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张衡传》课件(39张PPT)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13《张衡传》课件(39张PPT)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1 23:5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张衡传
作者:范晔
后汉书·张衡传
南朝·范晔
学习目标
1、 自学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2、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贡献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3、学习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等优秀品质,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与判断。
学习重点
文言文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以及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专有名词、官职任免等文化常识。
学习难点
学习人物传记写法,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以及承载的人文精神。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一)导入新课,初识张衡
1900多年前,当人们都还在茫然中打量这个世界时,我国东汉就已经有一个人的足迹踏遍了他所能触及的所有的文明巅峰。
他是文学家,二京大赋,气势恢宏;
他是书画家,东汉六家,上有其名;
他是数学家,圆周率说,千年第一;
他是发明家,浑天地动,构造奇异;
他是地理学家,地形图表,泽被后世;
他更是天文学家,洞观天象,拨正视听。
他可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无所不精。此人就是张衡。今天就让我们循着范晔的文字,解读这位全能型人才,看看是什么成就了这位杰出的人物。
张衡(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在文学、艺术、地震学、天文学、地理学、数学、气象学、机械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人。曾两度担任执管天文的太史令。精通天文历算,创制世界上最早的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文学作品《二京赋》,《四愁诗》
了解传主
一九五六年南阳重修他的坟墓和读书台,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在他的纪念碑上题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严济慈题词赞道:“精仪揭天地,科圣著千秋”。后世人称张衡为“科圣”。
记里鼓车
指南车
2、请全体同学齐读课文,要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和断句。
齐声诵读,要求读准字音、句读,体会文章韵律,熟悉课文内容。
合作探究
1.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
①文学成就(第1段)。
②科技成就(第2-4段,第3段过渡)。
③治国才能(第5-6段)。
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他在科学上的才能和贡献。
合作探究
(二)、研读课文,再识张衡
1、班固已作《两都赋》,张衡为何还要写《二京赋》?
“因以讽谏”
《二京赋》( 《东京赋》、《西京赋》)描写洛阳、长安的繁华,讽刺贵族官僚的荒淫无耻,描述了一些民情风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危机四伏的深刻忧虑。(忧国忧民)
2、张衡为什么有如此的文学才华?
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原因之一)
张衡成为博学多才的伟人,除了上面的原因,还有哪些原因?
“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结俗人。”(有哪些句子为“从容淡静”作了注解?)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衡不慕当世”。
──谦逊持重,超尘拔俗,不慕名利。(原因之二)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尤致思于……”、“研核阴阳,妙尽……”“言甚详明”
──执著专一,治学严谨。(原因之三)
小结:
苏轼曾说:“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一个人成就的取得一定离不开性格和精神的引领。
东汉书法家崔瑗给张衡写的墓碑,说他“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他自己在一篇述志的作品《应闲》里说“约己博艺,无坚不钻”。又说“君子不患位之不立,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可以看出他的治学态度和做人品格,也印证了以上分析的三方面原因。
合作探究
三、重点概括,三识张衡
1、学习第四段。
问:本段不到二百字,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请概括要点
候风地动仪
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
员径八尺,
合盖隆起,
形似酒尊,
饰以篆文山
龟鸟兽之形。
质地
外形
雕饰
候风地动仪之构造示意图
中有都柱,
傍行八道,
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
首衔铜丸,
下有蟾蜍,
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
皆隐在尊中,
覆盖周密无际。
……
验之以事,
合契若神。
内部机械构造
这段文字写作顺序:
从时间→名称→材料→外形→内部构造→作用→效果→评价→验证→使用等方面,对候风地动仪作了介绍。
小结:
史书载从公元92年到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间,我国北方共发生大地震26次,张衡研制的地动仪灵敏,测报地震准确,突出了他作为科学家的非凡才能。
2、学习第五、六段
思考:为了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作者在第五、六段写了哪两件事?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1)《思玄赋》的由来。(2)出任河间相与权奸的斗争。
性格:心思细密、小心谨慎;果敢决绝,聪明机智。
(四)总结要领,拓展延伸
1、人物传记的写作要领。
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的材料的?
1):从传记中看张衡一生经历了几位皇帝?
东汉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和帝→安帝→顺帝(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
2):对于张衡的博学多才,传记中是如何反映的?
叙写张衡的事迹,突出科技成就,详写候风地动仪,文学成就较略。
小结:人物传记写法
①以时间为序组材,概括人物一生;
②突出人物重点活动,详略安排得当。
历史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
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
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
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是:翔
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
色彩。
传记的种类:
自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张衡传》属于评传。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
又评价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
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2、在那个时代,张衡绝对是达人级的人物,有四句话可以概括:
浑天地动两仪争辉,科学文学一代巨人。
从容淡静勤勉终生,万代景仰名曰科圣。
同学们,通过学习本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①品德和人格是任何人在学业上成功的基础;
②要跻身世界科技先进行列,必须要有民族自信心。
总结
张衡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功,决不仅仅是由于他是的天资聪颖,如果说张衡的成就是金字塔尖发出的耀眼光芒,那么他的那些优秀品质,便是支撑塔身的坚固基石。我们不可能复制他的人生道路,但是他身上所蕴含的那些做人做事的优秀品质,却是我们应当学习并坚守的。今天,我们来读伟人的传记,不单单是为了知道他们的生平,更重要的是从伟人的身上去汲取智慧和力量。

