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第二章
A卷 基础知识测试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 )组成的。
A..骨和肌肉 B.骨骼和肌肉 C.关节和肌肉 D.骨和关节
2.关节的什么结构既能减少运动时关节面的相互摩擦,又能缓冲运动时的震荡
A.关节囊分泌的滑液 B.关节软骨
C.韧带 D.关节囊
3.把骨骼肌连在骨上的结构是
A.关节 B.韧带 C.关节囊 D.肌腱
4.脊椎动物的学习行为比无脊椎动物更复杂高等,这有利于
A.找到食物 B.逃避敌害 C.找到配偶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5.人体完成一个屈肘的动作主要是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C.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D.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6.母狼的幼仔丢失后会将人的婴孩哺育成狼孩,这个事实说明
A.母狼试图使婴孩成为自己的孩子 B.母狼对人的报复行为
C.母狼有较高的哺育行为 D.母狼有哺育幼体的先天性行为
7.有人做过如下实验: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的干净无声,也能引起其他椿象的逃逸。椿象间的联系方式是
A.椿象发出的光 B.椿象发出的声音
C.椿象发出的气味 D.椿象的挣扎动作
8.在人体内,骨骼肌一般是
A.受刺激后会发生收缩反应
B.受刺激后会发生舒张反应
C.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后会发生收缩反应
D.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后会发生舒张反应
9.我国古籍《草木疏》中有“蝗类青色,长角长股,股鸣者也”,说明动物传递信息能利用
A.分泌物 B.声音 C.气味 D.视觉
10.在一群阿尔比斯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下列关于“首领”狒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B.优先选择筑巢场地
C.首领狒狒一般是雌性 D.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为
11.螳螂是一种食肉性昆虫,在食物严重缺乏时,有雌虫吃雄虫的现象,者中现象的生物学意义是
A.雌虫凶猛 B.雌虫有食雄虫的习惯 C.雄虫过剩 D.有利于种族延续
12.用性引诱剂来杀灭农业害虫是利用了
A。.取食行为 B.学习行为 C.迁徙行为 D.昆虫之间的通讯
13.“飞蛾扑火,为光明而死”是因为
A.喜欢火光 B.光亮处温度较高
C.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4.在紧急情况下,蜥蜴会断掉尾巴,螃蟹会弃足,海参会抛出内脏,这些现象属于
A.繁殖行为 B.攻击行为 C.防御行为 D.节律行为
15.在动物的社群中
A.个体彼此平等,不分贵贱 B.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C.个体形态上几乎没有差别 D.多数个体是最占优势者
16.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老鼠打洞 B.猫捉老鼠 C.公鸡鸣叫 D.飞蛾扑火
17.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海狮表演顶球 B.小猪吃奶
C.鸡听到主人叫唤后赶来吃食 D.黑猩猩叠木箱摘香蕉
18.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动物是
①蚂蚁 ②菜粉蝶 ③苍蝇 ④蜜蜂 ⑤黑猩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19.关节既牢固又灵活,与此功能特点无关的是
A.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光滑的关节软骨 B.关节腔内有关节囊分泌的滑液
C.关节囊及外面的韧带有一定的伸展性 D.关节囊周围的肌肉能够收缩
20.在狮群中,“头领”会发出特殊气味,其他成员都顺从它,这种现象属于
A.攻击行为 B.防御行为 C.社会行为 D.繁殖行为
21.比起兔、鸟等动物来,蚯蚓的运动慢得多,其原因之一是因为
A.蚯蚓体内无骨骼,无肌肉 B.蚯蚓体内无关节,有骨骼
C.蚯蚓体内有肌肉,无骨骼 D.蚯蚓体内有关节,无肌肉
22.下列各种现象,属于动物间的通讯的是
A.老虎踩着出发时的脚印归来 B.蚂蚁根据同伴的分泌物找到食物
C.警犬通过嗅觉找到藏匿的罪犯 D.小动物闻到老虎的气味纷纷逃避
23.动物的行为是指( )。
A.动物的动态动作 B.动物的内部生理活动
C.动物的各种动作 D.动物的捕食动作
24.蛙不抚养幼体,但幼蛙能像成蛙一样捕食昆虫,这种行为属于动物的( )。
A.适应行为 B.学习行为 C.先天性行为 D.经验行为
25.家兔的前肢骨是由( )组成的。
A.肱骨、桡骨、腕骨、掌骨、指骨、趾骨
B.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
C.趾骨、掌骨、桡骨、肱骨、胫骨
D.股骨、腓骨、胫骨、趾骨、跗骨
二、非选择题
1.骨骼肌有受到刺激而 的特性,同时牵引 围绕关节运动,从而完成身体的各种运动。
2.在物理运动中骨相当于 ,关节相当于 ,骨骼肌相当于 。
3.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填“简单”或“复杂”)而且学习能力在动物的全部行为活动中所占的比例越 (填“大”或“小”)。
4.社会行为的特征: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有的群体中还形成 。
