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20年中考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温州市2020年中考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30 16:18:04

文档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2020年中考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0·温州)新鲜果汁是常见的饮料,下列四种饮料呈弱碱性的是(  )
A.柠檬汁(pH:2~3)
B.苹果汁(pH:3~4)
C.西瓜汁(pH:5~6)
D.玉米汁(pH:7~8)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酸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据此判断。
【解答】A.柠檬汁(pH:2~3) <7,呈酸性,故A错误;
B.苹果汁(pH:3~4)<7,呈酸性,故B错误;
C.西瓜汁(pH:5~6)<7,呈酸性,故C错误;
D.玉米汁(pH:7~8) >7,呈碱性,故D正确。
故选D。
2.(2020·温州)2020年4月,温州南麂海域近10年来第一次出现海豚群。海豚是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下列对海豚描述正确的是(  )
A.用鳃呼吸 B.体外受精 C.体温恒定 D.用翼飞翔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 哺乳动物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用肺呼吸;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脑较大而发达;哺乳;胎生.哺乳和胎生是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胚胎在母体里发育,母兽直接产出胎儿,母兽都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幼仔。
【解答】由题意可知海豚属于哺乳动物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体温恒定是哺乳动物的一个特征,C选项正确。用鳃呼吸是鱼类的和两栖类幼体的特点,A错误;哺乳动物是体内受精,B错误;海豚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没有翼不能飞翔,D错误。
故选C
3.(2020·温州)伏打电堆于1800年问世,它利用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中的一条化学反应是:2Zn+O2+2H2O=2Zn(OH)2,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A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解答】根据方程式 2Zn+O2+2H2O=2Zn(OH)2 可知,反应物有3种,生成物只有1种,因此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4.(2020·温州)小明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要将镜筒从最低处开始上升,首先应调节(  )
A.粗准焦螺旋 B.细准焦螺旋 C.物镜转换器 D.载玻片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显微镜操作中调焦观察的步骤可知,找像时首先用低倍镜观察,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左眼注视目镜找到模糊像后用细准焦螺旋调节至清晰。
【解答】由题中信息“ 小明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要将镜筒从最低处开始上升 ”可知,小明正在进行调焦观察的操作,此时应先转动粗准焦螺旋找到模糊的像,A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2020·温州)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取液弃渣
D.装袋保存
【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过滤操作用于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分离,据此判断。
【解答】在冷水浸泡、加热煎制、取液弃渣和装袋保存四个环节中,取液弃渣是将药液和不溶于药液的残渣进行分离,与过滤操作相同,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6.(2020·温州)电蚊拍灭蚊时,蚊子碰到金属网形成闭合电路,蚊子往往会被烧毁。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蚊子是可以导电的 B.电蚊拍电压降低烧毁效果变差
C.蚊子烧毁是因为电流的热效应 D.烧毁时可能没有电流通过蚊子
【答案】D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
【解析】【分析】(1)根据“ 蚊子碰到金属网形成闭合电路 ”分析;
(2)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压降低时电流的变化即可;
(3)电流通过导体时都会发热,这就是电流的热效应;
(4)根据(1)中分析确定。
【解答】 电蚊拍灭蚊时,蚊子碰到金属网形成闭合电路, 这说明有电流经过蚊子,那么蚊子肯定是导体,故A正确不合题意;
电蚊拍的电压降低后,根据可知,通过蚊子的电流会减小,发热会减小,那么会降低烧毁效果,故B正确不合题意;
当电流经过蚊子时会发热,故C正确不合题意;
在烧毁时,肯定有电流经过蚊子,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2020·温州)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不断地被利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凝结和降水
B.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
C.地表径流水量一定与植物蒸腾量相等
D.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
【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2、水循环的意义: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3、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解答】A: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凝结和降水,错误,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A错误;
B: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海洋与陆地间的循环为陆地供应淡水,B正确;
C:地表径流水量一定与植物蒸腾量相等,错误,地表径流水量要大于植物蒸腾量,地表径流除了提供给植物的,还有直接蒸发的和最后流入海洋的,C错误;
D: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错误,人类直接利用的是淡水资源,D错误。
故选B
8.(2020·温州)银器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发生化学反应:4Ag+O2+2H2S=2Ag2S+2H2O,产生的Ag2S使银器逐渐失去光泽。已知银的化合价为+1价,则Ag2S中S的化合价为(  )
A.+2 B.-2 C.+1 D.-1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计算。
【解答】在 Ag2S 中,银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2+x=0,解得:x=-2价,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9.(2020·温州)小明家的窗外有条公路。他看到窗外的情景由图甲变为图乙,判断轿车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是(  )
A.房子的窗户 B.路边的灯杆 C.行驶的卡车 D.轿车的司机
【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如果物体是静止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
【解答】轿车相对于房子的窗户、路边的灯杆和行驶的卡车,位置都在不断变化,所以它肯定是运动的;而轿车相对于司机的位置保持不变,即它是静止的,因此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是轿车的司机,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0.(2020·温州)植物光合作用在叶中合成有机物时,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物质进出叶片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二氧化碳主要由叶从空气中获得,水主要由根吸收运输到叶。
【解答】A、图中叶片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这应该是植物的呼吸作用,A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水进入叶片,氧气离开叶片,符合光合作用过程,B正确;
C、光合作用时氧气应该是离开叶片,水应该进入叶片,C错误
D、氧气和二氧化碳符合光合作用,但水应该是进入叶片的,图中是离开了,D错误。
故选B
11.(2020·温州)如图所示,在中国象棋棋盘正中央竖立一块垂直于棋盘的平面镜,棋子“象”由甲移到乙,则平面镜中“象”的移动是(  )
A.由④到② B.由③到① C.由②到④ D.由①到③
【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析即可。
【解答】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即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且距离相等,那么棋子在甲位置的像应该在②处,棋子在乙位置的像应该在④处,那么“象”的移动是从②到④,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2.(2020·温州)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研究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将吹风机对准竖管上端管口向下吹风,在三个水平玻璃管的右端口处同时释放相同规格的乒乓球,某时刻乒乓球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乒乓球运动是因受到竖管气流的吸引力
B.装置中三个水平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不同
C.三个水平玻璃管的左端口处压强不相同
D.该装置可以测量竖管中各处的压强大小
【答案】C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小球向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对应的左口压强越小,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即可。
【解答】A.当风从左口吹过时,玻璃管的左口处气体流速大压强小,而右口处气体流速小压强大,于是产生向左的压强差,推动乒乓球向左移动,故A错误;
B.根据图片可知,三个水平玻璃管的横截面积相同,故B错误;
C.上面的乒乓球向左运动的距离最大,因此最上面的玻璃管左口出气压最小,而最下面的气压最大,故C正确;
D.由于没有准确的测量工具,因此无法测量竖管中各处的压强大小,故D错误。
故选C。
13.(2020·温州)小明家的智能锁需通过“密码+指纹”两次识别成功才能开锁。第一次识别成功时S1闭合,发声器 发出声音,但不开锁;第二次识别成功时S2闭合,有电流通过电动机 ,开锁成功。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电路中智能锁的工作情况,哪个与题干描述一致,哪个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当开关S1闭合时,发生器 被接通发出声音,由于开关S2还未闭合,所以电动机不能工作,因此不能开锁。当输入指纹开关S2闭合时,电动机被接通,智能锁被打开,故A符合题意;
B.当输入密码开关S1闭合时,发生器 不能被接通,因此不发声,故B不合题意;
C.无论是输入指纹闭合开关S2,还是输入密码闭合开关S1,发生器都能发声,电动机都能同时工作而开锁,故C错误;
D.只要输入密码闭合开关S1,电动机就能工作打开智能锁,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14.(2020·温州)图甲表示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乙是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示意图。图甲中“e”对应图乙中的(  )
A.① B.② C.④ D.⑤
【答案】A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完整反射弧结构和信息传导的过程为: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效应器一般为一些肌肉或腺体。
【解答】由图可知,甲中完成反射的过程是:手部热感受器e→ 传入神经b → 脊髓处的神经中枢 c→ 传出神经d → 手部肌肉a,完成缩手反射。所以e应该是指感受器。由图乙反射弧中箭头的方向可知, ①是反射弧的起点应该表示的是感受器,所以e与 ①对应,A选项正确。
故选A
15.(2020·温州)科学中常用数学方法来表示某些量的关系。下列图像中能用阴影面积表示相应的量是(  )
A.压强 B.压力
C.功率 D.时间
【答案】B
【知识点】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压强的变化;功率
【解析】【分析】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S=ab,因此只有横轴和纵轴表示的物理量为相乘关系时才能用面积表示,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S=ab,
A.根据可知,压力F与受力面积的比值等于压强p,与阴影面积不符,故A错误;
B.根据F=pS可知,压力等于压强和受力面积的乘积,与阴影面积相符,故B正确;
C.根据可知,功与时间的比值等于功率,与阴影面积不符,故C错误;
D.根据可知,功与功率的比值等于时间,与阴影面积不符,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6.(2020·温州)茶是人类健康的饮品之一,联合国将今年5月21日定为首个“国际茶日”。
(1)茶园是一个生态系统,能保持相对稳定,除人的作用外,还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有关。
(2)在泡茶过程中,会闻到茶特有的香气,这是因为分子   。
(3)茶氨酸(C7H14N2O3)是茶树特有的一种氨基酸。茶氨酸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答案】(1)自动调节
(2)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7:12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分子的热运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 复杂,生物种类 越多,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就越强;
2、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处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之中;
3、 根据化学式可以计算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之比。化学式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之比即为各元素的质量之比。
【解答】(1) 茶园是一个生态系统,能保持相对稳定,除人的作用外,还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动调节能力有关;
