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龙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桂林市龙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17 11:30:58

文档简介

广西桂林市龙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48分)
1.(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而谁以易之? B.晨门曰:“奚自?”
C.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D.子路宿于石门。
【答案】D
【知识点】文言句式
【解析】【分析】D项,状语后置,其余各项均为宾语前置。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
2.(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道之斯行 B.亡之,命矣夫
C.夫子矢之曰 D.君子一言以为知
【答案】B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A项,道,通“导”;C项,矢,通“誓”;D项,知,通“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针对通假设题。通假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用字现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从本质上说体现的是文字之间一种共时的关系。解答此类题型,要注重课堂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要能够从具体的句子中合理地推断出有可能的通假字。
3.(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下面划线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是知也 知:聪明
B.小人之过也必文 文:文雅
C.信之矣 信:信任
D.逝者如斯夫 逝者:往者,过去的
【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B.文:掩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4.(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下列划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死无憾 《王好战,请以战喻》
B.牺牲既成 《民为贵》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王好战,请以战喻》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好战,请以战喻》
【答案】C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养生:古义-赡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生命 牺牲:古义-用于祭祀的牛羊肉、今义-放弃、舍弃;为坚持信仰而死等 然而:古义-这样(做)却、今义-但是,表转折。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针对古今异义词设题。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感彩变化。5.名称说法改变。6.词义弱化。7.词义强化。8.古褒今贬。9.古贬今褒。解答此类题型,要注重课堂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要根据句子中的关键信息推断出合理的古今异义词。
5.(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下列对“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王好战,请以战喻》
A.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了不要只看到别国的人多,自己的国家人少,实际人多人少一个样
B.“五十步笑百步”是说缺点不管大小,都是缺点,不要因为自己的缺点少就可以嘲笑缺点多的人
C.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了“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
D.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委婉地表达了梁惠王对国家的治理并未比邻国强。
【答案】A
【知识点】课文理解
【解析】【分析】“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指梁惠王仅凭“移民移粟”自认强于邻国之政,实则较之“仁政”仍然相差甚远,与国家人口多少无关,可知A项理解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应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逐个选项判断。
6.(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下列所指出的通假字及词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通“徼”,求取)
B.行有不慊于心(“慊”通“愜”,快心,满意)
C.时日害丧(“害”通“曷”,何)
D.予及女偕亡(“偕”通“皆”,一起)
【答案】D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偕”无通假。应是“女”通“汝”,你。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针对通假设题。通假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用字现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从本质上说体现的是文字之间一种共时的关系。解答此类题型,要注重课堂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要能够从具体的句子中合理地推断出有可能的通假字。
7.(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孟子规劝齐王“与民同乐”很有说服力,对其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孟子抓住齐王心理,顺水推舟,步步深入,因此能够为齐王接受。
B.孟子在论证中善于用比喻,用欣赏音乐和打猎为喻,形象生动,易于接受。
C.孟子是有影响,有地位的人,齐王敬仰他。
D.孟子在论证中,善用对比,把百姓对国君取乐两种不同态度对比,很有说服力。
【答案】C
【知识点】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分析】C.“孟子是有影响,有地位的人,齐王敬仰他”解说不当,不符合历史事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8.(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B.死而不亡者寿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答案】D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A项,“见”同“现”。B项,“亡”通“妄”,荒谬。C项,“知”通“智”。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针对通假设题。通假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用字现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从本质上说体现的是文字之间一种共时的关系。解答此类题型,要注重课堂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要能够从具体的句子中合理地推断出有可能的通假字。
9.(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长短相形 形:形状
B.自伐者无功 伐:讨伐
C.慎终如始 慎:慎重
D.柔弱者生之徒 徒:同类
【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A项,“形”应为“对照”“比较”的意思;B项,“伐”应为“夸耀”的意思;C项,“慎”应作动词用,解释为“慎重对待”。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推断能力。答题步骤:(1)审题。看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2)对有把握的选项迅速作出判断。(3)借助方法,主攻难点。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1)依形推义法(2) 语境分析法(3)语法分析法(4)妙用修辞法(5)成语印证法(6)课文求义法(7邻字借推法(8)联想推断法(9)代入检验法(10)古今对比法。
10.(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和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天不为人之恶(厌恶)寒也辍(chuò,废弃)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通“讻讻”,形容喧扰)也辍行。
B.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区别),则日切瑳(cuō,通“磋”,切磋)而不舍也。
C.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wánɡ,大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阴暗险恶)而亡矣。
D.大天而思(思慕)之,孰与物畜(xù,蓄积)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
【解析】【分析】C项“王”应读“wànɡ”,意思是“称王”。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的能力。关于字音,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关于字形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11.(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下列划线字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鲲鹏(kūn) 齐谐(xié) 蜩(zhōu) 迁徙(xǐ)
B.泠然(línɡ) 舂粮(chōng) 抟(tuán) 晦朔(shuò)
C.翱翔(áo) 坳(áo)堂 仞(rèn) 蓬蒿(hāo)
D.羊角(jué) 夭阏(è) 恶乎待哉(è) 决起(jué)
【答案】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
【解析】【分析】A蜩:tiáo,C,坳:ào,D恶:wū,决:xuè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12.(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下列句子划线的“之”字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B.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结构助词,译为“的”)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代词,译为“它”)
D.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译为“此”)
【答案】C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的“之”的正确理解应为“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13.下列句子中的“顾”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
B.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D.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答案】A,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无端崖之辞
【解析】【分析】AC:回头;B但,只;D回头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词的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学生要把握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仔细区分词性和解释,区分它的本义、引申义以及比喻义等,这类题做起来难度较大。
14.(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下列对《无端崖之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斤成风”一段,庄子的本意是赞扬石匠“运斤”技艺的高超,同时也说明郢人胆量大。
B.“为浑沌凿窍”说明违背人民性命之理的作为,即使是出自善意,也必将导致悲惨的结局。
