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自转及意义 课件 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球的运动——自转及意义 课件 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5-06 19:17:10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1.3 地球的运动 ——时区与区时
定 义
比 较
计 算
-------
因经度不同所产生的时刻
偏东地的地方时比偏西地的地方时来的早
两地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两地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哈尔滨的李炜在网上结识了一位新疆的网友陈翔,两人很投缘,于是李炜相邀陈翔晚上8点进行视频聊天,他们能按时“见面"吗?
时间混乱
生活不便
19世纪中期,欧美一些国家开始采用全国统一的时间,但随着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各国采用的未经协调的地方时会带来许多困难。于是在1884年召开的国际经度会议上决定按同一的标准划分全球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
一、时区
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成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都对应一个时刻,这样规定后的每一个区域就叫一个时区
定义
时区个数及范围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经度跨越15°

15°E
30°E
45°E
60°E
75°E
90°E
105°E
120°E
135°E
150°E
165°E
15°W
30°W
45°W
60°W
75°W
90°W
105°W
120°W
135°W
150°W
165°W
180°
中时区
东一区
西一区
东二区
西二区
7.5°E
22.5°E
37.5°E
7.5°W
22.5°W
37.5°W
东十区
东十一区
西十一区
西十区
东西十二区
142.5°E
142.5°W
172.5E
172.5w
总结
计算
已知经度,求所在时区
经度 ÷15°(四舍五入)
若小数点>5,则进一位,整数加1为区号
若小数点<5,则整数就是区号
若整除,则整数是区号,该经线为中央经线
78°E 103°W 120°E
东五区
西七区
东八区
时区划分总结:
以0°经线为基准线,向东西跨7.5°,加起来15°,这个时区叫中时区,也叫零时区
再以零时区的边界线7.5E、7.5°W向东西跨15°划出东一区,西一区,向东依次是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向西依次是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
东十二区只剩7.5°,西十二区只剩7.5°,最终两时区合为东西十二区,其中央经线是180°
二、区时

7.5°E
22.5°E
37.5°E
52.5°E
7.5°W
22.5°W
37.5°W
15°E
30°E
45°E
15°W
30°W
·
·
A
B
假设:
0°经线地方时为5:20,请问A、B的时刻为( )
5:20
6:20
7:20
8:20
4:20
3:20
5:20
(各时区以中央经线地方时作为本区区时)
区时计算小结
每两个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
已知两个时区,求时差 “同区相减,异区相加”
已知某时区的区时,求另一时区的区时
“东加西减”



例:
1、已知东八区的区时是4日12:00,求西九区的区时?
求时差 8+9=17(h)
“东加西减” 4日12:00-17h = 3日19:00
2、已知某地(67°E)的区时为8:00,求东十区的区时?
求所在时区 67÷15~4.46(东四区)
求时差 10-4=6(h)
8:00+6h=14:00
对有些国家来说,是否只在一个时区之内?
有些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使用对区时进行调整后的时刻。(举例)
全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 区时
故事:
有位在纽约老太太买彩票中了头奖,可是她去兑奖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她彩票刚好过期了,她非常沮丧;正好有位中年男人在旁边听到了他们的谈话,结果他愿意花10000美元买下那张过期的彩票,老太太一头雾水,心想这人到底是怎么了?
14:00
13:00
12:00
11:00
*东部时间――有的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采用本国东部时区的时间。
如朝鲜位于东8区和东9区之间,采用东9区的区时.
1、已知东京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伦敦的区时?
2、意大利米兰市(9°E)下午3点有场足球赛,中国看直播是什么时间?
3、一架飞机于2004年2月28日16:00从伦敦飞往深圳,途中飞行时间为11个小时,请问到达时深圳的时间?
5月1日3:00
22:00
2004年2月29日11:00
时区定义
时区划分
区时计算
学会应用(共19张PPT)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 学 重 点
教 学 难 点
基 本 特 征
地 理 意 义
应 用
考 纲 要 求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考纲要求
教学重点
理解晨昏线(圈)、昼夜交替的意义、地理经度与地方时的关系
了解世界各国的实际计时方法,理解北京时间。
了解地转偏向力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不同类型的太阳光照图中晨昏线(圈)的判读。
地方时的计算。
自转中心:
自转方向
周期:


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处处相等约15 ° /h
北极上空看:
线速度:赤道最大,并向南北两极递减
南极上空看:
逆时针旋转
顺时针旋转
恒星日
自转360°的真正周期
时间是:23 h 56 m 4 s
两极点无速度
自西向东
地轴
演示
地 理 意 义
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的偏向
本节课重点复习昼夜交替的相关知识点
昼夜交替(北京的一天)
地方时
周期:24小时 也就是太阳高度的变化周期
产生原因:
地球在自转(不等于公转周期)
地球不发光不透明
昼夜交替
晨昏线(圈)
概念:昼与夜的分界线。
判断:



