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诗四首》教案
教学目标:
体味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学习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构思、凝炼的语言。
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品味这几首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
2.学习这几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通过生动的形象表达深刻的哲理及“冰心体”诗歌的特点。
教学准备:补充课外阅读材料。
教学时数:三课时。
备课时间:2008-8-28
授课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母亲》《纸船》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的语言美;体味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丰厚的文化。中国是诗的国度。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现代著名女诗人冰心的四首抒情小诗。(板书课题。)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简介作者
看投影,了解冰心生平。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学生朗读,教师简要评说:“中国文坛世纪老人未能跨越世纪门槛”的确是我们民族的一种遗憾,但是冰心老人博大纯洁的灵魂和不朽的艺术作品却时刻激励感召着我们不断前行。)
教师导入:同学们,更详实地了解作者生平以及创作情况,将为我们更好的品评文学作品搭设一方平台,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成果。让我们来更进一步走进冰心的世界。
(学生自由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冰心生平创作的有关资料。)
四、教学《母亲》
1. 导入语。
母亲的怀抱有什么特点?(温暖、宽广、安全……),你有过亲身体验吗?请说出来。请朗读冰心的小诗《母亲》。
2.写作背景。
3.朗读课文。指名读,正音a,齐读。
朗读要求:要感悟亲情,注意节奏和重音。
4.讨论: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恋,感激。)怎样引发出来的?诗人触什么景,产生了怎样的感触?(母亲是人生唯一可靠的心灵避难所。)“心中的风雨”指什么?(指内心的苦闷,烦恼,精神上的挫折。)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借喻。)
4.品味:诗中的两个“躲”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联想与类比,表现了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对母亲的依恋。同时也歌颂了母爱的博大无私、伟大无私。)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说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发生的?
5.表情背诵课文。
五、教学《纸船》
1.导入。
⑴有些同学仇恨某个同学或老师,会怎么办?
⑵我们寄宿生想家时怎么办?
⑶1923年秋,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故土和母亲的浩瀚的太平洋上的孤舟里,冰心含着热泪,专心致志地叠着一只又一只纸船,然后抛到海里,她总希望有一只能够漂到日夜思念的母亲的身边。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创作的一首诗歌——《纸船》,让我们随作者一同漂洋过海,一同来感受作者的赤子情怀。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大声朗读《纸船》,请说出诗歌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游子对母亲深情的呼唤,寄给母亲最深沉的歌。表达了作者强烈地思念故土、思念亲人孤独、惆怅的情感。)思念之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出节奏、重音,读出感情。(这首诗感情基调是思念母亲,孤独忧伤,语调是深情、低沉、缓慢。)
3.学法指导。
教师导入:诗歌是一门浓缩的语言艺术。它凝练、优雅,令人浮想联翩。将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词扩展开去,都将写出一首首动人的诗歌,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分析重点字词来感悟诗歌独特的魅力。
(出示第一小节,指导学生应该如何品味诗歌 )(出示第一小节,指导学生应该如何品味诗歌 )开篇为什么从充满天真的行为——折纸船写起?(为下文抒写对母亲的深情作铺垫。)
教师总结:“从来”、“妄弃”“留着”这些词语说明冰心对母亲的爱由来已久; “一只一只”、“抛”说明作者的心情迫切,深切地思念着自己的母亲。
4.合作探究:
①“从不肯”、“总是”有什么深意?(对母亲思念很深,由来已久。)作者为什么“叠成……海里”?(“总希望……去”,让亲爱的母亲在梦中……,表达了对母亲的无比思念之情。)
②纸船不会飘向母亲身边,我为什么还是不灰心得“叠着叠着”?(愿望能否实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诗人寄托思念、排解孤独、忧伤的唯一方式。),请你模拟一下作者当时的情态。
你怎样理解“这是你……”的含义?(卒章显志,点明诗人祈求想象中进入母亲梦中的船能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身边。)
纸船象征什么?(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祖国的一颗赤子之新,象征美好纯洁的心愿。)
③作者叠纸船的时候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含着泪”:邮轮颠簸在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能够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远离母亲,以前钝化了的对母亲的情感突然间变得鲜明起来;女性纤柔敏锐的心灵难堪重负,灵魂难以得到解脱等等;《惆怅》一诗可以印证生病的冰心悲苦的心灵体验。点明题旨,思念母亲之情达到了最强烈的状态,令人惆怅不已,悲哀流泪。)
第三节是诗人的想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新奇瑰丽、大胆奇异的想象,充分表明诗人对母亲强烈的思念之情。)
作者为什么要借纸船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冰心以孩子般的天真和纯洁,在儿童的游戏的世界中找到了寄托母爱的情感中介物。)
5.学生质疑。
学生提出自己尚未解决的关于本首诗歌的疑难问题,由学生老师帮助共同进行解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第三小节最后一句中的“她”为什么不用“我”?)
