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中考历史总复习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时空坐标】
国共第一次合作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中国工农
红军长征
蒋汪叛变革命
1927.4-7
国民党一大
1924.1
黄
埔
军
校
建
立
1924.5
北
伐
战
争
开
始
1926.7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1936.10
遵义会议
1935.1
长
征
开
始
1934.10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南
昌
起
义八
七
会
议
1927.8
秋收起义
1927.9
井冈山会师
1928.4
古田会议
1929.12
1931.冬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国民党五次“围剿”
1930.底
1933.秋
国共合作
1924—1927年
国共对峙
1927—1936年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1)国共两党之间由合作转为对峙;
(2)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
【单元特征】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1. 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通过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2. 1927年,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国共合作破裂。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受挫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3. 1934年,面对国民党的“围剿”,中国工农红军进行战略转移。1936年胜利完成了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主题概述】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内容要点及目标要求】
单元
内容要点
目标要求
知识
能力
素养
(五)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
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重点梳理】
国共第一次合作
合作实现:
合作成果:
合作破裂:
国共合作的实现
(1)共产党:
(2)国民党: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等斗争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
深感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背景
建立
(1)中共三大:1923年6月,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通过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重点梳理】
国共第一次合作
合作实现:
合作成果
创办黄埔军校
进行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的成果
1. 创办黄埔军校
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国共合作的成果
2. 进行北伐战争
北
伐
战
争
胜
利
进
军
北伐战争
时 间
目的、对象
主要战场
北伐先锋
主要战役
主要战绩
工农革命运动发展
1926年—1927年
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湖南、湖北
叶挺的第四军独立团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消灭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1)农民运动:湖南、湖北农民运动迅猛发展
(2)工人运动:上海工人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
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书写了中国
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重点梳理】
国共第一次合作
合作实现:
合作成果
创办黄埔军校
进行北伐战争
合作破裂:
1927年4—7月,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国民革命失败留给共产党人的教训: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建立一支党领导的军队,开展武装斗争。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国共对峙
共产党人的反抗
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主要事件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地位/内容
共同意义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井冈山
会师
共产党人的反抗
1927.8.1
南昌
周恩来、贺龙、叶
挺、朱德、刘伯承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927.8.7
汉口
①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②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1927.9
湘赣
边界
毛泽东
创建了第一个
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4
井冈山
朱德、陈毅、
毛泽东
建立了中国工
农红军第四军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国共对峙
共产党人的反抗
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
走自己的路
——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
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
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 ”的局面。
同时,中国共产党建立一系列革命根据地和人民政权。
1931年冬,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
中心内容
斗争式形
战略阵地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
走俄国人的路
(城市暴动)
南昌起义
走自己的路
秋收起义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建立农村
革命根据地
教训: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符合国情之路
向
农
村
进
军
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国共对峙
共产党人的反抗
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中国工农
红军长征
原因:
主要路线:
由于博古和李德在军事上“左”的错误,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第五次“围剿”。
时间:
1934.10—1936.10
005
中央红军
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
冲破四道封锁线
伟大的转折——遵义会议
意义
内容
时间、地点
1935.1 贵州遵义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②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005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吴起会师
中央红军
开始长征
会宁会师
长征胜利结束
遵义会议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突破腊子口
冲破四道封锁线
中国工农
红军长征
原因:
主要路线:
意义:
由于博古和李德在军事上“左”的错误,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第五次“围剿”。
时间:
1934.10—1936.10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
······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1)1921年,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4)1927年,中共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
命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探索
出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3)1924—1927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进行国民革命运动。由于国民党
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在重大挫折后,中共认识到独立掌握革
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5)1934年,由于军事上的“左”倾错误,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
被迫长征。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正确领导,
证明了共产党人完全有能力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标志着
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
概述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历程:
(2)中共成立后,在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工人运动的失败使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试题解析】
1.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
承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
①南昌起义 ②黄埔军校 ③北伐胜利进军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 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为中国近
代某一战争的形势示意图,这场战争 ( )
A.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C. 实现了三民主义 D. 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3. 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得出这一结论的主
要依据是 ( )
A. 国共两党分裂了 B.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了
C. 北伐战争失败了 D.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未完成
B
D
B
4. 年代尺是记录历史的工具。下面某同学制作的简单年代尺,年代尺上①②处可以
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
A. 星火燎原 1931年 B.出师北伐 1934年
C.星火燎原 1936年 D.出师北伐 1937年
5. 1928年,毛泽东总结道:“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
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 (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 D.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6.毛泽东曾幽默对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
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
来!”下列对“孵出小鸡来”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南昌起义取得胜利 B.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
C.井冈山胜利会师 D.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
D
A
7.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打
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 行动发生在右图中的 ( )
8.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在极其危急的
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下列关于
遵义会议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 B. 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D.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9. 毛泽东的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集中体现了红军的 ( )
A. 勇于担当精神 B. 革命集体主义精神
C. 严守纪律精神 D.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0.毛泽东曾说: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
十万人更强大。这句话强调的是 ( )
A. 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 B. 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决策
C. 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 D. 红军的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C
D
A
B
B
D
D
C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恩来曾说:“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
材料二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和,创建四军建奇功。”
——红军歌谣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周恩来总结的历史教训。
? (2)材料二的歌谣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综上所述,从“打响第一枪”到“朱毛和”,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这一探索过程说明了什么?
事件:
变化: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说明:
教训: 必须建立一支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
中国共产党善于吸取经验教训,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1924年—1949年的国共关系
合作—— 分裂 ——再合作——再分裂
(1924年)(1927年) (1937年) (1946年)
(利) (害) (利) (害)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