1)开发新能源 减少化石燃料的利用或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2)消耗大 深海中压强大,温度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