昏线
晨线
N
P
Q
A
B
O


如:夏至日照图
弧AO是:
弧BO是:
P由昼进入夜所以是昏线
P由夜进入昼所以是晨线
A
N
S
S
N
B
通过自转方向可知弧NAS是:
昏线
通过自转方向可知弧NBS是:
晨线
太阳直射赤道和侧视图
o
a
b
S
N
那一年中晨昏线又当怎么运动呢?
通过自转方向可知弧aob是:
晨线
通过自转方向可知弧cod是:
晨线
一天中,晨昏线移动方向?
向西(与自转方向相反)
结 论
夏至日
冬至日
23 °26 ′
c
d
S
o
N
23 °26 ′
晨昏线的性质:晨昏线是一个以地心为圆心的大圆,平分地球,平分赤道且与太阳光线垂直。
晨昏线
的运动
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每小时移动15 °
晨昏线以极点为中心,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极点和极圈之间来回摆动,其移动幅度为46 °52 ′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晨昏线在地球运动问题中的应用。
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
重合 (春秋分)
相交 (除春秋分外的日期)
有关晨昏线的应用例题1
北 京 时 间
日期和季节
N昼夜长短
新旧日期范围
太阳直射点位置
A日出日落时间
45°
135°
  问此时的北京时间及日期和季节、北半球(N)昼夜长短情况、新旧日期范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A点的日出日落时间?


23 °26′N
66 °34′N


有关晨昏线的应用例题2
AOB为全球某日某时刻的晨线,O为中点,其经度是:45°E,求北京时间及出现极昼的范围?
A
O
B
75°N

75°S
该图可变形为:
A
O
B
45°E
北京时间为:
6﹕00 + 4′×(120°E- 45°E)
=11﹕00
出现极昼的范围是:
75°N及其以北的地区
作 业
北京时间为:
0﹕00 + 4′×( 45°W +120°E )
=11﹕00
由于45°W是夜半球的中央分界线,所以可得:
由图示可看出北极圈内出现了极夜现象,所以可得:
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 北半球季节是冬季。
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 昼长越短 夜长越长。
由图示可以看出北半球昼夜情况为:
太阳直射点位于135°E
由于45°W是夜半球的中央分界线,所以可得:
由图示可看出北极圈内出现了极夜现象,所以可得: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位于:(135°E , 23 °26 ′S )
A日出日落时间:
由于A点位于180°与昏线的交点上.
而图示中135°W是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00,所以:
日出时间: 12︰00- (15︰00 - 12︰00 )
=9︰00
日落时间: 18︰00-4′×45 °=15︰00
新日期: 45°W - 0°-180°.
有关晨昏线的应用的作业题
70°N

30°E
极 夜


  问此时的北京时间及日期和季节、北半球(N)昼夜长短情况、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新旧日期的范围比是?
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向北移动
答案
H
地平面
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平面
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的定义:
太阳光线对地平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如图所示)
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90°即太阳位于正头顶,
为最大值
晨昏线——太阳高度0 °即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
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 °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
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 °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下
地球不停地运动,地球上各地太阳高度在变化,昼夜也在不断的交替。
其交替周期为24小时。
北京时间为:
12﹕00 + 4′×( 120°E -30°E )
=18﹕00
由于30°E是昼半球的中央分界线,所以可得:
由图示可看出70°N内出现了极夜现象,且直射点此时向北移动,所以可得:
日期是:1月5日前后, 北半球季节是冬季。
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 昼长越短 夜长越长。
太阳直射点位于:(30°E , 20 °S )
新旧日期的范围比为11 ︰ 1(共23张PPT)
二分二至的定义
1、黄赤交角的形成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可以用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关系来表示.
黄道面和赤道面的交角
概念:由于地球自转倾斜的角度是不变的(一定时期内)所以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即黄赤交角也是不变的(一定时期内)。
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为23°26′。
直接影响: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指向不因季节而变化.而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在变,这引起了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的周年变化.
2、黄赤交角的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图中判读二分二至方法:1 连接日心和地心,将此作为太阳光线;此线与地表交点为太阳直射点;该点在北半球为北半球夏至日,在南半球为北半球冬至日.
看地轴倾向,若地轴的北极倾向太阳为北半球夏至日,反之为北半球冬至日.
3 看地轴北端与黄道东侧夹角,此角小于90度为北半球秋分日,大于90度为北半球春分日.
为什么太阳直射点只能直射到南、北纬23°26′的纬度,而不能向南、北扩大或缩小呢?
小结
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南北往返运动。
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1回归年。
太阳辐射:在太阳直射点上,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多。
典型例题分析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а角叫 ,
目前度数是 .
2.北京地区(45°)观测到的
E恒星是 ,其仰角为 .
3.当太阳直射在C处后一星期
内,地球绕日公转速度将变 .
4.当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时,
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 .(填字母)
黄赤交角
23°26′
北极星
45°

a
典型例题分析
5.浙江省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的 (填字母).此时杭州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6.假如а 变为30°,那么与目前相比( )
A.出现极昼的纬度范围将扩大
B.杭州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将变小
C.热带范围将变小,温带变大
D.北京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差值将变小
7.假如β角变为70°,当12月22日
(冬至日),下列哪一地方将出现极夜( )
A.66°34′N B.68°S C.72°N D. 85°S
c
昼长夜短,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A
C
典型例题分析
下面是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周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分析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处时,我国正处 (季节);地
球在公转轨道上接近 (远日点或近日点)。
(2)当太阳直射点由乙处移到丙处时,我省甘蔗制糖厂正处
(忙碌或空闲)时期。
(3)当太阳直射点位于丙处时,我国正值24节气中的
;亚洲大陆大部分地区受 ____(具体气压名称)控制,该气压中心产生的气流快速南下,可能给我国带来____ 天气灾害。


