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 [语文]试题卷
答卷时间:[120分] 满分:[120分] 命题人:[于靖萱] 校对人:[于靖萱]
导试简表
本试卷考查要点 校本纲要目标 相关题号
默写积累(10分) 熟背教材规定背诵篇目2、校本背诵经典诗词 16
基础知识(18分) 掌握字音字形词语病句文学常识 1、2、3、4、5、6
现代文阅读理解(22分) 1、把握文意2、理清思路3、概括要点4、提取精华 8、9、10、18、19、20、21
古诗文阅读理解(22分) 1、古诗欣赏2、古文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3、翻译 11、12、13、14、15、17
口语运用(5分) 语言运用 7
写作(40分) 写作 22
书写(3分) 卷面分
第Ⅰ卷(共44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龟(jūn)裂 口占(zhān)一绝 栏楯(shǔn) 濒临(bīn)
B 船坞(wū) 面带愠(yùn)色 作(zuō)坊 汲(jí)取
C 筵(yán)席 岁在癸丑(kuí) 骄横 (hènɡ) 掺和(chān)
D 蓬蒿(hāo) 长歌当(dàng)哭 倔(juè)强 凝眸(mó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淡烟暮蔼 青睐 谍血 厮守 B 皇天后土 震撼 抱歉 文身
C 珊珊来迟 萌孽 笑靥 俯瞰 D 桀骜不训 慰藉 寥落 气慨
3.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假如是现在,老师 没有见过荔枝,也可以找出科学的资料,给有点钻牛角尖的小学生解释明白吧。
(2)岐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 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 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唱歌。
(3)场地里有许多古榕树,集中_______在石子河沿岸,是原场地最动人的风景线。
A.纵然 漠不关心/湮没 分散 B.虽然 熟视无睹/淹没 分散
C.纵然 熟视无睹/湮没 分布 D.虽然 漠不关心/淹没 分布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诗文常常在篇名上反映出文体特点,如《短歌行》、《师说》、《岳阳楼记》、《谏太宗十思疏》、《兰亭集序》、《赤壁赋》、《陈情表》等。《陈情表》中的“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B.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明代散文家,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的代表作家。有人把归有光与欧阳修比较,推崇他为明代第一散文家。
C.元曲是元代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分为散曲和杂剧两部分。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杂剧剧本体例一般为每本四折一楔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
D.《长亭送别》的作者是王实甫,元代戏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大都(今北京)人。《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在元代和明代就为人推重,被称为杂剧之冠,体现了作者“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理想。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骇人听闻,人类至今安全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奥秘还不为人所知。
B.像他那种身份的人,在哪种场合说哪种话,应该是无可厚非的。
C.这些方格绿网在切割直线道路后,增强了空间的进深感,与中国传统园林的障景法异曲同工。
D.实际上,只要我活下去,我这个芸芸众生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旋涡。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关键是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不开的。
B.大型肉食动物往往灵敏又胆怯,弱小的食草动物闲散而沉着,这是生存的必然要求。
C.为了封建统治者个人口腹之好,竟如此劳民伤财,但也足见当时荔枝贮藏与运输的不易。
D.我不赞成把人类基因组计划比喻成“曼哈顿原子计划”(前者在人文上远远超过了后者)的原因,就是出于这样的忧虑。
7. 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富有韵味。阅读下面的例句,从备选例子或你的积累中也选择一个量词妙用的例子加以揣摩分析。(5分)
钩:一“钩”月亮。静穆的夜空中,升起弯弯的月亮,如同银色的帐钩一样小巧轻灵,洁白如玉,使人生发出亲切而美好的联想和想像。
泓:一“泓”清泉。清澈的泉水从泉眼里流出,是那样的充盈而明亮。他不仅写出了泉水水量的丰沛,而且写出了泉水水质的明净。
备选例子:一“挂”飞瀑 一“叶”扁舟 一“缕”笛声 一“轮”明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每小题3分)
人类基因组研究
