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 》说课课件及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桥 》说课课件及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07 19:04:32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
大湾中心小学 余庆香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属于精读课文。本文作者以小小说的形式讲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本课是此单元情感主题的升华,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具备一定的研究性阅读 和感悟的能力
学生很难被文中老汉的
形象、精神所打动
对文章以《桥》为题的
难以理解
1
知识与能力:比喻、拟人修辞手法运用的作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领会阅读的方法与合作学习的快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开 始
老师引入导语
多媒体课
件出示
学生初读课文,画出描写老
支书的语句和打动你的语句
学生畅谈感受
学生入情入境的读句子
Flash动画
录音朗读
分析文本语言
特点及作用
洪水来袭图片 结合图片谈感受
教师明确小组学习任务
教师指导
以小组形式讨论分析课文,理解
小组汇报交流
学习情况
学生畅谈这是一座
怎么样的桥
拓展延伸
总结全文
布置作业
结束
视频 让学生直接感悟
生活中的老支书
导入
课文录音
难句分析
拓展延伸
无私无畏
不徇私情
英勇献身
生命桥
连心桥
永不坍塌的桥
16 桥(共7张PPT)

地m
g
方基于模式二说课稿
人教版义教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桥》说课稿
大湾镇中心小学 余庆香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是大湾镇中心小学的教师余庆香,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桥》。
一、说教材
1.课文的地位和作用。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主题是“他们让我们感动”。本文作者以小小说的形式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本课是此单元情感主题的升华,也为学好后面课文打下基础,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阅读要求,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处理:在木桥发抖时增加了老汉和小伙子心理活动的联想内容,这样更能直接地激起学生的心理共鸣;在拓展时以200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新疆琼库恰克乡6大队的村党支部书记达吾提.阿西木的颁奖词来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身边也存在着像老支书一样的人。
2.学生的情况分析
我们都知道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研究性阅读和感悟的能力,但文本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与场景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很难被文中老汉的形象、精神所打动,特别是对文章以《桥》为题的理解。因此很有必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手段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为直观、感性地理解课文内容。
3.教学目标
因而我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结合本教材的内容结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领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运用的作用;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领会阅读的方法与合作学习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4.教学重点与难点
基于新课标的目标要求、年段阅读要求和本组课文的训练要求,结合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如下,并借助媒体将其解决。
教学重点:(1)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2)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二、说教法
为了能实现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让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1.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Flash动画课件录音朗读,结合文中一些描写洪水的词语和句子,想像面对死亡威胁的情景,让学生切实感受当时的生命垂危,形势危急。
2.以读代讲法。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本篇课文语言简练、生动,人物语言的刻画也极具表现力,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从而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效果。
三、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也曾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只有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我指导学生运用勾画、圈、点法,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勾画圈点,并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文章主旨;其次利用自主合作探究法。新课标要求我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精神,我在突破“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这个教学难点时采用了此法。
四、说教学程序
1.这篇课文我的教学流程图如下:
2.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1)谈话式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见过桥。谁来说说你见过的桥?(先让孩子们自由发言再通过媒体展示各种各样桥的图片。)
(2)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我请孩子们默读课文并画出:
老支书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他的哪些言行让你深受感动呢?用心体会,并写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老支书的高尚品质,对这些语句进行品析后,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其次,让孩子们边看 Flash动画课件录音朗读边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思考在表达上的特点,这些描写有何作用?关键是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受惊的野马”、“跳舞”等。并指导学生用“读”来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 ,再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这些描写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起到了渲染烘托的作用。进一步结合洪水来袭的图片谈谈自己的感受。
接着抛出问题:课文主要刻画的是老支书这个人物形象,那么题目为什么是《桥》,小组讨论,揭示出“桥”的题目的双重意义,引导孩子们明白这是一座延续生命的桥,一座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一座永不坍塌的桥,从而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拓展延伸
本着“走进文本——深入文本——走出文本”的新课程理念,我布置了一个小练笔
通过课文的学习你联想到哪些词句?什么人?什么事?以200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新疆琼库恰克乡6大队的村党支部书记达吾提.阿西木的颁奖词结束课文学习。
五、媒体设计
本课在四个环节运用了媒体,即导入、课文录音、难句分析、拓展延伸,以达到教学的事实性、情景性、示范性、探究性。
1、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环境,他们才能乐于接受,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我设计了通过观赏桥的图片,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2、通过Flash动画课件录音朗读,让学生既可以欣赏课文内容的动态情景画面,又可以感知文本内容。同学们在这样图文并茂的情景中,感受到当时的情形十分危急,
3、结合洪水来袭的图片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让学生深入情景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4、拓展延伸时以200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新疆琼库恰克乡6大队的村党支部书记达吾提.阿西木的颁奖词结束课文学习,通过真实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身边也存在着像老支书一样的人。
六、说板书设计
众所周知,好的文本是一份微型教案,我设计的板书力求做到简洁明了,突出重点,防止面面俱到,使学生能一目了然
生命桥 无私无畏
桥 连心桥 不徇私情
永不坍塌的桥 英勇献身
七、说课后反思
本次说课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信息技术手段以辅导的宗旨,在教学中,播放了真实的镜头,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当中自然而然地释放自己情感。并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就能更快的进入文本,了解人物的特点,帮助学生领悟课文精髓。通过学生、教师、媒体三方面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但在教学中, 老师的引导技巧还有所欠缺,恳请各位老师能不吝赐教,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以使我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共7张PPT)
2006/06/06
m
搜狐社区(共1张PPT)
课文主要刻画的是老支书这个人物
形象,那么题目为什么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