23 26 N
23 26 S
0

夏季
远日点
忙碌
冬至
亚洲高压
寒潮
二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
从右图中可以看出:
晨昏线将所经过的纬线分成两部分,在昼半球部分称为昼弧,昼弧长则昼长,在夜半球部分称为夜弧,夜弧长则夜长。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3月21日
6 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最长夜最短
昼最短夜最长
昼渐长夜渐短
夜短昼长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昼短夜长
北半球
昼渐长夜渐短
短夜渐昼渐长
昼渐短夜渐长
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昼夜长短变化动画》.exe
太阳直射赤道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太阳直射赤道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讨论:
(1)同一天同一纬线上各地的昼夜长短怎样?
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2)太阳直射点位置所昼夜长短的关系。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长。  
(3)为什么二分日昼夜等长?
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任意一个
经线圈都平分每一条纬线。
(4 )为什么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晨昏线和赤道都是地球大圆,球面上任意两个大圆都相互平分。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半球春分 北半球夏至 北半球秋分
北半球冬至
二分二至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12月22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3月21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南回归线
23°26′S
赤道0°
赤道0°
北回归线
23°26 ′N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
由赤道向南北两方降低
由赤道向南北两方降低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
夏至
冬至
秋分
春分
节气
时间
太阳直射点
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B、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C、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A、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90 °S 23°26′S 0° 23°26 ′N 90°N
达到全年最小
达到全年最大
90 °S 23°26′S 0° 23°26 ′N 90°N
达到全年最大
达到全年最小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A地正午太阳高度=90°— A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之差
例:夏至日和冬至日北京(40 °N)的正午太阳高度各是多少?
40 °N
0 °
23°26 ′N
23°26 `S′S
夏至纬度差为:
40 ° —23°26 ′
冬至纬度差为:
40 °+ 23°26 ′
夏至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 40 ° —23°26 ′)
= 73°26 ′
冬至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 40 ° +23°26 ′)
= 26°34′
(1)此图表示 月 日的光照情况。
(2)此时A点是 点钟,
ABC三点中白昼最短的是 ,
昼长是____小时
(3)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
小的排列顺序是 ,
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
是 。
(4)A的地理坐标是 。
(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坐标) ,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
(6)此时悉尼是______季.再过三个月,
B点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试一试:
15
22
12
C
CAB
ACB
0 °、 23°26 ′N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45°W、23°26 ′N

6
昼长等于夜长
三 、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夏季——一年中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季节。
冬季——一年中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季节。
春秋——冬季和夏季之间的过渡季节
(2)气候四季
(1)天文四季
3、4、5月
根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划分的四季。
春 季
6、7、8月
秋 季
夏季
冬 季
9、10、11月
12、1、2月
1 四季的划分
无太阳直射
无极昼极夜
无太阳直射
有极昼极夜
有极昼极夜
有太阳直射
2、五带的划分 —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多少
昼夜长短
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
太阳高度
季节变化
纬度变化
小结: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五带
四季
1.写出下列节日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和变化情况
A、植树节:
B、劳动节:
C、教师节:
D、国庆节:
课堂练习:
北半球昼短夜长 ,昼逐渐增长。
北半球昼长夜短 ,昼逐渐增长。
北半球昼长夜短 ,昼逐渐缩短。
北半球昼短夜长 ,昼逐渐缩短。(共21张PPT)
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2
1
四季更替
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五带划分
4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绕地轴自转
地球绕日公转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昼夜长短变化
N
1、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3、在同一纬线上,各地昼夜长短相同吗?
2、用什么衡量昼夜长短?

线
昼弧

晨线
夜弧



线
思 考:
春分
昼夜等长
昼最长
夜最长
昼夜等长
昼↑,昼 >夜
昼↓,昼<夜
昼↑,昼<夜
昼↓,昼 >夜
1、季节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极夜:极点→极圈
极昼:
极圈→极点
极夜:
极圈→极点
极昼:极点→极圈
夏至
冬至
秋分
北半球昼夜变长的规律是什么
北半球的昼长大于夜长的规律是什么
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的昼长就大于夜长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的昼长就边长
2、纬度变化
北半球:
南半球:
由南向北:昼长 ,夜长 。
夏半年
(春分-夏至-秋分)
昼长 夜长
昼长 夜长




冬半年
(秋分-冬至-春分)




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地面
h
太阳高度角( h )
太阳高度(角)
白天(昼半球)
日出、日落(晨昏线)
夜晚(夜半球)
h>0
h=0
h<0
一日当中,最大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此时,影子最短)
正午太阳高度:
A
D
C
N
B
此时,同一经线上哪里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多少?
A
D
C
N
B


a
b
H
tg H= b/a
简易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
H= arctgb/a
杆长
影长
H=90-|直射点纬度(α)±所求地纬度(β)|
(同一半球取“-”,不同半球取“+”)
图解法求正午太阳高度
N
S
赤 道
α
β
H
N
S
赤 道
H
β
α
1
2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与该地和太阳直射点纬度差有什么关系?
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冬至日:
夏至日:
春秋分:
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 。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夏至日:
冬至日:
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如果向某一纬线靠近,则这一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就 。
越来越大
夏至日,昼长最长、最短的范围?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最小的范围?
家庭购房的一个主要考虑因素是采光,尤其是冬季的采光。若在本地买房,理想的楼房间距在多大为好?
H=20m
α
L
tan α=h/L
L=h/ tan α
L=20/tan36.5°
=20/0.74=27


