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七年级历史试卷(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鞍山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七年级历史试卷(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08 07:4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辽宁省鞍山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七年级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40分钟 卷面满分100分 试卷共4页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下面表格
1、隋朝统一南北的时间是( )
A.581年 B.589年 C.618年 D.605年
2、隋朝与秦朝最突出的相同点在于()
A.外戚建立,暴政而亡 B.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C.定都长安,疆域广阔 D.大兴土木,民不聊生
3、2006年5月,我国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正式启动.京杭大运河在古代的重要作用是( )
A.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B.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C.便于军事力量的调控 D.方便帝王游玩
4、隋朝的一位杭州先生,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运河水路,下列哪段运河他不必经过()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通济渠 D.邗沟
5、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 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其中“唐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的年号是()
A.开皇 B.光武 C.贞观 D.开元
6、促使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最主要原因是()
A.爱民如子 B.树立权威 C.隋亡之鉴 D.有自知之明
7、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A.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度
8、下列各项中与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无关的是()
A.在设立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 B.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
C.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D.“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9、唐朝全盛时期的最高统治者是()
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 C.女皇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
10、“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一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11、因执行开明民族政策而被北方各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的是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中宗 D.武则天
12、下列生产工具是在唐朝才出现的是( )
① 耧车 ② 秧马 ③ 曲辕犁 ④ 筒车A . ①② B .①③ C . ③④ D .②③
13、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
A.秦兵马俑遗址 B.大昭寺会盟碑无前例 C.唐招提寺鉴真坐像 D.敦煌莫高窟
14、我国历史上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
A.汉朝和匈奴的关系B.唐朝和新罗的关系 C.唐朝和靺鞨的关系 D.唐朝和吐蕃的关系
15、2010年4月,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地震后,全国各族人民纷纷伸出援手,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互助的赞歌。翻开历史画卷,不乏讴歌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下列人物中,为民族团结作出贡献的是()
A.玄奘 B.文成公主 C.卫青 D.鉴真
16、唐代开始成为一种风靡全国的生活必需品是:( )
A 酒 B 茶 C 糖 D 大米
17、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和佛教典籍的是()
A.《大唐西域记》 B.《徐霞客游记》 C.《东游记》 D.《西游记》
18、“舍己为人传道去,唐风洋溢奈良城”称赞的是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
A.张骞 B.班超 C.鉴真 D.玄奘
19、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唐朝对外关系的是()
A.玄奘西游 B.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
C.鉴真东渡日本 D.新罗派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20、唐朝对外交往频繁,是由于具备了哪些条件()
①国家安定统一 ②经济文化发达 ③实行开放的政策 ④交通发达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各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是()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
23、“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说明最受重视的是()
A.明经科 B.明书科 C.秀才科 D.进士科
24、.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唐朝皇帝()
①唐太宗 ②唐高宗 ③唐高祖 ④武则天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③①④②
25、唐朝和西汉相似的地方是()
①开国皇帝都是吸取前王朝灭亡的教训 ②两朝都出现过治世局面
③两朝都有与周边少数民族和亲的历史 ④都成都在长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1.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
“近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⑴材料中的“河”是指哪一条河?
⑵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
⑶你认为隋炀帝修这条河,是件好事还是坏事?请说明理由。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赵嘏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什么制度?他正式诞生于谁在位时?(4分)
(2)唐朝哪三位皇帝对这一制度进行了完善?(6分)
(3)这一制度对当时社会有何影响?(6分)
(4)请你就如何促进今天我国考试制度的改革提一条合理化建议。(4分)
3、 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舆论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参观武后陵墓,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请回答:
材料中“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请问在印度文化传入中国过程中谁的贡献最大?他将印度哪些文化输入中国?(3分)
材料中武后指谁?她统治时期后人称为什么?(4分)
材料中“各国使节”反映了唐朝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盛况,请列举和唐朝交往的国家或地区。(3分)
辽宁省鞍山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4月期中测试
七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50分)
1-5 BBAAC
6-10 CDCDD
11-15 ACBDB
16-20 BACBD
21-25 DBDAA
二. 材料题
1 、(15分)
⑴大运河(3分)
⑵同意(或不完全同意)(2分)
⑶我们应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大运河的开通。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的经济交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大运河是隋朝留给后人的珍贵财富,它的开通是件值得称道的好事。但是隋炀帝为了开通大运河,征发了几百万民工,使无数人家破人亡,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破坏,从这个角度看,大运河的开通对隋朝百姓来说是个噩梦。(10分,简单答出大运河的作用和开凿大运河给当时百姓带来了灾难即可)
2、(20分)
(1)科举制度。(2分)隋炀帝。(2分);
(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答对一点的2分,全对6分);
(3)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答对一点2分,全对6分);
(4)言之有理即可,如,不断完善考试制度;考试形式要多种多样,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考试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创新等等。(4分)
3、(15分)
(1)玄奘(1分);
(2)他把印度(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4分 ,答对两点即可);
(3)武则天(2分);“贞观遗风”或者“政启开元,治宏贞观”(2分);
(4)印度(天竺)、日本、朝鲜(新罗)、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非洲等国家(任意答出3个得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