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青岛版(五四学制)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青岛版(五四学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12 10:3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四学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信息窗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数学思维活动,经历除法运算产生分数的过程,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协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节约资源、关爱他人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去参观校园艺术节,(课件:用4米长的毛线做了4幅粘贴画)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平均每幅画用多少米毛线?)
怎样列出算式呢?师板书:4÷4=1(米)为什么用除法做?做被除数的4是哪个4?除数呢?同学们思路真清楚。
(课件出示:用1米长的毛线做了4幅粘贴画)继续看,哪个信息变了?
你还能算出平均每幅画用多少米毛线吗?怎样列式?(板书:1÷4)等于多少呢?(预设学生回答:0.25米和米)问:你怎么得到米的呢?
(演示课件):是啊!把1米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是1米的,也就是米。那么1米的呢?谁能像老师那样说一说。我们知道了1米的是米,1米的3/4是3/4米,你能得出什么规律?对,1米的几分之几就是几分之几米。
同学们,在进行除法运算时,如果得不到整数商,我们除了能用小数表示之外,还可以用分数表示,看来除法和分数之间是存在着某种关系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设计意图:教材情境图中的信息是这样描述的“做4幅粘贴画用了1米长的毛线”,这种叙述方法类似于反叙手法,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改成了“用1米长的毛线做了4幅粘贴画”,并先补充出现“用4米长的毛线做了4幅粘贴画”这个信息,这样做有两个目的。其一是做一下知识的过渡,由整数商开始,降低起始难度,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其二是通过两位同学做粘贴画用料的对比,让学生接受节约资源、保持环境卫生的思想教育,把育人目标有机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美术课上的不良习惯。】
二、合作学习
1.动手操作,研究3÷4
(1)课件出示:用3个圆片做了4幅粘贴画。我们再来看,从这幅图中你又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平均每幅画用了多少个圆片?)怎么列式?为什么用除法做?
等于多少呢?下面我们小组合作学习。请看温馨提示:
(1)想一想:打算怎么分?
(2)说一说:每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小组同学对比选择一种集体尝试。
(3)分一分:每幅画用多少个圆片?(可以折、画或者剪)
请大家先自己思考,再小组活动,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团结合作最棒!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汇报交流,预设会有两种不同分法。
预设1:一个一个地分,每个都平均分成4份,每幅图用其中的1份,拼起来是个。
小组演示:画一画的分法。
哪个小组也是用这种一个一个分的方法呢?
预设2:先分第一个圆片,剪、分,你分到了多少个?你呢?你们呢?接着分下去3个圆片都分完,你会得到几个1/4?3个1/4是多少个?(生摆)
两个小组虽然操作不同,但思路确是相同的:都是把这些圆片一个一个分,还有别的分法吗?
预设3:三个叠在一起分。
你能上来用老师的圆片给大家再演示一遍吗?生上台操作。
(指生上台)三个叠在一起分,剪下一份,这一份是3个圆片的几分之几?3个圆片的1/4是多少个呢?大家同意吗?请你摆一摆,看一看。(生摆)果真如此,看来,3个的1/4就是1个的几分之几?谁能完整再说一遍。这个小组的方法怎么样?
还有别的方法吗?引导学生总结出刚才的两种方法比较简便。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点呢?
(课件演示,回顾两种分法)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两种方法,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一个1/4,两个1/4,三个1/4,是3/4个;还可以3个一起分,每份是3个圆片的1/4,拼起来是3/4个。
总结:不管是一个一个地分,还是一起分,都是将3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最后的结果都是个(板书得数)。
同桌两人合作,每人选一种方法,把这两种方法再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让学生去经历”,强调学生活动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所以,“3÷4”的学习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数学思维活动,经历除法运算产生分数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从除法的意义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安排上,注意了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每人都说想法再对比选择最优方法的细节安排,帮助学生提高协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能力,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关爱他人,也能得到别人的关怀,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自然融入教学过程。】
2.类比迁移,归纳发现
如果用3个圆片做5幅粘贴画,什么变了?平均分的份数变了。
怎么列式?等于多少?谁能选择一种分法交流一下。
指生交流,师操作演示:3个是个,3个的是个)
用3个圆片做8幅粘贴画呢?(生口答师板书)
用7个圆片做19幅粘贴画呢?(生口答师板书)
(课件演示:若干个圆片,若干幅粘贴画)用这些圆片,做出这些粘贴画,平均每幅画用多少个圆片?
能数得清吗?你能想出一个算式来表示吗?(预设说出字母式)
这还有一个除法算式,能用分数表示吗?(被除数÷除数=)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课件出示除法与分数的关系表格,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答案)
(预设,会有学生在描述时用到“被除数就是分子”之类不严谨的话,教师在纠正之后就势引出除法与分数的不同之处: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既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我们会在后面的学习中继续研究。)
在除法和分数中,对哪个数还有特殊要求呢?(补充完善表格)所以,这个字母式怎样补充就完整了。
我们再回到这道题,(将课件上圆片与粘贴画旁边出现数据,分别为30个圆片,23张粘贴画)指生列式说得数。
【设计意图:学生只有在活动探索中不断发现,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才会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甚至能战胜学习上的小挫折。因此本环节充分利用类比迁移的思想,通过改变数据的多次尝试,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并且通过数据的巧妙变化,启发学生自己想到用字母式来描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竭力做到让学生成为发现新知的重要主体,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在看似平常的类比迁移体验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在变化中寻求不变的真理,建构知识框架,这也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大胆尝试。】
三、巩固练习
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来解答这4道题
1.我会填

指生交流,最后一题:怎么填能把这么多填法概括起来?引出字母式。
同学们填的很好,再来看看我会分
2.我会分
这有一根绳子,每份占全长的几分之几?绳子变长,每份占全长的几分之几?再变长呢?
不管绳子长多少米,只要是把绳子平均分成3份,那每份都是绳子的?
告诉你绳子长度,请完成这两道题。
3.我会改
怎么想的?根据哪个算式得到的?大家观察,这三个分数的分母与两个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分母都是进率?
4.我会算
这是我们四三班上个月的月标兵,每个月我们都会评出12名月标兵,他们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问题来了,出示问题,学生独立解答。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改变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因此,我把巩固练习环节设计成“我会填、我会分、我会改、我会算”四种有梯度的、紧密联系生活的题目,让学生的思考充斥着生命活动力,让学生能感受到所学内容是有价值的,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努力让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四、总结拓展
快乐学习的时光总是匆匆而过,一节课的学习就要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呢?(鼓励学生从学习内容和学习情感两个方面谈)
课件演示方格纸,如果用纵轴表示被除数,用横轴表示除数,这样子确定的是哪个分数?你想到的是哪个算式?用我们今天的发现可以得到这些分数,请看这一行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这一列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如果将横轴和纵轴无限延伸,根据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到无穷无尽的分数。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如何将绿色、红色部分的假分数改写成带分数或整数,老师期待着大家的精彩!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收获和拓展延伸、鼓励自学,给学生留下思考与操作的空间,把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充满生命活动力”作为育人目标,并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能始终带着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去主动研究、自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