4
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在安装太阳能集热板时,现在、学期末时较为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将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调整为多少度
  
H
3
90。—H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绕地轴自转
地球绕日公转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更替
五带划分
(同一地区)
(同一时间)
2
三、四季更替
(1)天文四季
中国传统四季
“四立法”
欧美国家四季
“二分二至法”
(2)气候四季
(北温带一些国家采用)
3、 4、 5 6、 7、 8 9、10、11 12、1、 2
春季
秋季
冬季
夏季
四、五带划分
23.5°N
23.5°S
66.5°S
66.5°N
同一时间,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使得太阳辐射具向有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
⑴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则五带会怎么变化?
⑵如果黄赤交角变大,五带又会怎么变化?
如图所示的日期,下列地点:北京(39°54′N),新加坡(1°N),汕头(23.5°N),海口(20°N),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新加坡、海口、汕头、北京
B.北京、汕头、海口、新加坡
C.汕头、海口、北京、新加坡
D.汕头、海口、新加坡、北京
C
(1)此图是 (填日期)
前后的太阳光照图。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
(3)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是 。
(4)此时地球正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选填:近日点或远日点)
(5)此时南半球的季节是 。
(6)在图中注出各经线的度数,并要使北京时间为8点钟。
(7)图中D点为当日 时,当天日落时刻约为 时。
(8)在图中标注M点,其太阳高度为零, 地方时为10点。
120°E
M
6月22日
23.5°N,180°
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
远日点
冬季
4
20
0o
1(共31张PPT)
学习目的:⒈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及
纬度变化
⒉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及
纬度变化规律
⒊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的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学习难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规律
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
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体现。
昼夜长短 反映了 日照时间的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反映了 太阳辐射的强弱。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 反映了 日照时间的长短
昼半球:H>0°
晨昏圈:H=0°
夜半球:H<0°
夜长
昼长:
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
夜弧所跨的经度范围
探究问题1
读图回答:
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23°26′N
4、哪个纬度昼长最长?
哪个纬度昼长最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昼长最长(极昼现象)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昼最短(极夜现象)
5、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从北极圈向南到南极圈昼长越来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夜
1、太阳直射哪个纬度?
2、此时是什么节气?日期是多少?
6、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状况的关系
3、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
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
赤道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昼夜等长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长越长
探究问题2
读图回答:
太阳直射 0°
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日期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北半球昼夜等长,南半球昼夜等长 ,赤道昼夜等长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1、太阳直射哪个纬度?
2、此时是什么节气?日期是多少?
3、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
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
赤道昼夜长短情况?
4、太阳直射点与
昼夜长短状况的关系
探究问题3
1.太阳直射23°26′S
2.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
3.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赤道昼夜等长
1太阳直射哪个纬度?
2此时是什么节气 日期是多少
3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
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
赤道昼夜长短情况?
4哪个纬度昼长最长?
哪个纬度昼长最短?
5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6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状况的关系
昼长
00时00分
24时00分
昼长
24时00分
4.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昼长最长(极昼现象)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昼最短(极夜现象)
5.从南极圈向北到北极圈昼长越来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夜。
6.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长越长
春、秋分 夏 至 冬 至
直射点
位 置
北半球
赤 道
南半球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越
往北白昼越长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越
往南白昼越短
昼短夜长,越
往北白昼越短
昼长夜短,越
往南白昼越长
节气 侧视图 俯视图
北半球 南半球
夏至
冬至
两分
S
S

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在问题设计上,更多的是利用光照图切入,因此要熟悉和理解不同时间背景下的日照图。
不同节气的日照图
极昼范围由极点向极圈扩大
极昼范围由极圈向极点缩小
极夜范围由极点向极圈扩大
极夜范围由极圈向极点缩小
纬度越高昼越长
纬度越高夜越长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
北半球昼夜长短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昼长>夜长
昼长<夜长
夏半年
冬半年
(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
直射点移向
的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增长。
(3)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永远昼夜平分。
课堂小结:
活动
不同地点昼夜长短变化
66°34′N~90°之间的某地,接近北极圈附近
赤道
0°~66°34′S之间的某地,接近南极圈附近
0°~66°34′N之间的某地,接近北极圈附近
读右图,写昼长、夜长的计算公式
昼长=昼弧的经度差/15°
=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24—夜长
=(日落时间—12)×2
=(12—日出时间) ×2
夜长 =夜弧的经度差/15 °
=(24—日落时间) ×2
=24—昼长
=日出时间×2
说明:
1、同纬线地区昼长、夜长时间相同,日出、日落时间相同。
2、同度数、不同半球的两条纬线的昼长与夜长正好相反
2、昼长的计算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90°
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H
直射
西