6.拓展延伸。
《纸船》这首诗歌是借助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抒发你对父母的爱。
(学生练笔,同学交流评价,老师点拨)
7.朗读体会。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了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着作者的孤独无依,象征着作者思念母亲,眷恋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
六、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1.希望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获得一把欣赏研读诗歌的金钥匙,同时,也在诗人的博大情怀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早日成为一名建设祖国的栋梁。
2.比较阅读。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内容:前者表现母爱的伟大无私,后者表达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形式:前者直抒胸臆,后者委婉含蓄,托物寓意。)
3.背诵及预习。
(童稚) (青年)
景————————情 物——————————怀
寻求保护 怀念 思恋
付出 回报
第二课时 教学《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3.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
⑴齐背《母亲》。
⑵指名背《纸船》。
⑶齐读《纸船》。
二、教学《成功的花》
1.导入。
投影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请同学们推测这个人会不会成功?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生意再度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
老师揭示谜底前设埋伏:当我揭示谜底之后,请大家告诉我,你得知谜底后的真实感想。 [学生推测后,老师揭示谜底:这个历经无数挫折的人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 林肯。]
老师归纳:许多人看成功,只看到成功美丽的光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没有使林肯泄气,反而激发起他向自己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激发起他实现自己抱负的信心和勇气,终于他在52岁那年,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2.分析课文。
⑴你羡慕林肯的成功吗?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让我们来看看冰心是怎样用短短的几句诗来概括成功的过程的。
⑵全班有感情地齐声朗读,注意吐字清晰、有节奏。
⑶教师指导学生,教学生朗读技巧,重音、语气、语调。
以第一句“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为例,问:应该以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重音落在哪个字上?(应以感慨的语气来读,重音落在“只”和“现时”上。)
⑷提问:“成功的花”的特点是什么?“成功的花”是怎么得来的?这首哲理小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说理,给人鲜明的印象,“花”“芽”两个意象分别指代什么?“泪泉”“血雨”分别比作什么?(“花”比作人生事业的成功;“芽儿”比作成就事业的起步阶段;“泪泉”比作为培养花付出的辛劳;“血雨”比作为滋润花而作出的牺牲。)
⑸投影句子比较:
A: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B:成功的花,人们羡慕她的明艳。
A句和B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为什么?(A句的表达效果好,因为A句表现出了人们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慨。“惊羡”“惊羡”,有惊叹羡慕的意思,比“羡慕”多一层惊叹的意味,从而又更衬托出成功之花的明艳。不管是艳丽的鲜花还是其他成果,待到她亮出成功时,确实是令人羡慕的、欣赏的,但她背后的艰辛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明白呢?作者用惊叹号抒发了她对人们仅仅懂得惊叹、羡慕别人的成功,而看不到在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的感慨。)
⑹集体朗读后三句,思考:作者想通过这三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请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你感悟到了什么?(成功来自艰苦的奋斗;不经过奋斗和牺牲,哪来成功的“明艳”等。)
3.讨论课文内容。
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谈一谈自己的感想。(我们要学习花的奋斗和牺牲,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这才是最重要的。花的成功如此,人的事业的成功,人的成长发展,不都是如此吗?对自己……,对别人……)
4.品味诗歌语言。
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并分析作用。(“明艳”形象地突出了花的“成功”。“惊羡”含有惊讶,羡慕,更突出了花的“成功”。“浸透”突出了眼泪之多。“洒遍”突出了血雨洒的范围之广。)
5.当堂背诵。
成功的花儿
花 芽
现时 当初
明艳 奋斗 透
牺牲 遍
三、教学《嫩绿的芽儿》
1.导入。
2.分析课文。
⑴检查朗读《嫩绿的芽儿》,教师简单评价,全班齐读。
⑵大家能说出几种修辞手法?这首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⑶讨论:
①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②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嫩绿的芽儿、淡白的花儿、深红的果儿(教师边讲边将图片贴在黑板上)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对我们讲话,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话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大人有大人的腔调,小孩有自己的语言,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他的形象特征,我们看看这三个形象有什么特征呢?(嫩绿显示健壮、旺盛和朝气。淡白显出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深红象征丰硕、甜蜜和美丽。)
⑷“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能互换吗?(不能。因为它们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芽儿”需要成长发展,正如青年需要学习、提高。一旦开出花儿,不是要孤芳自赏,而是要装点大地,有如青年要以自己的青春年华为社会注进旺盛的活力。最终结成“果儿”,又如青年要甘于以牺牲、奉献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使人生更加辉煌。同时,他们的成长过程象征着青年人的成长过程。)
⑸你读了之后,有什么体会?