C.“任公子钓鱼”的寓意是说,只有具备大本领、大思想、大学说、大抱负、大作为的人才能参与治理世事。
D.“舐痔得车”讥讽那种用卑鄙下流的手段求得富贵还向别人炫耀的人。
【答案】A
【知识点】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分析】A项,“说明郢人胆量大”不正确,应为“说明谈话辩论要有合适的对象”。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15.(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下列对《鹏之徙于》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庄子》的首篇,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讲,都堪称《庄子》的代表作
B.本文集中表现了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思想,这思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C.这种绝对自由的思想,实际是消极避世的人生观,使人对现实采取消极虚无的态度
D.追求绝对自由,也体现了庄子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思想,因而代表了先进阶级的思想
【答案】D
【知识点】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分析】D.庄子代表的是没落贵族的思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16.下列“之”字,按其用法分三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泾流之大 ②两涘渚崖之间 ③野语有之曰 ④我之谓也 ⑤少仲尼之闻⑥轻伯夷之义 ⑦睹子之难穷 ⑧非至于子之门 ⑨大方之家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
【答案】D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东海之大乐
【解析】分析:分类依次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宾语前置,结构助词“的”
点评:对于形声字读半边的现象,只能在平时多注意积累,把容易读错的字用一个本子记下来,文言文中还要注意古今异音字。
17.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句式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答案】B
【知识点】文言句式;东海之大乐
【解析】分析:见:接见;ACD中的“见”都表被动B兹:zī,C说:shuō,D辜:ɡū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做该类题时,一定要首先掌握文言句式的四大类型,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宾结构后置,参考类型仔细核对,就能得出答案。
18.“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下列判断与这句话意思不合的一项是(  )
A.“仲尼之闻”“伯夷之义”都为世人所称道。
B.“始吾弗信”是指不相信有人竟敢小看像仲尼、伯夷那样的圣人。
C.“则殆矣”,“殆”在坐井观天,会“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文句中的“子”是指“不见水端”的北海。
【答案】D
【知识点】课文理解;东海之大乐
【解析】分析:子:指海神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段意思的理解,要求学生在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具体语境仔细辨别。
19.下列成语都出自《庄子》的一组是(  )
①越俎代庖 ②大相径庭 ③望洋兴叹 ④缘木求鱼
⑤贻笑大方 ⑥小国寡民 ⑦井底之蛙 ⑧邯郸学步
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⑤⑥ D.②③⑤⑧⑨
【答案】D
【知识点】名篇;尊生
【解析】【分析】分析:④出自《孟子》,⑥出自《老子》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根据题干要求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可以找出各个段落的中心句,也就是提示段意的句子;也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相关内容,按要求自己组织语言,写出答案。
20.(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
B.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
C.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D.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
E.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F.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答案】B,F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BF:比得上。A追上,C趁着,D和,E等到。
故答案为:BF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比较、区别、判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21.(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与例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故能若是之寿
A.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
B.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C.肌肤若冰霜,绰约若处子。
D.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
【答案】C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例句与C都当“像”讲,AD当“你”讲,B当“比得上”讲。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比较、区别、判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22.(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课,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告诉子贡,看到别人的错误应该终身“恕”,这里的“恕”是指宽恕。
B.孔子认为:仁,就是推己及人,自己想要站得住,就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
C.曾子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但他又认为奋斗终生,死而后已,道路却很遥远。
D.“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答案】A
【知识点】课文理解
【解析】【分析】"恕”,不是宽恕,而是从自己出发,去推想别人。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课本中重要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需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文章内容,再逐个判断选项。
23.下列成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危授命:面临危难挺身而出,付出性命
B.任重道远: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
C.欲速则不达:想要快速地赶到目的地,反而到达不了目的地
D.割鸡焉用牛刀:杀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大的力量
【答案】C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解析】【分析】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24.(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一课,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生而知之者 B.困而学之
C.困而不学 D.鲤退而学《诗》
【答案】C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C项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为却。余下各项均为顺承关系的连词,译为“就”。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运用文言文中虚词的能力。关于“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一考点,《考试大纲》已明确规定了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但在平时的学习中,有必要涉及这18个虚词之外的虚词。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重课本,系统积累;其次要根据语境分清虚实;再次要处理好用法与意义的关系:用法决定意义,用法不同,意义也不同。
二、翻译题(15分)
25.(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王好战,请以战喻》
【答案】按照一定的时令进山用斧头采伐山林,木材就会取之不尽。
【知识点】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在翻译的时候要抓住“斧”“不可”“胜”的核心含义,应该翻译为:按照一定的时令进山用斧头采伐山林,木材就会取之不尽。
故答案为:按照一定的时令进山用斧头采伐山林,木材就会取之不尽。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本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26.(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何必曰利》
【答案】没有一个有仁心却遗弃父母的人,没有一个讲道义却把君王摆在次要位置的人。
【知识点】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在翻译的时候要抓住“遗”“未有”“义”的核心含义,应该翻译为:没有一个有仁心却遗弃父母的人,没有一个讲道义却把君王摆在次要位置的人。
故答案为:没有一个有仁心却遗弃父母的人,没有一个讲道义却把君王摆在次要位置的人。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本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27.(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答案】一定要做集义养气的事,但不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中不要忘记,不要促使它成长。
【知识点】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在翻译的时候要抓住“必”“勿”“助长”的核心含义,应该翻译为:一定要做集义养气的事,但不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中不要忘记,不要促使它成长。
故答案为:一定要做集义养气的事,但不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中不要忘记,不要促使它成长。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本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28.(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答案】人与禽兽不同的地方只有一点点,一般人丢弃了它,君子则保存了它。
【知识点】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在翻译的时候要抓住“异于”“庶民”“禽兽”的核心含义,应该翻译为:人与禽兽不同的地方只有一点点,一般人丢弃了它,君子则保存了它。
故答案为:人与禽兽不同的地方只有一点点,一般人丢弃了它,君子则保存了它。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本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29.(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29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兼爱》
【答案】既然已经反对它,那么用什么改变它呢?
【知识点】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在翻译的时候要抓住“既”“何以”“易”的核心含义,应该翻译为:既然已经反对它,那么用什么改变它呢?
