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聚焦]燃烧和灭火
重点难点剖析
一:燃烧的定义和条件
燃烧条件的探究
燃烧的定义
燃烧的条件
【剖析】
1.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1)装置如下图所示:
(2)白磷一般存放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取白磷时要注意安全,用镊子小心地从试剂瓶中取出白磷,放在石棉网上,用滤纸吸去白磷表面上的水,然后用小刀切下两小块,分别放在铜片上和热水中。然后取一小块红磷放在铜片上,注意白磷和红磷的量要适当,观察到铜片上面的白磷能够燃烧,热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不能够燃烧
(3)用导管对准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观察到热水中的白磷也能够燃烧
2. 燃烧的定义: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3.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燃烧才能够进行。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 灭火的原理
2. 灭火的方法
【剖析】
燃烧尽管为人类作出了很多贡献,但是如果燃烧失去控制时,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不小的危害,所以必须学习当发生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
1.灭火的原理: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燃物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所以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其中任意一个条件,燃烧便无法进行。
2.灭火的方法:根据灭火的原理,灭火的方法如下: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活动与探究2
3.几种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1)泡沫灭火器:①灭火原理:喷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及泡沫,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②适用范围:扑灭棉布、木材类燃烧引起的火灾。
(2)干粉灭火器:①灭火原理:利用压缩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
②适用范围:一般火灾或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3)二氧化碳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①灭火原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钢瓶中,灭火时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②适用范围:适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
三: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 爆炸
2. 易燃易爆物
3. 消防安全标示
【剖析】
1.爆炸:爆炸是指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2.易燃易爆的物质:易燃易爆物包括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酒精蒸气等可燃性气体和面粉、煤粉等可燃性粉尘。
3.两个并不是:第一个是并不是所有的易燃易爆物都会发生爆炸,只有在具备燃烧的条件,并且易燃易爆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足够大时才会发生爆炸;第二个是并不是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如蒸汽锅炉爆炸、气球爆炸等等都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4.注意事项及有关图标: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决不允许违章操作;在防火重点场所,如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要严禁烟火,在醒目位置张贴安全图标。
典型例题展示
(一)重难点讲解:
一、燃烧的定义和条件
【例1】 下列有关燃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或与氧气接触
B.所有的燃烧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C.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D.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
【解析】燃烧必须同时达到三个条件,只达到着火点而没有氧气或只与氧气接触而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都不会燃烧,故A错;并不是所有的燃烧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如蜡烛在空气中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两种产物,故B也错;有的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纯氧中却可以燃烧,如铁丝,故D错。
【答案】C
【点拨】通常所说的燃烧有四层含义:一是燃烧对象必须是可燃物;二是要在氧气中(或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三是剧烈的氧化反应;四是燃烧都发光放热。
【例2】 火柴划着后,如果将火柴梗直立,使火焰在上,火柴就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
A.氧气不足 B.火柴下部木条没有达到着火点
C.火柴的着火点升高 D.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下沉的缘故
【解析】火柴头朝上直立时,热空气向上运动,达不到火柴梗燃烧的着火点,因此火柴梗不易燃烧。而火柴头朝下燃烧时,燃烧的热量使火柴梗的温度升高,利于达到着火点,所以火柴梗容易燃烧。
【答案】B
【例3】 小明用如右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请回答:(1)实验开始不久,小明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
(3)实验完毕,小明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水快倒完时,小明发现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请解释该现象 。
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 ;
(5)小明通过课本学习还知道,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除了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以外,还取决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和氧气的浓度。请你选择“氧气的浓度”这个因素,设计实验探究其对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①实验内容: 。
②实验现象: 。
③结论: 。
【解析】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该题考查燃烧的条件和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结合教材实验不难作出回答。
【答案】(1)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
(2)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3)达到着火点的白磷接触到氧气燃烧起来. 4P + 5O22P2O5
(4)保存在水中
(5)在空气和氧气中分别点燃硫 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例4] 以下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灭火的是 ( )
A.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用湿抹布盖灭
B.高楼失火,用高压水枪向着火处喷水灭火
C.森林火灾时,用炸弹轰炸灭火
D.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林砍掉
【解析】灭火原理主要是与燃烧的条件联系起来,A项灭火原理为隔绝氧气(或空气);B项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C项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只有D项灭火原理为隔离可燃物。
【答案】D
【点拨】灭火的三个方法中,只要具备其中一个即可,但在灭火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5】 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并学会遇火灾时,如何逃生。例如,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沿楼梯迅速下楼 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④封闭房门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 ⑥跳楼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解析】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实施灭火措施,情况危急不能处理时,应迅速拨打119火灾救援电话,并学会一些火灾自救措施是非常必须的。
【答案】D
【例6】 如下图所示,其中灭火方法错误的是 ( )
A B C D
【解析】电器着火,应立即切断电源,切不可直接用水灭火,因为水能导电,所以C选项是错误的。
【答案】C
【例7】 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品损坏,最适宜的灭火器具是( )
A.高压水枪 B.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C.干粉灭火器 D.泡沫灭火器
【解析】用高压水枪会损坏贵重设备或弄湿图书、档案;干粉灭火器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或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也不适合;泡沫灭火器会喷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及泡沫,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同时泡沫中含有水分,也不能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而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时喷出的是液态的压缩二氧化碳,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但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品损坏,所以正确答案选B。
【答案】B
三、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例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燃烧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B、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C、自燃是由于缓慢氧化引起的 D、缓慢氧化时也会放出热量
【解析】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会放出热量,缓慢氧化时也会放出热量,如果这种热量不及时散发的话,有可能引起自发燃烧现象,所以 A、 C 、D 说法都正确。爆炸可能是由于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发生急速燃烧的化学变化引起,也可能是由于气体压力的突然变化造成。如自行车轮胎的爆炸,这是物理变化。所以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答案选B。
【答案】B
【例9】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图标,装运乙醇的箱子应贴的图标是 ( )
【解析】 A为“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的图标,B为“当心火灾-----易燃性物质“的图标,C为“有毒物质”图标,D为”有腐蚀性物质“图标。乙醇为易燃物。
【答案】B
(二)易错题讲解:
【易错点1】对燃烧条件理解不清
例题1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
B、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
【正解】D
【错因分析】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又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而不一定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故A错;燃烧必须三个条件同时达到,故B错;可燃物并一定含有碳元素,如氢气,故C也错;灭火时只要破坏燃烧的任意一个条件即可,所以D是正确的。
【易错点2】误认为着火点可以降低
例题2 入夏以来,消防官兵扑灭了黑龙江、内蒙古三起特大森林火灾。开辟防火带(用于防火的通道)是灭火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树林中间开辟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消防人员快速通行 B.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C.减少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正解】B
【错因分析】常见的灭火方法有: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将可燃物和火源隔离。误认为防火带是为人员通行所留而错选A;灭火的方法是可以减少正在燃烧的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隔离带没有燃烧,不能选C;误认为着火点可以降低而错选D,只有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物质的着火点是不能降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