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2 21:2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 登幽州台歌
课前引导
苍茫大地,山川壮丽。
神奇的大自然为人类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古代诗人踏上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会被被激发出创作的灵感。他们不光赞美神奇的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透过山川大地进行思考,或抒发人生哲理、或阐述生活感悟、或寄予心中情感,给我们留下许多不朽诗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吧。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诗人介绍
本诗背景
本诗体裁
学习任务
自读理解
诗文赏析
知识考点
拓展延伸
目 录
mu
lu
诗人介绍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少年任侠
少时家境殷实,不爱读书,爱舞刀弄枪,日夜习武,遇不平必拔剑而助,遇不幸则慷慨解囊,在家乡赢得了“乐善好施,驰侠使气”的美名。后因伤人弃武从文。
文坛俊杰
进京赶考,两试不中。后通过重金于闹市买琴、摔琴成功吸引了众人眼球,借机将自己的文章展示,一时名声大振,并一举高中走向仕途,受到武则天赏识。
诗人介绍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仕途坎坷
由于生性耿直,一身侠气,直言敢谏,他一度遭到当权者的排斥和打击。后从军北征,本以为可大展拳脚,怎奈上司无心战场,自己的一腔热血反倒落个被贬谪。
死于狱中
公元 698圣历元年,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年仅四十一岁。
诗人介绍
陈子昂乃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与李白、孟浩然等人合称仙宗十友,也号称“诗骨”,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存诗共100多首。
唐代初期诗歌,沿袭六朝余习,风格绮靡纤弱,陈子昂挺身而出,力图扭转这种倾向。他的诗歌,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
陈子昂的散文,特别是古文,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古文数量比当时其他人要多很多,特别是一些对策、奏疏,时人多以骈文作,而他用古文写作,在当时是开创性的。
本诗背景
公元696年,因陈子昂常常对当时的弊政提出批评意见,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后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陈子昂多次向其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本诗体裁
标题带有“歌”字的诗,一般是古乐府诗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汉武帝时,设有机构专门采集各地歌谣,整理和制订乐谱,这个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和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唐代,这些歌词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是这种形式却相传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学习任务

学习理解诗句
弄懂全诗大意

想象古诗意境
体会诗人情感

认真熟读吟诵
积极拓展延伸
自读理解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标记不能
理解的
读出韵味
和节奏
展开自己
的想象
学习加深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蓟,当时属于幽州(今比京市大兴区),故称幽州台。今天就只剩下京郊的一处普通之地。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过去
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未来
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前:
古人:
后:
来自:
念:
怆然:
悠悠:
涕:
想到
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悲伤凄恻的样子
古时指眼泪
诗文赏析
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
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
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
诗文赏析
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感染力。
本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此诗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结构脉络
用词造语
诗文赏析
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短促。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并不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接近无限的意义。
陈子昂这首感伤之作是自己在现实生活的遭遇触发的,但其客观意义却远远超越了那个时代的范围,有一定的广泛性。这是一种在对事业和人生的执着追求中产生的喟叹。
正因为陈子昂抱着这种积极态度,所以他才“怆然涕下”。也正因为在悲怆的深沉,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所以才能引起我们的——共 鸣
诗文赏析
板书设计
时间:
空间:
俯仰古今,时间绵长。
宇宙寥廓与绵长,个人却渺小与短暂。
直抒胸臆
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知识考点
“怆然而涕下”写出了什么?
“独”有什么作用?
请对“悠悠”一词作出赏析。
这是神态描写,形象逼真地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之情。是因为作者内心的悲哀与苦闷。
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和悲愤。
“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
知识考点
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前两句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人”“者”指什么?
诗人选择登“幽州台”而歌,有何深意?
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
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独寂寞的悲愤情怀。
表达了不被理解赏识的孤独,抒发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人”“者”指任人唯贤的贤明君主。
幽州台是战国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
暗示:诗人登临的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如今昭王不再,贤才无举。
拓展延伸
岁月轮回,山河几度易容,人世沧桑巨变。穿越时空,假如你此时就站在陈子昂的面前,你会对他说些是什么?
请以“陈子昂,我想对您说……”写一段话。


用 心 体 会 浸 润 心 灵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