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牧歌
工业洪流
2012年奥运会是在哪个国家举办的?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一、合力造就环境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力。
——钱乘旦《英国通史》
威廉和玛丽加冕
政局稳定: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提供稳定的环境
背景
一、合力造就环境
1642年《垄断法规》
材料二:
18世纪的英国早已准备好了将聪明才智纳入实用轨道的各种激励机制,这些机制将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和技术都搜罗到了英国……其中专利保护就是重要的一种措施,1624年,英国议会颁布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现代含义的专利法——《垄断法规》,英国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让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陷入了一种对新技术和新发明的狂热崇拜之中。
——《大国崛起》
政策支持:
健全的机制与制度
促进发明创造
背景
一、合力造就环境
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殖民扩张使英国海内外市场不断扩大……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建立,直接为工业革命的开展积聚了大量的可用资金,据统计,1757-18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印度获得的财富达10亿英镑。
——《大国崛起》
“日不落帝国”
资金、市场:
殖民掠夺
积累资金和扩大市场
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
稳定的政局
一、合力造就环境
政策支持
健全的机制
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掠夺
大量的资金
广阔的市场
圈地运动
自由的劳动力
发达的手工工场
科学技术的进步
丰富的技术
合力造就环境
18世纪,其他国家或许符合了其中的某些方面,但集齐这些条件的,有且只有英国。众多的合力,使得英国拥有了最具竞争力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市场机制,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激发了英国社会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和一系列促进社会发展的新发明。
背景
英国商人Jack的创业之路:生产什么货物,才能保证风险最小,收益最大呢?
一位英国棉纺主,从他在伦敦的经理人那里得到这样的一封信: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您报告,我们伦敦工厂生产的平纹布,在这里(印度)太畅销了,上次进的1000批布在短短一周就被抢购一空。我诚挚的恳请您再多生产些,无论好坏,请速速运来。
二、环境激发创新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棉
纺
织
业
纺纱
织布
织布速度加快了
但是纺纱速度跟不上
“纱荒”出现
加剧了棉纱的价格增长
英国商人Jack:我的棉纺织小作坊终于开业了,各地的订单如雪片飞来…可我的心情既兴奋又发愁!谁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二、环境激发创新
1.技术革新—棉纺织技术
工业革命最早
从棉纺织业开始
人物一:哈格里夫斯
哈格里夫斯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新型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二、环境激发创新
1.技术革新—棉纺织技术
时间
发 明
特点
动 力
1765
珍妮纺纱机
细而易断
人 力
1769
水力纺纱机
粗而结实
水 力
1779
骡 机
细而结实
水 力
1785
水力织布机
效率提高40倍
水 力
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机器发明……
制约生产的不再是机器,而是……
动力局限!
局限:容易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不仅交通不便,而且远离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受到时间、空间的束缚,使得机器难以推广
需要更强大、更持久、更稳定、
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动力
二、环境激发创新
1.技术革新—棉纺织技术
二、环境激发创新
人物二:詹姆斯·瓦特
瓦特
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
1785年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
1.技术革新—动力技术
1712年铁匠纽科门
制造了第一台成功运作的蒸汽机
二、环境激发创新
从纽科门到瓦特
18世纪的英国,数以千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制造、维护和改进了蒸汽机。斯密顿调整了横梁,增加了顶部冷水箱的高度;奥克斯利加入了一个齿轮部件;斯图尔特安装了齿轮;沃兹布拉夫和皮卡德做出了循环利用热量的加热器。在这些技术进步之后,就是詹姆斯?瓦特的革命。
——罗杰?奥斯本《钢铁、蒸汽与资本:工业革命的起源》
1.技术革新—动力技术
二、环境激发创新
1.技术革新—动力技术
瓦特改良后的蒸汽机,通过热能产生机械能,以此推动各种设备作工
实现了圆周运动,让“万能”成为了可能
由此动力不再受到空间、时间的限制,蒸汽机成为主要动力来源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由来已久的依赖。……实际上,可以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全球通史》
蒸汽机广泛应用的影响?
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源
①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
②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③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二、环境激发创新
1.技术革新—动力技术
煤矿
纺织厂
印刷厂
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重要标志:
瓦特改良蒸汽机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英国商人Jack:蒸汽机应用后,机器生产不分昼夜,原料运输越来越满足不了需求!商品堆积如山,无法快速到达市场!这可急死我了!
二、环境激发创新
1.技术革新—交通运输技术
机器生产运输的需要
VS
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
1825年,史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首运成功
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二、环境激发创新
人物三:史蒂芬森
史蒂芬森
1.技术革新—交通运输技术
1807年,美国工程师富尔顿设计的蒸汽机船
“克莱蒙”号在纽约州的哈得逊河上适航成功
二、环境激发创新
补充拓展:(美)富尔顿
富尔顿
1.技术革新—交通运输技术
19世纪,传统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英国商人Jack:现在我的手工工场搬迁到了城市,我打算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你们能帮我出谋划策,使我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吗?
扩大生产场所
招募更多工人
采用新型机器
明确劳动纪律
完善管理制度
手工工场
工厂
手工劳动
机器生产
二、环境激发创新
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兴起于英国的一场生产领域变革,
工厂制度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2.生产组织变革—工厂制度
二、环境激发创新
工厂雇佣的“童工”
材料二:
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牛马颈上的曲木)之下。动物机器……被紧紧地栓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倦的钢铁机器上。
材料一:
棉织工厂都是大建筑,不过这样建造是为了容纳大量的人。为要尽量利用一切地方,工厂建几层,各层尽可能不高。机器占了最多的面积……空气中经常弥漫着混杂机油的棉尘。
工工厂环境恶劣,工人处境艰难
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属品
2.生产组织变革—工厂制度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共产党宣言》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业化时代开始到来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二、环境激发创新
3.社会变革
二、环境激发创新
3.社会变革
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便捷、廉价、便利的交通,加强了各地区的联系
二、环境激发创新
3.社会变革
17世纪中—19世纪中
英国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比较
加速“城市化”的进程
衣食住行发生巨大变化,社会面貌开始改变
三、创新引领发展
讨论:
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你认为今天的中国在发展经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能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获得什么启示?
(可从工业革命的原因、进程、影响进行思考)
启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
中国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为此国家要清障搭台,为“双创”提供一切有利条件,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三、创新引领发展
合力造就环境!环境激发创新!创新引领发展!
启示
课堂小结:
习题巩固
D
1、假设你来到了1851年的英国伦敦世博会,你会看到哪些展品呢?
2.大国重器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下列事物,属于18-19世纪英国“重器”的是
A.卡尔·本茨的汽车 B.富尔顿的蒸汽轮船
C.莱特兄弟的飞机 D.瓦特的改良型蒸汽机
飞梭、珍妮机、蒸汽机、
蒸汽机车、蒸汽轮船……
4.“1700年时,英国总人口中尚有60%在田野耕作,而到18世纪末时,只剩不到33%。”这一现象出现主要是由于( )
A.交通发达促进人口无序迁移 B.环境污染导致人口死亡
C.工业革命导致经济结构变化 D.水土流失耕地渐成沙漠
D
C
习题巩固
3. “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这场革命是( )
A. 英国“光荣革命”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英国宪章运动 D. 英国工业革命
5. 下列对工业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生产技术划时代的变革,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C.促进城市兴盛和人口增长
D.这次工业革命对亚非拉等地区没有影响
6. 到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54%。1870年进一步达到70%。”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
C.殖民扩张 D.宪章运动
习题巩固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