(2) 在泡茶过程中,会闻到茶特有的香气 是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3) 茶氨酸(C7H14N2O3) 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2N:3O=(2×14):(3×16)=7:12
故答案为:(1)自动调节 (2)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7:12
17.(2020·温州)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季节性流感导致全球每年数亿人患病。
(1)20世纪40年代开始生产流感疫苗。很多时候流感疫苗的效力不足60%,可能是因为流感病毒在一段时间后发生了   ,产生新的毒株。
(2)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按传播途径来分,流感属于   传染病。
【答案】(1)变异
(2)呼吸道
【知识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常见的传染病
【解析】【分析】1、病毒变异其实就是指病毒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了各方面的变化,如病毒变异产生的耐药性。病毒变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病毒毒力变强,会有强毒株、弱毒株之分;(2)、温度适应能力,如果此病毒原属于喜低温病毒,随着基因突变,病毒可变异为耐冷、耐热;(3)、宿主范围增大,由原来的动物体内的病毒发展为适应人体。如果病毒已经发生变化,那有可能你之前所做的疫苗或者是药物都有可能会对它不再起作用;
2、按传播途径分传染病可分为: 呼吸道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四类。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解答】(1) 20世纪40年代开始生产流感疫苗。很多时候流感疫苗的效力不足60%,可能是因为流感病毒在一段时间后发生了 变异,产生新的毒株;
(2) 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 ,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所以属于呼吸道传染病。
故答案为:(1)变异 (2)呼吸道
18.(2020·温州)如图表示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其中数字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时的不同位置。
(1)月球在图中1位置时的月相是新月。中秋节月球出现在图中    位置。(填相应数字)
(2)月球在1位置时,地球上有的区域在白天可能会发生看不到太阳的现象,这是由于光是   ,月球挡住了太阳光。
(3)月球表面有许多环形山,它主要由小天体撞击形成,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   。
【答案】(1)3
(2)沿直线传播
(3)大气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农历十五、六时月相为满月,此时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
2、农历初一时,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月球在中间,当月球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线挡住时在地球表面会出现一个阴影区,处于阴影区的人都看到日食现象。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日食现象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3、地球表面的大气对地球有保护作用,能将飞向地球的小天体在穿过大气层时燃烧掉。月球上没有大气,小天体能撞击月球而有许多的陨石坑。
【解答】(1)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此时月相为满月,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所以是图中的3位置;
(2)月球在位置1时会出现日食现象,主要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在地球表面出现了阴影,这是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月球表面有许多环形山,它主要由小天体撞击形成,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大气。
故答案为:(1)3 (2)沿直线传播 (3)大气
19.(2020·温州)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是一部中国古代科技类百科全书,记载了我国古代的许多科技发现与发明。
(1)在北宋之前就有人将磁石(磁体)磨成针悬挂或支撑起来,磁针就能指南。“磁针指南”是因为地球存在   。
(2)沈括考察太行山时,发现有些岩石中夹杂着螺蚌壳。他推测太行山以前是大海,但现在太行山距离大海有近千里。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3)沈括大胆预测石油在未来社会中会得到广泛使用,现预测已被证实。石油的大量使用引起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环境问题称为   。
【答案】(1)地磁场
(2)地壳运动
(3)温室效应
【知识点】地磁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1、地球存在地磁场,能使处在其中的小磁体静止后指向南北方向;
2、地壳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地壳运动是由内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它可以引起岩石圈的演变,促使大陆、洋底的增生和消亡;并形成海沟和山脉;同时还导致发生地震、火山爆发等;
3、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产生的和大量排放的汽车尾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解答】(1)在北宋之前就有人将磁石(磁体)磨成针悬挂或支撑起来,磁针就能指南。“磁针指南”是因为地球存在地磁场;
(2)沈括考察太行山时,发现有些岩石中夹杂着螺蚌壳。他推测太行山以前是大海,但现在太行山距离大海有近千里。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
(3)由题中信息“石油的大量使用引起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可知,这种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1)地磁场 (2)地壳运动 (3)温室效应
20.(2020·温州)西瓜味甘汁多,清爽解渴,是盛夏佳果。
(1)西瓜籽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花中的   发育而来。
(2)如图是植物细胞模式图,可口的西瓜汁主要来自   结构。(填相应字母)
【答案】(1)胚珠
(2)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1、植物的花经传粉受精之后能继续发育,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和果皮合称果实;
2、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液泡的体积比较大,里面主要含有细胞液,果实的汁水就是来自液泡中的细胞液。
【解答】(1)西瓜籽是种子主要是由花中的胚珠发育而来;
(2)可口的西瓜汁主要来自液泡B结构。
故答案为:(1)胚珠 (2)B
21.(2020·温州)小明查找了某天晚餐部分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糖类和水等四种营养素的含量,记录如下:
营养素 含量 食物 A(%) B(%) C(%) D(%)
马铃薯 75.9 20.1 1.7 0.1
牛肉 68.9 0 20.1 10.2
鲤鱼 76.5 0.5 17.6 4.1
(1)马铃薯含有较多的淀粉。淀粉需经过消化系统分解成   才能被吸收到血液。
(2)分析表格数据,其中C表示上述四种营养素中的   。
【答案】(1)葡萄糖
(2)蛋白质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1、淀粉是糖类物质经消化系统后能被消化成小分子的葡萄糖,才能被小肠吸收;
2、通过三种食物成分的比较可以确定C表示的营养素。
【解答】(1) 马铃薯含有较多的淀粉。淀粉需经过消化系统分解成 葡萄糖才能被吸收到血液;
(2)三种食物中均是含水分最多,所以A表示水分。其次马铃薯主要含淀粉较多,所以B是淀粉,牛肉与鲤鱼主要含蛋白质较多,所以C是蛋白质,D是脂肪,所以填蛋白质。
故答案为:(1)葡萄糖 (2)蛋白质
22.(2020·温州)小明观察了小区入口的车辆出入自动控制闸,发现当车牌被识别系统识别后,绿灯亮,栏杆抬起,车辆通行。于是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模拟电路,车牌识别成功相当于图中开关S闭合。
(1)已知该电路电源电压为6伏,指示灯L工作时的阻值为5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10欧,线圈阻值不计。闭合开关后,线圈吸住铁柱时,指示灯的功率为   瓦。
(2)若电源电压下降,栏杆不能抬起。除了更换电池外,请你再写出一种能使栏杆正常抬起的方法。    。
【答案】(1)0.8
(2)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上移动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公式计算出通过电路的电流,再根据公式PL=IL2RL计算指示灯的功率;
(2)栏杆不能抬起,可能是因为线圈对铁柱的吸引力太小,可从增大控制电路的电流的角度思考解决方法。
【解答】(1)变阻器和指示灯串联,
电路的总电流为:;
此时指示灯的功率为:PL=IL2RL=(0.4A)2×5Ω=0.8W。
(2)栏杆不能抬起,可能是因为线圈对铁柱的吸引力太小,也就是通过线圈的电流太小,解决方法;
①当电阻不变时,根据U=IR可知,要增大电流就必须增大电池的电压;
②根据U=IR可知,当电压不变时,要增大电流必须减小电阻,即变阻器的滑片向上移动。
23.(2020·温州)18世纪前后,人们把元素等同于一种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物质,即单质。“燃素说”和“燃烧的氧化学说”一度成为科学家争论的焦点。
材料一:172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说”:燃素也是一种元素,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如金属含有燃素,金属燃烧时金属释放燃素后成为金属灰(实际是金属氧化物);金属灰与燃素结合又会重新变回金属。
材料二:1766年,卡文迪许制得氢气并认为它是燃素;1773年,舍勒研究发现,可燃物燃烧需要一种他称为“火空气”的单质参与;1784年前,人们认为水是一种元素;1796年,普里斯特利制得可在“脱燃素气”中燃烧的“可燃空气”,也把它当作燃素。
材料三:1777年,拉瓦锡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认为可燃物中不存在燃素;1801年,克鲁克香克证明了普里斯特利所谓的“可燃空气”是一氧化碳,从而结束了“燃素说”与“燃烧的氧化学说”之争。
(1)用你所学的燃烧条件分析,材料二中的“火空气”是   。
(2)材料三中的“可燃空气”一氧化碳属于纯净物中的   ,所以不可能是燃素。
(3)“燃素说”自提出后就引起争议。下列是当时科学家分析的事实或现象,用“燃素说”解释不合理的是   。(可多选)
选项 事实或现象 用“燃素说”解释
A 金属成分比金属灰简单 因为金属燃烧时燃素从金属中逸出
B 加热金属灰通入氢气,金属灰变回金属 因为氢气是燃素
C 木炭与金属灰一起加热变回金属 因为木炭富含燃素
D 铜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加 因为金属铜中含有燃素,加热后有燃素逸出
E 燃素(氢气)与脱燃素气(氧气)结合成为水 因为水是一种元素
【答案】(1)氧气
(2)化合物
(3)ADE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火空气”的气体种类;
(2)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3)根据“燃素说”的观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
【解答】(1)燃烧的条件为: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达到着火点,据此可知,材料二中的“火空气”是氧气;
(2)一氧化碳由两种元素组成,因此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
(3)A.金属燃烧时燃素从金属中逸出,那么金属的成分应该包括燃烧,那么肯定比金属灰复杂,故A不合理;
B.金属燃烧释放燃素生成金属灰,而金属灰与燃烧结合重新变为金属,因为氢气可以达到这个目的,所以氢气是燃素,故B合理;
C.因为金属灰与燃素结合重新得到金属,所以根据 木炭与金属灰一起加热变回金属 得到,木炭富含燃素,故C合理;
D.根据金属燃烧释放燃素可知,铜在空气这燃烧后质量会减小,故D不合理;
E.既然水由氢气和氧气结合生成,那么水就由两种元素组成,肯定是化合物,而不是一种元素,故E不合理。
故选ADE。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第27(1)题6分,其余每空3分,共36分)
24.(2020·温州)医学上,头发密度是指头发覆盖区域内单位面积头发的数量。某科研人员为研究头发密度,选择76位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健康志愿者,将头发覆盖区划分为顶部、枕部和左右两侧四个等面积的区域,分别在四个区域内随机取相同面积进行测量。实验相关数据记录如表。
表一:不同年龄头发密度
年龄段(岁) 人数(人) 头发密度(根/厘米2)
18~29 24 142~150
30~39 18 136~145
40~49 17 129~137
50~60 17 125~132
表二:不同部位头发密度
部位 头发密度(根/厘米 )
顶部 167
枕部 156
左侧 119
右侧 118
(1)测量头发密度时,把志愿者的头发剪短,然后用皮肤镜轻压测量部位,再拍照取样,并用电脑打开照片,如图所示。推测皮肤镜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    。
(2)分析表一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3)表二是某位志愿者不同部位的头发密度,分析该志愿者可能处于哪个年龄段?并说明你的分析过程。   。
【答案】(1)将测量部位放大;控制测量区域面积相同
(2)头发密度总体上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
(3)30~39岁;对表二中的4组数据求平均值,结果为140根/厘米 ,并与表一中数据对照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头发细密难以计数,题图可知皮肤镜有放大作用,且能使不同人测量部位的大小相同;
2、根据表一中年龄与头发密度数据的变化关系可以得出变化的趋势;
3、表一的数据是人不同部位采集头发数据后的平均值。表二数据是某位志愿者不同部位的头发密度,对这些部位的密度取平均值后就是这位志愿者的头发密度,再与表一比较可得志愿者的年龄。
【解答】(1) 测量头发密度时,把志愿者的头发剪短,然后用皮肤镜轻压测量部位,再拍照取样,并用电脑打开照片,如图所示。推测皮肤镜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将测量部位放大;控制测量区域面积相同 ;
(2)由表一数据可知当年龄增大时头发密度的变化趋势是减少的,所以可得出的结论是: 头发密度总体上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 ;
(3)这位志愿者的头发密度是:,对应表一可知处于30~39岁年龄段。分析过程为: 对表二中的4组数据求平均值,结果为140根/厘米 ,并与表一中数据对照 。
故答案为:(1) 将测量部位放大;控制测量区域面积相同 (2) 头发密度总体上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 (3) 30~39岁;对表二中的4组数据求平均值,结果为140根/厘米 ,并与表一中数据对照
25.(2020·温州)在做“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时,小明想:小球从相同高度滚下,若小球材质和斜面倾角不同,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会相同吗?