故答案为:既然已经反对它,那么用什么改变它呢?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本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30.(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非攻》
【答案】如果损人越多,他的不仁也就越厉害,罪过也就更加深重。
【知识点】翻译
【解析】【分析】兹甚:更严重。兹,通“滋”,更。
故答案为:如果损人越多,他的不仁也就越厉害,罪过也就更加深重。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三、默写题 (13分)
31.(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
(2)孔子表达“严于己,宽于人”的句子是:   ,   。
(3)合抱之木,   。九层之台,   。
(4)知人者智,   。   ,自胜者强。   。强行者有志。
(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
(6)岁寒,   。
【答案】(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生于毫末;起于累土
(4)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知足者富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这种题型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要答好这类题,就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来填写句子。本题在作答的时候要注意一些字词的正确书写。
故答案为:(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生于毫末;起于累土
(4)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知足者富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的基本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
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
32.(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你说你很迷茫,找不到办法,不敢 ,只能坐以待毙,甘心平庸。我说,别找借口,无非是懒罢了。哪里有那么多的迷茫?你其实该自问一句:(  ),不能站在一个高点,哪里有什么好方向给你选择?如果你懒得去做事,那不是你不忙,而是你压根就不想忙。明明是“懒得做”,嘴上却说“不喜欢”,不过就是你的借口。所有的迷茫,都是因为懒——懒得努力,懒得上进,所以,考试不行,工作不好,各种差劲和不如意,却还在推诿,找个别的理由,然后 ,多可悲!
别人发奋图强,你在偷懒。你假装所有人都跟你一样迷茫,然后就 地偷懒,而且认为别人的努力是 ,甚至天真地以为自己得了便宜。却不知道,其实在努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有人说:努力了也不一定有结果,的确,但是下一句呢?不努力一定没有结果。一切都是因果,你不努力,大概率事件就是,你最后得到的是最差的结果。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其实在努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只能获得短暂的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
B.其实在努力前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
C.其实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只能获得短暂的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
D.其实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为什么总是这么迷茫,迷茫的原因是什么?
B.我真的努力了吗?不要说什么选择比努力重要,
C.自己是不是太懒了?努力提高自己才是正理,
D.万丈高楼不都是平地而起吗?我们的初衷是靠努力去征服,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轻举妄动 得过且过 心安理得 自讨苦吃
B.轻举妄动 虚应故事 理所当然 作茧自缚
C.草率行事 虚应故事 理所当然 自讨苦吃
D.草率行事 得过且过 心安理得 作茧自缚
【答案】(1)A
(2)B
(3)A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成语的使用;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分析】(1)原文后半句搭配不当。主干为“……安逸……要偿还”。B项后半句成分残缺。“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是状语,后句“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无主语。C项“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一句,暗含“大部分时候是痛苦的”,与前后文语意矛盾。D项兼有B项和C项的错误。
(2)前半句“我真的努力了吗?”承接上文的“别找借口,无非是懒罢了”,后半句“不要说什么选择比努力重要”与下文的“哪里有什么好方向给你选择?”衔接,所以B正确。A项探讨迷茫原因,文意并不是对为什么迷茫有疑问而让人回答的,此选项错。C项“我是不是太懒了”一句恰当,但“努力提高自己才是正理”一句,与下文“选择”跳脱,不能衔接。D项“万丈高楼平地起”是说从头做起,与文意偏离较远。
(3)第一空:轻举妄动,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草率行事,指形容办事不认真。第二空:得过且过,意思是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虚应故事,是指照例应付,敷衍了事。第三空:心安理得,自以为道理上过得去,心里很坦然;理所当然,意思是道理当然是这样的,合乎情理的,不容怀疑。第四空:自讨苦吃,自己找苦吃;作茧自缚,原意是蚕吐丝作茧,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故答案为:⑴A
⑵B
⑶A
【点评】⑴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⑵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本题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连贯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
⑶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33.(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孔子学院是中国在世界各地推广汉语、传播国学的文化交流机构。下面是孔子学院的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心部分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答:
【答案】构图要素:标志是中文“汉”字的变体,融合了地球、逗号和鸽子等要素。寓意:“汉”字代表汉语言和中国文化,地球图案表达把汉语向全球推广之意,逗号象征汉语推广交流永无止境,昂首高飞的鸽子彰显了中国文化精神,象征着将中国优秀文化传播世界。
【知识点】图文转换
【解析】【分析】 解答时要先简述构图要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解说,或由左到右,或由上到下,同时注意内在的逻辑性,然后揭示寓意,句子表述要条理,短短的句子中不能有病句,语言尽量简洁。 本题要抓住“汉”的结构,细致阐述其核心要义,主要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据此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 构图要素:标志是中文“汉”字的变体,融合了地球、逗号和鸽子等要素。寓意:“汉”字代表汉语言和中国文化,地球图案表达把汉语向全球推广之意,逗号象征汉语推广交流永无止境,昂首高飞的鸽子彰显了中国文化精神,象征着将中国优秀文化传播世界。
【点评】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综合运用的能力。徽标类试题要注意:(1)观察分析徽标构图元素:外形、特征 ;(2)解说画面依一定的顺序:空间、逻辑;(3)由表及里揭示象征意义:联想(行业特点)→象征义、寓意 。首先要分析图案构形,然后结合徽标的标题和主题,分析构图要素的寓意。
五、写作 (60分)
34.(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孟子说君子人生有三乐,其中之一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尽心上》)
孟子也说过“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上》)
你认为孟子对于“为师”、“教育”的观点态度是怎样的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答案】【参考例文】
