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教学设计
教材: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
课题:年月日
教材简析:
《年月日》是青岛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制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单元第2个信息窗的内容。学习这一课,一是让学生学到年月日的知识,二是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过程与方法目标:发展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阅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从中体验探究和应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区分大小月及平闰年的天数,教学难点是:运用平年闰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未来教室、不同年份的年历卡学生人手一张、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设计:
在新课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我主要采用了合作探究法、直观演示法、讲解分析法来展开教学,主要设计了这样四个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了解学情
教学开始,屏幕出示宇宙图,让学生认识到太阳、地球、月亮是宇宙的三个成员。接下来动画演示太阳、地球、月亮运行图,学生观察后回答发现了什么。
小结:在浩瀚的宇宙中,有很多的星体在不停地运动,关于它们的运动规律天文学家很早就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为一年,月亮绕一球一圈的时间为一月,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年月日的知识(板书课题:年、月、日),强调年月日是比时分秒大一些的时间单位。
引出课题后对学生进行知识前测:你知道了哪些关于年月的知识?
这样导入既科学地解决了年月日的来历问题,找到了知识的源头,同时动画演示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起来,符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前测让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
二、互动交流,探索新知。
在导入的基础上,我分三个层次来进行教学。
第一层: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我大胆放手,先让学生自主观察一个年份的年历,全班汇报形成5年的汇总表,让学生看这一张汇总表,你发现了什么?自主思考后小组内交流。在全班汇报交流时,我适时点拨:你们填写的不同年份的年历当中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板书主要知识点: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1天 30天 29天28天等等。
这里,学生一边汇报,教师一边板书,每个学生只研究了一年的情况,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形成5年的汇总表。其中用到了未来教室的隐藏功能、无线复制功能和手写功能。这里是一个学生资源的整合再利用过程,把来自学生的资源收集整合成需要共同分析的资源。
第二层:师生互动,有效识记
《课标》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探索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正是在这一理念下设计的。
这里我充分发挥了未来教室的交互功能,在屏幕上呈现下列表格,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天数
月份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天数
要求学生凭借记忆在表中填写各月的天数。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个很有挑战性的任务。很多学生纷纷上台展示自己的识记方法,有的学生说到7月前是单数月为大月,8月往后是双数月为大月,7、8月份连着两个大月,有的学生还介绍了“顺口溜”法“拳头法”,生成了丰富的课堂资源,课堂气氛空前地高涨。
学生汇报后,我借助电脑展示了几种识记方法,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拓宽思路。二月份的天数为什么少呢?穿插视频《二月天数的来历》
传说在公元46年,古罗马皇帝恺撒在修改历法时,规定每年为十二个月,一、三、五、七、九、十一月为大月,每月31天;二、四、六、八、十、十二月为小月,每月30天。这样,大小各六个月,使人很容易就能记住。但是,照这样规定,一年就不是365天,而是366天了,因此得找出一个月减去一天。减哪个月合适呢?那个时候被判处死刑的犯人都在二月份处决,人们都希望二月能快点过去。于是,就从二月中减去一天。这样,二月只剩下29天了。后来,有一个叫奥古斯都的人做了罗马皇帝。他发现恺撒是七月份生的,七月是大月,而他自己是八月份生的,八月却是小月。他为了显示自己和恺撒有同样的尊严,就蛮横地把八月也定为大月,改为31天。还将下半年的十月和十二月都改为大月,九月和十一月改为小月。而八月份多出的一天也从不吉利的二月中减去。于是2月又少了1天,平年2月变成28天,闰年也只有29天了,并且沿用至今。
第三层:播放视频,深化理解
关于平年闰年的由来,我通过播放科技短片,直接介绍给大家,语言精确简洁,学生记忆深刻。在学生学习了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后,我提问:闰年的年份一定是4的倍数,是4的倍数的年份一定是闰年吗?请大家看书第30页,读一读小博士的话,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呢?(播放视频)讲解四年一闰,百年不全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
以上三个层次的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为了增加知识的趣味性,我还适时地穿插了从网络资源中查到的《古罗马皇帝指定历法》历史小故事和《为什么百年不闰》,并制作了课件辅助讲解。有效地帮学生解决了“为什么有的月份天数多,有的月份天数少呢?”“为什么会出现7、8份连着两个大月”等疑问。
这一资源的应用使学生对知识的来胧去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增强记忆了效果,同时数学学习的人文价值也得以充分的体现。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在第三环节的设计中我将努力践行这一理念,主要设计了以下几项活动:
1、链接生活,体会应用。这样导入:随着时光的流逝,总有某年某月的的某一天在我们生命的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回首走过的岁月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08.9.25神舟七号飞天,翟志刚首次出舱漫步太空;2008.5.12发生汶川大地震,69227人遇难,全国上下奋力救援;2017.4.26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2017.5.3中国创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光量子计算机,计算速度相当于骑自行车变成了坐飞机。
(课件链接大事图片,勾起学生的回忆,体会本课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进行思想教育)。
提问:2008和2017分别是什么年份?
2、小小侦探。
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师:淄博市公安局最近抓到了三名犯罪嫌疑人,在审讯的过程中,警察叔叔发现了他们话语中的破绽,你们能听出来吗?
(屏幕出示) 1、我是2017年4月31日来到淄博的。2、我去年7、8月份在张店住了62天。3、2017年2月29日朋友请我在淄博饭店吃过饭。)学生判断。你知道警察叔叔是利用什么知识来发现问题的吗?
主要检测学生对大小月的识记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总结,完善评价
1、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推荐一个表现特别棒的同学吧!(一人推荐一个)老师对大家的表现都很满意。
3、(播放视频)一首歌送给大家《365个祝福》。体会歌曲中的有关“年月日”的数学知识。整堂课在欢快的音乐厅声中结束,学生意犹未尽。
附:板书设计
《年月日》学习单
( )年月份天数统计表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天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