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一课时》问题训练—评价单
姓名: 班级: 学号: 设计者:
1.一个基因型为YyRr的精原细胞和一个同样基因型的卵原细胞,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各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 ( )
A.2种和1种 B.4种和4种 C.4种和1种 D.2种和2种
2.在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实验中,F2代里能稳定遗传和重组型个体所占比例是( )
A.9/16和l/2 B.1/16和3/16 C.1/8和l/4 D.1/4和3/8
3.某生物体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只含有父方染色体的配子占配子总数的 ( )
A.l/2 B.1/4 C.1/6 D.1/8
4.将基因型为Aabb玉米的花粉传给基因型为aaBb的雌蕊,所得到的籽粒,其胚的基因型最多有 ( )
A.3种 B.4种 C.6种 D.9种
5.桃的果实成熟时,果肉与果皮粘联的称为粘皮,不粘连的称为离皮;果肉与果核粘连的称为粘核,不粘连的称为离核。已知离皮(A)对粘皮(a)为显性,离核(B)对粘核(a)为显性。现将粘皮、离核的桃(甲)与离皮、粘核的桃(乙)杂交,所产生的子代出现4种表现型。据此推断,甲乙两株桃的基因型分别是 ( )
A .AABB aabb B.aaBB AAbb C.aaBB Aabb D.aaBb Aabb
6.已知一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生长有其他基因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7、黄瓜成熟果实的颜色由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R和r、E和e)共同决定。R、E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色;只有R存在时表现为橙色;只有E存在时表现为黄色;R、E都不存在时为白色。请分析回答:
(1)黄果的基因型为________,能稳定遗传的红果基因型为________。
(2)黄瓜成熟果实颜色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个亲本杂交,F1中出现3红∶1橙∶3黄∶1白的比例,由此可以推断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将F1红色个体进行同株异花授粉(相当于自交),后代中会出现________种颜色的果实,其中白色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3.D 4.B 5、D 6、C
7/答案:(1)rrEE、rrEe RREE
(2)是 黄瓜成熟果实的颜色由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表现为自由组合 (3)RrEe×rrEe 4 1/24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学科长评价:《第一章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一课时》问题导读—评价单
姓名: 班级: 学号: 设计者:
【学习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子二代中的各性状的基因型种类,并总结成规律。
3.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学习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用交叉相乘法,解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实验结果中的规律
【学习难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用交叉相乘法,解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实验结果中的规律
【课型】新课
【导读过程】
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思考:
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的
2、这符不符合孟德尔的分离规律?这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的F2的3:1的数量关系有联系吗?
3、Fl代的表现型是什么 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对自由组合的解释
尝试学着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解释方法来对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1)假设亲本中黄色圆粒为 绿色皱粒为
(2)推出F1代为 ,表现为黄色圆粒
(3)F1可以产生几种配子?棋盘法分析组合。(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相互分离,决定不同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参考答案:
(一)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1、黄色和绿色 圆粒和皱粒
2、遵循,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可分解为两个独立的分离实验来考虑。
(3:1)x(3:1)=9:3:3:1
3、黄色圆粒 这两个是显性
(二)对自由组合的解释
显性 隐性
黄色圆粒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学科长评价:第一章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子二代中的各性状的基因型种类,并总结成规律。
3.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学习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用交叉相乘法,解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实验结果中的规律
【学习难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用交叉相乘法,解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实验结果中的规律
【课型】新课
【学习过程】
导言
孟德尔发现并总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只研究了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但任何生物都不是只有一种性状,而是具有许多种性状,如豌豆在茎的高度上有高茎和矮茎;在种子的颜色上有黄色和绿色;在种子的形状上有圆粒和皱粒;在花的颜色上有红色和白色等等。那么,当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同时考虑时,它们又遵循怎样的遗传规律呢 孟德尔通过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总结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学生活动:阅读并分析教材P9。
教师列出如下讨论题纲:
(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的
(2)Fl代的表现型是什么 说明了什么问题
(3)F2代的表现型是什么 比值是多少 为什么出现了两种新的性状
(4)分析每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自由回答,教师不忙于评判谁对谁错,出示挂图“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试验”,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指导分析:
(1)相对性状指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不能把黄与圆、绿与皱看作相对性状。
(2)Fl代全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
(3)F2代有四种表现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前后代比较发现,出现了亲代不曾有的新性状--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这又恰恰是两亲本不同性状的重新组合类型。这四种表现型比为9∶3∶3∶l,恰是(3∶1)2的展开,表明不同性状的组合是自由的、随机的。那么,孟德尔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呢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学生活动:阅读并分析教材P10。
教师列出如下讨论题纲:
(1)孟德尔研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孟德尔假设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两纯种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 推出Fl代的基因型是什么
(3)F1代在产生配子时,两对等位基因如何分配到配子中 产生几种配子类型
(4)F2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各是什么 数量比为多少
学生讨论、总结归纳并争先恐后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并鼓励。
教师强调:
(1)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这两对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其中用Y表示黄色,y表示绿色;R表示圆粒,r表示皱粒。因此,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
板图显示:它们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所以Fl的基因型为YyRr,Y对y显性,R对r显性,所以Fl代全部为黄色圆粒。
(2)F1代产生配子时,Y与y、R与r要分离,孟德尔认为与此同时,不同对的基因之间可以自由组合,也就是Y可以与R或r组合,y也可以与R或r组合。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动态中理解等位基因的分离和不同对基因之间的组合是彼此独立的、互不干扰的。所以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即YR、Yr、yR、yr,并且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接近于l∶1∶1∶l。
(3)受精作用时,由于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因此,结合方式有16种,其中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有4种。
学生活动:自己推演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试验分析图解,并归纳总结F2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规律,由一学生上黑板完成。
师生对F2代进行归纳,得出三角规律来:
a.四种表现型出现在各三角形中:
黄色圆粒(Y—1)出现于最大的三角形的三角和三边上(YYRR、YYRr、YyRR、YyRr);
黄色皱粒(Y—rr)出现于次大三角形的三个角上(YYrr、Yyrr);
绿色圆粒(yyR_)出现于第三大三角形的三个角上(yyRR、yyRr);
绿色皱粒(yyrr)出现于小三角形内(yyrr)。
b.基因型:九种基因型中的纯合体(YYRR、YYrr、yyRR、yyrr)与两对基因的杂合体(YyRr)各位于一对角线上,一对基因的杂合体以纯合体对角线为轴而对称,
【典型例题】
1.(2010年山东质检)下列哪项不是孟德尔的遗传实验研究获得成功的原因( D )
A.选择豌豆作实验材料,自然状态下豌豆一般是纯种
B.豌豆的相对性状容易区分,且研究是从一对到多对进行的
C.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D.应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进行诱变育种
解析:考查的是孟德尔的遗传实验成功的原因,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选择的是豌豆杂交,并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得出结论,没有进行诱变处理。
2.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 B )
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②F2表现型的比例 ③F1测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 ④F1表现型的比例 ⑤F2基因型的比例
A.②④ B.①③ C.④⑤ D.②⑤
解析: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若F1基因型为AaBb,其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Ab∶aB∶ab=1∶1∶1∶1;F1的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比例为显显∶显隐∶隐显∶隐隐=1∶1∶1∶1。
3.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F1,F1全为黄色圆粒。F1与某豌豆杂交,得到四种类型的后代:黄圆、黄皱、绿圆、绿皱,其比例为3∶3∶1∶1。那么,该豌豆的基因型是( D )
A.YYRR B.yyRr C.YyRr D.Yyrr
解析:子一代与该豌豆杂交后代中黄色∶绿色为3∶1,圆粒∶皱粒=1∶1,亲本基因型组合为Yy×Yy,Rr×rr,亲本基因型为YyRr和Yyrr,该豌豆基因型为Yyrr。
4.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与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类型数分别是( B )
A.5、3 B.6、2 C.6、4 D.8、4
解析:将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转化为分离定律的问题,亲本基因型组合为Yy×YY和Rr×Rr,子代基因型类型数为2×3=6,表现型类型数为1×2=2。
5.(2010年陕西西安模拟)将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所占比例应为( C )
A.1/8 B.1/16 C.1/32 D.1/64
解析:根据遗传规律信息推断,后代基因型AABBCC的个体所占比例应为:首先算出各对基因单独相交时后代基因型所占比例Aa×AA→AA占1/2;Bb×Bb→BB占1/4;Cc×Cc→CC占1/4;,再将各基因型及比例相乘得1/2×1/4×1/4=1/32,故答案为C。
6.(2010年云南昆明质检)鼠的毛色和尾的长短都属于完全显性,分别由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一对基因具有纯合胚胎致死效应。现用黄色长尾鼠与黄色长尾鼠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长尾和灰色长尾,比例为2∶1,灰色短尾鼠与灰色短尾鼠交配,F1的表现型为灰色短尾和灰色长尾,比例为3∶1。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鼠的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和______。
(2)鼠控制________(毛色、尾的长短)的基因具有________(显性、隐性)纯合胚胎致死效应。
(3)若用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鼠杂交,子代个体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黄色长尾雄鼠与一雌鼠杂交,F1胚胎无致死,且个体表现型有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则母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
解析:(1)黄色长尾鼠与黄色长尾鼠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长尾和灰色长尾,知黄色为显性性状;灰色短尾鼠与灰色短尾鼠交配,F1的表现型为灰色短尾和灰色长尾,知短尾为显性性状。(2)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子代黄色∶灰色=2∶1,不是3∶1,是黄色显性纯合AA致死。(3)AaBb的雌雄鼠杂交,由于AA胚胎致死,子代的基因型和比例为AaB__∶Aabb∶aaB__∶aabb=(1/2×3/4)∶(1/2×1/4)∶(1/4×3/4)∶(1/4×1/4)=6∶2∶3∶1。(4)黄色长尾雄鼠基因型为Aabb,与一雌鼠杂交,F1胚胎无致死且出现短尾和长尾性状,则母本的基因型为aaBb。
答案:(1)黄色 短尾 (2)毛色 显性
(3)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6∶2∶3∶1
(4)aaBb《第一章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一课时》问题生成—评价单
姓名: 班级: 学号: 设计者:
【教师生成的问题】
1、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进行分析,其中的每一对相对性状是否也遵循分离定律?
2、等位基因分离、相同基因分开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时期各是在什么时期?
【学生生成的问题】
参考答案:
1、遵循,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可分解为两个独立的分离实验来考虑。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学科长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