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 [语文]试题卷
答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命题人:[郑忠] 校对人:[郑忠]
导试简表
本试卷考查要点 校本纲要目标 相关题号
书 写 楷体书写100%达标, 60%的学生行楷书写水平达到实用程度。楷书书写未达标者,在高一上学期内强制达标。 五
基础知识语文积累 掌握字音、字形及成语为主。熟背默写教材规定背诵篇目、校本背诵篇目。 一、四
阅 读 掌握语段特点,快速准确理解语段;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二、三
写 作 60分钟内完成800字的较复杂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卷面整洁,语言清通,结构完整,主旨明确,层次分明。 五
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共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百舸(kě) 方遒(qiú) 恣意(zì) 搭讪(shàn)
B.商榷(què) 田塍(téng) 甄别(zhēn) 灯灺(chí)
C.静谧(mì) 摒窒(bǐn) 墓冢(zhǒng) 恪(gè)尽职守
D.洞穴(xué) 戕害(qiāng) 摭拾(zhí) 啮(niè)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悠邈 愀然 橘子州 心无旁鹜 B.桑梓 苍茫 怅寥廓 相与枕籍
C.赭色 舳舻 具象化 狐死首丘 D.暄嚣 掎角 什刹海 熠熠生辉
3、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随着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住在这里的老百姓大都安土重迁,高高兴兴地搬入了新居。
C.正值苹果手机在全球的发展方兴未艾之际,它的创始人乔布斯却不幸辞世,这让许多苹果迷感到非常惋惜。
D.高中语文学习一定要多读多思多积累,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实现自己高远的目标,在日后激烈的竞争中铩羽而归。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待因下岗构成生存危机的弱势群体,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不会也不可能置之不顾,但是如何解决这一人群的生存并非易事。
B.商业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达,加之西方先进的摄影技术传入,为时尚画报这种大俗和大雅混杂的消费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经济和文化空间。
C.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发展,能否做好水的开源节流工作是西部开发成功的关键。
D.今年以来,国际市场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订单的减少,是直接导致了以加工型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文革期间开始写诗,代表作品有《相信未来》、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B.赫尔曼·黑塞,瑞士籍美国人,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
《荒原狼》等。
C.毕淑敏,现代作家,祖籍山东,作品有《红处方》、《昆仑殇》等。
D.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作有《韩昌黎集》。
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 峭然孤出,似非大观。
①高无隐寺之塔 ②临水水无源 ③近不负郭 ④背山山无脉 ⑤下无通市之桥
答:
7.读过一本书,把自己的感受、见解写出来,这就是“书评”。有些书评虽只有只言片语,却能表现作品的写作特点,能够揭示其主题或写作目的。
例如:《史记》:A. 历史的长城 ;/ B. 史家之家绝唱,无韵之离骚。
《聊斋志异》:A.鬼狐也阳光; / B.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请参照以上示例,在名著《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中选择一部(在答题卷上写出书名),分别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各写一句简短的“书评”。(4分)
《 》: 。
。
8.请仿照上文在横线上写上合适的文字。要求内容合理,字数相同,句式相似。(4分)
我做不了太阳,但我可以是一束阳光,照亮别人,温暖自己。
一束阳光,它可以是一个微笑,走进尘封的心灵,融化隔膜的坚冰;
一束阳光,它可以是 , , 。
二、现代文阅读(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1题。(6分)
相信未来(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9.对第三节诗句的朗读,停顿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我要用手/ 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B.我要用手掌/ 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C.摇曳着曙光/ 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D.用孩子的笔体/ 写下:相信未来