(1)图甲是用挡板控制大小不同的两个小球在斜面上起始位置的两种方案,小明实验时选择A方案而不能选择B方案的原因是   。
(2)小明选择大钢球、小钢球、木球以及可调整倾角的斜面进行实验。分别让球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释放,利用测速仪测出球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如表所示。
斜面倾角 速度(米/秒) 球的类别 10° 20° 30° 40° 50° 60°
大钢球 2.67 2.67 2.67 2.75 2.88 2.97
小钢球 2.67 2.67 2.67 2.75 2.88 2.97
木球 2.67 2.67 2.67 2.67 2.74 2.89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要使球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与球是钢质或木质无关,则斜面倾角不可能是 。
A.15° B.25° C.35° D.45°
(3)小明利用图乙装置做“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时,通过观察球撞击相同塑料软片的数目来比较球的动能大小(图中未画出固定塑料软片的装置)。老师指出此装置不适合体积不同的两个球做实验,原因是   。
【答案】(1)B方案中两球从起始位置到水平位置的高度差不同
(2)D
(3)塑料软片对不同体积的小球的阻力不同
【知识点】动能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探究动能大小与小球质量的关系时,必须控制小球释放时在斜面上的高度相同,从这个角度分析即可;
(2)根据表格确定斜面倾角对小球速度影响无关的角度范围,然后与各个选项进行对比即可。
(3)球的体积越大,与塑料片的接触面积越大,受到的阻力越大,那么撞击的塑料片的个数越少。
【解答】(1)在A方案中,挡板是水平的,无论球大或球小,它们下落的高度相同;而在B方案中,挡板与斜面垂直,球越小它所在的高度越小,因此:小明实验时选择A方案而不能选择B方案的原因是 : B方案中两球从起始位置到水平位置的高度差不同 了;
(2)根据表格可知,当斜面倾角在10°~30°之间时,无论球的材质是否相同,最终小球的速度相同,这说明在这个角度范围内,球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与球是钢质或木质无关。因为45°>30°,所以斜面倾角不可能是D;
(3) 老师指出此装置不适合体积不同的两个球做实验,原因是:塑料软片对不同体积的小球的阻力不同 。
26.(2020·温州)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小明连接了如图甲的电路,电源电压U为3伏。
(1)闭合开关后,小明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改正错误操作后,小明分别将电阻R0为5欧、10欧和20欧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测得电阻R0的电压U0和电流I0数据,如表一所示。小明想进一步研究“电阻R0的电流变化量大小△I0与电压变化量大小△U0的关系”,根据数据计算出部分电压变化量大小△U0和相应的电流变化量大小△I0,如表二所示,则表二中的a为   。
表一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R0(欧) 5 10 20
U0(伏) 1.0 2.2 2.5 1.2 1.8 2.4 1.6 2.4 2.8
I0(安) 0.20 0.44 0.50 0.12 0.18 0.24 0.08 0.12 0.14
表二
组别 △U0(伏) △I0(安)
第1组 1.5 a
第2组 0.6 0.06
第3组 0.8 0.04
(3)小明发现,滑动变阻器电压变化量大小△UR与电流变化量大小△IR的比值,总是等于定值电阻R0的阻值,请结合上表数据和所学电学知识解释此规律。   。
【答案】(1)正负接线柱接反
(2)0.30
(3)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U=U0+UR, 得△UR=△U0;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特点IR=I0,得△IR=△I0。所以△UR与△IR的比值等于△U0与△I0的比值。据表二数据可知,△U0与△I0的比值等于R0,则△UR与△IR的比值等于R0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1)电流表在接线时,必须“正进负出”,否则指针向反向偏转;
(2)根据表二,确定电流变化量和电压变化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据此计算第一组中的数值a;
(3)首先根据串联电路总电压和各处电压的关系确定定值电阻电压的变化量和变阻器电压变化量的关系,然后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确定两个电流变化量的关系,最后根据欧姆定律确定电压变化量和电流变化量的比值关系即可。
【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电流表的指针反向偏转,那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正负接线柱接反;
(2)根据表二可知,第2组和第3组中 △U0 与 △I0 的比值分别为10Ω和20Ω,都等于各自对应的电阻,因此第1组中,也符合这个规律,即:;
(2) 小明发现,滑动变阻器电压变化量大小△UR与电流变化量大小△IR的比值,总是等于定值电阻R0的阻值, 理由是: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U=U0+UR, 得△UR=△U0;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特点IR=I0,得△IR=△I0。所以△UR与△IR的比值等于△U0与△I0的比值。据表二数据可知,△U0与△I0的比值等于R0,则△UR与△IR的比值等于R0 。
27.(2020·温州)小明和兴趣小组同学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比较铁与铜的活动性强弱,发现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但有时会出现溶液颜色变为淡黄绿色或淡蓝色,甚至无明显变化的异常现象。
(1)针对上述异常现象,他们认为可能是溶液浓度或反应时间不同导致。为进一步探究此问题,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步骤。
建议:①实验可设计4~5组;②实验时每支试管取用硫酸铜溶液5毫升;③每次实验总时间为20分钟。实验室提供铁丝、质量分数为16%的硫酸铜溶液、蒸馏水及其它实验所需的仪器。
(2)列举一个因反应物浓度不同导致实验现象不同的例子,写出反应物及现象。   。
【答案】(1)①将质量分数为16%的硫酸铜溶液稀释成4%、8%、12%的硫酸铜溶液备用;
②在相同环境下,取4支相同的试管各放1根大小相同的铁丝,分别加入5毫升4%、8%、12%、16%的硫酸铜溶液;
③在20分钟内,观察反应溶液的变化,每隔2分钟记录各试管中溶液颜色;
④比较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在相同反应时间时的溶液颜色,同时比较同一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在不同时间的颜色变化,得出溶液浓度和反应时间对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
(2)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实验探究溶液颜色变化与溶液浓度和反应时间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需要控制放入铁丝的大小、加入硫酸铜溶液的体积数相同,而改变溶液的浓度,并分段记录反应时间和溶液颜色的变化,最后根据现象得出结论即可;
(2)可以根据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解答。
【解答】(1)我设计的实验方案和步骤为:
①将质量分数为16%的硫酸铜溶液稀释成4%、8%、12%的硫酸铜溶液备用;
②在相同环境下,取4支相同的试管各放1根大小相同的铁丝,分别加入5毫升4%、8%、12%、16%的硫酸铜溶液;
③在20分钟内,观察反应溶液的变化,每隔2分钟记录各试管中溶液颜色;
④比较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在相同反应时间时的溶液颜色,同时比较同一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在不同时间的颜色变化,得出溶液浓度和反应时间对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
(2) 因反应物浓度不同导致实验现象不同的例子: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
四、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第28题6分,第29题6分,第30题6分,第31题7分,第32题9分,第33题10分,共44分)
28.(2020·温州)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会释放让人产生幸福感、增强记忆力的物质。
(1)运动时,人体肌肉组织会产生一种对大脑健康有促进作用的特殊物质。该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大脑的过程中,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室?   。
(2)运动时呼吸加快,经肺泡处的   ,血液含氧量升高。
(3)不同状态流经不同部位的血液量如图所示。请分析运动时流经骨骼肌血液量大大增加的意义。   。
【答案】(1)右心房
(2)气体交换
(3)为骨骼肌输送更多的有机物和氧气,并更快将骨骼肌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走
【知识点】血液循环;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1、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它们的过程是:体循环:左心室(心脏)→主动脉→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心脏) 肺循环:右心房(心脏)→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心脏) ;
2、肺循环时血液经过肺部,血液中的含氧量会升高。在肺部能完成气体交换,肺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
3、人体运动时主要依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能量由肌肉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血液能将有机物和氧气运输给肌肉。由于运动时肌肉需要的能量增加所以血液输送的有机物和氧气也相应增加,血液量增加。
【解答】(1)人体肌肉分泌产生的物质会进入肌肉处的毛细血管参与到体循环中,再经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心脏),所以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2)在肺循环中血液中的氧气能得到补充,主要是因为血液流经肺时血液中的气体与肺泡中的气体能完成气体交换,血液含氧量升高;
(3)血液循环给人体的各部分运输有机物和氧气,使各部分组织能进行呼吸作用得到能量。人在运动时肌肉收缩和舒张需要大量的能量,此时血液大量流经骨骼肌给肌肉提供充足的有机物和氧气,并更快将骨骼肌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走。
故答案为:(1)右心房 (2)气体交换 (3)为骨骼肌输送更多的有机物和氧气,并更快将骨骼肌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走
29.(2020·温州)小明利用稀硫酸与生锈的铁屑反应制取硫酸亚铁,实验流程如下:
资料:①Fe2(SO4)3+Fe=3FeSO4;②硫酸亚铁容易被氧化为硫酸铁等物质。
(1)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   克。
(2)写出该实验中的一条化学方程式(除资料①中的反应外)。   。
(3)稀硫酸与生锈的铁屑充分反应后,要确保铁有少量剩余,其目的是   。
【答案】(1)10
(2)Fe+H2SO4=FeSO4+H2↑
(3)使生成的硫酸铁完全转化为硫酸亚铁;防止生成的硫酸亚铁被氧化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即可;
(2)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防尘塞;
(3)可从硫酸亚铁容易被氧化的角度思考。
【解答】(1)设需要溶质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质量为x,
50g×19.6%=98%x;
解得:x=10g;
(2)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 ;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方程式为:Fe2O3+3H2SO4= Fe2(SO4)3 +3H2O;
(3)稀硫酸与生锈的铁屑充分反应后,要确保铁有少量剩余,其目的是:使生成的硫酸铁完全转化为硫酸亚铁;防止生成的硫酸亚铁被氧化。
30.(2020·温州)英国物理学家斯特林于1816年发明了“斯特林发动机”。斯特林发动机气缸内工作介质易汽化、易液化,该介质经过吸热膨胀、冷却压缩的循环过程输出动力,因此又被称为热气机。某工程师按照“斯特林发动机”原理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模型机,工作过程中飞轮持续旋转如图乙。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飞轮能持续转动的工作原理。
【答案】酒精灯加热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热气缸中的工作介质吸热汽化膨胀,推动活塞A向右运动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由于飞轮具有惯性,带动活塞A向左运动,活塞A将热气缸中的工作介质推入冷气缸并液化,活塞B又将介质推回热气缸。如此反复。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根据乙图描述的四个环节,注意分析每个环节中活塞的运行方向,里面气体的存在状态以及能量的转化,从而对热气机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解答】 酒精灯加热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热气缸中的工作介质吸热汽化膨胀,推动活塞A向右运动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由于飞轮具有惯性,带动活塞A向左运动,活塞A将热气缸中的工作介质推入冷气缸并液化,活塞B又将介质推回热气缸。如此反复。
