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P77—78。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图形只有形状概念,这节课让学生通过生活事例,观察、操作,在获得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为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作准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的意义,并能指出和测量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体验现实生活与周长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合作与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合作交流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一些几何图形的图片,毛线,软尺,40厘米刻度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小蚂蚁看见飘落的树叶,就想做运动,有没有孩子愿意和小蚂蚁一起运动的,请举手!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蚂蚁是怎么运动的?然后抽象出小蚂蚁的运动路线,老师提出问题:小蚂蚁运动的这条红色路线是树叶的什么?你知道这条路线在数学上叫什么吗?(抽生回答,各抒己见。)
师:让小蚂蚁来告诉我们吧。(课件:我爬过的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由此激发学生认识周长的欲望,自然揭示课题—认识周长。
(二)主动探究,理解周长
1、围一围:
出示例1图片,让学生帮助小女孩给桌布边沿镶上花边,看看应该在什么地方镶?由教师出示三张镶好花边后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到底哪张图片才算是给桌布边沿镶上了花边,你从中懂得了什么?请学生观察后汇报。(小蚂蚁绕着树叶爬了一周,它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绕桌布一周镶上花边,花边一周的长度就是桌布的周长)
师:怎样才算一周?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从一个点出发,沿着图形边线运动,最后又正好回到这个点,这才是一周。(强调封闭图形)
出示教具:三角形和圆形,请学生起来展示一下什么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请学生到展台上展示给大家看)(反面:角、不封闭的线)
描一描:
组织学生在白纸上用水彩笔把学具中喜欢的这个图形的一周描下来。教师选取几个学生的作品上台展示,让学生观察描出来的图形周长,并适时评价,对标明了起点的同学予以表扬。
说一说:
请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身边的实物或图形的周长,启发引导使用规范语言来描述图形的周长。
引导学生概括出周长的意义。接着学生的若干举例后教师提问:你知道什么是周长?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周长的理解,结合图形引导学生概括出: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板书)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多方位的体会周长的实际含义,从而加深学生对周长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建立起周长的概念。
(三)合作探究,测量周长
周长是一个长度,就肯定有长又短,请问你们喜欢的长方形和老师喜欢的心形,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呢?(老师先示范量出树叶的周长,再让学生动手)
量一量:
利用问题引出学生对周长需要进行测量后再比较,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特别是注意测量心形的周长,组织学生汇报并展示。(学生可能用毛线围的多一些,也可能用软尺测量出周长,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
说一说:
在测量周长后,组织学生汇报并展示测量的过程,测量使用的工具(学生可能用毛线围的多一些,也可能用软尺测量出周长,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学生中会出现多个不同数据,怎样才能保证测量的数据比较准确呢?让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在测量过程中,要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多测量几次,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减少误差,保证结果的正确性。
(四)巩固练习
完成P78课堂活动
相关练习题
(五)课堂总结
请问什么是周长?周长在我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六)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P78练习十八第1、2、3题。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