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须知: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一、(每小题3分,共39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摇曳(yè) 趿拉(tā) 自诩(x ) 不可估量(liàng)
B、媲美(pì) 绯红(fěi) 愧怍(zuò) 有史可稽(jī)
C、涟漪(yī) 矿藏(cáng) 徜徉(cháng) 命途多舛(chu n)
D、脑髓(su ) 猝然(cù) 鬈曲(ju n) 有条不紊(wě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他们不仅可以攀登绝壁、潜入海底,可以进行别出新裁的悬崖跳水和危险异常的汽车大赛,而且可以进行并不美妙的“健美比赛”和有害无益的“赛吃运动”。
B、流水一去是决不回来了,但有时也会化作一两片羽云瞭望故乡。
C、当我们驶下崆岭滩时,果然是一片乱石林立,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找寻小径拔涉前进了。
D、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退除的角质表皮。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B、我们不仅在科学上要向西方学习,在艺术上也要向西方靠拢。结果就像邯郸学步一样,别人的东西没有学好,自己的传统反而被遗忘了。
C、这种科学方法很容易被错误地应用,而滥用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的可能性是耸人听闻的。
D、这幢清寒的小屋,远离通衢大道,茕茕孑立于田野之间,隐蔽在花园的密林深处,恰恰是在这贵族府第简陋的侧屋里诞生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天才之一。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无论如何,科学不应傲慢,不应气势汹汹,因为和其他人间事物一样,科学本质上也是不完美的。
B、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代送,车费减少一倍。
C、通过最简单的一句话,使我联想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联想到山川、森林、村舍、田野、池塘和湖泊。
D、作为美国便捷快餐店象征的麦当劳,在其北京的许多顾客眼里是悠闲消遣。
5、下列对课文中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传,是研究我国春秋时期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B、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诗集命名为《指南录》,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诗意。
C、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他第一次以“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一生笔耕不辍,擅长写杂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对他一生的最好写照。
D、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开创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因其以屈原作品《离骚》为代表,所以,后世也称该诗体为“骚体”。
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 B、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
C、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D、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A、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B、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C、素善留侯张良。 D、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B、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
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璧有瑕,请指示王。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①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②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C、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10、下列各句的某个文言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
1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B、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C、在历史上,“书”与 “金”“石”“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
1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后,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B、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
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
D、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B、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
C、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
D、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
二、(共1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
我们带着惊讶和柔情望着这幢实为波兰民族精华的朴素小屋。它像一只轮船,漂浮在花园绿色的海洋里,花园里的一草一木,都经过了精心的栽培,因为这花园也想与肖邦的音乐般配。
春天,栗树新叶初发,几乎还是一派嫩黄色,它们悬挂在屋顶的上方,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的翅膀。粉红色的日本樱花,宛如在旭日东升的时候飘在庄园上空的一片云彩。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
夏天,水面上开满了白色和黄色的睡莲,那扁平的叶子舒展着,像是为蜻蜓和甲虫准备的排筏。睡莲映照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宛如歌中的叠句。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尤其是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宛如船歌的一串琶音,而那银灰、淡紫的亭亭玉立的树干,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宛如f小调叙事曲开头的几节。清风徐来,树影婆娑,花园里充满了簌簌的声响。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我们心荡神驰,犹如是在聚精会神地倾听这独具一格的音乐的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
秋天又别有一番风味。这是乡村婚嫁的季节,时不时有一阵小提琴声传到这里,飘到金黄的树冠下,飘到寂静的草坪上,它提醒我们,此刻正置身于马祖卡曲的故乡。当我们漫步在花园的林阴小道,当我们踏上玲珑剔透的小桥,落叶在脚下踩得沙沙响。作为悠悠往事“见证者”的树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结尾中令人难忘的三重奏,它们以自己干枯的沙沙声招来了那么多的思绪,那么多的回忆,那么多的乐曲。于是,我们开始理解那个客死远方巴黎的人的深沉的郁闷:久别经年,他只能依稀记得“国内唱的歌”。
然而,这里最美的是冬天。请看吧!四野茫茫,白雪覆盖的房舍安然入梦。花园的树木变成了水晶装饰物,且会发出银铃般清脆的响声,就像昔日挂在马脖子上的铃铛。如今既没有马,没有雪橇,也没有狐裘,更没有裹着狐裘的美女。没有母亲,没有姐妹——只有无边的静寂。一切都成为往事了。
只有他还住在这里,独自一人在雅致的房间里来回踱步。只有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静。只有音乐长存。
倘若你在这样一个隆冬季节,站在这小屋的前边,望着被积雪压弯了的光秃秃的树枝、黑洞洞的窗口,你就会感到你是和肖邦在一起。
你是在和肖邦促膝谈心。
14、、肖邦之家四季景色的特点是什么?请分别从文中各找出两个最具代表性的词语加以概括。(3分)
春: 夏:
秋: 冬:
15、面对肖邦之家的四季景色,作者为什么会认为自己和肖邦是在“促膝谈心”?试联系文章内容分条回答。(4分)
答:
16、下列对这篇文章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 )
(4分)
A、本文语言优美,感情深邃,真挚感人。作者仿佛为我们演奏一首格调铿锵的乐曲,描绘一幅色彩浓烈的田园风景画。
B、“清风徐来,树影婆娑,花园里充满了簌簌的声响”,这一描写,写出了肖邦之家夏天景色的悠扬和清丽,使人心荡神怡。
C、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分别描写肖邦之家四季的景致,从整体上能给读者一种直观、立体、综合的阅读感觉。
D、作者写冬天的风雪与寂静,是为了突出肖邦的孤独以及肖邦音乐的曲高和寡。但只要你理解了肖邦,就会感受到在和肖邦促膝谈心。
E、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肖邦之家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景,并把它们与肖邦的音乐融合在一起,如歌如画,让人回味。
三、(共1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7、18题。(共10分)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3)因人之力而敝之 (4)失其所与,不知
1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6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二)(6分)
19、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所宜深慎。(魏徵《谏太宗十四疏》)
(4)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徒慕君之高义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4分)
20、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波浪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句子。(4分)
人们从读书中学做人:从圣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 , ;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 , 。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五、作文(3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政府关注民生,社会关注教育,家长关注高考,学生关注未来;弱势群体需要被关注,留守儿童需要被关注;领跑者自然会受到关注,落伍者更应该得到关注。
请以“关注”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1学年第二学期瑞安十校高一期中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5、A(《左传》是编年体史书)
6、D
7、A(名词作状语)
8、B
二、(共11分)
14、(3分)春:娇嫩,温柔 夏:成熟,清丽(悠扬) 秋:寂静,忧伤 冬:静寂,孤独。15、(4分)(1)春天,会使人联想到肖邦最温柔的曲子;(2)夏天,会使人联想到肖邦最成熟的作品;(3)秋天,使人理解了肖邦作品中最深沉的郁闷;(4)冬天的肖邦之家虽然寂静,但你却并不孤独,因为有肖邦的音乐,你会感觉和肖邦在一起。
三、(共16分)
17、(4分)(1)从属二主;(2)使……灭亡;(3)依靠;(4)通“智”,明智
18、(6分)(1)越过别国而把远方的郑国当作边邑,你知道这是困难的,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鄙、陪”1分,句子通顺1分,此句共2分)
19、(6分,每空1分)
(1)亦以明死生之大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2)路曼曼其修远兮 (3)载舟覆舟
(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五、作文(30分)
参考会考评分标准。
(出卷人:瑞安九中 陈晓娜 联系电话:13958833432/653432
审核人:瑞安九中 陈瑞 联系电话:1895880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