3.深入探究。
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甘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
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请学生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有意义?(要刻苦学习,充实自己,提高本领。树立为祖国强盛,民族富强,社会进步而贡献自己青春热血的远大理想⒊甘于奉献,牺牲自己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
四、布置作业
1.背诵《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完成探究·练习。
2.将自己对未来的构想整理成文,200字左右。
3.仿写:月亮像……,……;像……,……。老师是……,……;……,……。春天像……,……。秋天像……,……。
4.仿照《成功的花》,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来创作一首小诗。
富足的草 参天的树 辛酸的雨
参天的树 , 人们只赞叹于他现时的挺拔! 然而当初他的种子, 包裹了期待的眼神, 沾满了挣扎的血迹.
5.根据《成功的花》所表达的意思创作一幅画或一组画,并把这首诗工整地写在画上,然后在班级上交流。
嫩绿的芽儿
芽 嫩绿 健壮、旺盛、朝气 发展 学习提高
植物生长过程 花 淡白 朴素、纯洁 贡献 努力回报 人成长过程
果 深红 丰硕、甜蜜、美丽 牺牲 贡献社会
教后记:
《冰心诗四首》训练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惊羡( ) 浸透( ) 嫩绿( ) 叠着( ) 巢( )
2.冰心原名 ,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有 等。(2分)
3.下面对《纸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入题,诗人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折纸船写起,为抒发对母亲的深情作铺垫。
B、第二节四句,诗人直接点明了纸船应去的方向,表达了诗人强烈的诚挚的心愿。
C、结尾“卒章显志”,点明了她祈求想象中进入母亲的梦中的纸船能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了的悲哀情怀到母亲的身边。
D、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运用托手寓情的方法,使得感情的抒发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
4.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4分)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5.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6分)
⑴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⑵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⑶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6.结合诗的意思,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词语:(3分)
现代诗人刘大白《旧梦之群》一诗中这样赞美人生,他说:(艺术;工程;历史)
少年是( )的/一件一件地创作
壮年是( )的/一座座地建筑
老年是( )的/一叶一叶地翻阅……
三个不同的比喻,描绘出人生三部曲的各自旋律,乃是对人生深刻的总结与概括。
第二部分:
(一)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7、诗人为什么要“留着”“纸”?(4分)
8、“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诗人要“纸船”到什么地方去?(4分)
9、“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诗人为什么“含着泪”?(4分)
10、诗人借“纸船”寄托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11、对“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句诗理解正确的是( )(3分)
A、这是想象,造成一种悬念
B、这是对母亲的安慰,担心破坏了母亲的好梦
