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济阳初中七年级语文《竹影》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夏邑县济阳初中七年级语文《竹影》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08 13:3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夏邑县济阳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题:18、《竹影》 第1课时
班级: 学生姓名:
自学——质疑——解疑
学习目标:
1. 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 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涵 在童稚的活动中。
3. 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学习方法:
通过质疑问难 、小组谈论、全班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自测——互查——互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蘸 ( ) 笔 惬 ( )意 水门汀( ) 弥( ) 漫
撇 ( )弃 硕 ( )大 口头禅( )参差 ( )( )不齐
2、词语解释
惬意—— 包罗——
幽暗—— 参差不齐——
疏密—— 口头禅——
3、填空。
《竹影》选自 ,作者是 原名 浙江崇德人,现代 家、 家。本文写了“我”和小伙伴看 看 看 看 , 充满了童趣。
展示——反馈——导学
1、学生轻声读课文, 再思考:课文题为“竹影”,它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然后概括课文内容。
2、课文写“我 ”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文中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为 什么?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 。
3、梳理父亲讲述的中国画特点及有关画家的一些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我国 传统文化的 愽大精深。
(1)、
(2)、
归纳:
4、请同学们就印象深的一幅中国画( 也可结合课本的封面),谈谈自己对中国
独特魅力的理解、体会。
自测——反馈——点拨
1、“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 ,红光渐渐地减弱。 ”这一句使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2、“那光一跳一挑地 沉下去,非常细微,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句中用“一跳一跳”来写霞光的消失形象好吗?有何好处?
3、中国画中 的竹子是怎么样画出来的?画竹的困难在哪儿?画竹为什么不用绿颜色画呢?
4、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差 ( ) ( ) ( ) ( )
参( ) ( ) ( )
闷( ) ( ) 撇( ) ( )
5、 生字注音。
惬( )意 丰子恺( ) 朱砂( )口头禅 ( )水门汀( )
徘徊( )疏( ) 闪烁( ) 立轴( )一缕( ) 烟
6、 请归纳出课文中 所说的中国画和西洋画各自的特点。
回顾——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