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期单元测试题(二)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期单元测试题(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08 13:3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年级下期单元测试题(二)
【总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基础过关(2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侮蔑(wǔ) 慷慨(kǎi) 亲戚(qì) B.恫吓(hè) 遏止(è) 把柄(bǐng)
C.沮丧(jǔ) 晓谕(yù) 滂沱(pāng) D.堕落(duò) 孤僻(pì) 腼腆(tiǎn)
2.完成下面成语(4分)
克勤克 引经 典 青黄不 慨大方 无地自 轻举 动
忍俊不 束手无 无 于事 争 斗艳 国家兴亡, 有责
3.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B.陆离:离开大陆。
C.不胜其烦:受不了其中的烦杂琐碎。胜,能够承受。 D.绮丽:鲜艳美丽。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班会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B.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C.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日本首相小泉肆无忌惮地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亚洲各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我便弃了学藉,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写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
B.他回到我出生的村子,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克勤克俭,攒积下一点钱。
C.你踢球有几分天份,以后也许会成为一个高手。
D.因为他讲的那些德国古典作品,常常使阿尔伯特陷入沉思,有时竟流恋忘返。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继承和发挥中华文化传统。
B.春节晚会上,残疾人表演的大型舞蹈《千手观音》,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C. 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 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7.读下面的语段,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2分)
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唤。你慵懒时,它呼唤你勤奋;你昏睡时,它呼唤你 ;你高兴时,
它呼唤你 ;你莽撞时,它呼唤你 ;你跌倒时,它呼唤你 。
8.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 从天边微波
粼粼的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①如同病牛一般 ②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
③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④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
A. ② ① ④ ③ B. ④ ② ③ ① C. ③ ④ ① ② D. ① ② ③ ④
9.仿写句子(2分)
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给人们带来一份温馨;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给人们增添一份春色;
; 。
10.让我们走近名人,去感受文学的魅力: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身居茅屋,却心系天下,留下了《 》
这一不朽诗篇;前苏联著名作家 身残志坚,不懈奋斗,写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一世界名著;现代文学巨匠鲁迅虽疾恶如仇,却有天真童趣,《 》这一回忆童年的散文,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3分)
二、阅读训练(39)
(一)重点文段巩固(12分)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
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
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的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够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11.本段作者的思想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它们的共同主题是什么?(2分)
12.作者为什么提到他看的那次电影?(2分)
13.你对文中画线句子是怎样理解的?(2分)
14.“和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中的“小计划”大致是指什么?(2分)
15.如果将文中加点词“决意”改为“决定”,在表达效果上是否一样?为什么?(2分)
16.谈谈你对鲁迅先生几次转变学业的看法。 (2分)
(二)美丽的故事(14分)
有个塌鼻子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使这样的作文,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
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苯。”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高分,在班上带着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美丽的亲手做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那小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刚争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给您一个礼物。”
妈妈笑了:“什么?”
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来那个大信封。
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怦怦地跳。
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心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17.第一段中“写得美丽如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联系上下文分析其含义。(2分)
18.文中加点词“极其”“极”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
19.为什么把“老师”称为“妈妈式”的?(2分)
20.“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怦怦地跳。”请想一想,妈妈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2分)
21.文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2分)
2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字数在50字以内(2分)
23.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故事中的哪个人物最让你感动呢?为什么?(2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13分)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24.《包拯》节选自《 》。作者 , 代史学家。(2分)
2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⑴闻者皆惮之 ⑵召权知开封府
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⑷虽甚嫉恶
26.用现代汉语表述下面两句话(2分)
①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②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27.文中表现包拯不屈苟同,不结党营私的句子是: (1分)
28.表现包拯生活节俭的句子是: (1分)
29.“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这句话说明包拯的什么性格特征。(2分)
30.用成语概括“童稚妇女,亦知其名”这句话,应该是: (1分)
31.在括号里填出省略的部分(2分)
⑴( )召( )权知开封府。
⑵拯开正门,使( )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
三、诗词鉴赏,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6分)