31.(2020·温州)某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沿竖直方向降落,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最后安全着地。已知运动员和跳伞设备的总重力为700牛,跳伞过程中下降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曲线OA段速度越来越大的原因是   。
(2)图乙是跳伞过程中部分阶段的情景及受力示意图,其中与图甲曲线中CD阶段对应的是   。
(3)计算运动员和跳伞设备的总重力在AB段所做的功。
【答案】(1)运动员和跳伞设备的总重力大于阻力
(2)③
(3)解:s=vt=50米/秒×(40-20)秒=1000米
w=Fs=Gs=700牛×1000米=7×105焦
答:运动员和跳伞设备总重力在AB段所做的功为7×105焦。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与运动的关系;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当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合力为零时,加速停止,此时速度最大;当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2)CD段时的速度比AB段时小,说明此时运动员已经打开降落伞,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即可;
(3)根据图像确定AB段运动员下落的时间,再根据s=vt计算运动员下落的距离,最后根据W=Fs计算总重力在AB段做的功。
【解答】(1) 图甲中曲线OA段 ,由于降落伞还未打开,此时运动员受到的总重力大于空气阻力,合力向下,与运动方向一致,所以做加速运动;
(2)CD段时的速度比AB段时小,说明此时运动员已经打开降落伞,由于此时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合力为零,即他的总重力等于空气阻力,故选③;
(3) 运动员在AB段下降的高度s=vt=50m/s×(40-20)s=1000m;
运动员的总重力在AB段做的功:W=Fs=Gs=700N×1000m=7×105m。
32.(2020·温州)工业纯碱中含少量氯化钠。兴趣小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工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方法一:差量法。称取W克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装有试剂X的乙装置,并利用测量乙装置增加的质量,求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该方法中试剂X可选用   。
(2)方法二:沉淀法。称取15克样品完全溶解于水中配成60克样品溶液,取三个烧杯分三次进行实验,每次加入30克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所得的沉淀质量记录如表。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烧杯1 烧杯2 烧杯3
样品溶液(克) 10 20 30
氯化钙溶液(克) 30 30 30
沉淀质量(克) 2 4 5
(Na2CO3+CaCl2=CaCO3↓+2NaCl)
(3)请写出提高方法一测量精确度的操作建议(写出2条)。
【答案】(1)氢氧化钠溶液
(2)解:分析表中数据可知,15克样品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量:2克×60/10=12克
设纯碱中的碳酸钠质量为x。
Na2CO3+CaCl2= CaCO3↓+2NaCl
106 100
x 12克
z=12.72克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Na2CO3%= ×100%=84.8%
答: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4.8%
(3)缓慢滴加稀盐酸以减慢通气速度;反应结束后向装置内通氮气;在甲、乙两装置之间加吸收水蒸气的装置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碳与碳酸氢钠溶液能够反应并被吸收,利用试剂X所在的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之差就可以得到二氧化碳质量,并根据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沉淀的质量与样品溶液的质量成正比,根据烧杯1可知,当样品溶液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时,每加入10g生成沉淀2g,据此计算出60g样品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再利用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即可。
(3)滴入的稀盐酸越缓慢,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速度越小,越能够被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和导管内肯定会残留部分二氧化碳,可以通入氮气,将它们压进装置乙,让它们被充分吸收;反应过程中,肯定会生成水蒸气,这些水蒸气被乙吸收,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解答】(1)二氧化碳与碳酸氢钠溶液能够反应并被吸收,因此该方法中试剂x应该是氢氧化钠溶液;
(2)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15克样品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量:;
设纯碱中的碳酸钠质量为x,
Na2CO3+CaCl2= CaCO3↓+2NaCl
106 100
x 12克

解得:z=12.72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3) 提高方法一测量精确度的操作 :①缓慢滴加稀盐酸以减慢通气速度;②反应结束后向装置内通氮气;③在甲、乙两装置之间加吸收水蒸气的装置。
33.(2020·温州)小明对“篮球在空气中是否受到浮力”进行探究,由此进行一系列的思考与实验,并最终设计出可直接测量空气密度的简易“空气密度仪”。
(1)如图甲,将五个阀门的篮球放在天平的托盘上,阀门连接未充气的气球,且处于关闭状态。加砝码使天天平衡。打开阀门,气球变大,天平指针向右偏转。指针向右偏转的原因是   。
(2)为测量篮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小明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电路中电源电压U为6伏,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10欧,R是力敏电阻,其阻值与所受压力FB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当左盘中篮球未给气球充气时,电流表示数为0.2安;当篮球给气球充气到体积为篮球的2倍时(篮球体积不变),电流表示数为0.15安。力敏电阻R所受压力FB与篮球对左侧托盘的压力FA的关系如图丁所示。请计算篮球所受的浮力。
(3)图乙中篮球和气球内的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并控制气球体积为篮球的2倍,在电压表指针所指的刻度盘上标上对应的空气密度值,就制成了一台测量当地空气密度的“空气密度仪”。现用此装置测量大于1.29千克/米3的空气密度,指针大致指示在何处?请在图戊的刻度盘中用箭头标出,并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答案】(1)随着气球体积变大,排开空气体积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受到空气浮力也变大,篮球对左盘的压力减小。
(2)解:由欧姆定律I1=U/R总得R总=U/I1=6伏/0.2安=30欧,
则R1=R总-R0=30欧-10欧=20欧,由图丙得FB1=309牛,
根据图丁可知FB是FA的50倍,故FB1=309牛对应的FA1=6.18牛;
I2=U/R'总得R'总=U/I2=6伏/0.15安=40欧
则R2=R'总一R0=40欧一10欧=30欧,
由图丙得FB2=300牛,由图丁得FA2=6.00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及对篮球和气球整体受力分析:A盘前后2次受到的压力差等于篮球所受浮力的2倍,即:
FA1-FA2=2F浮
F浮=(FA1-FA2)/2=(6.18牛-6.00牛)/2=0.09牛
答:篮球所受的浮力为0.09牛。
(3)指针如图;与密度为1.29千克/米3的空气相比,装置在密度大于1.29千克/米3的空气中,受到浮力较大,则篮球对盘的压力较小,力敏电阻所受压力也较小,电阻较大,电路中的电流较小,则电压表示数较小。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天平的示数其实就是托盘受到的压力,而托盘受到的压力等于篮球的重力与它受到浮力的差。根据气球体积的变化,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浮力的变化,再确定篮球对托盘压力的大小变化即可;
(2)首先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电流为0.2A时的总电阻,然后根据 R1=R总-R0计算出此时压敏电阻的阻值,再根据丁图确定FB和FC的数量关系,进而计算出此时托盘A受到的拉力FA1,这其实就是篮球的重力;同理,计算出电流为0.15A时托盘A受到的压力 FA2 ,二者之差就是现在篮球和气球受到的浮力之和。由于现在的体积是篮球的2倍,所以现在的浮力也是篮球浮力的2倍,那么根据 FA1-FA2=2F浮 计算篮球受到的浮力即可;
(3)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空气密度增大时篮球所受浮力的变化,再确定篮球对托盘压力的变化,进而确定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化,再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流变化,最后根据U=IR确定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即可。
【解答】(1) 打开阀门,气球变大,天平指针向右偏转。指针向右偏转的原因:随着气球体积变大,排开空气体积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受到空气浮力也变大,篮球对左盘的压力减小。
(2)当电流为0.2A时
由欧姆定律得到:此时的总电阻R总=U/I1=6V/0.2A=30Ω,
则R1=R总-R0=30Ω-10Ω=20Ω,由图丙得FB1=309N,
根据图丁可知FB是FA的50倍,
故FB1=309N对应的FA1=6.18N;
当电流为0.15A时,
此时的总电阻R'总=U/I2=6V/0.15A=40Ω;
则R2=R'总一R0=40Ω一10Ω=30Ω;
由图丙得FB2=300N,由图丁得FA2=6.00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及对篮球和气球整体受力分析:A盘前后2次受到的压力差等于篮球所受浮力的2倍,即:FA1-FA2=2F浮;
那么篮球受到的浮力F浮=(FA1-FA2)/2=(6.18N-6.00N)/2=0.09N;
(3) 现用此装置测量大于1.29千克/米3的空气密度,指针大致再1.29的左边,如下图所示:
判断依据是: 与密度为1.29kg/m3的空气相比,装置在密度大于1.29kg/m3的空气中,受到浮力较大,则篮球对盘的压力较小,力敏电阻所受压力也较小,电阻较大,电路中的电流较小,则电压表示数较小。
1 / 1浙江省温州市2020年中考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0·温州)新鲜果汁是常见的饮料,下列四种饮料呈弱碱性的是(  )
A.柠檬汁(pH:2~3)
B.苹果汁(pH:3~4)
C.西瓜汁(pH:5~6)
D.玉米汁(pH:7~8)
2.(2020·温州)2020年4月,温州南麂海域近10年来第一次出现海豚群。海豚是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下列对海豚描述正确的是(  )
A.用鳃呼吸 B.体外受精 C.体温恒定 D.用翼飞翔
3.(2020·温州)伏打电堆于1800年问世,它利用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中的一条化学反应是:2Zn+O2+2H2O=2Zn(OH)2,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4.(2020·温州)小明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要将镜筒从最低处开始上升,首先应调节(  )
A.粗准焦螺旋 B.细准焦螺旋 C.物镜转换器 D.载玻片
5.(2020·温州)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取液弃渣
D.装袋保存
6.(2020·温州)电蚊拍灭蚊时,蚊子碰到金属网形成闭合电路,蚊子往往会被烧毁。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蚊子是可以导电的 B.电蚊拍电压降低烧毁效果变差
C.蚊子烧毁是因为电流的热效应 D.烧毁时可能没有电流通过蚊子
7.(2020·温州)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不断地被利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凝结和降水
B.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
C.地表径流水量一定与植物蒸腾量相等
D.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
8.(2020·温州)银器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发生化学反应:4Ag+O2+2H2S=2Ag2S+2H2O,产生的Ag2S使银器逐渐失去光泽。已知银的化合价为+1价,则Ag2S中S的化合价为(  )
A.+2 B.-2 C.+1 D.-1
9.(2020·温州)小明家的窗外有条公路。他看到窗外的情景由图甲变为图乙,判断轿车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是(  )
A.房子的窗户 B.路边的灯杆 C.行驶的卡车 D.轿车的司机
10.(2020·温州)植物光合作用在叶中合成有机物时,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物质进出叶片的是(  )
