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机械运动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在身高测试中,测得小明同学身高为168
(填长度单位)。为使测量值更准确,可进行多次测量,求
值。?
平均
cm
2.用图甲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所测铅笔的长度为
cm;如图乙所示,停表的示数为
s。?
99.8
3.30
1
mm
3.如图为正驶过天安门广场的河南的“出彩中原”彩车,如果以彩车为参照物,车上的盘鼓是
的;在天安门城楼上的观众觉得彩车是运动的,他们选取的参照物是
,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
相对的
天安门
静止
4.蒙巴萨—内罗毕铁路是我国用中国技术,按中国标准帮肯尼亚修建的标轨铁路。列车从蒙巴萨出发,以120
km/h的速度运行4
h后到达内罗毕,铁路全程约
km。行驶的过程中,以列车为参照物,路旁的建筑物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运动
480
5.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运动,他们运动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甲、乙两人速度之比
v甲∶v乙=
;5
s之后两人相距
m。
25
6∶1
6.[大庆中考改编]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0.10
A.0.5
cm
B.1
cm
C.2
cm
D.4
cm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7.在马达加斯加北部有一种变色龙,它是目前已知爬行动物中体型最小的。如图所示,微型变色龙趴在研究人员食指上,对这只变色龙的全长估测合理的是(
)
C
8.小明用一刻度尺对某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记录的数据如下:36.3
cm,36.4
cm,38.3
cm,36.3
cm,则此物体长度应记作
(
)
A.36.3
cm
B.36.33
cm
C.36.4
cm
D.36.8
cm
A
A.一
B.二
C.三
D.四
9.在某次自由泳200
m训练中,以每50
m为一个赛段,某运动员在四个赛段的成绩如表所示,在此次训练中,他运动最快的是赛段
(
)
A
赛段
一
二
三
四
时间/s
24.47
27.11
27.25
26.60
10.“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中描述“轻舟”在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轻舟
B.万重山
C.坐在轻舟上的人
D.以上说法都不对
B
11.影视作品中“腾云驾雾”的镜头通常是用“背景拍摄法”拍摄的:让演员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将他们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演员在白云中穿行,观众所选的参照物是(
)
A.飘动的白云
B.平台
C.演员
D.摄影机
A
A.以卡车为参照物,路灯是向左运动的
B.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
C.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左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的物体中速度最大的是小轿车
12.小明陪着妈妈在奥体大街散步,拍了些远处的街景照片,连续拍了两张,如图所示。根据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不应超过10
min
B.不应超过6
min
C.不应短于10
min
D.不应短于6
min
13.如图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根据这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
C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甲、乙都以2
m/s匀速运动
C.甲、乙两车经过5
s一定相遇
D.甲的速度越来越大,乙的速度不变
14.图1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2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B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8分)
15.小刚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如下数据,请根据所给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小车的位置
A
B
C
D
E
F
距A点距离/cm
0.0
10.0
20.0
30.0
40.0
50.0
小车运动时间/s
0
5
9
12
14
15
(1)小车从B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
cm/s;?
(2)小车在运行的过程中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3)在实验前要熟练掌握使用停表,如果小车没到F点就停止计时,则所测AF的平均速度将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理由是
。?
小车没到F点就停止计时,所计时间偏小
偏大
加速
4
四、计算题(6分)
16.小林家门口的公交站到贵港新世纪广场的公交路线全长9
km。周末,小林从家门口的公交站乘坐公共汽车用时15
min到达新世纪广场公交站与同学汇合。求:
(1)公共汽车从小林家门口的公交站到新世纪广场公交站的平均速度v1是多少?
(2)新世纪广场到园博园的公交路线全长20
km,则小林和同学从新世纪广场公交站乘坐公共汽车到园博园公交站需要用多长时间(假定此公共汽车的速度v2与v1相同)?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