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杀技]例析中考对燃烧知识点的考查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有三个:⑴可燃物;⑵氧气(或空气);⑶温度达到着火点。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自燃与爆炸”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燃烧的概念、现象和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一、对燃烧条件的考查
例1.某兴趣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块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 95% 65% 55% 15% 5%
实验现象 酒精烧完棉布烧坏 酒精烧完棉布无损 酒精烧完棉布无损 不燃烧
(1)你推测⑤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棉布无损”的原因: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不能点燃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以实验数据题的形式对燃烧条件进行考查。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与充足的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缺一即灭。分析实验现象,当酒精含量在15%时,已经不能点燃,推得⑤的现象是不燃烧;②③中的酒精虽然燃烧,但由于含的水分较多,因蒸发吸热从而使温度达不到棉布的着火点,棉布不能燃烧。当酒精灯点不燃时,可能是酒精挥发,在灯芯上留有较多的水分,即酒精的含量太少。在不加热时,酒精灯应盖上灯帽。
答案:(1)不燃烧 (2)②③中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使棉布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 (3)用完酒精灯时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或灯芯烧焦)
二、对实验装置评价的考查
例2. 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一个可燃性气体安全点燃装置,对此装置的评价和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未经检验纯度的气体通过此装置后可安全点燃,不会发生爆炸
B. 要达到安全点燃效果,烧杯内的水可不高于倒置漏斗的边缘
C. 此装置防止点燃不纯气体爆炸的原理是使不纯的气体不与燃着的气体直接接触
D. 此装置适用于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
解析:这是对实验装置和原理的考查。仔细观察实验装置,可看出导管内通入的气体与漏斗内的气体不直接接触,由水间隔开,即使点燃的是不纯气体,也不会引燃导管内的气体,A、C、D正确。如果漏斗的边缘高于水面,则空气将进入漏斗内,而无法检验可燃性气体是否纯净,故B错误。
答案:B
三、对影响燃烧速率因素的考查
例3.小侯同学在学习了燃烧与燃料的有关知识后,观察到家庭用的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状,这样会燃烧得更充分。由此他联想到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于是引发了思考:哪些因素能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呢?他做出两种猜想并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1)他作出的两种猜想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猜想,设计实验加以探究(你所选择的猜想序号是_____);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为了使燃料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节约能源,请你结合燃料使用的实际,提出一条具体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影响燃烧速率因素的一道探究性试题,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以及实验设计和语言组织能力。(1)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状,可增大燃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说明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燃烧;(2)可从增大氧气的浓度和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两个方面来设计实验(设计合理即可);(3)从这两方面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即可。
答案:(略)。
四、对安全知识的开放性考查
例4.开放思考:某生产烟花爆竹的工厂,为了加强工人的防火意识,保证生产和生活的安全,想制定一个安全防火制度,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帮他们提几点建议(答出三点即可)。
(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
解析:这是有关安全生产的开放性试题,要防止烟花爆竹的爆炸,必须控制燃烧反应的发生,即破坏燃烧的条件,安全防火制度的制定应从控制燃烧的条件来考虑。
答案:(1)禁止烟火 (2)禁止穿化纤类衣服进入工厂 (3)生产车间要注意保持良好通风 (4)存放易燃品和易爆物时,不能堆放得过高过密,堆与堆、堆与墙之间要留有一定距离的通道 (5)存放易燃和易爆物的仓库要做到人走电断,并进行经常性的防火检查,以防止自燃或爆炸 (6)在搬运易燃物和易爆物时,要轻拿轻放,不能摔、砸或撞击等 (7)保障防火通道随时通畅 (8)不能穿带有铁钉的鞋等
五、对有关燃烧知识的综合考查
例5.2005年5月19日,承德暖儿河再次发生瓦斯爆炸特大事故。瓦斯已成为导致我国煤矿特大恶性事故的“头号杀手”。
(1)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瓦斯属于_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瓦斯爆炸会产生高温、高压和冲击波,并放出有毒气体。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2)当发生瓦斯爆炸时,下列自救措施不当的是( )
A. 站在原地不动
B. 背对爆炸地点迅速卧倒
C. 若眼前有水,应俯卧或侧卧于水中,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 选择合适通道迅速逃生
(3)瓦斯爆炸后,为了防止二次爆炸,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条)。
(4)煤矿瓦斯爆炸有三个必须条件:瓦斯浓度达到爆炸极限、__________和足够的__________,对任何一个条件的有效控制都可避免瓦斯爆炸。据此,我国安全监管部门提出了“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三项措施。请你对其中的任意一项措施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以瓦斯爆炸为情景对燃烧的综合考查。(1)瓦斯是有害气体的总称,因此属于混合物,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爆炸时能产生大量的CO气体;(2)爆炸时,为防止高温、高压和冲压波的危害,应尽量减少身体在爆炸气浪中的暴露和逗留时间,故A错误;(3)二次爆炸仍是因为达到了燃烧的条件,故防止二次爆炸要破坏能造成二次燃烧的条件;(4)瓦斯爆炸需要有火源和充足的氧气;“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仍是从破坏爆炸的条件出发制定的,主要是控制火源和瓦斯的浓度。
答案:(1)混合物 (2)A (3)立即切断通往事故地点的一切电源;恢复通风;扑灭明火等中的两条 (4)火源 氧气 “先抽后采”旨在降低井下瓦斯浓度;“监测监控”是指建立和完善监测监控手段,做到防患于未然;“以风定产”是指有多大的通风能力就维持多大的产量规模,防止井下瓦斯积聚 。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燃烧的概念,一定要明确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常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因此,在书写有关物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时,不能把反应条件写出燃烧,而应该是点燃。
2.对于燃烧的条件,要特别注意三个条件应该是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的。并且,有些物质(如细铁丝等)燃烧时要求的氧气浓度比较高,空气中的氧气浓度是达不到的;因此,这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却能剧烈燃烧。还有,就是物质的着火点是经常考查到,一定切记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本身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