1、此时太阳直射哪个纬度?
2、是北半球的什么节气,
日期是哪天
太阳直射赤道。
正午太阳高度自赤
道向两极递减。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探究问题4
读图回答:
春分日(3.21前后)
秋分日(9.23前后)
3、正午太阳高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1、此时太阳直射哪个纬度?
2、是北半球的什么节气,
日期是哪天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
归线向两侧递减。
探究问题5
读图回答:
夏至日(6.22前后)
3、正午太阳高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1、此时太阳直射哪个纬度?
2、是北半球的什么节气,
日期是哪天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
归线向两侧递减。
探究问题6
读图回答:
冬至至日(12.22前后)
3、正午太阳高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节气 太阳直射点位置 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分布规律
春秋分 赤道 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 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 南回归线 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分布规律
缩记: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从此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课堂小结
春、秋分
夏至日
冬至日
90°N 66°34′N 23°26 ′N 0 ° 23°26 ′S 66°34′S 90°S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1. 同一节气、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距太阳直射点最近的一天
距太阳直射点最远的一天
夏至日(6月22日)
冬至日(12月22日)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
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距太阳直射点最远的一天
距太阳直射点最近的一天
2.同一地区、不同节气的太阳高度大小(北半球的温带地区)
二十四节气与四季表

立 春
大 寒
小 寒
冬 至
大 雪
小 雪
立 冬
霜 降
寒 露
秋 分
白 露
处 暑
立 秋
大 暑
小 暑
夏 至
芒 种
小 满
立 夏
谷 雨
清 明
春 分
惊 蛰
雨 水
立 春
我国春季
我国夏季
我国秋季
我国冬季
欧美冬季
欧美春季
欧美夏季
欧美秋季
西方冬季
气候四季
春 季
12、1、2月
9、10、11月
6、7、8月
3、4、5月
夏 季
秋 季
冬 季
四季的划分
北 回 归 线
南 回 归 线
北 极 圈
南 极 圈
热 带
南 温 带
北 温 带
北寒带
23.5°N
23.5°S
66.5°N
66.5°S
南寒带
天 文 特 征
气 候 特 征
有极昼极夜现象
有太阳直射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无太阳直射 无极昼极夜现象
无太阳直射 无极昼极夜现象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终年严寒
∠1
∠2
∠3
太阳光线
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
纬度互余
2×23°26′(共38张PPT)
1.3 地球的公转及其意义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公转的方向
从天北极
俯视
“逆时针”
太阳
公转方向
公转方向
N
N
从天南极
俯视
“顺时针”
太阳
公转方向
公转方向
S
S
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一样)
从天北极俯视:逆时针
从天南极俯视:顺时针
公转方向规律
相同点: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一致
不同点:
1.公转方向“相反”:北“逆”南“顺”
2.太阳位置“相反”:北“右”南“左”
太阳
公转方向
公转方向
N
N
太阳
公转方向
公转方向
S
S
从天北极俯视
从天南极俯视
2.公转的周期:
365天6小时9分10秒(1恒星年)
近日点
1月初
速度最快
远日点
7月初
速度最慢
太阳
公转方向
公转方向
N
N
3.公转的速度:
在下图中:
1.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找出“近日点、远日点”位置,说出判断依据。
远日点
近日点
夏至日
6月22日
冬至日
12月22日
二、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关系
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66034′
赤道与公转轨道的夹角:23026′
二者之和是900
黄赤交角
南北极圈的度数
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黄赤交角的本质:地球(地轴)倾斜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昼夜长短
变化
四季的形成
五带的划分
假如黄赤交角变为300
23026′
23026′
66034′
66034′
600
600
300
300
热带范围变大
寒带范围变大
寒带范围变大
温带范围变小
温带范围变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更替
五带的划分
(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12月22日
9月23日
3月21日
6月22日
365日5时48分46秒
(1回归年)
1.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方向” 规律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远日点
近日点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二分二至、公转速度大小三者之间的关系
春分
夏至
春分
秋分
冬至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段:冬至→春分→夏至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段:夏至→秋分→冬至
公转速度加快时段:7月初→秋分→冬至→1月初
公转速度减慢时段:1月初→春分→夏至→7月初
速度渐快
速度渐慢
下面节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公转速度快慢?
①今天
②元旦
③儿童节
今天
元旦
儿童节
节气 太阳直射点位置 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分布规律
春秋分 赤道 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 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 南回归线 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分布规律
缩记: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从此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 同一节气、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距太阳直射点最近的一天
距太阳直射点最远的一天
夏至日(6月22日)
冬至日(12月22日)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距太阳直射点最远的一天
距太阳直射点最近的一天
2.同一地区、不同节气的太阳高度大小(北半球的温带地区)
正午太阳方位:“北方”天空(与北半球相反)
太阳“东升西落“(与北半球相同)
夏季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
冬季太阳从“西南”升起、“东南”落下
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南半球的温带地区)
读某地某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73026′),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该地可能位于
A.美国附近 B.日本附近 C.英国附近 D.澳大利亚附近
2.该地日出、日落的地方时分别是 、 。
3.关于该地、该日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地昼长15小时 B.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
C.无太阳直射现象 D.与北京气候类型相同
解析:当地夏至日中午太阳位于“北”方,可知当地在南半球。该地中午12点时,北京时间是11点,比北京早1小时。再求出当地经纬度(1350E,400S),澳大利亚南部沿海是地中海气候。
D
4:30 19:30
下图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出、日落的时间(北京时间)和太阳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
1.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正南方向的是 。
2.该地的经度是 。
3.图中X、Y的时间应当是:
A.8:00,17:00 B.8:10,17:10
C.8:20,17:00 D.7:50,17:10
解析:北半球夏至日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则①是北②是南③是东④是西。
1100E