谈谈孟子的“为师”观
孟子说,君子人生有三乐,其中之一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所谓英才,就是极佳人才。能够招纳天下的极佳人才,教育这些极佳人才,这是人生的快乐。孟子的这句话,表明了他作为老师在教授优等生时的一种快乐状态。
孟子是春秋时代的大儒,是一个学问渊博的大知识分子。那时候,群雄逐鹿,民不聊生。“春秋无义战”,讲的就是那个时代战争频仍的现实。打仗,老百姓自然没什么好日子过。孟子希望通过儒家思想的教化,培训出一些治国理政的高级人才来治理社会,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因此,在他的眼中,所谓英才,除了具有基本的聪明才智之外,恐怕还是要有儒家品质的人。即一个英才,应该是一个“仁义礼智信”的人,应该是一个“温良恭俭让”的人,应该是“忠孝悌廉耻”的人。具有这种道德品质的人,如果不傻不蠢的话,再稍加雕琢润色,自然能够成为国家之栋梁,为社会谋幸福。作为一个老师,能有这样的极佳人才来教,自然有成就感,所以当然就很快乐了。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人性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丑恶和贪婪的一面。其实,在春秋那个丛林法则盛行的时代,弱肉强食,杀伐攻略,依然是大行其道的现实。英才难得,仁政难行,孟子也只能对着长天喟叹。
英才好教,容易教,容易出成果,这是天下为师者的普遍心声。孔子曾说“朽木不可雕也”,说的就是蠢人难教的意思。能匠难用枯木铸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道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于是乎,放眼现在,一些航空母舰级别的学校,掐苗拔尖,招的尽是优等生。优等生好教啊,老师教起来那是快乐无限啊。三年中考和高考后,向社会放榜喜报,尽是一些压倒同类型学校的哄哄喜讯。隐藏拙点猛吹亮点,把自己吹得那真是牛逼闪闪的。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曾说,把患有各种疑难杂症和重症的病人治好,那样的医生和医院是有本事的;把最优的学生招来教,然后宣称如何牛气冲天,那是要打问号的。从这个意义上来勘验孟子的教育观,孟子未能免俗,他也喜欢教好学生。不过,孟子只是说出了自己的一种教育英才的快乐心态,他没有晒朋友圈,这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孟子还说过“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做人最怕的是好为人师。在这里,孟子丝毫没有贬低老师的作用,他批评的是那些其实是“略懂”而要显示出“很懂”的人。这种人,谈天说地,总要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来。在他的本行内,他牛得不行;在他的外行里,他也能把清水搅得出泡沫来。这种人常常好为人师,久而久之就成了杠精。
劈柴看纹理,说话凭道理。孟子的两句话,彰显了教英才能获得快乐和不要好为人师的教育观。虽隔时空,仍能震烁古今,在当代依然焕发熠熠的光彩。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师德师风,简单理解就是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曾说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倡扬高尚的师德师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新时期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也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师德师风直接影响教育行风,关系教育形象,关系受教育者健康成长。从教育发展的要求来看,教师的品德素养也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首先,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为基本准则,以十条《规范》为行为要求,以终身学习、无私奉献为理想追求,使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和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教师要模范践行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自觉抵制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神圣称号。
其次,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学校要重视把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的尊师重教同要求教师教书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积极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才能保证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心理状态参加学习和活动,以受到教育和启迪,实现全面发展。
教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
,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师者之幸”吗?
近日,有学校拉出横幅“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君子之乐也,亦师者之幸也。”此标语前半段出自《孟子》,“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在孟子眼中,如果能够得到天下英才而教育,使得君子之道传播天下,造福乡里,确实是一件值得快乐的事情。但是标语中后半句“亦师者之幸”着实让人费解。
教师为学生传道授业,怎么看都是学生获益,遇到明师应该是学生的“幸事”,为何演变至今“得英才而教”却成为了“师者之幸”呢?
这个道理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如果某教师教授一“重点班”,班内皆精英,升学考试皆重点大学,教师则名利双收。如此看来,得英才而教岂不是教师之幸?如果教一普通班,学生平平无奇,高考升学重点甚寡,该教师奖金、职称皆无,一不小心还面临着被辞职的风险,遇不到“英才而教”岂不是教师一大晦气之事?所以不少教师常抱怨“生源差”,没法教好他们,也难有成就感,职业价值无法得到体现,终日郁郁寡欢。
可见“得天下英才而教,是君子之乐也,亦师者之幸”同时存在着“不得英才而教,是君子之哀,亦师者之晦”。
根据统计原理,人才分布亦服从正态分布,普通人是大多数,英才仅仅是少数而已。如此看来,岂不是只有少数教师是幸运的得到“英才而教”,大部分教师只能教普通学生。那就意味着只有少部分教师才能“得英才教育之”,只有少部分教师“亦师者之幸”了,绝大部分教师只能自认倒霉,惆怅终生了!
孟子时期,教育还没有普及,还是“精英教育”,能得到天下英才教育之已经很不容易了。而如今教育普及了,受教育者除了那些天资纵横的英才之外,更多的是资质普通的人。大多数无法教授重点班的教师“不得英才而教”难道就不能快乐了?难道就非“师者之幸”了?
即使我们当前的教育生态之下可以不考虑教师的心情,但“得天下英才而教,是君子之乐”也不符合当前学校教育所承担的教育公平的责任要求。教师都喜欢教“英才”,那教授普通学生的时候教师喜悦的程度岂不是就会差上不少了。这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是非常的不公平的。从教育伦理的角度来说,起点低的学生更应该得到教师的关注才是,教师更应当在“差生”身上花费更多的精力才能够使得这些学生不至于脱离社会主流教育。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改变“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君子之乐,亦师者之幸”的教育生态,让教师乐于教授任何的学生。当然要想教师教授普通学生也能够开开心心的,那就需要改变当前短期的功利主义的教育评价方式了。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君子:有修养有学识的人。英才:不应仅理解为人才的初始水平,还可以理解为教育的成果。人(第二句话头一个):普通人,未必达到为师标准的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隐含的情感态度:责任与担当。隐含的教育对象特点:学习的主动者、受益者。“好为人师”隐含的情感态度:自以为是、自我炫耀、自大虚荣、倨傲邀功。隐含的教育对象特点:“被”教育者、教育的受损方。立意示例:①教育者“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才能在教育教学中体验快乐,而不会被人讥为“好为人师”。②教育者要自信而不自大。③为国育才是责任担当而不是为自我炫耀。④教育者应确立这样的目标:与人为善,而不是一味显示自己的聪明与才华。⑤教育要分清对象,才能有益有效。⑥注重教育方法,更能收到良好教育效果。
【点评】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1 / 1广西桂林市龙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48分)
1.(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而谁以易之? B.晨门曰:“奚自?”
