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4月月考(期中)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4月月考(期中)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08 14:0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I卷(选择题,共39分)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筵(yàn)席 默契(qiè) 嚼(jiáo)烂
B.夙(sù)愿 晕眩(xuàn) 褶(zhé)皱
C.榫头(sǔn) 翩翩(piān) 铁杵(chǔ)
D.畏葸(sī) 浩瀚(hàn) 调剂(j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阑珊   澜言 瑕疵  欲盖弥彰
B.影碟 间谍 胀大  珊珊来迟
C.兵戎 敕造 撕打  沸反盈天
D.即兴 桌帏 磅礴  姹紫嫣红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 , , ; , ,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
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③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
④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
⑤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
⑥从表面上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A. ②③①④⑤⑥
B. ②③⑥④①⑤
C. ③①⑤②④⑥
D. ③④②①⑥⑤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实上,达赖这种恬不知耻、处心积虑、欺世盗名的谎言,掩盖不住其分裂祖国、图谋“西藏独立”的真实意图和反动本质。
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针对美国酝酿对伊朗进行新的制裁,俄罗斯总参谋长警告说,俄同伊朗在各领域都有着传统的盟友关系。这番表态的弦外之音是一旦美国对伊朗动武,俄罗斯不会坐视不理。
D.从官员到老百姓,从教练员到运动员,“拜金”成为奥运的唯一目标,创建体育强国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5.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有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B.佳士得拍卖行一意孤行,坚持拍卖被劫掠的圆明园文物,不但违背了相关国际公约的精神和文物返还原属国的国际共识,也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21世纪教育网
C.还有什么能比母亲对远行儿子的思念更深切的呢?每次走进这个小房间,看到里头陈设着的各式各样的儿子从前使用过的东西,她都会潸然泪下。
D.若一个人对社会作出贡献,社会能够给其应有回报,他就会对社会产生责任感。近年来,中国政府将明确提出这一基本理念,并在政策制定、执行上有所体现。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赈灾文艺晚会上展示的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让台下的观众热血沸腾,许多人哭了,哭得那样深情、那样真实自然。
B.当我们气喘吁吁地上到绝顶之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便觉蓝天伸手可触,江山一眼可收。
C.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这句话说明了培养人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事。
D.中国坚持新安全观,参加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坚持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南海资源的主张。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王安石曾赋诗咏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在这里,当白梅和落雪引起人们视觉上的混淆时,发挥重要辨别作用的就是嗅觉。人类能够识别和记忆大约1万种不同的气味,其生理机制却一直是个谜。为此,许多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以求找到解开奇妙的嗅觉世界之谜的钥匙。
在嗅觉的早期研究中,气味的识别,一般被认为是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相结合的结果。1977年,科学家发现这种受体存在于嗅觉神经元伸入鼻腔黏膜的嗅纤毛上。一旦将这些嗅纤毛移除,嗅觉能力也将随之丧失。这说明嗅纤毛是嗅觉系统运行的起点。
但是,气味分子又是如何转化为嗅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的呢?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发现,当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结合后,作为化学信号的气味分子经过属于GTP蛋白(通称G蛋白)的嗅觉受体的复杂作用,转变为电信号后,便沿着嗅觉神经开始一场拉力跑。这些信号先从鼻腔进入颅内,最后被传至大脑嗅觉皮层某些精细区域,在那里它们被翻译成特定的嗅觉信息,即人们感知。这就是阿克塞尔和巴克为我们描述的完整的嗅觉信号通路理论。