西
计算20:10-5:10=15(昼长),当地中午时的北京时间=5:10+(15÷2)=12:40,推算出当地经度为1100E。
春秋分与夏至的日出时间差等于春秋分与冬至日的时间差。
则:
X=6:40+1:30=8:10
Y=18:40-1:30=17:10
地面
3.太阳高度与物体影子长短的关系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
太阳高度角越大
物体的影子越短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
太阳高度角越小
物体的影子越长
直射点
无影子
影子较长
影子更长
太阳高度角较小
太阳高度角是900
太阳高度角更小
4.太阳的方位与物体影子朝向的关系
物体的影子总是与太阳的方位相反



西
西北
东北
东南
日出
日落
上午
中午
下午
中午影子
下午影子
楼房
全球各地的影子长短和朝向规律
下图是某天文研究小组绘制的a、b、c、d、e等五个地方的正午物体影子情况,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各地的可能位置。
答案:a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b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c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d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e位于赤道上。
南北极圈和南北极点的物体影子朝向情况
北极圈:6月22日影子朝北,12月22日没有影子(极夜)
北极点:6月22日影子朝南,12月22日没有影子(极夜)
南极圈:12月22日影子朝北,6月22日没有影子(极夜)
南极点:12月22日影子朝北,6月22日没有影子(极夜)
试题拓展:下图曲线是某地某日一天的旗杆影子轨迹图。甲处为旗杆矗立点,虚线为旗杆影子。据此完成:
1.代表当地日出时旗杆影子的是 (数字)。
2.该地可能是: A.新加坡 B.悉尼 C.巴黎 D.南非
3.旗杆影子位于“4”位置
时,北京时间是13时40
分。甲地经度是 。
4.此时可能发生的是
A.尼罗河畔晚霞满天
B.我国江南阴雨绵绵
C.北京地区沙尘频频
D.南非高原草木枯黄
解析:早晨日出时,旗杆影子朝西;北半球夏季白天长、日出早,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相差1经度,时间相差4分钟。
1
950E
昼夜长短用昼弧和夜弧“长短比例”来表示
昼弧
夜弧
(三)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1.夏至日(6月22日)昼夜长短情况。
极昼
极夜
昼长
夜短
昼夜等长
昼短
夜长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北极圈内是极昼
南极圈内是极夜
赤道上昼夜等长
长短规律:从南向北,昼渐长,夜渐短
北半球昼最长
南半球昼最短
2.冬至日(12月22日)昼夜长短情况。
极夜
极昼
夜长
昼短
昼夜等长
夜短
昼长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北极圈内是极夜
南极圈内是极昼
赤道上昼夜等长
长短规律:从南向北,昼渐短,夜渐长
北半球昼最长
南半球昼最短
全球各地的昼夜均等长。为12个小时。
3.春分日和秋分日昼夜情况
节气 北半球昼夜长短 南半球昼夜长短
夏至 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内是极昼 昼最短,夜最长;
南极圈内是极夜
自南向北,昼渐长,夜渐短
冬至 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内是极夜 昼最长,夜最短;
南极圈内是极昼
自南向北,昼渐短,夜渐长
春分
秋分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表格归纳
(四)四季的划分
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季和秋季:夏季与冬季之间的过渡季节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更符合气候实际的四季划分
太阳高度角与太阳辐射强度
A地得到的太阳辐射更多,温度更高
地球“五带” 划分
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
正午太阳高度角=90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同纬取“-”,异纬取“-”
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太阳能热水器仰角、楼距计算)
地面(或楼顶)
正午太阳高度角
热水器仰角
某疗养院(北纬36°34′) ,计划在一幢20米高的楼房北面新建一幢楼房。因为疗养的需要,要求高楼的每一层一年四季都能晒到太阳。
(1)新楼至少要距原楼多少米?
(2)若黄赤交角变为23°34′,两楼之间的距离将应如何变化,才能保证各楼层均有较好的采光?
解析: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若此时该楼的一层能被太阳照射的话,则各楼层都能被阳光照射。求出此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30°,两楼间最小距离应为x=20×cot 30°=34.7 m。黄赤交角变大为23°34′,则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小(29°52′),楼影变长,两楼间距应增大。
答案:(1)34.7 m
(2)楼距应增大
正午太阳高度角
楼房影子
某中学(360N,1130E)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图所示,将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回答:
1.当地楼房影子最长时,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A.23026′ B.59026′ C.66034′ D.360
2.当热水器的吸热面与地面夹角增到最大时,可能发生的是
A.天山雪线的位置最高 B.松花江流域河水封冻
C.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D.罗马地区高温干燥
解析:当地楼房影子最长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可以求出该日正午太阳高度(H=90-︱36+23026′︱= 30034′),进一步计算出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夹角是59026′。
当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夹角最大时,是北半球冬至日。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立竿见影”的方法,逐日测量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并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出一年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
1.太阳在a位置时,测量出的正午太阳高度为860,北京时间是12:40,该中学的地理坐标是 。
2.图中abcd四点中,是3月21日太阳位置的点是 。
夏至
冬至
春秋分
太阳直射
解析:正午太阳位于最北点a时,是北半球夏至,直射北回归线。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求出当地纬度:860=90-︱X-23026′︱,计算得X= 19026′N。当地比北京时间晚40分钟,经度比1200E小10度,即1100E 。
从示意图观察看出,c位于a、d的“中点”上,应当是春分(或秋分)。
19026′N, 1100E
c
3.太阳从b到c的时段内,正确的叙述是
A.开普敦炎热干燥 B.美国“硅谷”正值雨季
C.南京经历了梅雨季节 D.长三角地区昼渐短、夜渐长
4.该小组一年的观测中,看到正午太阳在学校南方的时间大约是 个月。
夏至
冬至
春秋分
太阳直射
解析:b→c过程中,是从夏季到秋季的一段时期。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昼渐短、夜渐长。
太阳1个月移动的纬度数值=(23.5+23.5)÷6≈40。
当地纬度与北回归线纬度相差= 23026′-19026′=40。太阳位于该校北方的时间大约1个月。(共49张PPT)
1.3 地球的运动
——自转及其意义
地球自转概况
1.绕转中心
2.方向
3.周期
4.速度
5.运动物体上太阳的视运动问题
6.太阳升落问题
7.太阳周日视运动问题
8.日影问题
9.地球自转的证明
10.地球自转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关系
:地轴
1.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有几种?
想一想
地轴 — 穿过地心,相交于南北两极点(在地球内部)
经线(子午线)— 在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在地球外部)
2.在地球上看来,北极星在天空的位置有何特点?
北极点—赤道上—南半球—
北极星正在头顶
北极星在地平线上
看不到北极星
在北半球上看北极星的仰角即为当地的地理纬度
想一想
地球自转概况
1.绕转中心
2.方向
3.周期
4.速度
5.运动物体上太阳的视运动问题
6.太阳升落问题
7.太阳周日视运动问题
8.日影问题
9.地球自转的证明
10.地球自转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关系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北极
60
30
0
南极
60
30
0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A C D)
N