有关人士认为,“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绘成功仅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真正的研究工作还只刚刚起步。例如“草图”中留下了许多空白需要填补,不少可能包含着重要医学信息的空白又顽固地拒绝“泄露各自的秘密”。除了最先完成的22号染色体长臂中有3%被证明无法解读外,从那时以来完成的4号染色体也留有很多空白。此外,大约有10%的基因组由于其重复性而根本不可能测序。
据国外有关杂志报道,即使“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终图,漏洞依然会存在——某些基因将被忽略不计。而蛋白质作为生命分子三联体的最后一位“成员”,又是迄今为止的研究中最难攻克的堡垒。
全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差别,这种差别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目前,生物学家已能利用单个DNA中的变体来跟踪人体基因的变异,并藉此评估人类各种生物学现象的奥秘,如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易感性、寿命的长短、人类的起源等等。
人类的大部分DNA都是“垃圾”,几乎不起什么作用或者至少是没有明显的用途。剩下的则是渊源于植物、动物甚至细菌这一最原始生命形式的基因的“大杂烩”。事实上,大量在维系细胞基本功能,如修补和解读DNA方面所必需的基因,与促使细菌保持原状的基因没有什么两样。
我们在回溯生物进化史的过程中又会发现,人类曾与植物、动物以及软体虫和有翅昆虫共同分享无数的基因。例如一种古怪地取名为“声波刺猬”的基因,它对昆虫在成熟中的翅膀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相同的基因,在人的胚胎中则起着协调手臂生长和发育的作用。所以,人类的基因与某些哺乳动物更为接近也就不足为怪了。例如鼠的基因与人极为相似,它的基因组一直被描述为探明人类基因组的“罗塞塔石碑”(即为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线索的石碑)。此外,猩猩的DNA也与人只相差1.5%,因而分析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自然有助于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
看来,不同物种似乎是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正是这种逐渐从多细胞有机物中汲取新鲜养分的“复制”过程,才使人类不断进化以至于成为超越低级生命形式的高级动物。所以,有专家将基因比作砖块,“用它既能修车库,也可盖摩天大楼,关键是看你如何运用”。
8.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研究”的说法,准确的一项是
A.“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绘成功仅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即使“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终图,研究工作仍然存在漏洞,某些基因被忽略不计。
B.生物学家已能利用单个DNA中的变体来控制人体基因的变异,并藉此评估人类各种生物学现象的奥秘,如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易感性、寿命的长短,人类的起源等等。
C.人类的大部分DNA根本不起什么作用,或者至少是没有明显的用途,剩下的则是渊源于植物、动物甚至细菌这一最原始生命形式的基因,这说明“万物之灵”的人类的起源实际上也是很“卑微”的。
D.人类的基因与某些哺乳动物十分接近,例如鼠的基因与人极为相似,猩猩的DNA也与人只相差1.5%,所以分析哺乳动物的DNA,自然有助于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
9.下列对“不同物种似乎是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们在回溯生物进化史的过程中又会发现,人类曾与植物、动物以及软体虫和有翅昆虫共同分享无数的基因。
B.人与老鼠的基因极为相似,猩猩的DNA也与人只相差1.5%,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就在于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
C.这种逐渐从多细胞有机物中汲取新鲜养分的“复制”过程,才使人类不断进化以至于成为超越低级生命形式的高级动物。
D.全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差别,这正是生物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佐证。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旦科技发展到可以使我们填补上草图中的空白,所有重要的医学信息便随之“泄漏各自的秘密”,人类便真正成为了自由的人。
B.修补和解读DNA方面所必需的基因,与促使细菌保持原状的基因没有什么两样,但重要的是各自的改良和组合,从而产生了复杂的人。
C.由“用它既能修车库,也可盖摩天大楼,关键是看你如何运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同一个基因既可能构成低等动物,也可能构成人类。
D.人体解剖学使人们从宏观上了解自己,人类基因组计划则将使人们从微观上也就是说从根本上了解自己。
三、 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12分 每小题3分)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 时则:时或