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科学家就发现在探测气味的神经元中存在着一套G蛋白信号通路,而且前人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研究成果也暗示G蛋白可能参与了嗅觉信号的传导过程。当阿克塞尔和巴克在构建嗅觉信号通路理论时,他们发现嗅觉受体属于G蛋白受体家族,蒙在嗅觉系统这个谜团上的“盖头”终于被掀开了一角。
7、下列对阿克塞尔和巴克的嗅觉信号通路理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气味分子在属于G蛋白的嗅觉受体的作用下从化学信号转变成为电信号
B、嗅觉信号通路的末端是大脑嗅觉皮层中的某些精细区域。
C、嗅觉信号通路理论阐述的是气味分子转化为嗅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的过程。
D、作为化学信号的气味分子到达大脑嗅觉皮层某些精细区域被翻译成嗅觉信息。
8、下列对文中嗅觉研究成果的承接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发现嗅纤毛是嗅觉系统运行的起点后,科学家进一步认识到气味的识别是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相结合的结果。
B、在嗅觉信号通路理论提出后,科学家又发现了探测气味的神经元中存在着一套G蛋白信号通道。
C、在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研究成果暗示G蛋白可能参与了嗅觉信号的传导后,科学家发现了在探测气味的神经元中有一套G蛋白通路。
D、在得知G蛋白可能参与嗅觉信号的传导过程后,科学家即确认嗅觉受体属于G蛋白受体家族。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从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评选可以看出,基因研究很有可能成为嗅觉系统研究的重要方面。
B、王安石的咏梅诗和阿克塞尔、巴克的嗅觉研究说明,中国人关注的是审美,外国人关注的是科学。
C、人类能够识别约1万种气味,按照阿克塞尔和巴克的理论,人类自身也应该有约1万种属于G蛋白的嗅觉受体。
D、嗅觉研究的历史说明,科学研究应该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沿袭前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这样都能取得进展。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12分,每小题3分)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宿为人清谨忠实,内刚外和。登第,为扬子尉。县大水,民被溺,令不能救,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以荐为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通判宣州,囚有杀人者,将抵死,宿疑而讯之,囚惮箠楚不敢言。辟左右复问,久乃云:“旦将之田,县吏缚以赴官,莫知其故。”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盖妇人与所私者杀其夫,而执平民以告也。
唐介贬岭南,帝遣中使护以往。宿言:“事有不可测,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帝悟,追还使者。
泾州卒以折支不时给,出恶言,且欲相扇为乱。既置于法,乃命劾三司吏。三司吏包拯护弗遣。宿曰:“泾卒固悖慢,然当给之物,越八十五日而不与,计吏安得为无罪?拯不知自省,公拒制命,纪纲益废矣。”拯惧,立遣吏。
拜枢密副使。曾公亮任雄州,赵滋颛治界河事。宿言于英宗曰:“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自滋守边,北人捕鱼伐苇,一切禁绝,由此常与斗争。南北通好六十载,内外无患,近年边遽来上,不过侵诬尺寸,此城砦之吏移文足以辨诘,何至于兴甲兵哉?今搢绅中有耻燕蓟外属者,天时人事未至,而妄意难成之福。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天下幸甚。”宿以老,数乞谢事。治平三年,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杭州。明年,以太子少师致仕,未拜而薨,年七十二。赠太子太傅,谥曰文恭。
(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八·列传第七十七》,有删节)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宿以老,数乞谢事 事:事情
B.苟有过,盍不早正 盍:何
C.泾卒固悖慢 悖:谬误
D.辟左右复问 辟:使……避开
11.下列加点虚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旦将之田,县吏缚以赴官 ②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B.①泾州卒以折支不时给,出恶言,且欲相扇为乱 ②穷且欲坚,不坠青云之志
C.①宿疑而讯之 ②顺风而呼闻者彰,声非加疾也
D.①忧患之来,多藏于隐薇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胡宿清谨忠实的一组是( )
①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 ②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
③筑石塘百里,捍水患 ④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