C.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D.子路宿于石门。
2.(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道之斯行 B.亡之,命矣夫
C.夫子矢之曰 D.君子一言以为知
3.(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下面划线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是知也 知:聪明
B.小人之过也必文 文:文雅
C.信之矣 信:信任
D.逝者如斯夫 逝者:往者,过去的
4.(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下列划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死无憾 《王好战,请以战喻》
B.牺牲既成 《民为贵》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王好战,请以战喻》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好战,请以战喻》
5.(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下列对“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王好战,请以战喻》
A.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了不要只看到别国的人多,自己的国家人少,实际人多人少一个样
B.“五十步笑百步”是说缺点不管大小,都是缺点,不要因为自己的缺点少就可以嘲笑缺点多的人
C.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了“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
D.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委婉地表达了梁惠王对国家的治理并未比邻国强。
6.(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下列所指出的通假字及词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通“徼”,求取)
B.行有不慊于心(“慊”通“愜”,快心,满意)
C.时日害丧(“害”通“曷”,何)
D.予及女偕亡(“偕”通“皆”,一起)
7.(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孟子规劝齐王“与民同乐”很有说服力,对其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孟子抓住齐王心理,顺水推舟,步步深入,因此能够为齐王接受。
B.孟子在论证中善于用比喻,用欣赏音乐和打猎为喻,形象生动,易于接受。
C.孟子是有影响,有地位的人,齐王敬仰他。
D.孟子在论证中,善用对比,把百姓对国君取乐两种不同态度对比,很有说服力。
8.(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B.死而不亡者寿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9.(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长短相形 形:形状
B.自伐者无功 伐:讨伐
C.慎终如始 慎:慎重
D.柔弱者生之徒 徒:同类
10.(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和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天不为人之恶(厌恶)寒也辍(chuò,废弃)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通“讻讻”,形容喧扰)也辍行。
B.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区别),则日切瑳(cuō,通“磋”,切磋)而不舍也。
C.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wánɡ,大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阴暗险恶)而亡矣。
D.大天而思(思慕)之,孰与物畜(xù,蓄积)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11.(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下列划线字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鲲鹏(kūn) 齐谐(xié) 蜩(zhōu) 迁徙(xǐ)
B.泠然(línɡ) 舂粮(chōng) 抟(tuán) 晦朔(shuò)
C.翱翔(áo) 坳(áo)堂 仞(rèn) 蓬蒿(hāo)
D.羊角(jué) 夭阏(è) 恶乎待哉(è) 决起(jué)
12.(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下列句子划线的“之”字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B.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结构助词,译为“的”)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代词,译为“它”)
D.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译为“此”)
13.下列句子中的“顾”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
B.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D.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14.(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下列对《无端崖之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斤成风”一段,庄子的本意是赞扬石匠“运斤”技艺的高超,同时也说明郢人胆量大。
B.“为浑沌凿窍”说明违背人民性命之理的作为,即使是出自善意,也必将导致悲惨的结局。
C.“任公子钓鱼”的寓意是说,只有具备大本领、大思想、大学说、大抱负、大作为的人才能参与治理世事。
D.“舐痔得车”讥讽那种用卑鄙下流的手段求得富贵还向别人炫耀的人。
15.(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下列对《鹏之徙于》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庄子》的首篇,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讲,都堪称《庄子》的代表作
B.本文集中表现了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思想,这思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C.这种绝对自由的思想,实际是消极避世的人生观,使人对现实采取消极虚无的态度
D.追求绝对自由,也体现了庄子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思想,因而代表了先进阶级的思想
16.下列“之”字,按其用法分三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泾流之大 ②两涘渚崖之间 ③野语有之曰 ④我之谓也 ⑤少仲尼之闻⑥轻伯夷之义 ⑦睹子之难穷 ⑧非至于子之门 ⑨大方之家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
17.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句式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8.“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下列判断与这句话意思不合的一项是(  )
A.“仲尼之闻”“伯夷之义”都为世人所称道。
B.“始吾弗信”是指不相信有人竟敢小看像仲尼、伯夷那样的圣人。
C.“则殆矣”,“殆”在坐井观天,会“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文句中的“子”是指“不见水端”的北海。
19.下列成语都出自《庄子》的一组是(  )
①越俎代庖 ②大相径庭 ③望洋兴叹 ④缘木求鱼
⑤贻笑大方 ⑥小国寡民 ⑦井底之蛙 ⑧邯郸学步
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⑤⑥ D.②③⑤⑧⑨
20.(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
B.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
C.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D.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
E.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F.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21.(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与例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故能若是之寿
A.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
B.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C.肌肤若冰霜,绰约若处子。
D.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
22.(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课,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告诉子贡,看到别人的错误应该终身“恕”,这里的“恕”是指宽恕。
B.孔子认为:仁,就是推己及人,自己想要站得住,就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
C.曾子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但他又认为奋斗终生,死而后已,道路却很遥远。
D.“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23.下列成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危授命:面临危难挺身而出,付出性命
B.任重道远: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
C.欲速则不达:想要快速地赶到目的地,反而到达不了目的地
D.割鸡焉用牛刀:杀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大的力量
24.(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一课,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生而知之者 B.困而学之
C.困而不学 D.鲤退而学《诗》
二、翻译题(15分)
25.(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王好战,请以战喻》
26.(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何必曰利》
27.(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28.(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29.(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29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兼爱》
30.(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非攻》
三、默写题 (13分)
31.(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
(2)孔子表达“严于己,宽于人”的句子是:   ,   。
(3)合抱之木,   。九层之台,   。
(4)知人者智,   。   ,自胜者强。   。强行者有志。
(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
(6)岁寒,   。
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
32.(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你说你很迷茫,找不到办法,不敢 ,只能坐以待毙,甘心平庸。我说,别找借口,无非是懒罢了。哪里有那么多的迷茫?你其实该自问一句:(  ),不能站在一个高点,哪里有什么好方向给你选择?如果你懒得去做事,那不是你不忙,而是你压根就不想忙。明明是“懒得做”,嘴上却说“不喜欢”,不过就是你的借口。所有的迷茫,都是因为懒——懒得努力,懒得上进,所以,考试不行,工作不好,各种差劲和不如意,却还在推诿,找个别的理由,然后 ,多可悲!