N

N

S

想一想:地球上东经度和西经度的增减与地球自转方向是什么关系?
A点的经度是( ),B点的经度是( )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增加;西经度减小
45 E
45 W
180
S
B

23 26
66 34
0
A
地球自转概况
1.绕转中心
2.方向
3.周期
4.速度
5.运动物体上太阳的视运动问题
6.太阳升落问题
7.太阳周日视运动问题
8.日影问题
9.地球自转的证明
10.地球自转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关系
:恒星日和太阳日
恒星日和太阳日比较
恒星日 太阳日
参照物
时间间隔
转过角度
特点
原因
23小时56分4秒 24小时
恒 星 太 阳
360 360 59′
真周期 (假周期)通常一天
自转和公转的综合运动
地球
太阳
地球
P
地球
P
P
恒星日
太阳日
地球公转轨道
同一恒星
恒星日和太阳日图
A
C
B
(23小时56分4秒)
(24小时)
想一想
1.第一天晚上8点钟观测到某颗恒星在位置A,第二天晚上几点钟观测到该颗恒星又位于位置A
(19点56分4秒)
恒星每天升起时间早3分56秒 月亮每天升起时间晚52分钟
2.如果地球不公转,太阳日和恒星日有什么关系?
(恒星日=太阳日 23时56分4秒)
1、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绕地轴运动是自西向东
B 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顺时针
C 地球自转360 ,需要24小时
D 地球自转360 59 ,是一个恒星日
课堂练习


地球自转概况
1.绕转中心
2.方向
3.周期
4.速度
5.运动物体上太阳的视运动问题
6.太阳升落问题
7.太阳周日视运动问题
8.日影问题
9.地球自转的证明
10.地球自转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关系
:角速度和线速度
北极
60
30
0
B
C
A
·
·
·
北极
南极
15 /h
15 /h
15 /h
837km/h
1447km/h
1670km/h
60 N
30 N
赤道
地心
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1.北京和上海相比,哪一地的自转线速度大?为什么?
2.据说,有人一口气绕地球跑了好几圈,这可能吗?
(上海)
(可能,在北极点或南极点附近)
想一想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形容的是哪条纬线附近的自转线速度?
下列四地哪一地最符合该诗句?
(赤道)
C
想一想
A. 20 E,40 N B. 180,71 N
C.10 E,1 S D.150 W,89 S
4、地球自转速度是
A 角速度处处相等
B 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
C 角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
D 线速度处处相等

5、12月22日,下列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角速度均为0的是
A 莫斯科 B 北京市
C 南极点 D 南京市