A. B.
C. D.
11.(2020·温州)如图所示,在中国象棋棋盘正中央竖立一块垂直于棋盘的平面镜,棋子“象”由甲移到乙,则平面镜中“象”的移动是(  )
A.由④到② B.由③到① C.由②到④ D.由①到③
12.(2020·温州)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研究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将吹风机对准竖管上端管口向下吹风,在三个水平玻璃管的右端口处同时释放相同规格的乒乓球,某时刻乒乓球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乒乓球运动是因受到竖管气流的吸引力
B.装置中三个水平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不同
C.三个水平玻璃管的左端口处压强不相同
D.该装置可以测量竖管中各处的压强大小
13.(2020·温州)小明家的智能锁需通过“密码+指纹”两次识别成功才能开锁。第一次识别成功时S1闭合,发声器 发出声音,但不开锁;第二次识别成功时S2闭合,有电流通过电动机 ,开锁成功。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14.(2020·温州)图甲表示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乙是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示意图。图甲中“e”对应图乙中的(  )
A.① B.② C.④ D.⑤
15.(2020·温州)科学中常用数学方法来表示某些量的关系。下列图像中能用阴影面积表示相应的量是(  )
A.压强 B.压力
C.功率 D.时间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6.(2020·温州)茶是人类健康的饮品之一,联合国将今年5月21日定为首个“国际茶日”。
(1)茶园是一个生态系统,能保持相对稳定,除人的作用外,还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有关。
(2)在泡茶过程中,会闻到茶特有的香气,这是因为分子   。
(3)茶氨酸(C7H14N2O3)是茶树特有的一种氨基酸。茶氨酸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17.(2020·温州)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季节性流感导致全球每年数亿人患病。
(1)20世纪40年代开始生产流感疫苗。很多时候流感疫苗的效力不足60%,可能是因为流感病毒在一段时间后发生了   ,产生新的毒株。
(2)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按传播途径来分,流感属于   传染病。
18.(2020·温州)如图表示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其中数字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时的不同位置。
(1)月球在图中1位置时的月相是新月。中秋节月球出现在图中    位置。(填相应数字)
(2)月球在1位置时,地球上有的区域在白天可能会发生看不到太阳的现象,这是由于光是   ,月球挡住了太阳光。
(3)月球表面有许多环形山,它主要由小天体撞击形成,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   。
19.(2020·温州)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是一部中国古代科技类百科全书,记载了我国古代的许多科技发现与发明。
(1)在北宋之前就有人将磁石(磁体)磨成针悬挂或支撑起来,磁针就能指南。“磁针指南”是因为地球存在   。
(2)沈括考察太行山时,发现有些岩石中夹杂着螺蚌壳。他推测太行山以前是大海,但现在太行山距离大海有近千里。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3)沈括大胆预测石油在未来社会中会得到广泛使用,现预测已被证实。石油的大量使用引起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环境问题称为   。
20.(2020·温州)西瓜味甘汁多,清爽解渴,是盛夏佳果。
(1)西瓜籽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花中的   发育而来。
(2)如图是植物细胞模式图,可口的西瓜汁主要来自   结构。(填相应字母)
21.(2020·温州)小明查找了某天晚餐部分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糖类和水等四种营养素的含量,记录如下:
营养素 含量 食物 A(%) B(%) C(%) D(%)
马铃薯 75.9 20.1 1.7 0.1
牛肉 68.9 0 20.1 10.2
鲤鱼 76.5 0.5 17.6 4.1
(1)马铃薯含有较多的淀粉。淀粉需经过消化系统分解成   才能被吸收到血液。
(2)分析表格数据,其中C表示上述四种营养素中的   。
22.(2020·温州)小明观察了小区入口的车辆出入自动控制闸,发现当车牌被识别系统识别后,绿灯亮,栏杆抬起,车辆通行。于是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模拟电路,车牌识别成功相当于图中开关S闭合。
(1)已知该电路电源电压为6伏,指示灯L工作时的阻值为5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10欧,线圈阻值不计。闭合开关后,线圈吸住铁柱时,指示灯的功率为   瓦。
(2)若电源电压下降,栏杆不能抬起。除了更换电池外,请你再写出一种能使栏杆正常抬起的方法。    。
23.(2020·温州)18世纪前后,人们把元素等同于一种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物质,即单质。“燃素说”和“燃烧的氧化学说”一度成为科学家争论的焦点。
材料一:172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说”:燃素也是一种元素,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如金属含有燃素,金属燃烧时金属释放燃素后成为金属灰(实际是金属氧化物);金属灰与燃素结合又会重新变回金属。
材料二:1766年,卡文迪许制得氢气并认为它是燃素;1773年,舍勒研究发现,可燃物燃烧需要一种他称为“火空气”的单质参与;1784年前,人们认为水是一种元素;1796年,普里斯特利制得可在“脱燃素气”中燃烧的“可燃空气”,也把它当作燃素。
材料三:1777年,拉瓦锡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认为可燃物中不存在燃素;1801年,克鲁克香克证明了普里斯特利所谓的“可燃空气”是一氧化碳,从而结束了“燃素说”与“燃烧的氧化学说”之争。
(1)用你所学的燃烧条件分析,材料二中的“火空气”是   。
(2)材料三中的“可燃空气”一氧化碳属于纯净物中的   ,所以不可能是燃素。
(3)“燃素说”自提出后就引起争议。下列是当时科学家分析的事实或现象,用“燃素说”解释不合理的是   。(可多选)
选项 事实或现象 用“燃素说”解释
A 金属成分比金属灰简单 因为金属燃烧时燃素从金属中逸出
B 加热金属灰通入氢气,金属灰变回金属 因为氢气是燃素
C 木炭与金属灰一起加热变回金属 因为木炭富含燃素
D 铜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加 因为金属铜中含有燃素,加热后有燃素逸出
E 燃素(氢气)与脱燃素气(氧气)结合成为水 因为水是一种元素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第27(1)题6分,其余每空3分,共36分)
24.(2020·温州)医学上,头发密度是指头发覆盖区域内单位面积头发的数量。某科研人员为研究头发密度,选择76位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健康志愿者,将头发覆盖区划分为顶部、枕部和左右两侧四个等面积的区域,分别在四个区域内随机取相同面积进行测量。实验相关数据记录如表。
表一:不同年龄头发密度
年龄段(岁) 人数(人) 头发密度(根/厘米2)
18~29 24 142~150
30~39 18 136~145
40~49 17 129~137
50~60 17 125~132
表二:不同部位头发密度
部位 头发密度(根/厘米 )
顶部 167
枕部 156
左侧 119
右侧 118
(1)测量头发密度时,把志愿者的头发剪短,然后用皮肤镜轻压测量部位,再拍照取样,并用电脑打开照片,如图所示。推测皮肤镜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    。
(2)分析表一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3)表二是某位志愿者不同部位的头发密度,分析该志愿者可能处于哪个年龄段?并说明你的分析过程。   。
25.(2020·温州)在做“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时,小明想:小球从相同高度滚下,若小球材质和斜面倾角不同,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会相同吗?