B.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特:很。
C.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匹:比
D.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效:效力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儿之成,则可待乎
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C.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D.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1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彼且奚适也
A.赵尝五战于秦 B.圣人不凝滞于物
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恐年岁之不吾与
第Ⅱ卷(共73分)
四 (20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名句默写。(10分)
(1)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所趋异也。
(2)屈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见放。”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5)夜闻归雁生乡思, 。
(6) ,鸿飞那复计东西。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溕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什么特点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使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感情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3分)
读 秋
①我还是小学生时,读到过这样的句子:“稻子笑弯了腰,高粱笑红了脸。”那是小时候我对秋天的印象。在小小心灵里,秋天是喜滋滋的,有点暖烘烘的甜味,连空气里都流动着作物成熟的气息。后来我才知道“春耕秋收”,这是我们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习惯。因了成熟与收获的期许,我们觉得秋天是一个有内涵的季节。春华秋实既是对季节的礼赞,更是对生命完满的向往,一个生命在春天的萌发和夏天的绽放后一定要在秋天结出果实,才不会失于轻飘,才不会虚于此行。
②长大以后,我开始看到秋天的美,这样的美逐渐清晰起来。
③其实,漫长的少年时代,我也隐约感觉到了秋天的美丽,我时常在暮色四起的田野里游荡,收割后的田野空空荡荡的,夕阳像薄纱一样。那时,能闻见一种稻禾的气味,混着空气里衰草的香。那样的气息总是让心变得空落起来,变得忧伤起来,像一个山谷,里面储满了寂静。我知道这是秋天的况味,许多年后,这样的味道被我封存在记忆里了,看到“秋天”这个词语,或者一阵阵微凉的风开始在大地上跑动,它们就氤氲开来,缭绕在心里。现在,听过春天华丽的喧响,看过夏天盛大的热情,我能深切体会到秋天的美。秋天的美是收敛的,沉静的,不事张扬的,像一个艺术家,有宽广的内心,却在眉眼问藏着那么些让人琢磨不透的忧郁。
④如果你有时间凝视一棵树,你会看到我说的静美,它在秋天里呈现出一种历经风雨和青涩后的祥和,它的叶慢慢变黄,那些叶很从容地落下来,没有一丝慌乱的感觉。同样,这样的祥和经了秋天的传达,呈现在许多事物上面。天空突然高远,夕阳变得彤红,像枝头丰盈的柿子,仿佛随时都流出香甜的汁来。岸边的苇丛,此刻有了花白的芦花,在秋风里摇曳,它们也是不急不躁的,一茎芦苇,就是一个悄然独立的思想者。河水不再暴涨了,一条河度过夏天就恢复了冷静,它有了一种舒缓的节奏,有了处变不惊的阅历,像柴可夫斯基琴键下流淌出来的音乐,像马友友的大提琴独奏曲。
⑤这是时间上的秋天,她以一个季节的形式出现,从九月的眸光里开始。
⑥秋天有更多内涵。有时她在一张古琴的弦上荡漾,像夕阳下的水波那样,有着一圈又一圈丝绸般的涟漪;有时,她又以几朵白菊的形象落到一盏茶里,那是一个白瓷杯,在一张原木的茶几上独自入定。这么说秋天并不仅仅是时间上的,现在我更倾向于认为“秋天”是一个关乎文化和心灵的词汇。真正的秋天,在时间的远方,在古老的典籍里,在脆薄的纸页间。从屈原写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开始,从庾信写下“树树秋声,山山寒色”开始,从马致远写下那首著名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开始,秋天就有了另外一种形式。她不仅仅是时间的概念,我们古老中国的秋天,其实住在诗行里,住在文字里,住在游子绵长的乡愁里。
⑦现在,在我看来秋天已是一种气象了,像一条流到开阔处的大河,像一座到了深秋的寒山,白云生处有人家。秋天也是一个放下成见的人,不再愤怒不再计较不再轻易害怕未知的人生。在秋天里,我愿意将心安放下来,将那些生命里的烦扰理清。我要只留下爱和深思,秋天到来的时候,我愿意是一棵落尽繁花的树。
(选自徐海蛟的作品)
18.第一二段和第五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分)
19.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它们就氤氲开来,缭绕在心里。(2分)
(2)我们古老中国的秋天,其实住在诗行里,住在文字里,住在游子绵长的乡愁里。(2分)
20.联系全文,指出作者所说的“秋天的内涵”具体指哪些内容。(4分)
21.文章最后两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分)