张衡身上有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他的从容淡静尤其值得我们仰视。但这种淡静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淡泊明志、心无旁骛地向理想前进,有了这份淡静,才有了张衡孜孜不倦的追求,硕果累累的成就。也许是受了张衡的影响吧,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轻灵,苏东坡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潇洒,沈从文有洗尽浮华的优雅淡定,钱钟书有在荣辱悲欢前的坦然寂静。他们也因了这份从容淡静,成为大成就者。
也许,喧嚣中我们总是浮躁难安,纷杂里我们往往迷失本性,那就尽力让心变得恬淡一些,将一切的得失,一切的诱惑视作过眼烟云,用那颗最纯真的心去聆听梦想的声音,诗意前行。
品才双馨

愿同学们学业有成,品才双馨!
天才全才奇才才高气清
人品文品官品品端行正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作业:
1.问题探究:张衡为河间相的时候“治威严,整法度”,可在皇帝“问天下所疾恶者”的时候却“诡对而出”,在“视事三年”之后,就“乞骸骨”。如何理解张衡的这些行为?请谈谈你的观点。
2、以“我能成为第二个张衡吗?”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我们追慕古人
我们创造未来
感谢各位同仁莅临指导!
感谢同学们的辛勤劳动!
谢谢!
当堂检测
1、下列画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衡下车
B、举孝廉不行
C、公车特征拜郎中
D、因以讽谏

答案(D)
2、下列文字属于张衡“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
⑴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⑵常从容淡静 ⑶举孝廉不行 ⑷连辟公府不就 ⑸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⑹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⑺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A、⑴⑵⑶ B、⑷⑸⑺
C、⑵⑷⑺ D、⑶⑸⑹
答案(C)
3、下列加下划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因入京师,观太学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C.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专心致志
D.衡少善属文
举酒属客
答案(C)
人物传记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类别,而且多为官吏的传记,常涉及人宦海生涯中的升迁、调转、罢免等事。
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除:任命,授予官职;授:给予官职;
  起:起用某人任以官职。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第二类: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转、调、徙:调动官职;   
补:补任缺职;?改:改任官职。
第三类:表示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同时掌管,兼任;领:兼任;
  署:代理,暂时担任;权:暂代官职。
第四类:表示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左迁:降职;罢、免:罢黜、免去官职;  
黜、废:废弃不用。
第五类:其他。 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例如:
  知: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1996年)
  行:迁左丞,行徐州事(2000年)
主、典:掌管。例如《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勃: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