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文综地理真题试卷(全国Ⅰ)
一、选择题。
1.(2020·全国Ⅰ)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C
(2)B
(3)C
【知识点】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是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说明治沟造地出来关注耕地面积、水土流失和作物产量,还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故答案为:C。(2)该题关键是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生产条件”,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提高了耕地肥力,优化农业结构、健全公共服务和提高耕地肥力不属于改善当地的生产条件。方便田间耕作是改善生产条件的主要体现。故答案为:B。(3)根据图中信息提示:复垦空废宅基和易地移民搬迁,说明该地居住用地不紧张,但生态环境脆弱,需要易地移民搬迁,坡面退耕还林,治沟造地,说明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图中没有体现出来,故答案为:C。
【点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建设基本农田。
(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3)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
(4)矿区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2.(2020·全国Ⅰ)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II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相对居住片区II,居住片区I的建筑布局宜( )
①建筑密度大 ②建筑密度小 ③以高层建筑为主 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
A.春季盛行风 B.夏季盛行风 C.秋季盛行风 D.冬季盛行风
【答案】(1)B
(2)A
(3)D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解析】【分析】(1)居住片区Ⅱ位于该居住小区的西南方向,考虑到该地盛行风向是夏季西南风和冬季东北风,居住片区Ⅱ受夏季西南风影响大,考虑到有效通风,选择②横向错列排布模式有利于西南风吹入小区内,其他排布模式不利于夏季风的有效通风。故答案为:B。(2)居住片区Ⅰ位于该居住小区的东北方向,考虑到光照和冬季防风,所以建筑布局以高层建筑为生,楼层高、建筑密度大有利于获得南侧光照,阻挡冬季风,起到冬季防风作用,故答案为:A。(3)根据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该居住区出入口位于小区的东南和西北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是为了避开冬季寒冷的东北风,故答案为:D。
【点评】功能区分布是否合理的评价
判断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主要从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布局,如距城市的远近、常年风向、河流流向等来判断。
(1)根据材料信息,如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及相关的地理事物、图中的指向标等判断风向。
(2)根据等高线、河流的粗细变化等判断河流的流向。
(3)注意高级住宅区和行政区、文教区相连,高新技术产业区应接近高等院校,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
3.(2020·全国Ⅰ)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下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参照上图,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 ③人工岛足够长 ④人工岛足够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
A.取水难度大 B.开采周期长 C.水质较差 D.储量较少
【答案】(1)B
(2)D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分析】(1)参照图 3中的岛内的淡/咸水界限,岛内地下淡水受岛屿周边海洋水的影响,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雨水得到充分稳定的下渗,有利于岛内地下淡水区稳定;如果降水季节变化大就会导致淡/咸水界限变化大,岛内地下淡水区空间变化大;人工岛足够宽也有利于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故答案为:B。(2)人工岛一般面积不大,人工岛没有足够宽度,容易受海洋咸水的影响,导致人工岛的地下淡水的区域小,地下淡水储量较少,地下淡水储量不能满足日常生产生活的需求,即选D。此题容易错选水质较差,水质差是受到海水影响的地下水咸水区,地下水淡水区水质没有问题。
【点评】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雨水)。②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③并不是所有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
4.(2020·全国Ⅰ)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
A.幼树 B.中龄结实树
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
(2)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
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
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
【答案】(1)A
(2)C
(3)D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提示: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 70-80 米,但近年趋于稳定。说明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近年来新生长出来的树,所以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幼树。故答案为:A。(2)根据材料提示: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可知岳桦结实线与生长季长短有关。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说明生长季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说明北坡冬季升温幅度大,导致林线快速上升,故答案为:C。(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气温继续缓慢升高而降水稳定,则会导致长白山北坡林线继续上升,A错误;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不是影响林线变化的原因,B、C错误;岳桦结实线稳定,即岳桦林种子分布的海拔上限稳定,而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因而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趋于稳定,故答案为:D。
【点评】地域分异规律的直接反映是自然带分布,自然带的标志是植被,而植被类型与分布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因此自然带的分布与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如图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等。
二、必考题
5.(2020·全国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葡萄喜光,耐旱。下图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景观。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
(1)
当地采用顺坡垄种植葡萄,据此分析该地区的降水特点。
(2)
指出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并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照的优势。
(3)
说明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顺坡垄的理由。
【答案】(1)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灌溉不便)。因此,该地区降水应具有以下特点:降水频率高(经常降雨),强度小(少暴雨或每次降雨量较小),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
(2)葡萄喜光。种植葡萄宜选择向阳坡(或用方位表示的阳坡,如南坡)。该地纬度高,太阳低(正午太阳高度小),与梯田相比,顺坡垄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较大,植株和垄接受光照的面积较大