(1)图甲是用挡板控制大小不同的两个小球在斜面上起始位置的两种方案,小明实验时选择A方案而不能选择B方案的原因是   。
(2)小明选择大钢球、小钢球、木球以及可调整倾角的斜面进行实验。分别让球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释放,利用测速仪测出球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如表所示。
斜面倾角 速度(米/秒) 球的类别 10° 20° 30° 40° 50° 60°
大钢球 2.67 2.67 2.67 2.75 2.88 2.97
小钢球 2.67 2.67 2.67 2.75 2.88 2.97
木球 2.67 2.67 2.67 2.67 2.74 2.89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要使球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与球是钢质或木质无关,则斜面倾角不可能是 。
A.15° B.25° C.35° D.45°
(3)小明利用图乙装置做“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时,通过观察球撞击相同塑料软片的数目来比较球的动能大小(图中未画出固定塑料软片的装置)。老师指出此装置不适合体积不同的两个球做实验,原因是   。
26.(2020·温州)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小明连接了如图甲的电路,电源电压U为3伏。
(1)闭合开关后,小明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改正错误操作后,小明分别将电阻R0为5欧、10欧和20欧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测得电阻R0的电压U0和电流I0数据,如表一所示。小明想进一步研究“电阻R0的电流变化量大小△I0与电压变化量大小△U0的关系”,根据数据计算出部分电压变化量大小△U0和相应的电流变化量大小△I0,如表二所示,则表二中的a为   。
表一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R0(欧) 5 10 20
U0(伏) 1.0 2.2 2.5 1.2 1.8 2.4 1.6 2.4 2.8
I0(安) 0.20 0.44 0.50 0.12 0.18 0.24 0.08 0.12 0.14
表二
组别 △U0(伏) △I0(安)
第1组 1.5 a
第2组 0.6 0.06
第3组 0.8 0.04
(3)小明发现,滑动变阻器电压变化量大小△UR与电流变化量大小△IR的比值,总是等于定值电阻R0的阻值,请结合上表数据和所学电学知识解释此规律。   。
27.(2020·温州)小明和兴趣小组同学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比较铁与铜的活动性强弱,发现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但有时会出现溶液颜色变为淡黄绿色或淡蓝色,甚至无明显变化的异常现象。
(1)针对上述异常现象,他们认为可能是溶液浓度或反应时间不同导致。为进一步探究此问题,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步骤。
建议:①实验可设计4~5组;②实验时每支试管取用硫酸铜溶液5毫升;③每次实验总时间为20分钟。实验室提供铁丝、质量分数为16%的硫酸铜溶液、蒸馏水及其它实验所需的仪器。
(2)列举一个因反应物浓度不同导致实验现象不同的例子,写出反应物及现象。   。
四、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第28题6分,第29题6分,第30题6分,第31题7分,第32题9分,第33题10分,共44分)
28.(2020·温州)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会释放让人产生幸福感、增强记忆力的物质。
(1)运动时,人体肌肉组织会产生一种对大脑健康有促进作用的特殊物质。该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大脑的过程中,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室?   。
(2)运动时呼吸加快,经肺泡处的   ,血液含氧量升高。
(3)不同状态流经不同部位的血液量如图所示。请分析运动时流经骨骼肌血液量大大增加的意义。   。
29.(2020·温州)小明利用稀硫酸与生锈的铁屑反应制取硫酸亚铁,实验流程如下:
资料:①Fe2(SO4)3+Fe=3FeSO4;②硫酸亚铁容易被氧化为硫酸铁等物质。
(1)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   克。
(2)写出该实验中的一条化学方程式(除资料①中的反应外)。   。
(3)稀硫酸与生锈的铁屑充分反应后,要确保铁有少量剩余,其目的是   。
30.(2020·温州)英国物理学家斯特林于1816年发明了“斯特林发动机”。斯特林发动机气缸内工作介质易汽化、易液化,该介质经过吸热膨胀、冷却压缩的循环过程输出动力,因此又被称为热气机。某工程师按照“斯特林发动机”原理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模型机,工作过程中飞轮持续旋转如图乙。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飞轮能持续转动的工作原理。
31.(2020·温州)某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沿竖直方向降落,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最后安全着地。已知运动员和跳伞设备的总重力为700牛,跳伞过程中下降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曲线OA段速度越来越大的原因是   。
(2)图乙是跳伞过程中部分阶段的情景及受力示意图,其中与图甲曲线中CD阶段对应的是   。
(3)计算运动员和跳伞设备的总重力在AB段所做的功。
32.(2020·温州)工业纯碱中含少量氯化钠。兴趣小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工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方法一:差量法。称取W克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装有试剂X的乙装置,并利用测量乙装置增加的质量,求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该方法中试剂X可选用   。
(2)方法二:沉淀法。称取15克样品完全溶解于水中配成60克样品溶液,取三个烧杯分三次进行实验,每次加入30克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所得的沉淀质量记录如表。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烧杯1 烧杯2 烧杯3
样品溶液(克) 10 20 30
氯化钙溶液(克) 30 30 30
沉淀质量(克) 2 4 5
(Na2CO3+CaCl2=CaCO3↓+2NaCl)
(3)请写出提高方法一测量精确度的操作建议(写出2条)。
33.(2020·温州)小明对“篮球在空气中是否受到浮力”进行探究,由此进行一系列的思考与实验,并最终设计出可直接测量空气密度的简易“空气密度仪”。
(1)如图甲,将五个阀门的篮球放在天平的托盘上,阀门连接未充气的气球,且处于关闭状态。加砝码使天天平衡。打开阀门,气球变大,天平指针向右偏转。指针向右偏转的原因是   。
(2)为测量篮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小明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电路中电源电压U为6伏,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10欧,R是力敏电阻,其阻值与所受压力FB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当左盘中篮球未给气球充气时,电流表示数为0.2安;当篮球给气球充气到体积为篮球的2倍时(篮球体积不变),电流表示数为0.15安。力敏电阻R所受压力FB与篮球对左侧托盘的压力FA的关系如图丁所示。请计算篮球所受的浮力。
(3)图乙中篮球和气球内的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并控制气球体积为篮球的2倍,在电压表指针所指的刻度盘上标上对应的空气密度值,就制成了一台测量当地空气密度的“空气密度仪”。现用此装置测量大于1.29千克/米3的空气密度,指针大致指示在何处?请在图戊的刻度盘中用箭头标出,并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酸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据此判断。
【解答】A.柠檬汁(pH:2~3) <7,呈酸性,故A错误;
B.苹果汁(pH:3~4)<7,呈酸性,故B错误;
C.西瓜汁(pH:5~6)<7,呈酸性,故C错误;
D.玉米汁(pH:7~8) >7,呈碱性,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 哺乳动物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用肺呼吸;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脑较大而发达;哺乳;胎生.哺乳和胎生是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胚胎在母体里发育,母兽直接产出胎儿,母兽都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幼仔。
【解答】由题意可知海豚属于哺乳动物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体温恒定是哺乳动物的一个特征,C选项正确。用鳃呼吸是鱼类的和两栖类幼体的特点,A错误;哺乳动物是体内受精,B错误;海豚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没有翼不能飞翔,D错误。
故选C
3.【答案】A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解答】根据方程式 2Zn+O2+2H2O=2Zn(OH)2 可知,反应物有3种,生成物只有1种,因此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4.【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显微镜操作中调焦观察的步骤可知,找像时首先用低倍镜观察,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左眼注视目镜找到模糊像后用细准焦螺旋调节至清晰。
【解答】由题中信息“ 小明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要将镜筒从最低处开始上升 ”可知,小明正在进行调焦观察的操作,此时应先转动粗准焦螺旋找到模糊的像,A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过滤操作用于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分离,据此判断。
【解答】在冷水浸泡、加热煎制、取液弃渣和装袋保存四个环节中,取液弃渣是将药液和不溶于药液的残渣进行分离,与过滤操作相同,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6.【答案】D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
【解析】【分析】(1)根据“ 蚊子碰到金属网形成闭合电路 ”分析;
(2)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压降低时电流的变化即可;
(3)电流通过导体时都会发热,这就是电流的热效应;
(4)根据(1)中分析确定。
【解答】 电蚊拍灭蚊时,蚊子碰到金属网形成闭合电路, 这说明有电流经过蚊子,那么蚊子肯定是导体,故A正确不合题意;
电蚊拍的电压降低后,根据可知,通过蚊子的电流会减小,发热会减小,那么会降低烧毁效果,故B正确不合题意;
当电流经过蚊子时会发热,故C正确不合题意;
在烧毁时,肯定有电流经过蚊子,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2、水循环的意义: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3、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解答】A: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凝结和降水,错误,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A错误;
B: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海洋与陆地间的循环为陆地供应淡水,B正确;
C:地表径流水量一定与植物蒸腾量相等,错误,地表径流水量要大于植物蒸腾量,地表径流除了提供给植物的,还有直接蒸发的和最后流入海洋的,C错误;
D: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错误,人类直接利用的是淡水资源,D错误。
故选B
8.【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计算。
【解答】在 Ag2S 中,银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2+x=0,解得:x=-2价,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9.【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如果物体是静止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
【解答】轿车相对于房子的窗户、路边的灯杆和行驶的卡车,位置都在不断变化,所以它肯定是运动的;而轿车相对于司机的位置保持不变,即它是静止的,因此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是轿车的司机,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0.【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二氧化碳主要由叶从空气中获得,水主要由根吸收运输到叶。
【解答】A、图中叶片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这应该是植物的呼吸作用,A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水进入叶片,氧气离开叶片,符合光合作用过程,B正确;
C、光合作用时氧气应该是离开叶片,水应该进入叶片,C错误
D、氧气和二氧化碳符合光合作用,但水应该是进入叶片的,图中是离开了,D错误。
故选B
11.【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析即可。
【解答】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即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且距离相等,那么棋子在甲位置的像应该在②处,棋子在乙位置的像应该在④处,那么“象”的移动是从②到④,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2.【答案】C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小球向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对应的左口压强越小,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即可。
【解答】A.当风从左口吹过时,玻璃管的左口处气体流速大压强小,而右口处气体流速小压强大,于是产生向左的压强差,推动乒乓球向左移动,故A错误;
B.根据图片可知,三个水平玻璃管的横截面积相同,故B错误;