6.有关地球自转的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南极洲的长城考察站、开普敦、北京的三个地点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B. 海口、广州、北京、哈尔滨四地的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依次增大 C. 南北纬30度处,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均为赤道处的一半 D. 南北极点无线速度,角速度为 15度/小时
A
7、我国发射的定点于125 E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卫星 ( )
A.卫星轨道平面与地轴成66 34 的夹角
B.绕地球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C.绕地球运动的角速度与地球上任何一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
D.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比地球上任何一点的线速度都大
D
地球自转概况
1.绕转中心
2.方向
3.周期
4.速度
5.运动物体上太阳的视运动问题
6.太阳升落问题
7.太阳周日视运动问题
8.日影问题
9.地球自转的证明
10.地球自转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关系
1.一艘轮船从上海去洛杉矶,船上的人经过的一昼夜比一个 太阳日长还是短?
想一想
(短)
2.某一轮船在太平洋上每日向西跨越经度12°,该船上人们经历一个昼夜的时间大约是( )
A 13.3小时 B 23.3小时
C 24小时 D 24.8小时
D
3.中午12点一架飞机由赤道向西飞行,时速为1670Km,飞机上的人感到太阳的位置如何变化?
时速大于1670Km呢?
时速小于1670Km呢?
想一想
(太阳始终不动)
(太阳西升东落)
(白天变长,太阳东升西落)
地球自转概况
1.绕转中心
2.方向
3.周期
4.速度
5.运动物体上太阳的视运动问题
6.太阳升落问题
7.太阳周日视运动问题
8.日影问题
9.地球自转的证明
10.地球自转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关系
晨线和经线重合,纬线和太阳光线平行
太阳在晨线正东方,在昏线的正西方
故太阳正东升,正西落
太阳直射赤道(春秋分日)
晨线和经线不重合,纬线和太阳光线不平行
太阳在晨线东北方,在昏线的西北方
故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太阳直射北半球(夏半年)
晨线和经线不重合,纬线和太阳光线不平行
太阳在晨线东南方,在昏线的西南方
故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太阳直射南半球(冬半年)
1.石家庄市一年四季太阳都从正东方向升起吗?
想一想
二分日:正东 夏半年:东北 冬半年:东南
2.石家庄市朝北开的窗户一年中能否有阳光射进室内?
(有)
地球自转概况
1.绕转中心
2.方向
3.周期
4.速度
5.运动物体上太阳的视运动问题
6.太阳升落问题
7.太阳周日视运动问题
8.日影问题
9.地球自转的证明
10.地球自转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关系
北纬40 地区二分二至日太阳周日视运动
6月22日
12月22日
南纬40 地区二分二至日太阳周日视运动


春分、秋分
6:00
18:00
12月22日
73 26′
50
6月22日
26 30′
19:30
4:30
7:30
16:30
6月22日
66 34′
赤道地区二分二至日太阳周日视运动



6:00
18:00
12月22日
66 34′
6:00
18:00
西
春分、秋分
90
6:00
18:00
太阳运行路线图的判读
当地地理纬度:北回归线以北
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A点:太阳上中天;达到正午太阳高度;
地方时为12点; 位于正南方向
日出日落方向
白昼长短
对任一地而言:太阳轨迹是平行的
夏至日,北京(40 N、116 E)当地看到太阳升落的视运动轨迹示意图为
A
B
C
D

如在北极出现极昼期间看太阳升落情况,太阳终日不落,而且高度基本不变。
0
6
12
18
24
H
高度
小时
极点
规律: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的纬度数。
S
E
N
W
①23 26ˊ
②66 34ˊ
③46 52ˊ
④31 34ˊ
上图为6月22日四个地区的太阳周日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①②③④四地所对应的地理纬度分别是
A. 90 N、 0 、 66 34 N、 35 S B. 0 、 23 26 S、 66 34 S、35 S C. 90 N、 23 26 N、 66 34 N、 35 N D. 0 、 90 N、 66 34 S、 35 N

1、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
2、在一年内,只有二分日全球太阳东升西落
北半球夏半年时,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南半球夏半年时,全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正南升,正北/正南落
3、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最高时在正南,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最高时在正北
4、正午时
南北回归线内,太阳有直射、南射和北射
北回归线上,太阳有直射和南射
南回归线上,太阳有直射和北射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终年南射
南回归线以南,太阳终年北射
知识点:
地球自转概况
1.绕转中心
2.方向
3.周期
4.速度
5.运动物体上太阳的视运动问题
6.太阳升落问题
7.太阳周日视运动问题
8.日影问题
9.地球自转的证明
10.地球自转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关系
直射点纬度正午日影缩短为零
一天中,正午日影最短,日出日落时(即晨昏线上)日影最长。
日影问题
正午日影
北极点上太阳总在其正南方向,且物影总是指向正南方向;南极点相反。
物影
S
S
N
经线
经线
竹竿
物影
N
N
S
经线
经线
竹竿
极点
地球自转概况
1.绕转中心
2.方向
3.周期
4.速度
5.运动物体上太阳的视运动问题
6.太阳升落问题
7.太阳周日视运动问题
8.日影问题
9.地球自转的证明
10.地球自转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关系
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②傅科摆
③落体偏东
9.地球自转的证明
地球自转概况
1.绕转中心
2.方向
3.周期
4.速度
5.运动物体上太阳的视运动问题
6.太阳升落问题
7.太阳周日视运动问题
8.日影问题
9.地球自转的证明
10.地球自转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关系
地球
太 阳 光
新月
(朔)
满月
(望)
蛾眉月
A
C
B
D
初一
上弦月
下弦月
凸月
凸月
蛾眉月
初七、初八
十五、十六
二十二、二十三

西
西

地球
地球
月球
月球
太 阳
太 阳
大潮
小潮
1.如果只有地球自转,没有月球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想一想
(每个地区只有一种月相)
2.如果只有月球公转,地球不自转,会有什么现象?
(地球上只有一半地区能看到月亮, 而且有月相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