(3)温带半干旱地区偶有暴雨,种植作物需要灌溉,而坡地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顺坡垄的走向与坡向一致,水流速度较快,不利于保水保土,且灌溉不便。结合材料,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应位于温暖湿润的西欧,因此,该地区降水应具有以下特点:降水频率高即经常降雨,强度小,少暴雨,每次降雨量较小,对土壤的冲刷能力较弱,故可不考虑保土保水的作用,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故可不考虑灌溉的问题。(2)由材料可知,葡萄喜光,种植葡萄宜选择向阳坡南坡。该地位于52°N附近,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太阳低,与梯田相比,顺坡垄葡萄之间的阻挡少,可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较大,植株和垄接受光照的面积较大,利于葡萄的生长。(3)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且灌溉不便,温带半干旱地区偶有暴雨,顺坡垄加重了水土流失,不利于保水保土;半干旱地区,降水量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种植作物需要灌溉,而坡地顺坡垄灌溉不便,故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顺坡垄。
【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农业技术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和农产品消费状况。市场因素决定农业发展方向和规模。农作物生长期长短、昼夜温差大小、区域环境等因素对农作物的品质优劣影响较大。
6.(2020·全国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
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2)
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3)
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
【答案】(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玄武岩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但在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说明最初的平坦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且由台地变成平顶山变成了尖顶山,说明面积变小。(2)由材料可知,玄武岩最初形成的是平坦的地形单元,后经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尖顶山、平顶山和台地,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3)据以上分析可知,通过保留的部分可以判断台地、平顶山、尖顶山形成的早晚,平顶山、尖顶山是较早形成的,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台地形成的时间较晚,也就是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故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点评】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沉积);而外营力(动力)主要有风、流水、冰川、波浪等。
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
三、选考题
7.(2020·全国Ⅰ)[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景泰蓝制作是北京市地方传统技艺,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北京市某企业依托其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景泰蓝制作技艺互动体验中心以及工厂店,在夏秋季节每周五、周六17时至22时,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吸引众多的市民与游客前来观光和互动。
简述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的旅游价值。
【答案】通过延长旅游活动时间,充分挖掘旅游项目与旅游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加旅游业收入;带动交通、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丰富市民与游客的夜间文化生活;增强市民与游客对景泰蓝技艺的了解,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知识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旅游规划
【解析】【分析】先注意审题,行为动词为“简述”,简单叙述、说明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的旅游价值,旅游价值主要包括经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根据材料提示,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主要表现在经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在夏秋季节每周五、周六17时至22时,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延长旅游活动时间,同带动交通、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充分挖掘旅游的经济价值,增加旅游业收入;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同时增强市民与游客对景泰蓝技艺的了解,丰富市民与游客的夜间文化生活,也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体现了其历史文化价值。
【点评】旅游业发展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拉动经济发展 ①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②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④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①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②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③促进文化交流
影响区域环境 ①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
②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也有消极作用,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处理不好,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8.(2020·全国Ⅰ)[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向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
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
【答案】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促进高山草甸生长,使之不易退化;密度过大时,大量啃食植被,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密度过小时,高原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把高原鼠兔数量(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
【知识点】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解析】【分析】先注意审题,该问题包括两个分析,先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再提出对策。读图可知,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是:先随着高原鼠兔密度增加土壤全氮含量也增加,当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达到760后,高原鼠兔密度继续增加后,土壤全氮含量随着开始下降。即密度过大时,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密度过小时,高原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而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有利于促进高山草甸生长。
根据上面结论: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促进高山草甸生长。所以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是把高原鼠兔数量(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高原鼠兔过多过少都不行。在合适范围之内,使得土壤全氮含量处于较高的水平,刚好能够维系土壤肥力。
【点评】生态环境类问题措施的分析思路
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还湿。
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走廊、示范区。
改:经济结构、生活能源、改坡为梯、灌溉方式等。
法:环境保护法、管理、休渔、禁伐。
育:宣传教育、增强意识。