5.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动物的 、 和 等都可以传递信息的作用。
6.蝶蛾类昆虫的雌虫,体表的腺体能分泌吸引雄虫且能挥发的特殊物质,这种物质叫做 ,雄虫靠其 上的嗅觉感受器感受到同种雌虫的这种气味,就会飞过来同雌虫交配。
7.在自然界中,由于 流、 流和 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
8.饲养员给猴子喂食物时,不慎把一个甜薯掉进水池,一只小猴费了好长时间才从水池中捞到这个甜薯。几个月后,饲养员发现给猴子喂甜薯时,有相当多的猴子拿甜薯到水池中擦洗,再也不吃沾满泥土的甜薯了。猴子的这种表现属于_____________行为。
9.看图回答下列有关关节的问题:
(1)关节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图中的[ ] 、[ ] 、[ ] 。
(2)图中的②可以在③内灵活地转动,动力来源是
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这说明它的两端是附着在 块骨上。
(3)生活中,如果②从③中脱离出来,我们常把这种现象叫做 。
(4)⑥由 (序号)共同围成,里面有少量滑液,可以润滑 (序号)。
10.请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传说当年西楚霸王项羽行军至乌江,天色已晚,只见岸边沙滩上有几个蚂蚁围成的大字“霸王死于此”。项羽心想:这是天意,遂大喊一声:“天绝我也!”即拔剑自刎。原来是刘邦手下的军师用蜜糖写的几个大字,招来了许多蚂蚁,项羽不知是计,中计身亡。
(1)蚂蚁能够按照人的设计围成几个大字,这与蚂蚁的食性有关,你知道蚂蚁的食性吗?请写出 。
(2)蚂蚁间靠 传递信息,但当一只侦察蚁发现食物时也会向其他伙伴做出 的行动。
(3)一窝蚂蚁由不同的成员组成,蚂蚁是具有明显的 行为特征的动物。
第六单元 第二章
B卷 能力提高测试 (45分钟 100分)
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做一个动作时,需要参与的骨骼肌有
A.一块 B.两块 C.至少两块 D.多组肌群
2.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疾病,患者关节腔内大量积液并伴有肿胀疼痛,那么其病变的部位应在下列那个结构上
A.关节面 B.关节软骨 C.关节囊 D.关节腔
3.下列描述中,除哪项外均与社会行为有关
A.同种动物的许多个体简单的聚集在一起
B.群体的不同个体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C.群体的不同个体之间具有一定信息交流的方式
D.群体生活有利于维持种族的生存
4.哺乳动物在运动过程中需要能量,与能量的来源有关的主要是
①呼吸系统 ②生殖系统 ③神经系统 ④消化系统 ⑤内分泌系统 ⑥循环系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5.有人狂笑不止时用力过猛,使上下颌不能合拢,这是由于
A.关节头从关节囊中脱出 B.关节腔内可能积液
C.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 D.关节软骨发生病变
6.对下列动物的表现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鸟类飞行属于动物的行为 B.动物的吼叫属于动物的行为
C.金龟子假死不属于动物的行为 D.动物的注目凝视属于动物的行为
7.生物防治的优点是
A.见效快 B.不会造成化境污染 C.专一性强 D.控制害虫持久
8.下列关于关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有的动物都有关节 B.关节使哺乳动物的运动灵活自如
C.关节头、关节窝表面覆盖着关节软骨 D.关节囊能增加关节的牢固性
9.在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研究中,要从卵进行隔离饲养,是为了
A.排除后天学习因素影响 B.证明是后天学习形成的
C.卵比较好取食 D.卵有传染性
10.在一个白蚁群体中,个体数量最多的是
A.蚁后 B.雄蚁 C.兵蚁 D.工蚁
11.在农田通过施放一定量的性外激素,能达到控制某些蝶蛾类害虫的数量,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干扰了雌雄虫之间的
A.通讯 B.运动 C.摄食 D.领域
12.生活在海底的比目鱼,能够随周围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换身体的颜色,这种行为对比目鱼来说
A.有利于保护自己 B.有利于逃避敌害
C.属于防御行为 D.以上都对
13马蜂遭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其行为应属于
A.攻击行为和社会行为 B.防御行为和社会行为
C.取食行为和社会行为 D.学习行为
14.铅球运动员手握铅球放在肩上准备投掷时,手臂肌肉所处的状态是
A.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B.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C.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15.在动物的社会行为中,最占优势者是
A.主要表现在攻击行为上总是得胜者 B.最后享用食物
C.往往是一个雌性个体 D.负责对外战争,保护群体
16.“肌肉饥饿”症是骨骼肌由于养料和氧气供应不足,导致的弹力差、收缩无力等症状,改变这一症状的最佳方法是
A.多食营养品 B.多吸新鲜空气
C.吸氧的同时多食用蛋白质 D.经常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
