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她是才华盖世的婉约词人;
——她与辛弃疾合称“济南二安”;
——她生活在动乱不已的两宋之交
——她以词见长,开创“易安体”
你知道她是谁吗?
李清照
两世之交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
“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李清照
旷世才女
知人论世: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写出了李清照少女时期的纯洁天真和沉醉兴奋之情,表现其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语言浅淡自然,清丽婉转。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是李清照中年孀居后所做,借眼前暮春景物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以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境中游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乱世词人李清照: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爱情幸福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朝廷南渡,李清照避战乱流寓南方,明诚病死。此后李清照历经战乱,飘荡无依,在孤寂中度过晚年。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现存词近50首,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闺情、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走近李清照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调官异地。深闺寂寞,她深深地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她便写了这首词寄给丈夫赵明诚。
写作背景
朗诵体会
感知诗歌
整体感知
醉花阴 (李清照)
一读,读准字音: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二读,整体感知:
醉花阴 (李清照)
美美地读: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瑞脑早已在兽形的铜香炉中烧完了。转眼又到重阳佳节,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被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译文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悲伤愁苦,珠帘被受西风卷起时,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
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试在词中找)
愁
相思
(思念丈夫)
寂寞无聊之感
愁
词人是从哪些方面写相思之愁的呢?
三读,咀嚼品味: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似黄花瘦。
时令
时间
景物
行动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似黄花瘦。
时令
以清秋游乐的重阳佳节反衬她独守空闺的孤寂。
时间
景物
行动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似黄花瘦。
时令
以清秋游乐的重阳佳节反衬她独守空闺的孤寂。
时间
借“永昼”“半夜”“黄昏”时自己独自在家空虚、无聊的生活,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夜以继日无休止
景物
行动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似黄花瘦。
时令
以清秋游乐的重阳佳节反衬她独守空闺的孤寂。
时间
借“永昼”“半夜”“黄昏”时自己独自在家空虚、无聊的生活,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夜以继日无休止
景物
“薄雾”“浓云”“香炉”“玉枕”“纱厨”“东篱”“酒”“西风”“黄花”来烘托寂寞孤独难耐的感受。
行动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似黄花瘦。
时令
以清秋游乐的重阳佳节反衬她独守空闺的孤寂。
时间
借“永昼”“半夜”“黄昏”时自己独自在家空虚、无聊的生活,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夜以继日无休止
景物
“薄雾”“浓云”“香炉”“玉枕”“纱厨”“东篱”“酒”“西风”“黄花”来烘托寂寞孤独难耐的感受。
行动
独坐、孤眠、自斟来渲染空虚无聊的心情。
1.咀嚼品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一句中,意象有何特点?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薄雾”、“浓云”,意象暗淡、凝重。
词人借景渲染孤寂郁闷的愁情。“愁永昼”,直接抒发愁苦之情,突出愁之长久。 “瑞脑消金兽”,看着瑞脑在金色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更烘托了词人的百无聊赖、寂寞难耐的愁情。
⒉感受在诗中触到的:凉意。凉意从何而来?重阳节对这种“凉”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夫妻共同把盏赏菊、相依相偎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
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一天,家人团聚,登高求福,饮酒赏菊,偏偏丈夫游玩不归,词人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写出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写出了词人在重阳傍晚于东篱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诗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
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哪还有心情赏暗香浮动的菊花呢?
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A 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是原因,瘦是结果。
B 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衣带渐宽,腰肢瘦损)。
C 内容上, “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
4.结合全篇品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佳在何处?
东篱 ——藏头(“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
把(菊花)酒——省略“菊花” 二字
暗香——菊花香气
黄花——菊花
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
下片无一菊字,却处处写菊,是怎样体现的?
问题探究
这首词的意境是怎样的?
感情基调是什么?
概括上下片内容。
凄凉寂寥的意境
︱
思念丈夫的情感
︱
寂寞忧郁的基调
上片??重阳思亲?(写愁)
下片? 饮酒赏菊?(写瘦)???
本词通过多方渲染烘托,刻画了一个日夜想念丈夫,愁情满怀的少妇形象。
把你心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用你的语言勾勒出来
这是一个多愁善感、孤寂无聊、相思情苦、弱不禁风的思妇形象。秋风之中,凉意袭来,一个消瘦的女子独自徘徊窗前,呆呆看着香炉内青烟一点点上升,变淡,直至无形。又是重阳登高赏菊之佳节,难耐之中,她端起酒杯愁绪千重,独自徘徊在菊花丛边,倍增寂寥。
四读,想象入境:
自是花中第一流,
怎奈愁情恨悠悠。
漱玉飘香天地间,
独领风骚万古流。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