C、这是诗人奇特的想象,表达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
D、显示了诗人奇特的设想,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祖国形象化
12、该诗抒发感情的方式是( )(3分)
A、象征法 B、托物寓情法 C、比喻法 D、拟人法
13、全诗的抒情线索是 。(3分)
14、揭示全诗主题的诗句是 。(3分)
(二)
还是您吗老师
韩笑
还是您吗老师
那个留长发的漂亮阿姨
还是您吗老师
那个戴眼镜的慈祥妈妈
还是您吗老师
那个银发苍苍的老祖母
您默默地不说话
噢正是您啊老师
您默默地不说话
此刻我看见
满树的桃李
都挂满了晶莹泪花
此刻
您还是默默地不说话
(引自《当代中学生诗歌散文选·绿太阳》)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老师 的感情。(3分)
16.诗歌的前三节分别用凝炼的语言概括了老师哪三个阶段的生活经历 (4分)
17.诗歌中三次写到“默默地不说话”,从修辞的角度看,它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从内容上推敲,其深层含义是 。(4分)
18.“满树的桃李”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在这里,它指的是 。(4分)
19.为什么此时“满树的桃李/都挂满了晶莹的泪花” (4分)
第三部分:片断写作练习(30分)
20、试着写一首小诗,内容自定,行数不限。
《冰心诗四首》答案
1.略 2.略(写出其作品中的一篇即可) 3.C 4.诗人每天执著地叠着纸船,希望能随着海水漂流到母亲的梦中,向母亲倾诉女儿的思念与悲伤。 5.略 6.艺术;工程;历史 7.因为要将纸叠成纸船,用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 8、到日夜思念的母亲的心田中。 9、诗人在漫长的旅途中,而对茫茫的大海,她孤独,是思念之泪。 10、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11、C 12、B 13、纸船 14、第三节 15.热爱、崇敬、赞美以及对老师逝世的哀悼。 16.青年时代、中年时代、老年时代 17.反复,含蓄地表现了老师已经去世。 18.比喻,老师的学生 19.学生们想到老师把一生都献给了平凡而伟大的教育事业,她的逝世怎能不让学生悲痛万分呢 (流泪表达了学生们因老师的辞世而产生的深深的悲痛之情。 20.略
《冰心诗四首》练习
1. 注音写字
仿佛( ) 半明半昧( ) 霎( )眼 模( )糊 摇摇欲坠( )
鸟巢( ) tǎng( )若 折dié( ) 惊xiàn( ) jìn( )透
泪quán( ) nèn( )绿 血( )雨
2. 多音字注音组词
着( )( ) 和( )( ) 模( )( ) 还( )( )
( )( ) ( )( ) ( )( ) ( )( )
3. 形近字注音组词
荧( ) 坠( ) 昧( ) 浸( ) 洒( ) 嫩( )
萤( ) 堕( ) 味( ) 侵( ) 酒( ) 懒( )
4. 给下面的词语各写一个近义词
微小( ) 静寂( ) 柔和( )
惊羡( ) 纳凉( )
5. 课内阅读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1)“成功的花”来之不易。作者抓住花的 特征,用 一词形象地突出了花的成功。
(2)作者用 一词转到对其成功的历程的追溯。
(3)这首诗告诉人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6. 课外阅读
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我并不柔弱!”
“我离不开足下的土地!”
“我需要一方领空!”
“根愈扎愈深,我愈长愈高!”
“吸收,才能长大!”
“大树是我的未来!”
……
这是模仿《嫩绿的芽儿》写的诗句。其中的“我”指的是什么?将其分成三个阶段,并模仿《嫩绿的芽儿》的结构说三句话。
【试题答案】
1. fú mèi shà mó zhuì cháo 倘 叠 羡 浸 泉 嫩 xuè
2. 略 3. 略
4. 渺小 沉寂(安静) 温和 羡慕 乘凉
5. (1)色泽 明艳
(2)然而
(3)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并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的荣誉,而要了解在这成功的后面所蕴含着的艰苦努力,要学习花的奋斗和牺牲,从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
6. “我”指的是一棵小树。
三个阶段可以分为一颗种子、一棵小树苗、一棵参天大树。
模仿略。注意抓住特征去写。
时文阅读
荧 火 虫
泰戈尔
小小荧火虫,在树林里,在黑沉沉的暮色里。
你多么快乐地展开你的翅膀!
你在欢乐中倾注了你的心,你不是太阳,你不是月亮,难道你的乐趣就少了几分?