(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二)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的是 地区, (季节)的景物,而《西江月》
则是描写的 地区, (季节)的景物。二者的意境迥然不同。(2分)
3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诗人想象雪花如春天梨花盛开的句子是 ,
。《西江月》中运用了互文手法的句子是 , 。(2分)
33.你最喜欢这两首诗词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2分)
趣味题 一跃龙门
有个读书人摆渡,不小心失足落水。别人慌忙把他救起,他浑身水淋淋的,却诗性大发,吟诗一首道:“刚踏船头忽摆开,天公为我洗尘埃。时人只道归东海,一跃龙门便转来。”
秀才的诗句中包含了一句熟语,暗用了一种修辞手法,你能指出来并说说是什么意思吗?(2分)
熟语:
修辞手法:
四、写作训练:(3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一次,我去听了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然后让一名同学上台来做。
3х9 =(27) 4х9 =(36) 5х9 =(45) 6х9 =(54) 7х9 =(62)
当这名同学写完最后一题的答案“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他错了,最后一道题答错了……”
我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纠正这名同学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最后一题是答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答错的这道题,而不说他前面四道题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别人的正确……”
要求:①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或改写。
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一年级下期单元测试题(二)答案
【总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基础过关(2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
A.侮蔑(wǔ) 慷慨(kǎi) 亲戚(qì)qī B.恫吓(hè) 遏止(è) 把柄(bǐng)
C.沮丧(jǔ) 晓谕(yù) 滂沱(pāng) D.堕落(duò) 孤僻(pì) 腼腆(tiǎn)
2.完成下面成语(4分)
克勤克 俭 引经 据 典 青黄不 接 慷 慨大方 无地自 容 轻举 妄 动
忍俊不 禁 束手无 策 无 济 于事 争 妍 斗艳 国家兴亡, 匹夫 有责
3.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B.陆离:离开大陆。
C.不胜其烦:受不了其中的烦杂琐碎。胜,能够承受。 D.绮丽:鲜艳美丽。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A.班会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B.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C.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日本首相小泉肆无忌惮地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亚洲各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2分)
A.我便弃了学藉,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写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
B.他回到我出生的村子,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克勤克俭,攒积下一点钱。
C.你踢球有几分天份,以后也许会成为一个高手。
D.因为他讲的那些德国古典作品,常常使阿尔伯特陷入沉思,有时竟流恋忘返。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B )(2分)
A.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继承和发挥(发扬)中华文化传统。
B.春节晚会上,残疾人表演的大型舞蹈《千手观音》,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C. 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 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7.读下面的语段,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2分)
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唤。你慵懒时,它呼唤你勤奋;你昏睡时,它呼唤你 警醒(清醒) ;你高兴时,
它呼唤你 谦虚 ;你莽撞时,它呼唤你 谨慎(小心、慎重) ;你跌倒时,它呼唤你 坚强(站起) 。
8.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 从天边微波
粼粼的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①如同病牛一般 ②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
③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④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
A. ② ① ④ ③ B. ④ ② ③ ① C. ③ ④ ① ② D. ① ② ③ ④
9.仿写句子(2分)
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给人们带来一份温馨;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给人们增添一份春色;
蜜蜂——酿造一份甜蜜 ; 大树——洒下一片绿荫 ; 春雨——带来一点滋润 。
10.让我们走近名人,去感受文学的魅力: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身居茅屋,却心系天下,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一不朽诗篇;前苏联著名作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 身残志坚,不懈奋斗,写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世界名著;现代文学巨匠鲁迅虽疾恶如仇,却有天真童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一回忆童年的散文,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3分)
二、阅读训练(39)
(一)重点文段巩固(12分)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
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
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的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够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11.本段作者的思想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它们的共同主题是什么?(2分)
学洋务——学医——搞文学,都是为了救国救民
12.作者为什么提到他看的那次电影?(2分)
深深刺痛并震撼了鲁迅的心,使他完成了人生中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改变——弃医从文
13.你对文中画线句子是怎样理解的?(2分)
医生只能治疗肉体上的痛苦,不能医治精神上的麻木。要唤醒民众,振兴民族必须提倡新文艺,
从思想上根本改变。
14.“和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中的“小计划”大致是指什么?(2分)
倡导“新文艺”
15.如果将文中加点词“决意”改为“决定”,在表达效果上是否一样?为什么?(2分)
不一样,“决意”含有经过反复考虑后做出决定,而具有不可改变之意。“决定”却只是打顶主意
16.谈谈你对鲁迅先生几次转变学业的看法。 (2分)
表现了他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的前途和命运,执着追求的爱国热情。
(二)美丽的故事(14分)
有个塌鼻子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使这样的作文,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
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苯。”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高分,在班上带着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美丽的亲手做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那小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刚争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给您一个礼物。”
妈妈笑了:“什么?”