别人发奋图强,你在偷懒。你假装所有人都跟你一样迷茫,然后就 地偷懒,而且认为别人的努力是 ,甚至天真地以为自己得了便宜。却不知道,其实在努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有人说:努力了也不一定有结果,的确,但是下一句呢?不努力一定没有结果。一切都是因果,你不努力,大概率事件就是,你最后得到的是最差的结果。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其实在努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只能获得短暂的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
B.其实在努力前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
C.其实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只能获得短暂的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
D.其实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为什么总是这么迷茫,迷茫的原因是什么?
B.我真的努力了吗?不要说什么选择比努力重要,
C.自己是不是太懒了?努力提高自己才是正理,
D.万丈高楼不都是平地而起吗?我们的初衷是靠努力去征服,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轻举妄动 得过且过 心安理得 自讨苦吃
B.轻举妄动 虚应故事 理所当然 作茧自缚
C.草率行事 虚应故事 理所当然 自讨苦吃
D.草率行事 得过且过 心安理得 作茧自缚
33.(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孔子学院是中国在世界各地推广汉语、传播国学的文化交流机构。下面是孔子学院的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心部分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答:
五、写作 (60分)
34.(2020高二下·桂林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孟子说君子人生有三乐,其中之一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尽心上》)
孟子也说过“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上》)
你认为孟子对于“为师”、“教育”的观点态度是怎样的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文言句式
【解析】【分析】D项,状语后置,其余各项均为宾语前置。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
2.【答案】B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A项,道,通“导”;C项,矢,通“誓”;D项,知,通“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针对通假设题。通假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用字现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从本质上说体现的是文字之间一种共时的关系。解答此类题型,要注重课堂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要能够从具体的句子中合理地推断出有可能的通假字。
3.【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B.文:掩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4.【答案】C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养生:古义-赡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生命 牺牲:古义-用于祭祀的牛羊肉、今义-放弃、舍弃;为坚持信仰而死等 然而:古义-这样(做)却、今义-但是,表转折。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针对古今异义词设题。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感彩变化。5.名称说法改变。6.词义弱化。7.词义强化。8.古褒今贬。9.古贬今褒。解答此类题型,要注重课堂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要根据句子中的关键信息推断出合理的古今异义词。
5.【答案】A
【知识点】课文理解
【解析】【分析】“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指梁惠王仅凭“移民移粟”自认强于邻国之政,实则较之“仁政”仍然相差甚远,与国家人口多少无关,可知A项理解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应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逐个选项判断。
6.【答案】D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偕”无通假。应是“女”通“汝”,你。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针对通假设题。通假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用字现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从本质上说体现的是文字之间一种共时的关系。解答此类题型,要注重课堂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要能够从具体的句子中合理地推断出有可能的通假字。
7.【答案】C
【知识点】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分析】C.“孟子是有影响,有地位的人,齐王敬仰他”解说不当,不符合历史事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8.【答案】D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A项,“见”同“现”。B项,“亡”通“妄”,荒谬。C项,“知”通“智”。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针对通假设题。通假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用字现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从本质上说体现的是文字之间一种共时的关系。解答此类题型,要注重课堂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要能够从具体的句子中合理地推断出有可能的通假字。
9.【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A项,“形”应为“对照”“比较”的意思;B项,“伐”应为“夸耀”的意思;C项,“慎”应作动词用,解释为“慎重对待”。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推断能力。答题步骤:(1)审题。看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2)对有把握的选项迅速作出判断。(3)借助方法,主攻难点。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1)依形推义法(2) 语境分析法(3)语法分析法(4)妙用修辞法(5)成语印证法(6)课文求义法(7邻字借推法(8)联想推断法(9)代入检验法(10)古今对比法。
10.【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
【解析】【分析】C项“王”应读“wànɡ”,意思是“称王”。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的能力。关于字音,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关于字形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11.【答案】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
【解析】【分析】A蜩:tiáo,C,坳:ào,D恶:wū,决:xuè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12.【答案】C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的“之”的正确理解应为“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13.【答案】A,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无端崖之辞
【解析】【分析】AC:回头;B但,只;D回头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词的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学生要把握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仔细区分词性和解释,区分它的本义、引申义以及比喻义等,这类题做起来难度较大。
14.【答案】A
【知识点】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分析】A项,“说明郢人胆量大”不正确,应为“说明谈话辩论要有合适的对象”。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15.【答案】D
【知识点】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分析】D.庄子代表的是没落贵族的思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16.【答案】D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东海之大乐
【解析】分析:分类依次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宾语前置,结构助词“的”
点评:对于形声字读半边的现象,只能在平时多注意积累,把容易读错的字用一个本子记下来,文言文中还要注意古今异音字。
17.【答案】B
【知识点】文言句式;东海之大乐