10.下列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蜘蛛网——恶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B.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美好的希望
C.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D.鲜花——珍爱的事物 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有了美好的归宿
1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在“文化大革命”那个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的年代里仍然执着地相信未来。
B. 诗中的“固执”并非贬义,显示出作者相信未来的执着。
C.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说明作者当时还很幼稚很年轻。
D.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2—15题。(18分)
故乡的山梨 李辉英
①一个人谁没有一个故乡呢。对于故乡的留恋,或是说一些回忆,恐怕也全是人人少不了的。
②故乡使你留恋的地方太多了,一座山,一丛林,一条小溪,甚而是一些荒坟,都会给你留下清切的影子;说到故乡的特产,那就更叫你关怀了,愈是久离故乡的人,愈是关心不忘故乡的特产,有时管叫你渴想得口水直流,为了思念特产得不到手的缘故。
③但这种特产,却并非都是名贵的东西,即以食品一类来说,肉包子也许就是特产之一,五香豆腐干也可以算是故乡的一种特产,此种食品,全在于地方风味的宝贵,而且更可以进而以某种特产物品或食品传名外方,叫别人一听到某种物品时,不自觉地就会联想起那出产物品的地方来,譬如南翔的包子,南京鸭肾,福建肉松,莱阳梨等全是。
④说到梨,故乡也出产一种梨,因为不是种在人家园子里面而是自己生长在山上的。所以叫作山梨。这些山梨虽然并不出名,外人很少知道,在当地却是家喻户晓的。由于这种山梨的生长,很可以推想到故乡偏僻落后的社会情形来,若在繁华的省份,人烟稠密的地方,那是无论如何不会让这些山梨自由生长的,大概不等结到七成熟时,早被别人打光了。留待成熟后再摘下来吃的事情,怕是不会有的。
⑤说起故乡的山梨,并不像一般梨子那样甜蜜可口,皮嫩如膏;反之,它倒是一身酸味,皮厚得像一层老布。你们也许很以为怪了,这样的山梨,有什么值得不忘的呢。不,我觉得故乡的山梨特别叫我不忘的地方就是它的酸和粗厚的皮!因为它是和一般梨子迥乎不同的。如果让植物学家来解释的话,山梨的酸味和粗厚的外皮,正可以说是为保护自己的身体安全才长着的,因为山丛之中,杂虫甚多,如果它生得又嫩又甜,怕不待成熟早让虫子们蛀光了。果然,山梨里面很少有生虫子的。
⑥山梨的外皮虽然粗糙异常,但它的内中肉瓤却又嫩又甜,比起本地生梨和天津鸭梨要细致得多,而且又富有水分,剥了皮,一口就全吃净吮干了。
⑦山梨的酸味是特别让人难忘的。普通一般人对于甜的感觉得之容易,忘之更快,不比酸的味道,虽不能使人愉快,却足可叫人轻易忘记不掉。在事务方面,我觉得也是这样,得意的事情容易忘记,酸辛的事情倒是时常留在头脑之中不能忘去。
⑧我爱故乡的山梨,特别爱吃它的酸味,因为我每每从它的酸味中,来比拟自身寒酸的境遇;是的,我的生活永远是在酸味中过着的,我没有过一日属于甜味的生活!也许,我此后的日子还是要在酸味中过着的呢。所以,对于故乡的山梨就因此更给我不能忘记的深深的印象了。
⑨故乡的山梨又是上市的时候了,村妇们定又一群一群的提着筐,肩着担子,还有背着口袋的,到人家里去作交易。她们不要钱,只是换些得用的东西。像棉花、布头、绒线一类的物品。这种交易倒很和上古时代“日中为市”的“以己之有,易己之无”的情形有些相像,不同的就是没有固定的交易时间罢了。我爱故乡的山梨,但我更忘不掉比山梨还要酸上万倍的故乡人们诉苦无处的非人生活。
12.结合4、5两节的内容来谈谈为什么家乡的山梨可以在完全成熟以后被摘下来吃。(4分)
13.文章标题是“故乡的山梨”,但直到第四小节才点题。请思考:
(1)前三节写了什么样的内容?请用30字以内的一句话概括。(2分)
30
(2)前三节的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你认为这样安排合理吗?为什么?( 4分)
14.文中第5段说“你们也许很以为怪了,这样的山梨,有什么值得不忘的呢。”请结合全文来分析山梨让作者念念不忘的原因。(4分)
15.选择家乡的某一种特产或某一处胜景,简要谈谈它从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美好的印象。(40字以内。4分)
40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23分,其中选择题8分)
(一)阅读苏轼《赤壁赋》的片断,完成9—12题(18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6.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以……为伴侣,意动用法
B.哀吾生之须臾 须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
C.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指洞箫声的余音
D.目遇之而成色 成色:指物品的质量
17. 下列四组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②游于是乎始
B.①相与枕藉乎舟中 ②悠悠乎与颢气俱
C.①挟飞仙以遨游 ②醉则相枕以卧
D.①不知东方之既白 ②目遇之而成色
18.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而今安在哉 B.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 何为其然也 D. 而又何羡乎
19. 对本文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人举曹操之例,是借古抒怀,感叹人生“须臾”的悲哀。
B.作者借与仙人相交,与月亮同在,以求跳出忧愁,改变现实。
C.主客问答,议论风生,表现出主人公乐观豁达的胸怀。