1 / 12020年高考文综地理真题试卷(全国Ⅰ)
一、选择题。
1.(2020·全国Ⅰ)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0·全国Ⅰ)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II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相对居住片区II,居住片区I的建筑布局宜( )
①建筑密度大 ②建筑密度小 ③以高层建筑为主 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
A.春季盛行风 B.夏季盛行风 C.秋季盛行风 D.冬季盛行风
3.(2020·全国Ⅰ)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下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参照上图,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 ③人工岛足够长 ④人工岛足够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
A.取水难度大 B.开采周期长 C.水质较差 D.储量较少
4.(2020·全国Ⅰ)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
A.幼树 B.中龄结实树
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
(2)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
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
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
二、必考题
5.(2020·全国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葡萄喜光,耐旱。下图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景观。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
(1)
当地采用顺坡垄种植葡萄,据此分析该地区的降水特点。
(2)
指出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并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照的优势。
(3)
说明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顺坡垄的理由。
6.(2020·全国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
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2)
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3)
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
三、选考题
7.(2020·全国Ⅰ)[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景泰蓝制作是北京市地方传统技艺,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北京市某企业依托其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景泰蓝制作技艺互动体验中心以及工厂店,在夏秋季节每周五、周六17时至22时,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吸引众多的市民与游客前来观光和互动。
简述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的旅游价值。
8.(2020·全国Ⅰ)[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向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
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
(2)B
(3)C
【知识点】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是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说明治沟造地出来关注耕地面积、水土流失和作物产量,还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故答案为:C。(2)该题关键是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生产条件”,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提高了耕地肥力,优化农业结构、健全公共服务和提高耕地肥力不属于改善当地的生产条件。方便田间耕作是改善生产条件的主要体现。故答案为:B。(3)根据图中信息提示:复垦空废宅基和易地移民搬迁,说明该地居住用地不紧张,但生态环境脆弱,需要易地移民搬迁,坡面退耕还林,治沟造地,说明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图中没有体现出来,故答案为:C。
【点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建设基本农田。
(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3)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
(4)矿区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2.【答案】(1)B
(2)A
(3)D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解析】【分析】(1)居住片区Ⅱ位于该居住小区的西南方向,考虑到该地盛行风向是夏季西南风和冬季东北风,居住片区Ⅱ受夏季西南风影响大,考虑到有效通风,选择②横向错列排布模式有利于西南风吹入小区内,其他排布模式不利于夏季风的有效通风。故答案为:B。(2)居住片区Ⅰ位于该居住小区的东北方向,考虑到光照和冬季防风,所以建筑布局以高层建筑为生,楼层高、建筑密度大有利于获得南侧光照,阻挡冬季风,起到冬季防风作用,故答案为:A。(3)根据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该居住区出入口位于小区的东南和西北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是为了避开冬季寒冷的东北风,故答案为:D。
【点评】功能区分布是否合理的评价
判断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主要从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布局,如距城市的远近、常年风向、河流流向等来判断。
(1)根据材料信息,如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及相关的地理事物、图中的指向标等判断风向。
(2)根据等高线、河流的粗细变化等判断河流的流向。
(3)注意高级住宅区和行政区、文教区相连,高新技术产业区应接近高等院校,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
3.【答案】(1)B
(2)D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分析】(1)参照图 3中的岛内的淡/咸水界限,岛内地下淡水受岛屿周边海洋水的影响,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雨水得到充分稳定的下渗,有利于岛内地下淡水区稳定;如果降水季节变化大就会导致淡/咸水界限变化大,岛内地下淡水区空间变化大;人工岛足够宽也有利于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故答案为:B。(2)人工岛一般面积不大,人工岛没有足够宽度,容易受海洋咸水的影响,导致人工岛的地下淡水的区域小,地下淡水储量较少,地下淡水储量不能满足日常生产生活的需求,即选D。此题容易错选水质较差,水质差是受到海水影响的地下水咸水区,地下水淡水区水质没有问题。
【点评】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雨水)。②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③并不是所有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
4.【答案】(1)A
(2)C
(3)D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提示: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 70-80 米,但近年趋于稳定。说明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近年来新生长出来的树,所以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幼树。故答案为:A。(2)根据材料提示: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可知岳桦结实线与生长季长短有关。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说明生长季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说明北坡冬季升温幅度大,导致林线快速上升,故答案为:C。(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气温继续缓慢升高而降水稳定,则会导致长白山北坡林线继续上升,A错误;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不是影响林线变化的原因,B、C错误;岳桦结实线稳定,即岳桦林种子分布的海拔上限稳定,而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因而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趋于稳定,故答案为:D。