【解析】分析:见:接见;ACD中的“见”都表被动B兹:zī,C说:shuō,D辜:ɡū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做该类题时,一定要首先掌握文言句式的四大类型,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宾结构后置,参考类型仔细核对,就能得出答案。
18.【答案】D
【知识点】课文理解;东海之大乐
【解析】分析:子:指海神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段意思的理解,要求学生在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具体语境仔细辨别。
19.【答案】D
【知识点】名篇;尊生
【解析】【分析】分析:④出自《孟子》,⑥出自《老子》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根据题干要求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可以找出各个段落的中心句,也就是提示段意的句子;也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相关内容,按要求自己组织语言,写出答案。
20.【答案】B,F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BF:比得上。A追上,C趁着,D和,E等到。
故答案为:BF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比较、区别、判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21.【答案】C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例句与C都当“像”讲,AD当“你”讲,B当“比得上”讲。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比较、区别、判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22.【答案】A
【知识点】课文理解
【解析】【分析】"恕”,不是宽恕,而是从自己出发,去推想别人。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课本中重要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需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文章内容,再逐个判断选项。
23.【答案】C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解析】【分析】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24.【答案】C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C项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为却。余下各项均为顺承关系的连词,译为“就”。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运用文言文中虚词的能力。关于“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一考点,《考试大纲》已明确规定了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但在平时的学习中,有必要涉及这18个虚词之外的虚词。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重课本,系统积累;其次要根据语境分清虚实;再次要处理好用法与意义的关系:用法决定意义,用法不同,意义也不同。
25.【答案】按照一定的时令进山用斧头采伐山林,木材就会取之不尽。
【知识点】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在翻译的时候要抓住“斧”“不可”“胜”的核心含义,应该翻译为:按照一定的时令进山用斧头采伐山林,木材就会取之不尽。
故答案为:按照一定的时令进山用斧头采伐山林,木材就会取之不尽。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本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26.【答案】没有一个有仁心却遗弃父母的人,没有一个讲道义却把君王摆在次要位置的人。
【知识点】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在翻译的时候要抓住“遗”“未有”“义”的核心含义,应该翻译为:没有一个有仁心却遗弃父母的人,没有一个讲道义却把君王摆在次要位置的人。
故答案为:没有一个有仁心却遗弃父母的人,没有一个讲道义却把君王摆在次要位置的人。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本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27.【答案】一定要做集义养气的事,但不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中不要忘记,不要促使它成长。
【知识点】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在翻译的时候要抓住“必”“勿”“助长”的核心含义,应该翻译为:一定要做集义养气的事,但不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中不要忘记,不要促使它成长。
故答案为:一定要做集义养气的事,但不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中不要忘记,不要促使它成长。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本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28.【答案】人与禽兽不同的地方只有一点点,一般人丢弃了它,君子则保存了它。
【知识点】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在翻译的时候要抓住“异于”“庶民”“禽兽”的核心含义,应该翻译为:人与禽兽不同的地方只有一点点,一般人丢弃了它,君子则保存了它。
故答案为:人与禽兽不同的地方只有一点点,一般人丢弃了它,君子则保存了它。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本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29.【答案】既然已经反对它,那么用什么改变它呢?
【知识点】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在翻译的时候要抓住“既”“何以”“易”的核心含义,应该翻译为:既然已经反对它,那么用什么改变它呢?
故答案为:既然已经反对它,那么用什么改变它呢?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本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30.【答案】如果损人越多,他的不仁也就越厉害,罪过也就更加深重。
【知识点】翻译
【解析】【分析】兹甚:更严重。兹,通“滋”,更。
故答案为:如果损人越多,他的不仁也就越厉害,罪过也就更加深重。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31.【答案】(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生于毫末;起于累土
(4)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知足者富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这种题型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要答好这类题,就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来填写句子。本题在作答的时候要注意一些字词的正确书写。
故答案为:(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生于毫末;起于累土
(4)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知足者富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的基本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
32.【答案】(1)A
(2)B
(3)A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成语的使用;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分析】(1)原文后半句搭配不当。主干为“……安逸……要偿还”。B项后半句成分残缺。“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是状语,后句“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无主语。C项“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一句,暗含“大部分时候是痛苦的”,与前后文语意矛盾。D项兼有B项和C项的错误。
(2)前半句“我真的努力了吗?”承接上文的“别找借口,无非是懒罢了”,后半句“不要说什么选择比努力重要”与下文的“哪里有什么好方向给你选择?”衔接,所以B正确。A项探讨迷茫原因,文意并不是对为什么迷茫有疑问而让人回答的,此选项错。C项“我是不是太懒了”一句恰当,但“努力提高自己才是正理”一句,与下文“选择”跳脱,不能衔接。D项“万丈高楼平地起”是说从头做起,与文意偏离较远。
(3)第一空:轻举妄动,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草率行事,指形容办事不认真。第二空:得过且过,意思是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虚应故事,是指照例应付,敷衍了事。第三空:心安理得,自以为道理上过得去,心里很坦然;理所当然,意思是道理当然是这样的,合乎情理的,不容怀疑。第四空:自讨苦吃,自己找苦吃;作茧自缚,原意是蚕吐丝作茧,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故答案为:⑴A
⑵B
⑶A
【点评】⑴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⑵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本题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连贯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