17.关于人体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的运动要靠运动系统来完成
B.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需要多组肌群密切配合共同完成
C.动作的产生还需要其他系统的配合
D.肌肉有收缩的特性,只靠肌肉收缩和舒张就能完成人体运动
18.一只刚失去幼仔的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失去妈妈的小狗崽,“母子情深宛如一家”。对猫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物质决定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9.在一群狒狒中,作为“首领”的雄狒狒在群体内部是“常胜将军”,它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对它作出顺从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以上重点体现了具有社会行为群体的哪一个典型特征
A.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B.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C.群体中形成一定的等级 D.群体内部成员之间有一定制度
20.对动物行为的产生起主要调控作用的是
A.激素 B.感觉器官 C.运动器官 D.神经系统
21.蝴蝶的成虫有长长的卷曲着的喙,只能吸食花蜜和露水;蜻蜓的幼虫生活在水中,能捕食蚊子的幼虫等。“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分别描绘了这两类昆虫的( )行为。
A.防御、取食 B.防御、迁徙 C.取食、繁殖 D.迁徙、繁殖
22.都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动物是
A.鲫鱼、白蚁 B.象、狒狒 C.白蚁、小鸡 D.蜥蜴、蚯蚓
23.下列的动物行为哪种需要通过学习才能产生
A.路旁牛群躲避来往车辆
B.雏鸡刚孵出即会跟随母鸡
C.海鸥幼雏用喙敲打母鸥喙上的红斑求食
D.蜘蛛织出有“文字”图案的蜘蛛网
24.下列措施中,属于直接利用动物的行防除有害动物的是
A.用人工做巢的方法,使鸟类更好的繁衍
B.在果树开花的季节,把大批蜂箱运到果园
C.蚊子要在水中产卵,环卫工人经常疏通下水道和清除积水
D.给病牛注射抗生素,以消灭其体内的病菌
25.若在蚂蚁取食经过的路上垫一层白纸,蚂蚁经过白纸后将白纸去掉,将会发生的是( )。
A.蚂蚁仍能顺利返回巢穴 B.蚂蚁不能顺利返回巢穴
C.蚂蚁会死掉 D.蚂蚁顺利找到食物
26.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维持群体生活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具有( )。
A.贮食行为 B.繁殖行为 C.防御行为 D.通讯的本领
27.在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时,选用下列哪种动物较好?( )
A.幼年的鸡 B.成年的鸡 C.幼年的猫 D.成年的猫
28.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产生运动的原因是( )。
A.骨自身运动的结果 B.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C.关节位置的变化的结果 D.骨骼肌位置的变化的结果
29.遇到危险时,母鸡会发出“咯咯咯”的叫声,野兔会用后足敲地发出“噔噔噔”的响声,决定动物这种“报警”行为的是( )。
A.遗传性 B.变异性 C.适应性 D.应激性
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骨骼肌既能牵拉骨,又能推开骨 B.骨骼肌不能牵拉骨,又不能推开骨
C.骨骼肌不能牵拉骨,只能推开骨 D.骨骼肌只能牵拉骨,不能推开骨
二、非选择题
1.下图是人体屈肘和伸肘动作的模拟图形,据图回答问题。
⑴根据图形,a表示的是 ,b表示的是 ,当人体处于屈肘动作的时候,a处于 状态,b处于 状态;伸肘时,两块肌肉的舒缩情况正好 ,这说明了骨骼肌在运动中的 关系。
⑵身体之所以能够产生屈肘和伸肘动作,除了和运动系统有关外,还受到
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⑶身体在做屈肘和伸肘动作时,需要能量的供应,能量的来源主要和
系统、 系统和 系统有关。
⑷当手自然下垂时,屈肌肌群和伸肌肌群所处的状态时( )。
A.都收缩 B.都舒张
C.前者收缩,后者舒张 D.前者舒张,后者收缩
2.把一只刚出生的子兔寄放在同时产子的母兔旁,被寄放的子兔会立即被母兔
认出,常被咬死或遗弃于窝外。
⑴母兔对自己的子兔的识别,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通过学习得到的?
⑵如果不想让这只母兔伤害这只子兔,你有什么办法吗?
3、不少动物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受到双亲照料,这对提高幼仔的成活率有重
要作用,但幼仔是怎样辨认父母的呢?河鲈鱼的幼鱼是由雌鱼来照料的。一位
动物学家发现繁殖期的雌鱼有特殊的色斑,于是他做了一个酷似雌河鲈鱼的模
型(如右图),放在水簇箱中拉动模型,模拟鲈鱼游动的样子,结果发现幼鱼纷
纷追随模型游动。
有同学据此认为“幼鲈鱼只是靠特殊的色斑来识别母亲的”,这一结论可靠
吗?为什么?
⑵该同学要证明“幼鲈鱼识别母亲只是靠特殊的色斑,而与外形无关”。
①他应该做出什么样的模型? (用图形或文字表述都可以)
②怎样使用该模型来做实验?
③观察到什么样的现象才能说明该观点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