C.上面的乒乓球向左运动的距离最大,因此最上面的玻璃管左口出气压最小,而最下面的气压最大,故C正确;
D.由于没有准确的测量工具,因此无法测量竖管中各处的压强大小,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A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电路中智能锁的工作情况,哪个与题干描述一致,哪个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当开关S1闭合时,发生器 被接通发出声音,由于开关S2还未闭合,所以电动机不能工作,因此不能开锁。当输入指纹开关S2闭合时,电动机被接通,智能锁被打开,故A符合题意;
B.当输入密码开关S1闭合时,发生器 不能被接通,因此不发声,故B不合题意;
C.无论是输入指纹闭合开关S2,还是输入密码闭合开关S1,发生器都能发声,电动机都能同时工作而开锁,故C错误;
D.只要输入密码闭合开关S1,电动机就能工作打开智能锁,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14.【答案】A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完整反射弧结构和信息传导的过程为: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效应器一般为一些肌肉或腺体。
【解答】由图可知,甲中完成反射的过程是:手部热感受器e→ 传入神经b → 脊髓处的神经中枢 c→ 传出神经d → 手部肌肉a,完成缩手反射。所以e应该是指感受器。由图乙反射弧中箭头的方向可知, ①是反射弧的起点应该表示的是感受器,所以e与 ①对应,A选项正确。
故选A
15.【答案】B
【知识点】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压强的变化;功率
【解析】【分析】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S=ab,因此只有横轴和纵轴表示的物理量为相乘关系时才能用面积表示,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S=ab,
A.根据可知,压力F与受力面积的比值等于压强p,与阴影面积不符,故A错误;
B.根据F=pS可知,压力等于压强和受力面积的乘积,与阴影面积相符,故B正确;
C.根据可知,功与时间的比值等于功率,与阴影面积不符,故C错误;
D.根据可知,功与功率的比值等于时间,与阴影面积不符,故D错误。
故选B。
16.【答案】(1)自动调节
(2)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7:12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分子的热运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 复杂,生物种类 越多,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就越强;
2、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处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之中;
3、 根据化学式可以计算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之比。化学式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之比即为各元素的质量之比。
【解答】(1) 茶园是一个生态系统,能保持相对稳定,除人的作用外,还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动调节能力有关;
(2) 在泡茶过程中,会闻到茶特有的香气 是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3) 茶氨酸(C7H14N2O3) 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2N:3O=(2×14):(3×16)=7:12
故答案为:(1)自动调节 (2)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7:12
17.【答案】(1)变异
(2)呼吸道
【知识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常见的传染病
【解析】【分析】1、病毒变异其实就是指病毒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了各方面的变化,如病毒变异产生的耐药性。病毒变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病毒毒力变强,会有强毒株、弱毒株之分;(2)、温度适应能力,如果此病毒原属于喜低温病毒,随着基因突变,病毒可变异为耐冷、耐热;(3)、宿主范围增大,由原来的动物体内的病毒发展为适应人体。如果病毒已经发生变化,那有可能你之前所做的疫苗或者是药物都有可能会对它不再起作用;
2、按传播途径分传染病可分为: 呼吸道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四类。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解答】(1) 20世纪40年代开始生产流感疫苗。很多时候流感疫苗的效力不足60%,可能是因为流感病毒在一段时间后发生了 变异,产生新的毒株;
(2) 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 ,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所以属于呼吸道传染病。
故答案为:(1)变异 (2)呼吸道
18.【答案】(1)3
(2)沿直线传播
(3)大气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农历十五、六时月相为满月,此时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
2、农历初一时,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月球在中间,当月球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线挡住时在地球表面会出现一个阴影区,处于阴影区的人都看到日食现象。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日食现象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3、地球表面的大气对地球有保护作用,能将飞向地球的小天体在穿过大气层时燃烧掉。月球上没有大气,小天体能撞击月球而有许多的陨石坑。
【解答】(1)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此时月相为满月,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所以是图中的3位置;
(2)月球在位置1时会出现日食现象,主要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在地球表面出现了阴影,这是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月球表面有许多环形山,它主要由小天体撞击形成,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大气。
故答案为:(1)3 (2)沿直线传播 (3)大气
19.【答案】(1)地磁场
(2)地壳运动
(3)温室效应
【知识点】地磁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1、地球存在地磁场,能使处在其中的小磁体静止后指向南北方向;
2、地壳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地壳运动是由内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它可以引起岩石圈的演变,促使大陆、洋底的增生和消亡;并形成海沟和山脉;同时还导致发生地震、火山爆发等;
3、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产生的和大量排放的汽车尾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解答】(1)在北宋之前就有人将磁石(磁体)磨成针悬挂或支撑起来,磁针就能指南。“磁针指南”是因为地球存在地磁场;
(2)沈括考察太行山时,发现有些岩石中夹杂着螺蚌壳。他推测太行山以前是大海,但现在太行山距离大海有近千里。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
(3)由题中信息“石油的大量使用引起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可知,这种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1)地磁场 (2)地壳运动 (3)温室效应
20.【答案】(1)胚珠
(2)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1、植物的花经传粉受精之后能继续发育,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和果皮合称果实;
2、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液泡的体积比较大,里面主要含有细胞液,果实的汁水就是来自液泡中的细胞液。
【解答】(1)西瓜籽是种子主要是由花中的胚珠发育而来;
(2)可口的西瓜汁主要来自液泡B结构。
故答案为:(1)胚珠 (2)B
21.【答案】(1)葡萄糖
(2)蛋白质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1、淀粉是糖类物质经消化系统后能被消化成小分子的葡萄糖,才能被小肠吸收;
2、通过三种食物成分的比较可以确定C表示的营养素。
【解答】(1) 马铃薯含有较多的淀粉。淀粉需经过消化系统分解成 葡萄糖才能被吸收到血液;
(2)三种食物中均是含水分最多,所以A表示水分。其次马铃薯主要含淀粉较多,所以B是淀粉,牛肉与鲤鱼主要含蛋白质较多,所以C是蛋白质,D是脂肪,所以填蛋白质。
故答案为:(1)葡萄糖 (2)蛋白质
22.【答案】(1)0.8
(2)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上移动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公式计算出通过电路的电流,再根据公式PL=IL2RL计算指示灯的功率;
(2)栏杆不能抬起,可能是因为线圈对铁柱的吸引力太小,可从增大控制电路的电流的角度思考解决方法。
【解答】(1)变阻器和指示灯串联,
电路的总电流为:;
此时指示灯的功率为:PL=IL2RL=(0.4A)2×5Ω=0.8W。
(2)栏杆不能抬起,可能是因为线圈对铁柱的吸引力太小,也就是通过线圈的电流太小,解决方法;
①当电阻不变时,根据U=IR可知,要增大电流就必须增大电池的电压;
②根据U=IR可知,当电压不变时,要增大电流必须减小电阻,即变阻器的滑片向上移动。
23.【答案】(1)氧气
(2)化合物
(3)ADE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火空气”的气体种类;
(2)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3)根据“燃素说”的观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
【解答】(1)燃烧的条件为: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达到着火点,据此可知,材料二中的“火空气”是氧气;
(2)一氧化碳由两种元素组成,因此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
(3)A.金属燃烧时燃素从金属中逸出,那么金属的成分应该包括燃烧,那么肯定比金属灰复杂,故A不合理;
B.金属燃烧释放燃素生成金属灰,而金属灰与燃烧结合重新变为金属,因为氢气可以达到这个目的,所以氢气是燃素,故B合理;
C.因为金属灰与燃素结合重新得到金属,所以根据 木炭与金属灰一起加热变回金属 得到,木炭富含燃素,故C合理;
D.根据金属燃烧释放燃素可知,铜在空气这燃烧后质量会减小,故D不合理;
E.既然水由氢气和氧气结合生成,那么水就由两种元素组成,肯定是化合物,而不是一种元素,故E不合理。
故选ADE。
24.【答案】(1)将测量部位放大;控制测量区域面积相同
(2)头发密度总体上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
(3)30~39岁;对表二中的4组数据求平均值,结果为140根/厘米 ,并与表一中数据对照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头发细密难以计数,题图可知皮肤镜有放大作用,且能使不同人测量部位的大小相同;
2、根据表一中年龄与头发密度数据的变化关系可以得出变化的趋势;
3、表一的数据是人不同部位采集头发数据后的平均值。表二数据是某位志愿者不同部位的头发密度,对这些部位的密度取平均值后就是这位志愿者的头发密度,再与表一比较可得志愿者的年龄。
【解答】(1) 测量头发密度时,把志愿者的头发剪短,然后用皮肤镜轻压测量部位,再拍照取样,并用电脑打开照片,如图所示。推测皮肤镜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将测量部位放大;控制测量区域面积相同 ;
(2)由表一数据可知当年龄增大时头发密度的变化趋势是减少的,所以可得出的结论是: 头发密度总体上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 ;
(3)这位志愿者的头发密度是:,对应表一可知处于30~39岁年龄段。分析过程为: 对表二中的4组数据求平均值,结果为140根/厘米 ,并与表一中数据对照 。
故答案为:(1) 将测量部位放大;控制测量区域面积相同 (2) 头发密度总体上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 (3) 30~39岁;对表二中的4组数据求平均值,结果为140根/厘米 ,并与表一中数据对照
25.【答案】(1)B方案中两球从起始位置到水平位置的高度差不同
(2)D
(3)塑料软片对不同体积的小球的阻力不同
【知识点】动能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探究动能大小与小球质量的关系时,必须控制小球释放时在斜面上的高度相同,从这个角度分析即可;
(2)根据表格确定斜面倾角对小球速度影响无关的角度范围,然后与各个选项进行对比即可。
(3)球的体积越大,与塑料片的接触面积越大,受到的阻力越大,那么撞击的塑料片的个数越少。
【解答】(1)在A方案中,挡板是水平的,无论球大或球小,它们下落的高度相同;而在B方案中,挡板与斜面垂直,球越小它所在的高度越小,因此:小明实验时选择A方案而不能选择B方案的原因是 : B方案中两球从起始位置到水平位置的高度差不同 了;
(2)根据表格可知,当斜面倾角在10°~30°之间时,无论球的材质是否相同,最终小球的速度相同,这说明在这个角度范围内,球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与球是钢质或木质无关。因为45°>30°,所以斜面倾角不可能是D;
(3) 老师指出此装置不适合体积不同的两个球做实验,原因是:塑料软片对不同体积的小球的阻力不同 。
26.【答案】(1)正负接线柱接反
(2)0.30
(3)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U=U0+UR, 得△UR=△U0;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特点IR=I0,得△IR=△I0。所以△UR与△IR的比值等于△U0与△I0的比值。据表二数据可知,△U0与△I0的比值等于R0,则△UR与△IR的比值等于R0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1)电流表在接线时,必须“正进负出”,否则指针向反向偏转;
(2)根据表二,确定电流变化量和电压变化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据此计算第一组中的数值a;
(3)首先根据串联电路总电压和各处电压的关系确定定值电阻电压的变化量和变阻器电压变化量的关系,然后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确定两个电流变化量的关系,最后根据欧姆定律确定电压变化量和电流变化量的比值关系即可。
