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新中国教育方针、政策及取得的成就;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划及其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三个面向”,培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教育事业辉煌成就的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加深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树立科教兴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国以来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可喜成就。
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
【教学方法】讲解法、比较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我国加入WTO以后,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为此,我们必须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急需提升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在科技和生产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经济竞争实际是科技竞争和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科技的基础在于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教育事业今后发展的前景如何?请大家学习新课。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1. 基础教育的含义是什么?
2. “三个面向”是谁提出的?其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3. “科教兴国”战略有哪些基本要求?
4. 高等教育的含义是什么?
5. 高等教育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
1. 基础教育指学前教育和普通初等、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小学)为六年制;中等教育分为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通常各为三年。另外有少数把小学和初中合并在一起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2.“三个面向”的提出:
(1)提出者:邓小平。
(2)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意义: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3.“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要求是:“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高等教育的含义:
高等教育指专科、本科、研究生等高等学历层次的教育。高等教育中大学专科学制为2-3年,本科学制通常为4年,医科为5年,此外有少数工科院校实行5年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3年,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5.高等教育发展的表现:
(1)从整体上看,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学校数量大大增加,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日趋合理。
(2)在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办学条件上也有明显提高。
(3)20世纪90年代,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教育部启动了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若干所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
(4)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工作成就显著。
(5)建立学位制度,加强硕士生、博士生教育。
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教师预设问题:
1.如何理解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
2.国家为什么重视发展教育呢?
3.科教兴国战略是怎样提出来的?
4.为什么国家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
1.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家庭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国情,是适当的。目前,我国的义务的教育学制的实际情况主要有“六三制”(即小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六年制,中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三年制)、“五四制”(即小学五年制、中学四年制)和“九年一贯制”三种学制。其中还有少数地区实行八年制的义务的教育,即小学五年制,中学三年制,但这些地区目前也正在抓紧实现由八年制向九年制的过渡。从我国学制状况看来,九年制或八年制的义务的教育包括了初等义务的教育和初级中等义务教育两个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按规定在义务的教育学校完成了九年或八年的义务教育学习,即可达到初中毕业的文化程度。
2.素质教育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六、归纳概括,感悟提高: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青少年受教育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着祖国的命运和前途。所以大家有责任、有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达标测试】 见问题训练 —评价单。
【板书设计】
新中国成立时 确立教育方针,制定多种法律。
1983年 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
90年代以来 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基础教育 1986年《义务教育法》,实施素质教育,
2000年,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形成规模,学校数量增加,学科门类齐全,
布局合理,教育质量、办学效益明显提高。
【教后反思】
时 期
项 目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问题训练 —评价单
班 级 姓 名
一、选择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是在( )
A.1976年 B.1978年 C.1986年 D.1988年
2. 到2000年,我国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普及_ __年义务教育。
A.十年 B.九年 C.八年 D.七年
3. 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是从( )
A. 20世纪90年代 B. 20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初 D. 21世纪
4. 九年义务教育属于( )
A. 高等教育 B. 小学教育 C. 基础教育 D. 中等教育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发展教育方面的重大举措有( )
①普及九年义务教育;②发展高等教育;③开始恢复高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6. 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下列属本法内容的是( )
A.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 适龄儿童、少年必须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C. 学生早晨入学不得早于7:00,晚上放学不得晚于7:00
D.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免去学生的所有学费
7.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措施是( )
A.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全面普及高等教育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8.新中国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很大的发展。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然而,我国依然有许多学童上不起学,或中途辍学。为此,我国实施了“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我国国大民多,人民普遍比较贫困
B. 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和民族传统各异
C. 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环境也不尽相同
D. 我国人口太多,学生辍学在所难免
9. 到2000年,我国在校学生人数达1100万人左右。研究生人数由1980年的2.2万人增加到30.1万人,累计毕业近60万人。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派出留学人员和来华留学人员规模都得到较大发展。这说明( )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②我国的人口增长过快,已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担
③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④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巨大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
A.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的规模
B.高校数量大大增加
C.在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办学条件上明显提高
D.已有一大批高校成为世界第一流的高水平大学
二、材料解析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材料二:科学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请回答:
⑴材料一的提出起了什么作用?
⑵材料二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此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⑶依据材料说明发展经济、科技、教育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三、简答题
12.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训练 —评价单答案:
1.C 2.B 3.A 4.C 5.A 6.B 7.D 8.C 9.C 10.D
11. ⑴ 对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促进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⑵ 80年代中期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调整了教育结构;从1982年起,规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重视发展少数民族教育。⑶ 发展经济靠科技,而发展教育又是发展科技的基础。
12. 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的人才,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高综合国力。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问题导读 —评价单
班 级 组 别 姓 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新中国教育方针、政策及取得的成就;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划及其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三个面向”,培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教育事业辉煌成就的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加深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树立科教兴国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建国以来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可喜成就。
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
【课前导读】
(一)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1.政策支持:1986年颁布实施了《 》。国家增加了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并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办学。
2.成绩: 年,全国基本实现了 。我国小学、初中发展水平,已居于 人口大国的行列。
3.邓小平的三个面向:1983年,邓小平提出要 、 、 。
4.科教兴国战略:20世纪90年代,党和政府实施“ ”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 ”,把 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 、 、 、
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5.建国以来高等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从整体上看,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规模,学校数量大大增加,学校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日趋合理在 和
也有明显提高。20世纪90年代,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教育部启动了将 、 等若干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
6.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成绩:它们承担的国家 计划项目,占1∕3以上;获得国家发明奖,占全国的1∕3左右;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上,有些已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高等学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重要方面军。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导读 —评价单答案: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 2000 普及义务教育 发展中。
3. 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4. 科教兴国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九年义务教育 德 智 体 美。
5. 教育质量 办学效益、办学条件上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6. 863。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问题生成 —评价单
班 级 组 别 姓 名
一、合作探究题:
1.如何理解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
2.国家为什么重视发展教育呢?
3.科教兴国战略是怎样提出来的?
4.为什么国家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二、我的生成问题:
1.
2.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生成 —评价单答案:
1.“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1983年邓小平为景山学校的题词。这句话中邓小平用简短的语言指出了当今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针,为我国教育事业实现现代化指明了前进的正确方向。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是“三个面向”的基础和核心,它强调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自身也要实现现代化,只有现代化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教育要面向世界,体现了人才教育必须具有开放性、竞争性的显著特征,强调教育要学习和借鉴各国的理论和经验,利用外国的智力资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此同时教育也要培养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教育要面向未来,包含面向我国和人类发展的未来,要求教育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树立长远的战略目标。强调教育要为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人才,教育也要为学生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2.(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实力成为衡量国家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3)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
3.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科技大会上阐明: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4.现今社会以信息技术、信息科学为主要标志的世界科技革命正在形成新的高潮。“知识经济”已进入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实力成为衡量国家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所以要优先发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