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30CCC
择题解析
1
题考查孟子和荀子的
从所学知识来
的人性论是为其治国主张服务
可以行仁政,教化他们
以实现社会稳定;人性恶,可用礼约束他们
实现社会稳定;从时代来看,战国时期社
如何治理乱象,二人分别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提
的治乱手段,以期实现社会
稳定,故本题选D。A项表述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手段,也是表象目的,不如D项深刻,故
排除A:当时专制统治正处于形成时期,且不是二人所要达到的政治
故排除C项
选B本题考查西汉中央集权的发展
材料“汉武帝任命诸侯封君担任太常官职,然后再找
获罪乃至除爵”可知,朝廷
诸侯实力,以期加强对封君的管控,故
确;因封国属于地方单位,对封君的弱
化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发展,无法得出皇权的加强,故A错误:材料内容与推恩令的做法
符,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宗法制度的延伸,故D错误
人物处理水稻的“割、选、刈”等行为神态来看,体现了古代农业的精耕细
特点,故选
A项表述把可能性
然性
除A;B项表述不符合材料内容
除:材料人物形态并未体现
济的男耕女织
排除C
选A本题考查汉代新儒学的
由题干材料内容来看,材料表述的重点在“否则….从人而引起灾害”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天人感应的内容最为符合,故选择
D项的内容与题干内容
符,故排除
题考查古代的中外交流
依据材料表述,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丝绸之路开
往来之人越来越多,这种现
象推动了中外交流的发展,故选C
题干材料并未体现丝路上来往
归属,故
排除
外国人来华的主因是其自身需求而不是
容的政策所致,故排除B项;材
料只叙述了唐朝丝路开通之后的状况
描述唐朝对外交流对世界所做出的贡献,故排
D
选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名称的变化无法体现对基层治理
故A错误;儒
在汉朝时就
形成了,故B错误;从材料宋代地方改后的名字来看,含有孝礼仁信智等字,这体现
方改名受到了宋代理学的影响,故C正确;地方名称的变化无法体现地方势力的膨胀
故排除
C本题考察古代明清时期的农
A项表述不是题
必然条件,故排除;水利技术的进步,是农业产量提高的条件
不是贫瘠土地成为耕地的必备条件
的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适应了贫
生长条件,促进了耕
加,故C
稻麦复种制
到了充分利用
新增耕地的原因,故D项错误
本题主要考查
业
末考试历史答案第1页驻马店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命题:余朝钦审题:邱海燕马艳平
本试卷共37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
答题卡上粘貼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撩皮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书写作答,在试题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
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孟子从性善论出发,提出人皆有侧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而苟子则认为人
生来本性是恶的。虽然两者的人性观不同,但他们共同的政治目的是
A维护等级秩序B实现以德治国C维护专制统治D实现社会稳定
2西汉时期,汉武帝通常任命一些封国的封君担任太常官职然后再以“侍奉宗庙不谨”为
名让其获罪乃至除爵。这种做法
A加强了皇权专制B削弱了诸侯实力C践行了“推恩令”D延续了宗法制度
右图是四川成都汉墓出土的画像砖“收获图”。画像砖形象地展现了六人的割穗、刈草、
选种等神态,弥补了汉代史籍对水稻收
割工序没有记述的缺陷。该画像砖
A.再现了地主庄园的集体经营
B.佐证了汉代史籍记述的错误
C.反映了传统小农的家庭分工
D.体现了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
4汉代社会一般认为,死刑只能在死亡和衰落的季节执行,也就是在秋冬两季执行而不能在
春季,否则就妨碍了繁殖和生长,从而引起灾害。它体现的理念与下列那种思想最接近
A.天人感应
B.以德治民
C.人性本善
D.知行合
唐朝时来往于丝绸之路的不再仅仅是商人和士兵,还有寻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使
者、学者、僧侣等人员,由此可知
A唐朝的经济繁荣、文化强盛吸引大量外国人来华
B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是外国人来华的主要原因
C唐朝的丝绸之路积极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D唐朝对外交流的开展为世界文明做出重大贡献
高二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6宋代存在大量改易乡名的现象,右表为部分地方改名情况。
这反映出宋代
原地名改后地名
A.基层治理明显加强
B.儒学主流开始形成
太平乡孝感乡
7据统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安亭乡服礼乡
C.伦理道德受到推崇
D.地方势力渐趋膨胀
又增加至11亿亩。其中,新增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岗”春申乡
守信乡
“陡绝之地”。明清时期,瘠卤沙岗”陡绝之地”能够成为耕光宅乡
宅仁乡
地的条件是
醋塘乡乐智乡
A.政府鼓励农民垦荒
水利技术的进步
C高产农作物的引进
D.稻麦复种制推厂
8.明清时期在永们制的租佃关系下,地主只能收租完粮,无权随意增租夺佃或干预佃农耕
作,而佃农则可依约退回、转租或典卖佃权。这一现象反映了明清时期
A.佃农经济的独立
B.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C.人地矛盾的激化
D.佃农拥有对土地的所有权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
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学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
开创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由此可知宋代儒学对儒学有所发展的是
A.吸收佛、道的思想主张
B.否定“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思想主张
C否定汉代以来的儒学
D.回归孔孟之道,使儒学思辨化并形成谱系
10明清诗文作家及作品的数量远在唐宋之上,但却是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昌盛而正统诗
文相对衰微的时期,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明清时期
A.专制主义统治继续强化
B.思想的控制进一步加强
C.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文学作品进入总结时期
1]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交给魏源的《四洲志》初稿仅有1卷,简要介绍了30多个国家。
1847年,魏源以此为蓝本编著的《海国图志》达到60卷,到1852年又扩充到100卷。这
反映了当时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成为国人共识
B先进中国人对世界知识的渴求
C.传教士积极向中国输出西方文化
D.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是时代潮流
12蓄发令是太平军每攻克一地后发布的第一道公告。洪仁玕在《钦定军次实录》中强调:
“凡欲脱满洲鞑子之轭投诚天朝,必须留发,以诠父母养育之恩,以顺上帝生成之恩,切
不可剃之。”太平天国推行蓄发令旨在
A.维护汉人民族尊严
B.对抗满清王朝统治
13近代列强发动的某次战争使清政府付出庞大的赂款,并丧失多项国家主权。华北大乱之
际,东南各省督抚自行宣布中立,加剧中央政府权威低落,汉族权臣实力膨胀。这一战争
A.强行把中国拖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B造成外国侵略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内地
C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基本形成
D导致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4.20世纪40年代初,日本华北方面军认为剿灭中共武装短期内难以做到,因为“居民对
有关八路军的情况,均不轻易出口”,侦察谍报网在群众中巧妙地扎下了根,很快就会侦
悉日军的动向,立即采取回避转移行动。这反映了
A全民抗战发挥实际成效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
B敌后战场成为主要战场
D.华北战场日军处于劣势
15.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写道,在晚清时期“儒家学说从一直是无可怀疑的信仰中
心,变成其基本特征是可疑的和有争议的一种思想体系。”这一变化始于下列哪一思想
高二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