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42张PPT 含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42张PPT 含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12 08:4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教材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 课
8
《中国思想史》 葛兆光
复旦大学出版社
“辉煌时代”
“轴心时代”
“蜕变时代”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 课
8
何为百家争鸣
“百家”是虚指,形容学派之多,是对先秦至汉代初期各学派的总称。
“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的学者和思想家,按照本阶段、阶层的利益诉求,对宇宙、社会进行解释,发表各自的见解。

时代背景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春秋篇
老子
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典籍。
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老子像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
《老子》帛书于1973年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3号汉墓,高24.2厘米。这部书有甲乙两种写本,甲本卷后和乙本卷前,分别附有古佚书4篇。
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
人们应顺应自然。
世间万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主要思想
无为
而治
放开
抓紧
执政者不侵扰百姓,关于百姓直接相关的政策上,执政者要放手,让百姓自立自为。
执政者要抓紧国防,国家安全、社会救济、司法四个方面,以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
孔子问礼老子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史记·老子列传》
春秋篇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孔子像

核心思想:

政治主张:
孔子的主要思想
“仁”
“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仁”


“二人也”
仁者,人也。——《中庸》
仁,亲也。从人二。——《说文解字》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故 事 汇
马厩失火
1匹马=5个奴隶

核心思想:

政治主张:
孔子的主要思想
“仁”
“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故事汇之《苛政猛于虎》

核心思想:

政治主张:
“仁”
“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杏坛设教图 明 吴彬
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
战国篇
诸子百家
何为诸子百家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 诸子”的“子”,是先秦时期的一种尊称。
墨子
“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孟子
荀子
庄子
韩非子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礼治”
顺其自然和民心
以法治国,君主专制
孙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并提出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思想。
学派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墨子,墨家的创始人。是一位来自平民阶层的思想家。
墨子像
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墨子·鲁问》
提倡节俭
墨子提倡“兼爱”、“非攻”。
墨子像
《墨子救宋国》
墨子,墨家的创始人。是一位来自平民阶层的思想家。
提倡“兼爱”、“非攻”, 提倡节俭。
墨子像
民本主义倾向的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儒家的代表人物。 提出“性善论”,主张“仁政”。
孟子像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孟子·离娄上》
孟子像
儒家代表人物
荀子像
“性善论”
“仁政”
“性恶论”
“礼治”
和而不同
庄子像
韩非子像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以法治国,君主专制。
商鞅变法的内容
《秦律》
法家思想
兵家创始人,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并提出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思想。
孙武像
稷下学宫图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里,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注:黄老思想即道家思想)

先秦诸子思想对中国历代王朝的影响
西汉初年极为重视道家思想,一度位于主导的治国思想。
“文景之治”
景帝时,黄老学派与儒家学派发生了一场大争论。儒生辕固生公然把《老子》一书说成是“家人言”,指斥老子为异端。崇信黄老的窦太后勃然大怒,命令辕固生去和野猪搏斗。……直到窦太后死,汉武帝以田蚡为丞,“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双方斗争终以儒家获胜而结束。

先秦诸子思想对中国历代王朝的影响
当时儒道两家争论之激烈,也能感受统治者对治世之道的倾向不同,存在意见的分歧。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为成就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的鼎盛局面奠定基础。
结果
今之影响
道家思想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出现一股译介中国古典哲学的热潮,其中贡献最大的是卫礼贤。他对中国经典特别是老庄道家哲学的译介成就卓著,主要有《道德经》(1911)、《庄子》(1912)、《中国人的生活智慧》(1922)、《老子与道家》(1925)等。其译著一版再版,并被译为多种文字流传欧洲,为战后的西方人注入有益营养,并为西方盛极一时的“道家热”奠定了基础。
——《道家对西方文学文化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西方文学文化有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中国社会的发展
儒家思想
孔子思想可以修身,造就了中华民族仁爱万物、孝敬父母、忠于国家、遵纪守法、诚实守信、重义轻利、宽恕待人、救危扶困、谦逊礼让、任劳任怨等美德美俗。
——《孔子图说》 孔祥林
《孔子图说》 孔祥林
中华书局
中国
影响
儒家思想
世界
韩国首尔成均馆释奠孔子武舞
日本藏唐钞本《论语》
胡志明市孔子大道上的孔子塑像
意大利文版《论语》
儒家思想
世界
2009年美国众议院专门通过了纪念孔子诞辰的决议案:“鉴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被认为孔夫子的诞生日……他创立的哲学思想,对世界各国包括中国、朝鲜、韩国、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和政治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并且继续在发挥影响力。……因此,众议院向诞生2560周年的孔夫子致敬,并认可他哲学、社会和政治思想方面做出的无价贡献。”
——《孔子图说》孔祥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民主、和谐、法制等皆体现了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主张。
习近平书记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提及“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人类文明是由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国就更多了,从老子、孔子、庄子、孟子……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
——《求是》2019年第12期
文化自信
百家争鸣,这个思想的“辉煌时代”、“轴心时代”、“蜕变时代”。各诸侯国、各家学派平等论争,彰显了交汇、交流、交融的真谛。先秦诸子思想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构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文化自信”之根,时至今日,依然佑我中华,广播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