【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电流表的指针反向偏转,那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正负接线柱接反;
(2)根据表二可知,第2组和第3组中 △U0 与 △I0 的比值分别为10Ω和20Ω,都等于各自对应的电阻,因此第1组中,也符合这个规律,即:;
(2) 小明发现,滑动变阻器电压变化量大小△UR与电流变化量大小△IR的比值,总是等于定值电阻R0的阻值, 理由是: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U=U0+UR, 得△UR=△U0;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特点IR=I0,得△IR=△I0。所以△UR与△IR的比值等于△U0与△I0的比值。据表二数据可知,△U0与△I0的比值等于R0,则△UR与△IR的比值等于R0 。
27.【答案】(1)①将质量分数为16%的硫酸铜溶液稀释成4%、8%、12%的硫酸铜溶液备用;
②在相同环境下,取4支相同的试管各放1根大小相同的铁丝,分别加入5毫升4%、8%、12%、16%的硫酸铜溶液;
③在20分钟内,观察反应溶液的变化,每隔2分钟记录各试管中溶液颜色;
④比较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在相同反应时间时的溶液颜色,同时比较同一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在不同时间的颜色变化,得出溶液浓度和反应时间对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
(2)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实验探究溶液颜色变化与溶液浓度和反应时间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需要控制放入铁丝的大小、加入硫酸铜溶液的体积数相同,而改变溶液的浓度,并分段记录反应时间和溶液颜色的变化,最后根据现象得出结论即可;
(2)可以根据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解答。
【解答】(1)我设计的实验方案和步骤为:
①将质量分数为16%的硫酸铜溶液稀释成4%、8%、12%的硫酸铜溶液备用;
②在相同环境下,取4支相同的试管各放1根大小相同的铁丝,分别加入5毫升4%、8%、12%、16%的硫酸铜溶液;
③在20分钟内,观察反应溶液的变化,每隔2分钟记录各试管中溶液颜色;
④比较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在相同反应时间时的溶液颜色,同时比较同一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在不同时间的颜色变化,得出溶液浓度和反应时间对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
(2) 因反应物浓度不同导致实验现象不同的例子: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
28.【答案】(1)右心房
(2)气体交换
(3)为骨骼肌输送更多的有机物和氧气,并更快将骨骼肌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走
【知识点】血液循环;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1、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它们的过程是:体循环:左心室(心脏)→主动脉→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心脏) 肺循环:右心房(心脏)→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心脏) ;
2、肺循环时血液经过肺部,血液中的含氧量会升高。在肺部能完成气体交换,肺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
3、人体运动时主要依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能量由肌肉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血液能将有机物和氧气运输给肌肉。由于运动时肌肉需要的能量增加所以血液输送的有机物和氧气也相应增加,血液量增加。
【解答】(1)人体肌肉分泌产生的物质会进入肌肉处的毛细血管参与到体循环中,再经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心脏),所以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2)在肺循环中血液中的氧气能得到补充,主要是因为血液流经肺时血液中的气体与肺泡中的气体能完成气体交换,血液含氧量升高;
(3)血液循环给人体的各部分运输有机物和氧气,使各部分组织能进行呼吸作用得到能量。人在运动时肌肉收缩和舒张需要大量的能量,此时血液大量流经骨骼肌给肌肉提供充足的有机物和氧气,并更快将骨骼肌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走。
故答案为:(1)右心房 (2)气体交换 (3)为骨骼肌输送更多的有机物和氧气,并更快将骨骼肌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走
29.【答案】(1)10
(2)Fe+H2SO4=FeSO4+H2↑
(3)使生成的硫酸铁完全转化为硫酸亚铁;防止生成的硫酸亚铁被氧化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即可;
(2)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防尘塞;
(3)可从硫酸亚铁容易被氧化的角度思考。
【解答】(1)设需要溶质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质量为x,
50g×19.6%=98%x;
解得:x=10g;
(2)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 ;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方程式为:Fe2O3+3H2SO4= Fe2(SO4)3 +3H2O;
(3)稀硫酸与生锈的铁屑充分反应后,要确保铁有少量剩余,其目的是:使生成的硫酸铁完全转化为硫酸亚铁;防止生成的硫酸亚铁被氧化。
30.【答案】酒精灯加热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热气缸中的工作介质吸热汽化膨胀,推动活塞A向右运动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由于飞轮具有惯性,带动活塞A向左运动,活塞A将热气缸中的工作介质推入冷气缸并液化,活塞B又将介质推回热气缸。如此反复。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根据乙图描述的四个环节,注意分析每个环节中活塞的运行方向,里面气体的存在状态以及能量的转化,从而对热气机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解答】 酒精灯加热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热气缸中的工作介质吸热汽化膨胀,推动活塞A向右运动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由于飞轮具有惯性,带动活塞A向左运动,活塞A将热气缸中的工作介质推入冷气缸并液化,活塞B又将介质推回热气缸。如此反复。
31.【答案】(1)运动员和跳伞设备的总重力大于阻力
(2)③
(3)解:s=vt=50米/秒×(40-20)秒=1000米
w=Fs=Gs=700牛×1000米=7×105焦
答:运动员和跳伞设备总重力在AB段所做的功为7×105焦。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与运动的关系;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当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合力为零时,加速停止,此时速度最大;当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2)CD段时的速度比AB段时小,说明此时运动员已经打开降落伞,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即可;
(3)根据图像确定AB段运动员下落的时间,再根据s=vt计算运动员下落的距离,最后根据W=Fs计算总重力在AB段做的功。
【解答】(1) 图甲中曲线OA段 ,由于降落伞还未打开,此时运动员受到的总重力大于空气阻力,合力向下,与运动方向一致,所以做加速运动;
(2)CD段时的速度比AB段时小,说明此时运动员已经打开降落伞,由于此时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合力为零,即他的总重力等于空气阻力,故选③;
(3) 运动员在AB段下降的高度s=vt=50m/s×(40-20)s=1000m;
运动员的总重力在AB段做的功:W=Fs=Gs=700N×1000m=7×105m。
32.【答案】(1)氢氧化钠溶液
(2)解:分析表中数据可知,15克样品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量:2克×60/10=12克
设纯碱中的碳酸钠质量为x。
Na2CO3+CaCl2= CaCO3↓+2NaCl
106 100
x 12克
z=12.72克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Na2CO3%= ×100%=84.8%
答: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4.8%
(3)缓慢滴加稀盐酸以减慢通气速度;反应结束后向装置内通氮气;在甲、乙两装置之间加吸收水蒸气的装置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碳与碳酸氢钠溶液能够反应并被吸收,利用试剂X所在的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之差就可以得到二氧化碳质量,并根据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沉淀的质量与样品溶液的质量成正比,根据烧杯1可知,当样品溶液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时,每加入10g生成沉淀2g,据此计算出60g样品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再利用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即可。
(3)滴入的稀盐酸越缓慢,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速度越小,越能够被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和导管内肯定会残留部分二氧化碳,可以通入氮气,将它们压进装置乙,让它们被充分吸收;反应过程中,肯定会生成水蒸气,这些水蒸气被乙吸收,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解答】(1)二氧化碳与碳酸氢钠溶液能够反应并被吸收,因此该方法中试剂x应该是氢氧化钠溶液;
(2)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15克样品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量:;
设纯碱中的碳酸钠质量为x,
Na2CO3+CaCl2= CaCO3↓+2NaCl
106 100
x 12克

解得:z=12.72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3) 提高方法一测量精确度的操作 :①缓慢滴加稀盐酸以减慢通气速度;②反应结束后向装置内通氮气;③在甲、乙两装置之间加吸收水蒸气的装置。
33.【答案】(1)随着气球体积变大,排开空气体积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受到空气浮力也变大,篮球对左盘的压力减小。
(2)解:由欧姆定律I1=U/R总得R总=U/I1=6伏/0.2安=30欧,
则R1=R总-R0=30欧-10欧=20欧,由图丙得FB1=309牛,
根据图丁可知FB是FA的50倍,故FB1=309牛对应的FA1=6.18牛;
I2=U/R'总得R'总=U/I2=6伏/0.15安=40欧
则R2=R'总一R0=40欧一10欧=30欧,
由图丙得FB2=300牛,由图丁得FA2=6.00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及对篮球和气球整体受力分析:A盘前后2次受到的压力差等于篮球所受浮力的2倍,即:
FA1-FA2=2F浮
F浮=(FA1-FA2)/2=(6.18牛-6.00牛)/2=0.09牛
答:篮球所受的浮力为0.09牛。
(3)指针如图;与密度为1.29千克/米3的空气相比,装置在密度大于1.29千克/米3的空气中,受到浮力较大,则篮球对盘的压力较小,力敏电阻所受压力也较小,电阻较大,电路中的电流较小,则电压表示数较小。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天平的示数其实就是托盘受到的压力,而托盘受到的压力等于篮球的重力与它受到浮力的差。根据气球体积的变化,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浮力的变化,再确定篮球对托盘压力的大小变化即可;
(2)首先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电流为0.2A时的总电阻,然后根据 R1=R总-R0计算出此时压敏电阻的阻值,再根据丁图确定FB和FC的数量关系,进而计算出此时托盘A受到的拉力FA1,这其实就是篮球的重力;同理,计算出电流为0.15A时托盘A受到的压力 FA2 ,二者之差就是现在篮球和气球受到的浮力之和。由于现在的体积是篮球的2倍,所以现在的浮力也是篮球浮力的2倍,那么根据 FA1-FA2=2F浮 计算篮球受到的浮力即可;
(3)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空气密度增大时篮球所受浮力的变化,再确定篮球对托盘压力的变化,进而确定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化,再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流变化,最后根据U=IR确定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即可。
【解答】(1) 打开阀门,气球变大,天平指针向右偏转。指针向右偏转的原因:随着气球体积变大,排开空气体积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受到空气浮力也变大,篮球对左盘的压力减小。
(2)当电流为0.2A时
由欧姆定律得到:此时的总电阻R总=U/I1=6V/0.2A=30Ω,
则R1=R总-R0=30Ω-10Ω=20Ω,由图丙得FB1=309N,
根据图丁可知FB是FA的50倍,
故FB1=309N对应的FA1=6.18N;
当电流为0.15A时,
此时的总电阻R'总=U/I2=6V/0.15A=40Ω;
则R2=R'总一R0=40Ω一10Ω=30Ω;
由图丙得FB2=300N,由图丁得FA2=6.00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及对篮球和气球整体受力分析:A盘前后2次受到的压力差等于篮球所受浮力的2倍,即:FA1-FA2=2F浮;
那么篮球受到的浮力F浮=(FA1-FA2)/2=(6.18N-6.00N)/2=0.09N;
(3) 现用此装置测量大于1.29千克/米3的空气密度,指针大致再1.29的左边,如下图所示:
判断依据是: 与密度为1.29kg/m3的空气相比,装置在密度大于1.29kg/m3的空气中,受到浮力较大,则篮球对盘的压力较小,力敏电阻所受压力也较小,电阻较大,电路中的电流较小,则电压表示数较小。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