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来那个大信封。
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怦怦地跳。
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心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17.第一段中“写得美丽如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联系上下文分析其含义。(2分)
因为小男孩智力受损,但写作很认真,他是用心在写,写出了真诚与真情。因此,他的作文
像花一样美丽。
18.文中加点词“极其”“极”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
形象地写出了小男孩写作文时的郑重、认真的态度。
19.为什么把“老师”称为“妈妈式”的?(2分)
因为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小男孩,更重要的是他像妈妈一样理解、保护小男孩的心,使其不受
伤害。
20.“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怦怦地跳。”请想一想,妈妈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2分)
紧张(担心出事); 激动(因其体贴妈妈) 高兴(心地善良)
21.文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2分)
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妈妈的激动心情,表现了妈妈对小男孩的爱。
2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字数在50字以内(2分)
一个智力受损的小男孩做事却很认真,写出的作文打动了老师,又把它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妈妈,
让妈妈快乐。
23.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故事中的哪个人物最让你感动呢?为什么?(2分)
①智力受损却懂得爱妈妈,给她快乐; ②妈妈很爱智力受损的儿子;
③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学生;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13分)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24.《包拯》节选自《宋史·包拯传》。作者 脱脱 , 元 代史学家。(2分)
2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⑴闻者皆惮之 畏惧、害怕 ⑵召权知开封府 暂时代理
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到、往 ⑷虽甚嫉恶 恶人
26.用现代汉语表述下面两句话(2分)
①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人们把包拯笑比作像黄河水清一样是难得的好官。
②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暗中行贿、串通关系的事无法进行,是因为有像阎罗王一样为官清正的包拯。
27.文中表现包拯不屈苟同,不结党营私的句子是: 与人不苟合,……故人亲党皆绝之。(1分)
28.表现包拯生活节俭的句子是: 虽贵……如布衣时。 (1分)
29.“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这句话说明包拯的什么性格特征。(2分)
铁面无私,不苟言笑,执法清正
30.用成语概括“童稚妇女,亦知其名”这句话,应该是: 妇孺皆知 (1分)
31.在括号里填出省略的部分(2分)
⑴( 朝廷 )召( 包拯 )权知开封府。
⑵拯开正门,使((其)告状的人)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之)告状的人或包拯 )。
三、诗词鉴赏,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6分)
(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二)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的是 西北边塞 地区, 冬季 (季节)的景物,而《西江月》
则是描写的 江南 地区, 夏季 (季节)的景物。二者的意境迥然不同。(2分)
3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诗人想象雪花如春天梨花盛开的句子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西江月》中运用了互文手法的句子是 明月别枝惊鹊 , 清风半夜鸣蝉 。(2分)
33.你最喜欢这两首诗词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2分)
选一句你最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景物、手法、语言等的特点)
趣味题 一跃龙门
有个读书人摆渡,不小心失足落水。别人慌忙把他救起,他浑身水淋淋的,却诗性大发,吟诗一首道:“刚踏船头忽摆开,天公为我洗尘埃。时人只道归东海,一跃龙门便转来。”
秀才的诗句中包含了一句熟语,暗用了一种修辞手法,你能指出来并说说是什么意思吗?(2分)
熟语: (鲤)鱼跃龙门(据说越过龙门的鲤鱼就会变成龙)。
修辞手法: 比喻,把自己落水又被救起比作越过龙门的鲤鱼,寄予了通过科举升官的愿望。
四、写作训练:(3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一次,我去听了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然后让一名同学上台来做。
3х9 =(27) 4х9 =(36) 5х9 =(45) 6х9 =(54) 7х9 =(62)
当这名同学写完最后一题的答案“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他错了,最后一道题答错了……”
我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纠正这名同学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最后一题是答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答错的这道题,而不说他前面四道题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别人的正确……”
要求:①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或改写。
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做人应该多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多给人以鼓励,而不是只找缺点,进行讽刺打击。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密 封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密 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