六、作文(4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上帝待人是公平的:它给了拿破仑一米五的小个子,却给了他非凡的才智;它让梵高一生困苦,却赋予他绘画的热情和天才;它给史铁生残缺的肢体,却赠予他一支生花妙笔。所以,我们不能抱怨上帝,抱怨生活,应多从自身找原因。
请以“上帝公平待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主题不限,不少于800字。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语文]答题卷
第Ⅰ卷(共44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7. 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富有韵味。阅读下面的例句,从备选例子或你的积累中也选择一个量词妙用的例子加以揣摩分析。(5分)
钩:一“钩”月亮。静穆的夜空中,升起弯弯的月亮,如同银色的帐钩一样小巧轻灵,洁白如玉,使人生发出亲切而美好的联想和想像。
泓:一“泓”清泉。清澈的泉水从泉眼里流出,是那样的充盈而明亮。他不仅写出了泉水水量的丰沛,而且写出了泉水水质的明净。
备选例子:一“挂”飞瀑 一“叶”扁舟 一“缕”笛声 一“轮”明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每小题3分)
题号 8 9 10
答案
三、 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12分 每小题3分)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第Ⅱ卷(共73分)
四 (20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所趋异也。
(2)屈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见放。”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5)夜闻归雁生乡思, 。
(6) ,鸿飞那复计东西。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1)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什么特点 (3分)
答:
。
(2)后两句使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感情 (2分)
答: 。
五 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3分)
18.第一二段和第五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
19.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它们就氤氲开来,缭绕在心里。
答:
。
(2)我们古老中国的秋天,其实住在诗行里,住在文字里,住在游子绵长的乡愁里。
答:
。
20.联系全文,指出作者所说的“秋天的内涵”具体指哪些内容。(4分)
答:
。
21.文章最后两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3分)
答:
。
六、作文(40分)
22、附作文纸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A(B船坞wùC癸丑(guǐ)D倔(jué)强
B (A中“暮蔼”应为“暮霭”,“谍血”应为“喋血”C中“珊珊来迟”应为“姗姗来迟”,“萌孽”应为“萌蘖”D中“桀骜不训”应为“桀骜不驯”,“气慨”应为“气概”。
C
D“王实甫,元曲四大家之一”说法错误。
C(骇人听闻应为耸人听闻,无可厚非应为无可非议,“我”不能是“芸芸众生”
C(A句式杂糅,“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关键是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成绩是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不开的。”B搭配不当,应为“大型肉食动物往往闲散而沉着,弱小的食草动物灵敏而又胆怯” D成分赘余,去掉“的原因”,因为括号里已标明原因。
参考答案:“挂”:一挂飞瀑。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挂”字形象地写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 “叶”,一叶扁舟。用“叶”字不仅写出了船的小而轻,而且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潇洒与悠闲。一只小船自由自在地飘荡在茫无边际的水面上,任意东西,多么惬意!(5分)
A (B是“跟踪”不是“控制”,C“人类的大部分DNA根本不起什么作用”错误,D“所以分析哺乳动物的DNA,自然有助于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说法错误。
D(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人类属于同一物种。)
A(“人类便真正成为了自由的人”推断无根据。)
B特:独特
C 13.C 14.D
15.(1)再说,世上的人都夸赞他,他并不感到劝勉;世上的人都非难他,他也不感到沮丧。
(2)至于顺应天地的法则,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遨游的人,他们还有什么要依赖呢?(3分)
22.作文 略
座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