⑤拯不知自省,公拒制命 ⑥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宿在担任湖州知府时,一些官员对前任太守花钱大兴学校,待其离任时,又“疑以为欺”,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胡宿毫不留情地进行责备。
B.胡宿在做宣州通判时,有一个将“囚犯”判为死刑的的案件,经过他单独而仔细地审问,终于弄清事情的真相,使这一冤案水落石出。
C.在处理泾州卒欲作乱一案中,包拯本不想袒护相关官吏,当面对胡宿义正词严的告白时,包拯就将相关官吏赶走了事,免得授人以柄。
D.对于“北方”、“捕鱼伐苇”、“侵诬尺寸”引发的争端,胡宿主张“外和”,不必动用军事力量,必要时让地方官员用文书向对方申明即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1分)
14、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4分)
(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3分)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15、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
(2) ,雄飞雌从绕林间(《蜀道难》)
(3) ,蓝田日暖玉生烟 (《锦瑟》)
(4)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登高》)
(5) ,善假于物也。(《劝学》)
(7) ,塞上风云接地阴。(《秋兴八首》(其一))
(8)一去紫台连朔漠, 。(《咏怀古迹》(其三))
四、古诗赏析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3分)。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4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6分)
严冬海猎
陈秉汗
①风静了,天空像硕大无朋的冰块银晃晃闪着寒光。沿海的海面弥漫着乳白色的雾气。海肚天脚一片胭红。怕冷的夕阳像喝醉了酒,醉醺醺地没入暮霭中。这是霜冻的征兆。几十年未遇的寒流袭来,往日闹市般的海湾冷冷清清。
“海龙——”海滩那边传来渺远的呼唤声。
“哎——”礁石上赤条条地爬上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他迅速穿上一件赤褐色的渔民衣服。衣服又宽又长,过了膝盖,袖口也卷了几卷,分明是他爸爸穿过的。
一年四季,海龙喜欢在这里洗澡、潜水,即使这样的鬼天气也不例外。现在正是尖头鱼最肥最值钱的季节,海龙的爸爸有一种祖传捕鱼绝招,越是天寒地冻效果越好;深夜走到沙滩,仰头喝下一瓶酒,脱下衣服,跳进海里。尖头鱼便迎着热气游过来……可是爸爸出海妈妈就心跳。所以爸爸不让海龙学这种原始的捕鱼法。但海龙觉得有趣,几次要跟着下海,被爸爸骂回来。最近爸爸连续几个晚上下海捕鱼,风寒侵入肌体,生起病来,家里仅有的一点钱在药煲里化作一缕缕轻烟,欠下一屁股债。年关在即,爸爸躺在床上发愁。
听到妈妈的喊声,海龙跳下礁石,赤着脚板,沿着沙滩走回来。
“浸浸海水少生病,邻居老叔说的。”海龙抓了一个番薯端着碗到屋外吃,看看海边的天色变化。
天黑下来,爸爸咳嗽着躺下,妈妈和妹妹也上床睡觉了。海龙装作睡着的样子,爸爸的咳嗽声和呻吟声渐渐静了,才蹑手蹑脚溜下床,溜到门外。
大海一片漆黑。墨兰的苍穹缀满星星,洒下淡淡的星光。海滩像一片蒙蒙轻雾。海龙全副武装,用尖担挑着鱼篓、干柴困,快步向海滩走去。他那稚嫩的脸蛋此刻十分凝重暗淡,和夜色融成一体。他不会喝酒,掏出两个还有些烫手的番薯,拍掉草木灰,连皮吞进肚里。他把尖担插在湖水线上,爬上礁屿,解开柴困,划了几根火柴。柴枝熊熊燃烧起来,照的海面红光闪烁。他脱下衣服,迅速溜下海里。深夜的海水不同白天,像冰一样。海龙感受到裂肌砭骨的寒冷。他没有反悔,没有退缩——爸爸忍受得了,自己为什么忍受不了?他咬咬牙,挥动双臂,捞水擦擦身体。敏感的尖头鱼已经感受到一团热气,它们笨拙地迎着热气游过来。海龙激动得心怦怦跳,忘记了寒冷,牙齿叼着鱼篓,双手左右开弓,左一条右一条,像捞漂浮在水里的萝卜,一一把它们丢进篓里。
海潮不断上涨。海龙随海水不断上浮,到插尖担的地方,鱼篓满了。要是爸爸便立即上岸小跑回家,钻进孩子们用体温焐热的被窝……不!此刻礁屿附近的尖头鱼还很多,他太舍不得离开了。可是鱼篓满了,没地方放呀!他爬上礁石,添了柴火,拿过裤子,用石头把裤带砸成两段,一段把裤脚扎牢,把篓里的鱼倒进去,再用另一段扎了口。海龙带着鱼篓又一次溜下海里,身子接触到密密麻麻的尖头鱼,他激动得热血沸腾,忘记了寒冷,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困乏,抓鱼的动作越来越快……他干狂了,干傻了,恨不得把海里的尖头鱼都抓进自己的鱼篓里。
海龙清醒过来,喝下一碗热水,钻进妈妈妹妹的暖被窝。冰冷的身子接触到妹妹,妹妹惊醒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妈妈说:“哥哥捡回来好多好多的鱼哩。”妹妹揉揉惺忪睡眼,见地上许多尖头鱼,不禁破涕为笑。刺骨的寒风发出尖厉的哨音,穿过小屋的石缝溜走了,②黎明前的大海静了,静的像守着摇篮的母亲……
(选自《2004年广东散文精选》)
17.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海龙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海龙捕鱼时经受了严峻考验,请找出使他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3个即可)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运用(10分)
20、王旭是一位海外华人,在观看国庆60周年阅兵之后,他接受了中央电视台驻外记者的采访,请你替他表达一下此时此刻他内心激动、自豪的心情。要求语言表述连贯、得体,符合人物身份,不超过50个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短文的第2段没有写完,请按要求续写。
要求:
(1)续写的文字,不少于50个字;至少有一处要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2)续写后,三段文字构成一篇内容完整、中心明确的短文。(5分)
早年,雨伞没有美丽的色彩。当人们需要的时候,它就张开臂膀,挺身而出,主动承受着风雨,为的是给人们一份温馨;当人们不需要的时候,它就紧缩身子,悄悄地站在房间角落,甘心寂寞。
后来,人们觉得雨伞的外表也应当是美丽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雨伞的心灵和外表都非常美丽。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曾经因为有几个大学生登山迷途丧生,而访问某位登山专家。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
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我怀疑地问。
“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专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常常会遭遇风雨,难道不也应该迎向它吗?请以“迎向风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答案
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
1. C(A.“筵”读yán,“契”读 qì;B.“褶”读 zhě;D.“葸”读 xǐ。)
2、 D(A.澜—谰;B.珊珊—姗姗;C.撕—厮。)
4、 B “繁文缛节”指过分烦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不能用于文章;(A“处心积虑”:形容长期谋划,费尽心机,贬义词;C“弦外之音”,琴弦停止弹拨以后的余音,指言外之意;D“空中楼阁”,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或凭空虚构的事物)
6、B( A.并列补语之间要用逗号,所以“那样深情”后面的顿号要改为逗号。C.括号移到句号的后面,这是句外括号。D.“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南海资源”应加引号。)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7、D.本题考查对概念的理解能力。涉及的信息区域就集中在第3自然段,仔细审读,“化学信号气味分子经过属于GTP蛋白(通称G蛋白)的嗅觉受体的复杂作用,转变为电信号”,“最后被传至大脑嗅觉皮层某些精细区域……。D项漏掉了“……转变为电信号”这个过程。答案:D。
C相关句子为:“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科学家就发现……传导过程。”B项“嗅觉信号道路理论提出后”又把时间弄错了。D.相关句子为4段“当阿克塞尔……构建嗅觉信号通路理论时,……受体家族……”,错成了“得知……过程后”。答案:C。
9、本题考查依据文中提供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A.其推断与文章最后一段文意完全吻合。B.王安石和阿克塞尔,一个是文学家代表,一个是科学代表,并不能得出“中国人关注的是审美,外国人关注的是科学”这种啼笑皆非的结论,根本没有因果关系。C.第2段说“这种受体存在于嗅觉神经元伸入鼻腔黏膜的嗅纤毛”上,可见一个人只有一个嗅觉受体,不可能有“万种”,强加因果。D.根本没有相关信息,属无中生有。答案:A。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10、A(事,职务,官位)
11、A,动词,到,往。B,①将;②转折,反而;C,①承接;②修饰;D,①在;②比。
12.D(①③勤政为民)
13.C(“包拯本不想袒护相关官吏”不对,包拯是想袒护相关官吏的;“赶走了事”不对,而是立即对相关官吏作出处理。)
14、翻译下列句子。(10分)(1)(4分)在这个时候,商鞅辅佐他,对内制定法律制度,致力于农耕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武器,对外采用连横的策略来使各诸侯互相争斗。(“务”“外”“斗”各1分,句意2分)
(2)(3分)各国诸侯非常恐惧,他们集会结盟,来图谋削弱秦国,不吝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珠宝、肥沃富饶的土地,用它招纳天下的贤士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彼此结交成为一体。(“弱”“爱”“以致”各1分,句意1分)
15、默写:(每空1分,共8分)
相逢何必曾相识 (2)但见悲鸟号古木 (3)沧海月明珠有泪 (4)百年多病独登台(5 )君子生非异也 (6)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7)江间波浪兼天涌(8)独留青冢向黄昏
16(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18、 勤劳坚强:连续几个晚上下海捕鱼,导致生病,为一家人的生计发愁。(2分 ) 爱护子女:不让海龙学习原始的捕鱼法,教导海龙天气冷别去耍海水,半夜不见海龙,赶紧和妈妈向海滩寻找。(2分)
六、语言运用(10分)
20答案:伟大的祖国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我为祖国的强盛而自豪,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衷心祝愿祖国繁荣昌盛,更加美好。(答案合理即可得满分)
21答案(示例):(后来,人们觉得雨伞的外表也应当是美丽的,)就给它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平时,它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静静地躲在主人的居室里;在风雨中,它则绽放盛开,雨景便增添了几分亮丽。
同课章节目录