⑶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33.【答案】构图要素:标志是中文“汉”字的变体,融合了地球、逗号和鸽子等要素。寓意:“汉”字代表汉语言和中国文化,地球图案表达把汉语向全球推广之意,逗号象征汉语推广交流永无止境,昂首高飞的鸽子彰显了中国文化精神,象征着将中国优秀文化传播世界。
【知识点】图文转换
【解析】【分析】 解答时要先简述构图要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解说,或由左到右,或由上到下,同时注意内在的逻辑性,然后揭示寓意,句子表述要条理,短短的句子中不能有病句,语言尽量简洁。 本题要抓住“汉”的结构,细致阐述其核心要义,主要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据此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 构图要素:标志是中文“汉”字的变体,融合了地球、逗号和鸽子等要素。寓意:“汉”字代表汉语言和中国文化,地球图案表达把汉语向全球推广之意,逗号象征汉语推广交流永无止境,昂首高飞的鸽子彰显了中国文化精神,象征着将中国优秀文化传播世界。
【点评】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综合运用的能力。徽标类试题要注意:(1)观察分析徽标构图元素:外形、特征 ;(2)解说画面依一定的顺序:空间、逻辑;(3)由表及里揭示象征意义:联想(行业特点)→象征义、寓意 。首先要分析图案构形,然后结合徽标的标题和主题,分析构图要素的寓意。
34.【答案】【参考例文】
谈谈孟子的“为师”观
孟子说,君子人生有三乐,其中之一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所谓英才,就是极佳人才。能够招纳天下的极佳人才,教育这些极佳人才,这是人生的快乐。孟子的这句话,表明了他作为老师在教授优等生时的一种快乐状态。
孟子是春秋时代的大儒,是一个学问渊博的大知识分子。那时候,群雄逐鹿,民不聊生。“春秋无义战”,讲的就是那个时代战争频仍的现实。打仗,老百姓自然没什么好日子过。孟子希望通过儒家思想的教化,培训出一些治国理政的高级人才来治理社会,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因此,在他的眼中,所谓英才,除了具有基本的聪明才智之外,恐怕还是要有儒家品质的人。即一个英才,应该是一个“仁义礼智信”的人,应该是一个“温良恭俭让”的人,应该是“忠孝悌廉耻”的人。具有这种道德品质的人,如果不傻不蠢的话,再稍加雕琢润色,自然能够成为国家之栋梁,为社会谋幸福。作为一个老师,能有这样的极佳人才来教,自然有成就感,所以当然就很快乐了。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人性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丑恶和贪婪的一面。其实,在春秋那个丛林法则盛行的时代,弱肉强食,杀伐攻略,依然是大行其道的现实。英才难得,仁政难行,孟子也只能对着长天喟叹。
英才好教,容易教,容易出成果,这是天下为师者的普遍心声。孔子曾说“朽木不可雕也”,说的就是蠢人难教的意思。能匠难用枯木铸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道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于是乎,放眼现在,一些航空母舰级别的学校,掐苗拔尖,招的尽是优等生。优等生好教啊,老师教起来那是快乐无限啊。三年中考和高考后,向社会放榜喜报,尽是一些压倒同类型学校的哄哄喜讯。隐藏拙点猛吹亮点,把自己吹得那真是牛逼闪闪的。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曾说,把患有各种疑难杂症和重症的病人治好,那样的医生和医院是有本事的;把最优的学生招来教,然后宣称如何牛气冲天,那是要打问号的。从这个意义上来勘验孟子的教育观,孟子未能免俗,他也喜欢教好学生。不过,孟子只是说出了自己的一种教育英才的快乐心态,他没有晒朋友圈,这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孟子还说过“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做人最怕的是好为人师。在这里,孟子丝毫没有贬低老师的作用,他批评的是那些其实是“略懂”而要显示出“很懂”的人。这种人,谈天说地,总要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来。在他的本行内,他牛得不行;在他的外行里,他也能把清水搅得出泡沫来。这种人常常好为人师,久而久之就成了杠精。
劈柴看纹理,说话凭道理。孟子的两句话,彰显了教英才能获得快乐和不要好为人师的教育观。虽隔时空,仍能震烁古今,在当代依然焕发熠熠的光彩。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师德师风,简单理解就是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曾说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倡扬高尚的师德师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新时期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也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师德师风直接影响教育行风,关系教育形象,关系受教育者健康成长。从教育发展的要求来看,教师的品德素养也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首先,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为基本准则,以十条《规范》为行为要求,以终身学习、无私奉献为理想追求,使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和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教师要模范践行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自觉抵制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神圣称号。
其次,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学校要重视把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的尊师重教同要求教师教书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积极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才能保证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心理状态参加学习和活动,以受到教育和启迪,实现全面发展。
教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
,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师者之幸”吗?
近日,有学校拉出横幅“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君子之乐也,亦师者之幸也。”此标语前半段出自《孟子》,“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在孟子眼中,如果能够得到天下英才而教育,使得君子之道传播天下,造福乡里,确实是一件值得快乐的事情。但是标语中后半句“亦师者之幸”着实让人费解。
教师为学生传道授业,怎么看都是学生获益,遇到明师应该是学生的“幸事”,为何演变至今“得英才而教”却成为了“师者之幸”呢?
这个道理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如果某教师教授一“重点班”,班内皆精英,升学考试皆重点大学,教师则名利双收。如此看来,得英才而教岂不是教师之幸?如果教一普通班,学生平平无奇,高考升学重点甚寡,该教师奖金、职称皆无,一不小心还面临着被辞职的风险,遇不到“英才而教”岂不是教师一大晦气之事?所以不少教师常抱怨“生源差”,没法教好他们,也难有成就感,职业价值无法得到体现,终日郁郁寡欢。
可见“得天下英才而教,是君子之乐也,亦师者之幸”同时存在着“不得英才而教,是君子之哀,亦师者之晦”。
根据统计原理,人才分布亦服从正态分布,普通人是大多数,英才仅仅是少数而已。如此看来,岂不是只有少数教师是幸运的得到“英才而教”,大部分教师只能教普通学生。那就意味着只有少部分教师才能“得英才教育之”,只有少部分教师“亦师者之幸”了,绝大部分教师只能自认倒霉,惆怅终生了!
孟子时期,教育还没有普及,还是“精英教育”,能得到天下英才教育之已经很不容易了。而如今教育普及了,受教育者除了那些天资纵横的英才之外,更多的是资质普通的人。大多数无法教授重点班的教师“不得英才而教”难道就不能快乐了?难道就非“师者之幸”了?
即使我们当前的教育生态之下可以不考虑教师的心情,但“得天下英才而教,是君子之乐”也不符合当前学校教育所承担的教育公平的责任要求。教师都喜欢教“英才”,那教授普通学生的时候教师喜悦的程度岂不是就会差上不少了。这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是非常的不公平的。从教育伦理的角度来说,起点低的学生更应该得到教师的关注才是,教师更应当在“差生”身上花费更多的精力才能够使得这些学生不至于脱离社会主流教育。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改变“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君子之乐,亦师者之幸”的教育生态,让教师乐于教授任何的学生。当然要想教师教授普通学生也能够开开心心的,那就需要改变当前短期的功利主义的教育评价方式了。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君子:有修养有学识的人。英才:不应仅理解为人才的初始水平,还可以理解为教育的成果。人(第二句话头一个):普通人,未必达到为师标准的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隐含的情感态度:责任与担当。隐含的教育对象特点:学习的主动者、受益者。“好为人师”隐含的情感态度:自以为是、自我炫耀、自大虚荣、倨傲邀功。隐含的教育对象特点:“被”教育者、教育的受损方。立意示例:①教育者“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才能在教育教学中体验快乐,而不会被人讥为“好为人师”。②教育者要自信而不自大。③为国育才是责任担当而不是为自我炫耀。④教育者应确立这样的目标:与人为善,而不是一味显示自己的聪明与才华。⑤教育要分清对象,才能有益有效。⑥注重教育方法,更能收到良好教育效果。
【点评】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