【点评】地域分异规律的直接反映是自然带分布,自然带的标志是植被,而植被类型与分布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因此自然带的分布与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如图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等。
5.【答案】(1)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灌溉不便)。因此,该地区降水应具有以下特点:降水频率高(经常降雨),强度小(少暴雨或每次降雨量较小),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
(2)葡萄喜光。种植葡萄宜选择向阳坡(或用方位表示的阳坡,如南坡)。该地纬度高,太阳低(正午太阳高度小),与梯田相比,顺坡垄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较大,植株和垄接受光照的面积较大
(3)温带半干旱地区偶有暴雨,种植作物需要灌溉,而坡地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顺坡垄的走向与坡向一致,水流速度较快,不利于保水保土,且灌溉不便。结合材料,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应位于温暖湿润的西欧,因此,该地区降水应具有以下特点:降水频率高即经常降雨,强度小,少暴雨,每次降雨量较小,对土壤的冲刷能力较弱,故可不考虑保土保水的作用,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故可不考虑灌溉的问题。(2)由材料可知,葡萄喜光,种植葡萄宜选择向阳坡南坡。该地位于52°N附近,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太阳低,与梯田相比,顺坡垄葡萄之间的阻挡少,可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较大,植株和垄接受光照的面积较大,利于葡萄的生长。(3)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且灌溉不便,温带半干旱地区偶有暴雨,顺坡垄加重了水土流失,不利于保水保土;半干旱地区,降水量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种植作物需要灌溉,而坡地顺坡垄灌溉不便,故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顺坡垄。
【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农业技术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和农产品消费状况。市场因素决定农业发展方向和规模。农作物生长期长短、昼夜温差大小、区域环境等因素对农作物的品质优劣影响较大。
6.【答案】(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玄武岩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但在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说明最初的平坦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且由台地变成平顶山变成了尖顶山,说明面积变小。(2)由材料可知,玄武岩最初形成的是平坦的地形单元,后经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尖顶山、平顶山和台地,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3)据以上分析可知,通过保留的部分可以判断台地、平顶山、尖顶山形成的早晚,平顶山、尖顶山是较早形成的,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台地形成的时间较晚,也就是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故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点评】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沉积);而外营力(动力)主要有风、流水、冰川、波浪等。
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
7.【答案】通过延长旅游活动时间,充分挖掘旅游项目与旅游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加旅游业收入;带动交通、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丰富市民与游客的夜间文化生活;增强市民与游客对景泰蓝技艺的了解,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知识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旅游规划
【解析】【分析】先注意审题,行为动词为“简述”,简单叙述、说明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的旅游价值,旅游价值主要包括经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根据材料提示,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主要表现在经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在夏秋季节每周五、周六17时至22时,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延长旅游活动时间,同带动交通、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充分挖掘旅游的经济价值,增加旅游业收入;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同时增强市民与游客对景泰蓝技艺的了解,丰富市民与游客的夜间文化生活,也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体现了其历史文化价值。
【点评】旅游业发展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拉动经济发展 ①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②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④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①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②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③促进文化交流
影响区域环境 ①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
②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也有消极作用,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处理不好,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8.【答案】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促进高山草甸生长,使之不易退化;密度过大时,大量啃食植被,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密度过小时,高原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把高原鼠兔数量(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
【知识点】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解析】【分析】先注意审题,该问题包括两个分析,先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再提出对策。读图可知,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是:先随着高原鼠兔密度增加土壤全氮含量也增加,当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达到760后,高原鼠兔密度继续增加后,土壤全氮含量随着开始下降。即密度过大时,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密度过小时,高原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而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有利于促进高山草甸生长。
根据上面结论: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促进高山草甸生长。所以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是把高原鼠兔数量(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高原鼠兔过多过少都不行。在合适范围之内,使得土壤全氮含量处于较高的水平,刚好能够维系土壤肥力。
【点评】生态环境类问题措施的分析思路
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还湿。
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走廊、示范区。
改:经济结构、生活能源、改坡为梯、灌溉方式等。
法:环境保护法、管理、休渔、禁伐。
育:宣传教育、增强意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