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中华文明的初生
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元谋人牙齿化石是1965年“五一”节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的,元谋县被誉为“元谋人的故乡”。根据出土的两枚牙齿、石器、炭屑,以及其后在同一地点的同一层位中,发掘出少量石制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证明他们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类。
中国历史的序幕——远古人类
门齿
元谋人复原图
01
02
03
文明时代的开始
中华文明的序幕
青铜时代的繁盛
目录
中华文明的序幕
远古人类的繁衍和生息
壹
远古时代的基本分期
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中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代表性的有元谋人和北京人。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01
02
打制方法
元谋人
北京人
指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当时的人们已经使用大量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步稳定。
打磨结合
新石器时代开端的标志:
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到4000-5000年前)
磨制石器
制作陶器
农业
畜牧业
1.新时期时代早期(距今1万年至7000年)
2.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7000至5000年)
3.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000至4000年)
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到4000-5000年前)
新石器时代基本分期:
龙山文化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而得名,是距今约4000年的远古文化遗存。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同时,在北方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长江下游有良渚文化。它们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龙山文化:
文化遗存数量多,且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文化遗址分布特点:
文明时代的开始
从部落到国家的变动
贰
古史传说——三皇五帝
古史传说,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曾被列入三皇的主要人物包括教人驯服鸟兽的伏羲氏,教人构木而居的有巢氏,教人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叫人播种五谷的神农氏,以及补天造人的女娲氏。三皇传说名目不一,其传说故事主要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部落联盟鼎盛以及解体时期的历史内容。
五帝:
舜 尧 帝喾 颛顼 黄帝
考古学证明,尧舜时期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
图 陶寺遗址观象台
万邦时代:
宋《禹贡山川地理图》
《尚书·禹贡》记载夏行政区划实行九州制,冀、兖、青、徐、豫、扬、荆、梁、雍,铸九鼎为权利的象征,“九州”成为中国国家的代名词。
奴隶社会——夏朝
时间:公元前2070年,定都阳城
国家机构:设有机构、官职;聚族而居
世袭制:“家天下”,血统关系世代传承
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
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问:这一“代替”带来了哪些变化?
国家性质:
权利传承:
天下为公 → 家天下
传贤 → 传子
叁
青铜时代的繁盛
商和西周的发展
奴隶社会——商朝
建立:建立者:汤
时间:公元前1600年,定都亳
政治制度:
中央:商王是最高统治者,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内外服制: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幾地区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奴隶社会——商朝
甲骨文:是刻有文字的龟甲、兽骨。主要为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字。
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大量甲骨文与青铜器。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公共权利的发育
黄河流域土质疏松,易于耕种便于发展,于是就出现了统一的社会意识,进而扩大公共权利
神权政治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以先鬼而后礼
商人为了祭祀鬼神、祖先、天等可以肆无忌惮的屠杀牲畜或则百姓
奴隶社会——商朝
“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
——《尚书·无逸》
1.商朝灭亡的原因是因为纣王执政晚期昏庸暴政导致周边部族联合反抗
2.绝大多数奴隶主贵族的生活奢侈腐朽,而且对待奴隶十分残酷。如人祭和人殉等。
奴隶社会——西周
●分封制
分封对象分几类?什么人是分封的主体?分封制有什么作用?
分封对象:王室、功臣、先代贵族等。
主体:同姓亲族:数量多,多分布在黄河流域的经济富庶地区和战略要地。
作用:1.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2.利于开发边远地区3.不利于中央集权;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
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两大制度互为表里,政权与族权相结合。
内容
a.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b.血缘政治结合;
c.保证各级贵族享有世卿世禄特权
D.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
奴隶社会——西周
●宗法制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如何?
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两大制度互为表里,政权与族权相结合。
奴隶社会——西周
●宗法制
奴隶社会——西周
●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引发了“国人暴动”
周厉王出逃,周公召公“共和执政”。前71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
周厉王出逃
周公、召公
商周时期的经发展
井田制
商朝货币
确立秩序,巩固统治
统一的文化心理认同
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
民族
部族、士族
家族
个人
血脉秩序
家族秩序
社会秩序
天下秩序
尊卑长幼、男尊女卑
贵族、平民/国人、野人
华夏、蛮夷
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
经济
木事生产
青铜鼎盛
土地国有
集体劳动
文化
象形文字
礼乐文化
祖先崇拜
敬天保民
政治
血缘政治
家国同构
神权色彩
尚未集权
【合作探究】
材料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材料二:“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征,……尔尚辅余一人,致天之罚。“
——《尚书·盘庚》
材料三:“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酒诰》
材料四:“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尚书·梓材》
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观念?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
反映了西周统治者从重神观念向重人观念的转变,对中国历史上民本思想的产生有重大影响。
孔子、孟子的“仁”与“仁政”思想,以及历代以民为本、民为邦本的体现
1.中国史前社会经历过一个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农耕聚落阶段。能反映这种情景的是( )
A.姜寨遗址 B.炎黄传说 C.二里头遗址 D.尧舜禹传说
2.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是( )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铁农具 D.骨耜
、
题目练习
A
B
3.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
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
B.分布广泛,多元一体
C.在诸多区域同时现,各自发展
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
题目练习
B
旧石器时代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中华文明的序幕:远古人类的繁衍和生息
文明时代的开始:从部落到国家的变动
青铜时代的繁盛:商和西周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的社会组织形态
古史传说:三皇五帝时代
文明时代的开始:夏朝的建立
商
西周
本课小结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