D.本文既是一篇抒情小赋,而就其内涵来说,更是一篇哲理小赋,包含了对宇宙人生
的思考和领悟。
20.翻译。(6分)
①.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②.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
21.断句。(3分)
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新 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22.此诗一、二两句体现了什么季节、具有怎样的天气特点?透露出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心境?(3分)
①季节: ;②天气特点: ;③诗人心境: 。
23.此诗最后一句的“偷”在《宋诗别裁》中写作“径”,你认为哪个字更妙,谈谈你的理由。(3分)
( http: / / www. / )
四.24.古诗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①.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②.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
③.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
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
④.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 。
五、作文(40分+3分卷面)
2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国流传着许多关于“让”的名言。《论语》说:“当仁不让于师。”李斯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俗语说:“让人三分风光月霁,退我一步海阔天空。”有人问拾得和尚:“人逼我、迫我、害我,你将如何待他 ”拾得说:“容他,忍他,让他。”
请以“让”为题写作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注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 [语文]答题卷
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基础知识 新诗阅读 文言文阅读
题号 1 2 3 4 5 9 10 11 16 17 18 19
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6.(3分)
7.(4分)《 》: A 。
B 。
8.(3分)一束阳光,它可以是 , , 。
二.现代文阅读(24分,其中选择题6分)
(二)12.(4分)
。
13.(1)(2分)
30
(2)(4分)
。
14. 14.(4分)
。
15.(40字以内。4分)
40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23分,其中选择题8分)
20.翻译。(6分)
①. 。
②. 。
21.断句。(3分)
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22.(3分)
①季节: ;②天气特点: ;③诗人心境: 。
23.(3分)
。
四.古诗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 。
, 。
, 。
, 。
, 。
五、作文(40分+3分卷面)
800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7、答案示例:
(1)《三国演义》:A、人生智谋的形象宝典。 / B、三国刀光剑影,百年虎斗龙争。
(2)《水浒》:A、铁血男儿的悲歌。/ B、仗义行侠,替天行道。
(3)《西游记》:A、猴性与佛性掰手腕 / B、神魔世界,世间百态。
(4)《红楼梦》:A、大厦将倾的挽歌/ B、失乐园 / C、字字是泪,句句是谜。D、满纸荒唐言,应知“真事隐”;一把辛酸泪,可懂“假语存”?
【评分标准】每一句2分,共4分,兼顾修辞手法及与名著内容的切合度。、
8.示例:一束阳光,它可以是一句安慰,抚慰无助的心灵,点亮生命的航标
一束阳光,它可以是一份理解,滋润渴望的心灵,享受明媚的春光
9. 答案:A。应为“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10. 答案:D。“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有了美好的归宿 ”理解有误。
11. 答案:C。“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说明作者当时还很幼稚很年轻”理解有误。
20. 答案: ①把像蜉蝣一样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关键字:“寄”、“粟”。)②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不曾消逝;月亮时圆时缺,却最终没有损益。(关键字:“盈虚”、“卒”)
21. 答案: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
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断错一处或少断
两处扣0.5分。3分扣完为止。)
22. 答案:① 季节:夏季;②天气特点:久雨初晴。③诗人心境:愉悦、宁静(闲适)。(每空1分,共3分)
23.答案一:“偷”字更妙(1’),用拟人手法,写出南风诙谐调皮(1’),与诗人仿佛老友嬉戏,既现亲密之情又充满情趣。(1’) (3分)
答案二:“径”字更妙(1’),用拟人手法,突出南风的急切爽直(1’),不用敲门,不是缓
步,而是推门直入,表现出南风与诗人之间的熟络(1’)。(3分)
座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