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330010312400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重难点
题型
分值
重点
各种文化载体的发展历程
中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措施与作用
选择题、非选择题
2-4
难点
概括各种文化载体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1.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发展
(1)主要形式:官学与私学
官学
中央:汉朝设立的太学,西晋开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地方:汉朝开始设立地方官学。
私学
产生于春秋时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
唐朝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基层社会教育成为重要形式(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等)。书院制度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宋代是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头脑风暴: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它有什么功能?它的建立又有什么历史意义?
?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其具备了两种功能,一是国家管理机关的功能,二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功能。
? 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
得分宝典: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与评价?
? 特点:起源早;政府主导;官学与私学并存;儒学主导;体制随时代不断发展
? 评价: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为政府提供了后备人才,巩固了专制皇权的统治;促进了民族交流;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凸显了儒学的社会教化功能。但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专制政策阻碍了教育的发展,使教育之路越走越窄。
(2)作用
①对古代文化的保存与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代典籍依托于此得以传承。
②科举考试的推行,也有赖于官学与私学的支撑。
2.西方大学的起源与发展
(1)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
(2)法国拿破仑建立的“大学区”制度,确立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
(3)德国人洪堡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创办的柏林大学,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
(4)美国大学则逐渐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
3.近代中国大学的创立与发展
(1)北京大学
创建于戊戌维新运动中的京师大学堂,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①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②1916年蔡无培将大学定位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2)清华大学
①1911年创办的清华学堂,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
②清华大学延聘国内外著名学者执教,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高水平的大学。
知识点拨:近代中国大学与近代欧洲大学的不同之处
? 建立背景:近代中国大学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之中。
? 历史使命:近代中国大学承载着救亡图存培养人才的使命。
4.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
(1)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
(2)“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教育事业受到破坏。
(3)“文化大草命”结束后,教育事业重新走上正轨。
(4)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5)20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学校教育的意义: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学校教育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印刷书的诞生
1.书籍的起源
埃及:约在公元前30世纪,出现纸草书卷,一般被认为是书籍的雏形。
中国:用竹片或木板作书写材料的简策和用缣帛作书写材料的帛书,盛行于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
2.造纸术的发展
出现:公元前2世纪,中国已出现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
改造:105年,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改进制成“蔡侯纸”。(书写材料由竹木、缣帛逐渐过渡为纸,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3.印刷术的发展
北宋时的毕昇发明用胶泥制的活字,这是印刷技术一次质的飞跃。
约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将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采用金属活字印刷,直接催生了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的印刷书,还进一步推动了报纸、杂志的普及。
印刷书的意义:
印刷书的诞生,大大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对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推动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三、图书馆的成长
1.西方
(1)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是公元前7世纪的亚述巴尼拔王建立的,囊括了当时亚述的全部知识。
(2)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在保存古典时期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私人图书馆也随之兴起。
(3)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家出现了面向所有人开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
(图书馆的作用不仅限于保存古籍与文化遗产,而且逐渐发展出服务公众的职能。)
2.中国
(1)古代
①官藏:朝廷设有专门掌管典籍的史官,并建有“府”“阁”“堂”“室”等藏书之所。
②私藏:明清两代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藏书家和藏书楼。(明朝中期建造的天一阁,是古代中国私家藏书的代表。)
知识点拨:中国古代藏书的主要特点
? 分官方藏书和私人藏书。
? 以保存书籍、延续文化为目的。
? 藏书馆管理严格,具有封闭性。
? 官方藏书设专门官员,具有政治色彩,私人藏书具有宗族色彩。
(2)近代
①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1916年起,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师图书馆改名为“北京图书馆”",1998年改称“国家图书馆”。
作用
①图书馆起源于对文字资料的收藏,担负保存人类文化典籍的职责。
②图书馆的作用不仅限于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而且逐渐发展出服务公众的职能。
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1.国外
(1)公元前290年前后,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创建的亚历山大博学园,其中的缪斯宫后来被称为“亚历山大博物馆”,一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2)1683年,牛津大学建立的阿什莫林博物馆,被视作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
(3)18世纪,博物馆建设迈出重要的一步,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等重要的博物馆,都建立于这一时期。
2.中国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人韩伯禄在上海建立的自然历史博物院,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
(2)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是1905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建立的南通博物苑。
(3)1933年,蔡元培等倡议在南京建立国立中央博物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立中央博物院改名为“国立南京博物院”。
(4)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
(5)1959年7月建成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
(6)2003年2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组建。
作用
博物馆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
博物馆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
易错点拨:中国封建社会的大学受到统治者的控制,没有教育自主权。所以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同样无法享有教育自主权。
答: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大学自治权主要表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例题1 1977年,恢复法学教育时,全国只有3所大学设有法律系,每年招收200多人。2008年底,我国设立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630所,在校的法律专业本科生超过30万人。这反映出( )
A.教育深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B.法学专业成为最热门专业
C.教育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D.教育与国内形势密切相关
答案:D
解析:由材料“1977年,恢复法学教育时,全国只有3所大学设有法律系,每年招收200多人。2008年底,我国设立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630所,在校的法律专业本科生超过30万人”可知,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法律教育随着中国法制化建设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故选D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已经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排除A项;“最热门”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只提及了法律专业的发展,不能体现出教育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排除C项。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发展。
例题2 14世纪初,意大利书籍价格极高,用一所房子加一块土地才能购置一本文法书,甚至教皇尼古拉五世未发迹时曾因购书而身负重债。至17世纪,囊中羞涩之土购买心仪书籍已非难事,而佛罗伦萨购书上百册的家庭已超过13.6%。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资本主义萌芽推动
B.人文精神的普及
C.活字印刷术的传入
D.近代教育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材料“至17世纪,囊中羞涩之士购买心仪书籍已非难事,而佛罗伦萨购书上百册的家庭已超过13.6%”说明了书籍的普及,这与印刷术有关,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毕异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传到欧洲,约15世纪中叶,德国人古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的应用降低了书籍的成本,故C项正确;这一变化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故A项排除;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都促进了人文精神的普及,与书籍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活字印刷术发展的影响。
例题3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
材料二 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裁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
材料三 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
——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
(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答案:(1)原因:面积较大,写字较多;制作工艺简单;轻便实用;成本低;产量高。
(2)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汉字的传播;造纸术的发展促进纸的普及,催生多种书体;印刷术的发展使字体变得规范。
(3)影响: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
原因:汉字符号丰富多样;汉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