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唐)李 白
李白醉酒
饮中八仙歌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家仙。
杜甫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说明其对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有何作用。
运用了细节描写,
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难奈之情。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受阻
姜太公溪边垂钓遇
周文王后一展宏图
伊尹梦见自己乘船
在日月旁经过后被
商汤重用。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是不是行路受阻让诗人感到苦闷茫然?
用两则典故借着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实,暗示古人能有的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自己对重回朝廷任抱有希望。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1、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从语气和感情上强调行路难,并且好像有很气愤的意思。
2、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更强烈 ,强调不知道哪一条路才是我李白可以走的路。
3、标点符号,前面是强烈的感叹,感叹行路之难,后面有强烈的质问和诘责的意味。
4、短句的运用。
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感情?
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诗人的感情
欢乐
苦闷
希望
失望
奋发
宴
停
想
实
感
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
1.细节描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难奈之情。
2.象征手法——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3.用典——暗示古人能有的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自己对重回朝廷任抱有希望。
前
愁
归
堂
燕
时
夕
语
王
旧时王谢堂前燕
——《乌衣巷》
阳
旧
谢
胜
寻
春
水
日
我
朝
秋
生
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
言
芳
泗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的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灵活运用赏析诗歌的方法,领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和抒发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伟大品格。
刘禹锡(772—842),字 ,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
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自幼好学。二十一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永贞元年,和柳宗元等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王叔文被杀,刘禹锡被贬,晚年回到洛阳,官为太子宾客。
梦得
唐代
写作背景
刘禹锡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二十八使君就是刘禹锡,“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于是刘禹锡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来答谢他。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白居易
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深表同情,于是刘禹锡写此诗回赠白居易。
你为我热情拿过酒杯添满酒同饮共醉,我们一起拿筷子击打盘儿吟唱诗歌。
虽然你诗才一流堪称国手也只是如此,但命中注定你不能出人头地也没有办法。
抬眼看到的人都荣耀体面而你却长守寂寞,满朝官员都有了自己满意的位置而你却虚度光阴。
也知道你应该被才高名显所累,但这二十三年的损失也太多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解题:
答谢
白居易
按意义兼顾章节来划分
四言诗,按意义或节奏可划分为“二二”。如: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五言诗,
1.按意义单位可划分为“二三”。如:问女/何所思。
2.按节奏单位可划分为“二二一”,如:大漠/孤烟/直;或是“二一二”,如:举头/望/明月。
七言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二十三年/弃置身。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沉舟/侧畔/千帆/过。或“二二一二”,如:暂凭/杯酒/长/精神。
划分节奏常用法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
/
/
/
/
/
/
/
/
/
/
/
/
/
/
/
/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我被贬谪离开京城,在巴山楚水这样凄凉的地方生活了二十三年。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回到家乡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了你吟诵这首诗(指白居易的赠诗),
暂且凭着杯中的美酒振奋精神。
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
*
*
悟情
在首联两句诗中各找出一个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说说自己对它的理解。
诗人参与改革,本是为国为民,谁料却被贬到这荒凉的地方,心中自然感到抑郁悲凉。凄凉的不是“巴山楚水”这个地方,而是诗人的内心。
凄凉:
诗人这一被贬就是整整的二十三年,人生又有几个这样的二十三年啊?最有可能有所作为的一段大好时光就这样虚度了,诗人感觉自己就像被朝廷抛弃了一样,内心的酸楚与痛苦简直无法言传。
弃置:
*
*
悟情
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通过“ ”和“ ”这些富有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诗人
之情。
凄凉地
弃置身
抑制已久的愤激
颔联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
空
翻
*
*
空:一个“空”字,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对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
翻: 写出了自己到家乡恍如隔世的感觉,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这其中同样满含着的是酸楚与痛苦。
*
*
颔联借用多少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闻笛赋:
(2)烂柯人:
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怀念故友
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一叶叶被水流倾覆的船只沉默不语,然而,沉船一侧,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起航,千帆竞发。大江两岸,枯死的树木毫无生机,然而,枯木前方,成千上百的树木竞相争春,生机盎然。
颈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情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出现了哪些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蕴含了怎样深刻的人生哲理?
沉舟、病树——
千帆、万木——
感慨身世的激愤之语
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仕途得意的新贵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
比喻
①诗人用达观的态度来应对世变,劝诫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遭遇而感到寂寞、蹉跎、忧伤,表现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同时也告诉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意志消沉,要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泰然处之。
②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新的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新生事物必然发展,社会必然前进,前景无限美好。腐朽的事物终将过去,新生的事物朝气蓬勃、一往无前。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芳林新叶催陈叶
流水前波让后波
长江后浪推前浪
世上新人胜古人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尾联写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与友人共勉。点明酬赠题意。
体现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主题思想
主要表达了诗人虽身经危难,但仍保持坚定意志的积极乐观、豁达豪迈的情怀。
前四句 沉郁 艰涩
后四句 昂扬 乐观
再读全诗,注意思想感情的变化: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辛酸、愤懑)
(怀恋、怅惘)
(豁达、进取)
(积极、昂扬)
总结
凄凉地
弃置身
辛酸、激愤
闻笛赋
烂柯人
用典
激愤、惆怅
沉舟病树
千帆万木
比喻
富有哲理
豁达、进取
感谢赠言
振作精神
坚定、乐观
既表诗人被贬的辛酸愤懑、又体现了诗人坚定乐观精神
但愿人长久
王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 豪放一派,对后代影响很大。
作者简介:
一门父子三词客:
苏洵、苏轼、苏辙
词
兴起于五代,兴盛于宋,是一种和乐可歌的文体,因为它和诗不一样(每句话字数不等),又称“长短句”,“诗余”。
填词依据的乐谱叫词调。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
词的段落叫做阕,也叫做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què
qǐ
Shèng(旧读shēng)
chán
mián
zhuǎn
朗读练习
要求: 1、字正腔圆
2、有板有眼
3、有情有味
水 调 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知人论世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丙辰年)。当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而被迫离开京城,在密州做地方官。那时他已经41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辗转各地为官,政治失意,壮志难酬。
苏轼写作这首词时,已经在外当官五年,与胞弟苏辙也整整七年未见。他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为官,特地请求北徙,来密州任职,然而,济南与密州相距并不算远,却也因各自疲于官事而多年不得相见。
你像我们一样刻苦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但是“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你也买了房子——“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却又“惊魂未定,梦游缧绁(léi xiè)之中”。
你也娶了妻子,可是刚至而立之年,又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你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你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你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有人这样总结你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啊,苏东坡,你的一生比之常人,有太多太多不幸,可是你却能以你广阔、博大的胸怀一一化解,为后世留下一个光辉的形象。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