你完成了你的生存,
你点亮了你自己的灯;你所有的都是你自己的,你对谁也不负债蒙恩;
你仅仅服从了,
你内在的力量,
你冲破了黑暗的束缚,
你微小,然而你并不渺小,
因为宇宙间一切光芒,
都是你的亲人。
题目:
1、谈谈个人对萤火虫的感受。
2、这首小诗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赞美了自由、欢乐、微小但不渺小的精神)
3、运用了第几人称?有何作用?(用第二人称,倾情称颂,亲切感人)(共21张PPT)
大丰市小海中学语文组
原名谢婉莹,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著有诗集《繁星 春水》等,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等.
纸船 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母亲》创作背景:
《母亲》这首小诗是她在一个雨
天看到一张大荷叶遮护着一枝红
莲,触景生情的而写下来的: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根据雨中荷叶庇护红莲的感触,冰心写成《母亲》一诗,把母亲是人生惟一可靠的心灵避难所这种思想感情,凝练得更加鲜明、深刻,歌颂了”母亲“的博大无边、伟大无私。
。
《纸船》创作背景:
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8月17日,她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8月19日抵日本神户,21日游览了横滨。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横滨之后的第六天,在继续向大洋彼岸进发的海轮上创作的。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爱、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与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诗人格外怀念母亲。于是诗人写下《纸船》这首诗,抒发了思念母亲的深情。
思考:
1. <<母亲>>中“心中的风雨来了”,“风雨”指什么
指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等而引起的不愉快乃至痛
苦的心情.
2、《母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主题?
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用“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作对比,再用“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作对比,突出了“母爱”的主题,说明“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
3.<<纸船>>一诗,找出其中表达“我”对母亲深切
思念的词语 或句子.
讨论:
谈谈<<母亲>>、<<纸船>>两首诗的区别.
<<母亲>>是一种童稚期寻求母爱保护
的心态,表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侧重
于母爱的付出。
<<纸船>>是步入青年后对母爱的怀念
和依恋,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
侧重对母爱的认同和理解。
他会成功吗
21岁: 生意失败. 22岁: 角逐议员落选.
23岁: 生意再度失败. 26岁: 爱侣去世.
27岁: 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议员再
度落选.47岁: 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 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讨论:
花的成功历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谈一下感想。
小结:
我们要学习花的奋斗和牺牲,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不能只看到别人成功时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只要艰苦努力,不断奋斗,勇于牺牲,就会取得成功。
思考:
找出<<嫩绿的芽儿>>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相应的句子.
找出描写芽、花、果色彩的词语,这样的色彩分别体现它们什么特征
年青人在投入社会生活的大海时,该如何把握人生的方向 找出原话作答.
4.“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能互换吗?为什么?
2、嫩绿:显示健壮、旺盛和朝气.
淡白:蕴含着朴素、纯洁和不追求外表的华丽.
深红:象征丰硕、甜蜜、美丽
4、不能,因为它们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指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一个过程。
1、主要运用了拟人与反复的修辞手法,借“芽儿”“花儿”“果儿”的口对青年说:“发展你自己!”“贡献你自己!”“牺牲你自己!”
3、“发展你自己!”“贡献你自己!”“牺牲你自己!
植物的生长----比喻----青年的成长
嫩绿的芽儿----劝勉----学习提高
淡白的花儿----告诉----奉献社会
深红的果儿----鞭策----创造辉煌
小结: 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甘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
哲理诗
抓住生活中一刹那的感受,把哲理寓于形象之中。是哲理与形象的结合,具有理性美而不是抽象的说教。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续写
井底的蛙,你自我欢唱时,视野便窄了。笼中的鸟,你安于供养时,自由便没了。空中的鸟,你展翅蓝天中,宇宙就大了。 空中的雁,你离开队伍时,危险就大了。山中的石,你背靠群峰时,意志就坚了。水中的萍,你随波逐流后,根基就没了。
续写:
仙人掌
顾城
你的短剑和投枪,
瞄准着每一个方向
难道是怀疑一切?
不,你永远相信土壤。
是它给了你生命的血浆
仙人掌
流沙河
她不想用鲜花向主人献媚,
遍身披上刺刀. 主人把她逐出花园, 也不给她水喝. 在野地里, 在沙漠中, 她活着, 繁殖着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